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的特殊稱呼,宋朝叫官家,有的朝代更有趣

2020-12-12 筆寫趣史

自從《清平樂》播出以後,大家對於劇中一個細節就非常感興趣,那就是裡面對於皇帝的稱呼並非「皇上」、「陛下」之類的,而是稱為「官家」。其實不只是宋朝,不同的時期,對於皇帝的稱呼都有所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代皇帝的特殊稱呼,宋朝叫官家,有的朝代稱呼更有趣。

要說起帝王的稱呼,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王」。與此同時,與之並列的還有一個詞就是「後」。這裡的後不是指王后,而就是指帝王,《左傳》記載:

「夏後皋即夏天子皋。」

不過後來就有了用「王后」稱呼天子之妃的用法了。

最開始帝王還有一個稱呼,就是「闢」。史書記載:

「皇闢出者,皇,大也;闢,君也。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執掌權柄、以法治國,「復闢」一詞就是從這裡延伸出來的,就是指重新獲得執掌權柄的機會。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正式有了「皇帝」這一稱呼,這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了。不過秦漢時期,還會稱呼皇帝為「元首」。《尚書》記載:

「元首明哉,股腦良哉。」

就是說皇帝英明的話,下面才會出現賢良的大臣,所以「元首」代表皇帝,「股腦」就代表大臣,因此又有了「股肱之臣」的說法。

另外還有「至尊」,這個詞只能最高君主才能用,諸侯可以用「王」、「寡人」等稱呼,但不能用「至尊」這個詞。比如《過秦論》裡就有: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

接下來,就是大家廣為熟知的「陛下」了。「陛」指的是帝王宮殿的臺階,而陛下原本是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由於大臣在向天子進言的時候,不能直接對著天子說,必須先告訴臺階下的侍者,再由侍者轉達。久而久之,「陛下」便成為與皇帝面對面時的敬稱。

與陛下類似的還有「九五」,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就兩個數字組合起來罷了,但實際上裡面的學問很大。「九」是個位數字中最大的,中國古代有很多事物都與「九」有關,比如「九鼎」、「九錫」等等,所以它代表的是最大的。另外,「五」作為中位數,有著居中的含義,用現在的話來說,五就是C位啊,正所謂「五臟俱全」。因此「九五」合起來,就是代表天子。

在西漢的時候,皇帝甚至被稱呼為「縣官」。我們知道,縣官在後來是指一個縣的長官,一般為七品。然而在西漢,它的確指的是皇帝,《史記》記載:

「縣官謂天子也。所以謂國家為縣官者,《夏官》王畿內縣即國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到了唐朝,宦官就會稱呼皇帝為「大家」。這個詞很有趣,因為唐朝各家的媳婦,稱呼婆婆也是叫「大家」。這個詞主要源於早期奴僕對主人的稱呼,宦官就是皇帝的奴僕,媳婦也有侍奉婆婆的職責,所以都稱呼為「大家」。但在皇室中,只有宦官會這樣稱呼皇帝,大臣是不會用的。

宋朝時候,就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官家」了,那麼官家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是有典故的:

「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

有一次宋真宗問侍讀學士李句容,為什麼要稱呼天子為官家,李句容回答:

「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宋真宗聽了十分高興,可見「官家」這個詞其實涵蓋很廣,也象徵著皇帝獨一無二的地位,以及無人能及的高尚品德,因此宋朝皇帝都很喜歡「官家」這個稱呼。

到了明清時期,就漸漸用年號代指皇帝了。年號原本是用於紀年的,並沒有什麼指代性,就像唐高宗、武則天這種在位時頻繁換年號的皇帝,年號就沒有什麼特殊指代性。可像明清時期的皇帝,往往就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幾乎成為皇帝的代號。

不過在清朝,皇帝還有一個特稱,就是「老佛爺」。很多人以為,「老佛爺」是稱呼皇太后的,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個詞最早源於「滿柱」,是滿洲女真首領最早的稱呼,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思就是「佛爺」、「吉祥」。清朝建立後,就不再用「滿柱」稱呼最高統治者,而是改為漢譯的「佛爺」。

在影視劇《還珠格格》中,我們常常能聽到「老佛爺吉祥」、「老佛爺千歲千千歲」的臺詞,其實這是不對的。在清朝只有一位女性被稱為老佛爺,就是慈禧太后。之所以稱呼她為老佛爺,也是因為她的實際地位其實與皇帝無二。

由此可見,隨著朝代的更替,對於皇帝的稱呼也會有所改變,每種稱呼都有其不同的歷史來源及意義,但都象徵著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實除了文中說到的,還有很多關於皇帝的稱呼,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參考文獻《史記》《左傳》《尚書》《舊唐書》等)

相關焦點

  • 《清平樂》中叫宋代皇帝為官家,那其它朝代如何稱呼本朝皇帝呢
    其中有一個細節格外有趣,就是對於皇帝的稱呼,是用的「官家」而非「皇上」「陛下」這類詞彙。「官家」作為宋代頗具特色的詞語自然也是大家所比較好奇的,為何宋代稱皇帝為「官家」,而不是其它的詞語呢? 我們不妨來盤點一下歷代的皇帝的稱呼都是如何得來的?
  • 為什麼宋朝稱呼皇帝不叫天子陛下,而叫官家?
    關於宋朝,我們最先想到的歷史書上刻板形象,就是積貧積弱,但其實,宋朝只是軍事戰略上略差,在文化,經濟,科學技術方面,這是個絕對繁榮,令文人嚮往的的年代。隨著歷史劇清平樂地熱播,我們發現,劇中對皇帝的稱呼是有別於其他朝代的,雖然皇帝還是以朕自稱,但無論宮嬪臣子,王侯草民,都稱皇帝為官家,而非臣子,這究竟是為何呢?都說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皇帝名稱地由來就來自三皇五帝,而官家就取自官天下三字。
  • 宋朝人為何稱呼皇帝為官家?原因有三,第一個很無奈
    官家作為皇帝的稱呼,應是來源自曹魏時期蔣濟的《萬機論》:「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三皇五帝是中國最賢德的聖賢君王,如果皇帝有了他們身上的德行,就是官家了。最早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記載可見於《晉書·石季龍載記》:「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這句話是後趙的石邃對李顏說的,意思皇帝不容易當上,我想像冒頓單于那樣殺掉父皇,取而代之,你們是否願意跟隨?
  • 皇帝又稱「縣官」?各朝代稱呼皇帝五花八門,許多影視劇都叫錯
    接觸影視劇以來,發現許多古裝劇,不管是什麼朝代,皇帝都籠統地被大臣、嬪妃們叫做「皇上」或者「聖上」,殊不知,皇帝的稱呼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叫法,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稱為「皇上」顯然是不對的。隨著《清平樂》的熱播,我們已經知道宋代皇帝被稱為「官家」,那麼其他朝代皇帝都被稱作什麼呢?我們這就來列一列。
  • 北宋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官家,而其他朝代沒有?
    「官家」源自於「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湘山野錄》」。用「官家」指代皇帝出現得很早,早在東漢就有了,在魏晉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其實「官家」和「聖人」、「至尊」、「天子」一樣,原本都是私下對皇帝的尊稱,而非與皇帝直面時的稱呼。原來在皇帝面前直接稱呼皇帝的時候還是應該用「陛下」、「聖上」、「皇上」、「萬歲」等等。影視劇中,不同朝代對皇帝的稱呼還都比較特別。
  • 「官家」為何能夠成為宋朝皇帝的專屬稱呼?
    看慣了清宮戲,就會有很多人認為所有的朝代,臣子面對皇帝都是"皇上,奴婢怎樣怎樣;奴才怎樣怎樣"。不盡然也,只是因為清朝達到了皇權專制的巔峰,底下人的地位才會如此之低。 而在宋朝,文官們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 北宋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官家,其他朝代呢?
    最近《清平樂》熱播,很多人發現劇中男主角宋仁宗趙禎作為皇帝,竟然被大臣和百姓們稱為「官家」,而不是通常我們所熟知的稱呼,比如皇上、聖上、陛下、天子等等。事實上,以「官家」一詞指代皇帝,這並不是宋朝特有。
  • 古代都把皇帝叫「陛下」或者「皇上」,為何宋朝卻要叫「官家」?
    「官家」在古代是皇帝的世俗稱謂之一,以「官家「稱呼天子,始於《晉書·石季龍載紀》:「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是宋初皇權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結果。
  • 這些稱呼讓人大跌眼鏡,而在宋朝為何立成體系?口口相傳
    那麼生活在宋朝的人互相之間會如何稱呼呢?皇帝稱謂——宋朝稱呼皇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陛下」這是一種很正式的官方稱呼,大多用於正式場合。陛下這一詞是對皇帝的一種尊稱,自秦朝就有。還有一種稱呼就顯得家常親切了,那便是稱「官家」。
  • 宋朝皇帝到底有多親民?仁宗經常「點外賣」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像天一般的存在,不能親近,普通人要想看一眼皇帝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歷史上有一個朝代的皇帝是和藹親民的,皇帝甚至經常出宮點外賣,這就是宋朝。皇帝稱謂的親切自秦始皇開創「皇帝」稱號以來,後世歷代皇帝的稱謂雖然各不相同,但風格上大致上都是威嚴、霸氣的。比如始皇帝就獨佔了原來人人都能用的第一人稱「朕」。唐代皇帝被稱作「聖人」,與老子、孔子等先賢平起平坐,人間最高統治者的意味體現的淋漓盡致。
  • 在宋朝皇帝不能叫自己親生父親「親爹」,稱「皇伯」
    在正式的場合,比如朝會上,皇帝才自稱「朕」。 講完了皇帝的自稱,我們再來講講皇帝怎麼稱呼他人。還是假如你是宋朝的皇帝,你會怎麼稱呼你的父親。一般來說,皇帝的父親也是皇帝,除了像宋英宗這樣的特殊情況。你可能也會說,這我知道,叫「父皇」,電視劇裡都是這麼叫的。但是,你錯了,「父皇」的稱呼,是明清時候才興起的,清朝時,「父皇」有時候又叫成「皇阿瑪」,那是從滿語音譯過來的。
  • 《清平樂》裡為什麼皇帝被稱為官家,官家是何意思?有什麼寓意?
    《清平樂》的開播使得宋仁宗趙禎這位歷史上著名的仁皇帝重新走到了人們的視線中。在這部電視劇裡面,都稱呼皇帝為官家,這是為什麼呢?官家到底什麼意思?官家一詞最早來源於曹魏時期蔣濟的《萬機論》,書中寫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而最早用官家稱呼皇帝也不是從宋朝開始。《晉書.石季龍載記》就寫道:「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石勒的侄子石虎對石勒不滿,想要取而代之。所以稱呼皇帝為官家在魏晉南北朝就已經有了。
  • 皇帝這些稱謂:你不知道的古代皇帝稱呼,可不只是單調地叫皇帝
    裡面最令人震驚的是叫皇帝為「聖人」?在唐朝有這種稱呼麼?還別說,由趙麗穎、馮紹峰領銜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當中,他們也曾將宋朝皇帝稱為「官家」。聖人、官家一時成了唐宋皇帝一大特色,究竟是否正確?下面就來說上一說古代皇帝的那些稱謂。
  • 《清平月 宋朝知識小百科》為何管親媽叫姐姐,管弟弟叫哥哥?
    最近熱播宋朝大劇 清平樂 中 各種人物稱呼在大家心中感覺甚是奇怪徽柔公主一張嘴:管自己親媽叫姐姐,這人很多觀眾一頭霧水而在居中類似的迷之稱呼還有很多下面讓小編為大家普及下清平樂中人人物稱呼課姐姐&孃孃其實姐姐一詞本是宋朝發明的是皇子皇女對嬪妃生女的稱呼,無論親生是否,這些皇子皇女都要交嫡母(皇后)為孃孃或者娘娘,宋仁宗當年就是管劉太后叫大娘娘的不分長幼的「哥姐」既然宋代管媽叫「姐姐」,那現在姐姐的含義是怎麼來的呢
  • 清平樂:為何上至宰相皇后,下至百姓宮人,都稱皇帝為官家?
    官家作為皇帝的稱呼,應是來源自曹魏時期蔣濟的《萬機論》:「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皇帝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 最早用「官家」來稱呼皇帝的記載可見於《晉書·石季龍載記》:「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這句話是後趙的石邃對李顏說的,意思皇帝不容易當上,我想像冒頓單于那樣殺掉父皇,取而代之,你們是否願意跟隨?
  • 皇帝的稱謂很多,為什麼《清平樂》中,誰都喊皇帝叫「官家」
    近年來,電視電影中清宮戲漸少,反映其它封建朝代的歷史劇增多,這倒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去年的《知否》、現在熱播的《清平樂》帶領觀眾回到了富足祥和的宋仁宗時代。然而,許多觀眾還一直很懵圈,為什麼這兩部電視劇中,稱呼宋仁宗為「官家」?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說到漢朝,當時都說西漢鼎盛時期並不是文景之治,更不是漢武帝時期,而是當時的漢宣帝時期。當時不管是疆域國土,還是經濟,甚至是國際影響力都是西漢的巔峰時期,這個時候新疆才真正屬於中國的版圖!再說一句年齡,雖然秦始皇和漢高祖不是一個朝代的人,但是漢高祖劉邦卻只比秦始皇小了三歲而已,只不過是大器晚成。
  • 《清平樂》叫皇帝為「官家」。其他人之間又怎麼稱呼?
    跟以往古代電視劇不同的是,本劇對皇帝的稱謂叫「官家」,而非「皇上」、「陛下」。讓人非常新鮮。官家,類似今天的CEO。在宋朝,天下是上天的,並非皇帝私產。皇帝只代表上天治理天下,因叫「官家」。官家必須大公無私,對子民一視同仁。宋朝的稱謂很有意思,「官家」一詞熱銷。
  • 宋朝其他皇帝的女兒都叫公主,為何宋徽宗的女兒叫帝姬?最後還落得...
    想必大家在各種古裝電視劇中看到皇帝的女兒都是稱作公主,這稱呼在古代已經沿用了幾千年,到了宋代也是如此,宋朝的很多個皇帝都是將女兒封為公主,似乎這種稱呼也更好聽一些。可為什麼宋徽宗卻偏要和別人不一樣,要將一眾女兒的「公主」稱呼改為「帝姬」呢?
  • 宋朝為什麼把皇帝稱為「官家」,而不是陛下?宋神宗:你想多了
    宋朝是很多人都憧憬的一個朝代,它不僅經濟發達,交通便利,而且夜生活豐富,娛樂業發達。毫不誇張的地說,現在人如果穿越到宋代,除了不能上網以外,其它方面基本都能滿足。喜歡看以宋朝為背景古裝劇的人,大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臣子在稱呼皇帝的時候,叫的不是皇上或陛下,而是「官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