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化學為當選中科院院士最多的學科

2020-12-17 騰訊網

院士,是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世界各國都使用這一稱謂來命名自己國家最傑出的科學家。

在我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中國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最高水平,兩者雖然都是頂級人才,但研究領域和工作性質卻有所不同。

近日,經過近兩年的重點研發與迭代升級,青塔革命性的新一代分析平臺——新版學科動態分析平臺正式發布。根據新版學科動態分析平臺收錄的數據,青塔對歷年當選兩院院士學科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一起來看看我國當選的兩院院士主要分布在哪些學科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年當選數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曆年共增選17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約1381人當選。

1955年,第一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產生,這便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前身,當年共有172位知名學者當選。此後的1957年,共當選22人。此後,由於一些原因,中斷增選工作。1979年5月開始進行學部委員增補工作,之後又中斷十年。

至1990年再次進行了學部委員增選,確定了兩年一度進行增選。除2007年和2009年外,其餘年份增選人數均為50-60人左右。

學科大類分布

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六大學部,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學科目錄,我們對歷年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所在的學科大類進行了分析。從統計數據來看,學科大類的分布與學部的設置保持高度一致,其中理學大類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遠超其他大類,佔比高達61.04%。工學領域緊隨其後,佔比為30.12%。醫學領域為5.65%,農學為2.75%,其他大類的院士佔比非常少。

一級學科分布

從統計數據來看,傳統基礎學科佔有絕對優勢。其中化學成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最多的一級學科,歷年共有187位化學家當選。物理學緊隨其後,共有172位物理學家當選。生物學方面的院士也較多,共有169位,略少於化學和物理學領域。地質學領域的科學院院士也較多,共有128名學者當選。

除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和地質學四大理學學科外,其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數較多的學科還包括數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核科學與技術、地理學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歷年當選數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曆年共增選14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約1073人當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始於1994年。1994年3月初,由中國工程院籌備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以差額無記名預投票和正式投票,遴選出首批擬聘中國工程院院士66名。同時,經過投票表決,確定30名工程技術背景比較強、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併列入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的擬聘名單,以上兩部分共96名。這便是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1997年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改為兩年增選一次。從1997年到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數也從超過116人減少到33人。從2009年開始,每年增選人數在48-70人之間,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學科大類分布

根據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中國工程院目前共有九大學部,包括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農業學部,醫藥衛生學部,工程管理學部。

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工學方面的院士為主,佔比高達67.66%。醫學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位居第二,佔比高達12.67%。理學領域的佔比為10.07%。農學為8.11%,管理學和軍事學院士佔比較少。

一級學科分布

相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來說,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學科分布更為分散,各大主要的工學一級學科均有較多院士。

從一級學科統計數據來看,臨床醫學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位居第一位,共有82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共有70人,緊隨其後。土木工程共有53人,位列第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共有48人,位居第四位。其他中國工程院院士較多的一級學科分別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水利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等。

相關焦點

  • 歷年當選的中科院院士,來自這二十一個學科最多!
    公開資料顯示,歷年來共增選了十七次中科院院士,有近一千四百人當選。筆者經過統計,發現歷年來當選中科院院士來自這二十一學科的人數最多!具體數據如下。表單的二十一個學科中,每個學科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均超過了二十人,其中化學學科霸榜,當選中科院院士人數最多,為187人。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邵陽四人新當選兩院院士
    在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中,有4名邵陽籍院士上榜,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謝道昕(新邵人)、王赤(隆回人)、戴永久(武岡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武岡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統稱為兩院院士,均為兩年增選一次。
  • 亞太材料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出爐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3人當選,包括(以姓氏筆畫為序):毛新平(寶武研究院)、介萬奇(西北工業大學)、劉日平(燕山大學)、吳峰(北京理工大學)、單智偉(西安交通大學)、周少雄(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張志東(中科院金屬所)、洪友士(中科院力學所)、姚燕(中國建材院)、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徐堅(中科院化學所)、褚君浩(華東師範大學)、潘復生(重慶大學)。
  • 浙江省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原標題:我省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11月22日公布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浙江省共有7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 浙江省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為: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員和浙江大學葉志鎮教授。
  • 61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圖)
    在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為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為優化院士隊伍學科結構,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以及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專門建立了新興和交叉學科特別推薦機制,成立了國防和國家安全特別推薦小組,並特別增加名額用於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候選人
  • 中科院公布新當選院士名單出爐!這個人是您意想不到的
    2017年11月28日訊,今天上午,中科院召開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同時公布,今年共選舉產生了61位新當選院士。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中科院新當選院士中60歲以下的佔91.8%,年齡最小的46歲。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無錫兩人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標題:無錫兩人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7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並在北京舉行了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頒證儀式。江南大學校長陳堅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從事核武器初級物理研究、設計與核試驗工作的無錫宜興人唐立,當選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
  • 燕山大學田永君教授當選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1月27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8屆院士大會在義大利開幕,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46位學者新當選TWAS院士,其中14位為中國大陸科學家。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田永君教授當選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大無錫今天又添2名中國兩院院士,還首現一門父子兩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唐立院士的父親唐西生20年前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至今仍活躍在科研一線唐西生,1956年考取北京航空學院,1961年在該校空氣動力專業畢業,分配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從事國防科研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 今年哈工大哈工程兩教授當選院士
    日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兩院今年分別增選院士61人、70人。其中,我省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傑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楊德森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至此,籍貫為我省的院士有41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40名,哈工大劉永坦教授為中科院、工程院雙院士。  此外,哈爾濱工程大學78級校友、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建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77級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宣益民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7年中科院院士名單完整版 2017中國新增院士名單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今天揭曉,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在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為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 校友院士總數達27人
    半島記者 孫雅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新當選院士名單,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測井專業1977級校友李寧、煉油專業1979級校友孫麗麗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煉油1981級校友徐春明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書記王勇、校長郝芳院士代表全校師生向三位校友發賀信表示祝賀。
  • 市委市政府向四位新當選溫籍中科院院士發去賀信
    欣聞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沈志勳等4名溫籍科學家當選中科院院士,今天,市委、市政府向他們發去賀信,致以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  中共溫州市委  溫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30日  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昨天揭曉,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3名溫籍教授當選。另根據關於適當增加外籍院士名額的要求,溫籍科學家沈志勳當選外籍院士。  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也向這4名新當選院士發去賀信。
  •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中國兩年一屆的兩院院士增補評選備受關注,而兩院院士無疑是中國科學和工程界的最高榮譽,許多人都趨之若鶩。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年輕的屠呦呦曾被提名過院士,但都落選了。為什麼能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卻不能當選兩院院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其中的原因。
  • 2019年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出爐:看看哪些高校入選最多
    2019年11月22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出爐。本次選舉並產生了6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共選舉產生7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這些新當選的兩院院士分別來自我國各大高校,中科院,以及其他科研院所,其中超過一半的院士來源於我國各大高校,可見,目前,高校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培養和輸送人才的地方,同時也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搖籃,而這也正是目前各大城市不惜巨資建設和引進一流高校的原因。
  • 顏寧、高福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100位院士以及25名外籍院士入選,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   其中,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Shirley M.
  • 中國科學院昨天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 10名在滬專家新當選中科院院士
    原標題:10名在滬專家新當選中科院院士龔新高毛軍發劉昌勝/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院昨天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當選。其中,復旦大學的龔新高、上海交通大學的毛軍發、華東理工大學的劉昌勝等10名在滬院所機構專家當選。  龔新高:  成果系統性強、原創性高  龔新高是我國計算物理領域一位優秀的學科帶頭人。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目前科研領域多為男性,並稱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還比較少,可見女科學家是一個特殊而又極其罕見的存在,以至於當顏寧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點讚。事實上,顏寧的成就並非前無古人,早在2007年,中科院研究員、材料科學家李愛珍就曾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