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雖然下了一場不小的雨,卻給張家界武陵源增添了更多的意境,人間仙境張家界武陵源觀了一場霧,思索了一次人生。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後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總面積達500平方公裡。
這片仙境,是一種獨特的地貌,他的名字就叫張家界地貌,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地域來命名的地貌類型,,"張家界地貌"迥異於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河谷地貌。而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就是這個神奇地貌的詮釋者,為我們呈現了絕美風光!
張家界地貌是砂巖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由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的地貌景觀。它是"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溼潤區內,由產狀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統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以稜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牆、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地貌為代表的地貌景觀"。
在張家界武陵源,時常可以看到一些野生猴子,猴子們一點都不怕遊人,而且會在各個關卡等候「獵物」,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拎著袋子進山,尤其是袋子裡有看得見的食物,猴子們會一擁而上直接搶去,也不要去逗它們或者怒視他們,猴子會攻擊你的。
張家界武陵源在區域構造體系中,處於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歷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成了本區域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張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面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則是塑造張家界地貌景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質環 張家界地貌境中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紀時期,湖南西北地區地殼下降,發生大面積海浸,成為一片汪洋。張家界處於"川湘凹陷地帶"之深海處,靠近古陸,接納了由流水源源不斷地從鄰近古陸搬遷來的大量鬆散碎悄物質,經過沉積和漫長而又複雜的成巖過程,形成厚達500多米的石英砂巖。經過漫長的流水切割、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等外營力作用,便形成了所看到的怪誕詭譎的峰林峽谷。石英砂巖峰林景觀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科研價值。
對於運動愛好者和年輕人,這樣的步道是不是很有「誘惑力」哈哈哈哈!往上走,就是天子山了……
即將到達賀龍公園前,經過天子閣。這個樓閣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捐款修建,「天子閣」三個字由當代山水畫、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題寫。
有大家云:登閣憑欄,把酒臨風。眼收六合蒼茫,捲簾一軸錦繡。纏清流而作羅帶,飾花果以為佩環。君不見,三千奇峰亂斧劈,八百秀水破川來。雖天公之獨厚,亦造物之標新。
這不禁讓人想起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名句「銜遠山、吞長江,橫無際涯;朝暉夕映,氣象萬千」無論是畫面還是詩意,它決不遜色!天子閣是張家界天子山的著名景點,為一人工建築,在天子閣可以眺望天子山去全景,場面非常壯觀。天子閣高30米;為六層四重簷穿頭式仿古建築。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石雕欄杆,花崗巖地面,梓木門窗,金黃琉璃瓦屋頂。登閣遠眺,三面臨淵,遠近群峰山巒盡收眼底。
為紀念賀龍元帥轉戰天子山,這裡建起了一座賀龍公園。公園坐落於天子山上,在1200米的千層巖左側,一般歸類於石家簷遊覽線。公園內主要遊覽點有賀龍元帥銅像、兵器館、賀龍元帥陳列館、將軍碑林(建設中)等。
屹立在"雲青巖"上的賀龍銅像與大自然連為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建鑄於1986年,高6.5米,重9噸,為我國近百年塑造的最大的一尊銅像。銅像背負青山,面壁神堂灣,凝重、莊嚴、和諧地統一在青山綠水的畫圖中,逼真再現了賀龍元帥的鮮明形象:濃眉大眼,八字鬍須,右手小臂提起,握著菸斗,微笑注視著家鄉石峰峭壁。身旁一匹好徵的戰馬,昂起頭顱,似乎在等待主人揚鞭踏上徵途。
江澤民總書記曾為公園題寫園名。胡耀邦塑雕同志亦曾為雲青崖題字。公園內有數處觀景臺,是天子山觀景最集中的地方。
賀龍公園一帶,是天子山自然保護區,這裡的御筆峰,是天子山風景區的最佳景點之一,峰高100餘米,數峰參差並列,據說是向王天子兵敗時丟棄的御筆所化成的山峰。歸類於石家簷遊覽線。山谷中數十座錯落有致的秀峰突起,遙衝藍天,靠右的石峰像倒插的御筆, 靠左的石峰似擱筆的「江山」。此景變化萬千,日照霞染生輝,雲霧湧動時隱時現,春月透過花叢,五層峰巒相迭。
御筆峰被公認為是張家界武陵源砂巖大峰林風光的標誌景點,不斷出現在海內外各種媒體和宣傳品上面,堪稱天下一絕。本來,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來之筆,科學上講是歲月風化、浸蝕、切削的結果,但民間卻把它與向王天子聯繫在一起,說是向王天子殉難後,他的御筆化成石峰,廝守在神堂灣邊;而裝御筆的「籤筒」、「筆架」則留在水繞四門。然而,千古興亡,時代更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只有這支「御筆」還在!在詩人眼中,好用它來寫瀟瀟灑灑的霧,寫多姿多彩的雲,寫火一般熱烈的朝霞,寫夢幻般純潔的月光,寫「高處不勝寒」的冰雪世界。當然,也可以寫您熱戀這方山水或者熱戀某位紅顏知己的情詩。
御筆峰是張家界武陵源「十大絕景」之一,相傳向王天子兵敗以後,曾焚毀所有文稿,當他看到這幾支御筆時,想到曾經用它們批閱公文,指揮千軍萬馬,如今功敗垂成,自己又有何顏面面對家鄉父老,於是悲憤地將幾支御筆擲落於山谷之中。然而筆通靈氣,落地成峰,形成了「御筆峰」。如果在紅霞滿天的時候來看,御筆熠熠生輝,筆尖還殘留著幾點朱紅墨跡。
御筆峰,但是其實這裡是一個觀景臺,在這裡可以看到御筆峰。說是御筆峰,也是一個地質現象,叫石峰。三座石峰直指雲天,高低參差有致。因青松巧飾,極像一排倒插的毛筆。御筆峰地質學稱其為石峰,是由雲臺觀組石硬砂巖組成,是延兩組不同方向垂直節理流水侵蝕和崩塌作用形成。
附近仙女獻花、舌子巖等景點。其中舌子巖是一道懸掛在空中的石峰,常浮於雲海之御筆峰景點中,附近又有寸步難行景點,是兩山間的夾縫,僅1米寬,但縫下是萬丈深淵,故稱寸步難行。仙女獻花為一石峰,宛若一仙女手捧鮮花含笑獻給遊人。
在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後面的御筆峰。張家界的景色三分形似,七分要靠遊人的想像,這裡的景色算是比較形似的,基本不用靠什麼想像。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森林覆蓋率85%。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植物分布呈現多樣性、過渡性、垂直性和古老性以及石峰上植被繁茂、種類繁多等特點。樹種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和草木相混生;以常綠為主,常綠、半常綠和落葉並存;以天然林為主,天然林與人工林相間;以闊葉林為主,闊葉林與針葉林相混生。
往百龍天梯方向繼續走,經過天下第一橋。這是一座天然石橋,位於張家界袁家界景區,處砂刀溝風景區一帶,屬張家界精華景點。橋高350米,是張家界最高的石橋。此橋的高度、跨度和驚險均為天下罕見,故稱「天下第一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一塊厚約5米的天然石板,橫空「架」在兩座山峰之上,把東西兩峰連接。橋高350米,是張家界最高的石橋。高度、跨度和驚險均為天下罕見,故稱「天下第一橋」。橋長20米,寬僅1.5至3米不等,但較平坦,可通行人。
橋上蒼松挺拔,橋下雲霧蕩漾,萬丈深淵。四周懸崖絕壁,水滴飛濺。踏上橋面,使人有凌空御風之感。手扶鐵欄杆,仰視,青峰飄渺於雲靄繚繞之中;俯瞰,奇峰如筍群,巖壑深谷中陣陣煙嵐泛起,散而復聚。這裡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蹟。
電影阿凡達中的那個懸浮山北京也是取自於此處,就是下圖二的那個高聳的山峰,看著是不是很眼熟的感覺……
遊覽完阿凡達原形背景懸浮山之後,就要返程了,不然趕不上最後一趟百龍天梯了。從迷魂臺停車場乘坐環保車抵達百龍天梯,百龍天梯下站,然後乘坐環保車到吳家峪門票站,第一天的行程就算是完美結束了。
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戶外觀光電梯、世界上最高的雙層觀光電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速度最快的觀光電梯",這三項桂冠也讓它獨步世界,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百龍天梯是自然美景和人造奇觀的完美結合。
張家界武陵源,是地球上唯一以地域命名地貌的絕美風光,我知道你也很嚮往,那麼,去那裡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