「部編版」《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 今起全國投入使用

2020-12-21 騰訊大燕網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171中學的一位同學在翻看新教材 攝/記者 林暉

法制晚報訊(記者 趙穎彥)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在171中學的圖書館管理辦公室裡,不時有初一新生來取教材。據了解,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今天開始將在新初一啟用,小學一年級則使用新的《語文》和《道德與法治》教材。記者了解到,三科教材注重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在歷史教材中,抗戰時間已改為14年,出現在初中二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第四單元,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此外,六、八年級還各設法治教育專冊。

新變化

新學期起始年級啟用新教材

根據要求,由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這三科教材將於今天在全國投入使用。

今天一早,記者來到171中學圖書館管理辦公室看到,嶄新的課本已經到位。據辦公室老師介紹,昨天開學報到時已經把書發到了學生手中,一些沒有來校報到的學生則可以在今天前來領書。

記者注意到,新的教材左上端都有「教育部審定」字樣,審定年份均為2016年。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只有起始年級使用新教材,也就是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學生,其他年級的學生依舊使用的是舊教材。

新特點

《道德與法治》 六、八年級各設法治教育專冊

《道德與法治》教材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高德勝介紹,教材按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原則,從家庭-學校-社區-國家-世界生活場域逐步拓展,突出德法兼修,強化實踐體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共12冊,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的共同世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聚焦主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了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六年級和八年級設置了法治教育專冊。此外,教材還有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

《語文》 古詩詞小學初中共261篇

據《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的溫儒敏介紹,《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教材一至六年級每冊6-8個單元,由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板塊組成。七至九年級每冊6個單元,包含閱讀和寫作兩大板塊,各單元穿插安排「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名著導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欄目;八至九年級每冊設置1個「活動·探究」單元,突出任務性學習理念。

其中,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小學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詩詞為主,如《木蘭詩》《憫農》《遊子吟》《出塞》《過零丁洋》《示兒》,還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十二章》《二章》《出師表》《少年中國說(節選)》;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歷史》 初二年級出現14年抗戰內容

今年1月,教育部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

今天上午,一位171中學初二年級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們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2017年審定的,其中關於抗戰時間已經改為14年。27中的歷史老師張博昊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告訴記者,初二上學期將學習中國近代史,其中第四單元用了四課的篇幅介紹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其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均為中華民族的抗日史。

據了解,此次新教材的歷史教材是按照「點」「線」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歷史》教材執行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葉小兵介紹,《歷史》教材進一步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鬥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分別介紹了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此外,完整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到最終勝利14年的史實,強調了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同時教材還注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教育、國際理解教育。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以史實為依託講述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釣魚島、南海諸島等作為我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淵源;在世界史中重點介紹人類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

專家解讀 新教材引導學生思考歷史

新學期,初一《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歷史教材中將補充講述釣魚島、南海諸島的歷史淵源,並融入了14年抗戰等內容,強化革命傳統教育。對此,學而思網校文綜歷史負責人徐愛華老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徐愛華認為,相較於以往的歷史學習,新教材在設計上更多強調了學生對現實的思考。

徐愛華舉例,如八年級上冊第29頁的課後活動專門設計了思考題:「通過《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由此改變了傳統的單純記憶《馬關條約》籤署時間、內容的學習方式,而是通過比較、分析等方法,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水平,真正做到以史為鑑。

此外,新教材激發學生興趣,拓展視野。結構設計上,以課文為主體內容,同時配有多種輔助欄目,加強教材的可讀性、可學性和可操作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便於展開多種學習活動。如設計有「課前導語」「相關史事」「人物掃描」「材料研讀」「問題思考」「課後活動」「知識拓展」等欄目,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

徐愛華表示,這樣的歷史課程,會讓學生不只是在學歷史,更是思考歷史,甚至是藉助歷史來思考現實問題和時事熱點,估計很多學生會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在選考中,學生選擇歷史的畏難心理就可以減弱,並且為後續階段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點燃興趣並增強自信,對歷史這一學科,也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文/記者 趙穎彥

歷史教材中的抗日戰爭內容

第19課

日本侵華與中國開始抗戰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

第20課 七七事變與全國抗戰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第21課 中華民族浴血抗戰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對日反攻作戰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5年4月)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法制晚報)

相關焦點

  • 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胡浩、施雨岑)記者28日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所有地區初始年級投入使用。從2012年起,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這三科教材,歷時5年完成了編審工作。
  • 今秋,初中道德與法治啟用人教版統編新教材
    教育部8月28日召開的2017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透露,由教育部統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記者從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了解到,去年秋季,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已啟用統編的語文教材,而統編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將於今秋開學啟用。至於歷史教材,因我省是課改試點,經教育部同意,將繼續沿用人教版《歷史與社會》教材。據了解,與老教材相比,去年9月啟動的語文人教版新教材,所選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同時收錄了大量革命傳統經典篇目。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人教版""北京版"將被取代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本報訊(記者 劉旭)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
  • 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用統編教材
    教育部明確,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2020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部使用統編教材。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連結網址、二維碼等信息。在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上,教育部要求,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2020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
  • 中小學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用國家統編教材
    通知要求,今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部使用統編教材;2019年起國家統編中小學語文教材配有「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連結網址、二維碼等信息。在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上,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小學科學,一、二、三年級使用根據2017年印發的課程標準修訂的教材,四至六年級仍使用原選用版本教材。
  • 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原標題:9月起全國中小學3科使用統編教材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數百萬就讀於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
  • 高中思政、語文、歷史,將逐步使用統編教材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北京日報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所有小學、初中全部使用統編版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12月19日舉行的「統編三科教材教學研討會」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郭戈透露,高中也將在未來幾年逐步實現三科統編教材全覆蓋。同時,一系列基礎教育階段統編教材「落地樣板」也在研討會上亮相。所謂統編三科教材,是指思想政治(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三科教材。
  • 部編版教材全國推行,小學語文居然變化這麼大?
    2019年秋季開學新學期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被要求統一使用部編版的教材。那麼,部編版的內容是變得簡單了還是變難了呢?用語文教材的總主編的一句話就知道部編版原來是「大魔王」,他說:「要讓高考的語文,有15%的學生做不完。」在小學語文上,新版教材在教材內容方面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
  • 部編版」教材全覆蓋 學習方式要有變化
    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今年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據悉,2017年9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到2019年,「部編版」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 「部編版」教材全覆蓋 學習方式要有變化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麗琴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今年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據悉,2017年9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公立中小學初始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到2019年,「部編版」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 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須用統編教材
    教育部明確,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2020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小學科學一、二、三、四年級使用根據2017年印發的課程標準修訂的教材。小學科學五至六年級教材使用工作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可沿用原選用版本教材,也可在充分評估後選用根據2017年印發的課程標準修訂的教材,保證教學秩序平穩。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做好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於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學用書  (一)根據中央要求,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
  • 「部編版」語文教材文言文增加 篇目變化時代性更強(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山東率先使用,2017年開始在全國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統一使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教材,也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普高語文 古文佔了近半數  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青島二中高一語文組備課組長郝敬宏介紹,統編語文教材與原來的教材相比,選文不同,編寫體例和教學方式有了變化。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從篇目數量來看,與原先全國其他地區使用的人教版相比,篇目有所減少,難度降低,但題材豐富、體裁多樣,聯繫學生生活、關注心理成長,體現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認字上來說,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從原來滬版教材的400字,減少到現在的300字,寫字表為100字,給小一新生更多的適應過度階段。
  • 9月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三科統編新教材有哪些變化?
    9月全國中小學投入使用,三科統編新教材有哪些變化?(張勁松/攝)芥末堆8月28日訊,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三科教材——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將於今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教育部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審查、內容改進等情況。歷時五年,新教材意識形態屬性較強
  • 【動漫解讀】能否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歷史》和《道德與法治》的...
    【動漫解讀】能否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歷史》和《道德與法治》的少數民族文字版(蒙古語翻譯版)? 製作:李銳原標題:《【動漫解讀】能否使用國家統編教材
  • 部編版」語文課本,到底什麼來頭?
    不少關心教育的家長想必已經從各種渠道聽說了,我們的「老朋友」——人教版和蘇教版語文課本今年從新一年級和新初一學生的書包裡「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從今年秋季9月份開學,各個學校的一年級和初一年級語文課本已經統統換成了它——「部編版」語文課本。家有孩子已經或即將入學或參加小升初一定十分希望一睹「部編版」語文課本的尊榮。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爭議與回應
    2019年秋學期起,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開始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教材,簡稱「統編本」。
  • 六省市高中語文、歷史、思政教材新學期投入使用
    六省市高中語文、歷史、思政教材新學期投入使用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27日 11:20 A-A+ 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已經完成,今年9月秋季開學,將率先在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山東、海南等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級使用,其他省份也將陸續全面推開。教材已經在東中西部13個省份的412所學校開展試教試用,通過課堂教學檢驗教材的適宜性。未來,將實施國家、地市、縣三級培訓,組織專家對教材進行系統深入解讀,確保所有任課教師先培訓後上課。
  • 新教材新學科 統編版新學期語文教材內含驚喜
    全國小學統一使用統編語文教材。  距離開學已經不到一周時間,這幾天,新教材陸續抵達島城各中小學。與上學期不同,新學期多套教材迎來「大變臉」。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新學期從一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將統一使用統編語文教材。這意味著,持續多年的語文教材「一綱多本」時代正式結束,統編教材 「一統江湖」時代悄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