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那一場動人的遇見

2020-12-12 唐詩宋詞天地

生命中有多少遇見,令人怦然心動;生命中有多少友情,令人刻骨銘心;生命中有多少仰望,是那樣的長久赤誠。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無數動人的遇見。比如孔子和老子的遇見,秦觀和蘇軾的遇見,李賀和韓愈的遇見,蘇軾和歐陽修的遇見。

偉大的「詩聖」杜甫,在他的內心裡,也曾住過一個偶像;在他的一生中,也曾有過一場動人的遇見。

1、與君一相識,猶如故人歸

公元744年,杜甫科舉失敗後心情沮喪,來到了洛陽。

洛陽是中國十三朝古都,這裡有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有富貴雍容、國色天香的牡丹,有歷朝歷代沉澱下來的悠悠古韻。

杜甫想在洛陽做短暫的停留,然後向著下一個地方出發。

此時的李白,剛剛結束他在長安出入有車、風光無限的生活,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仕途的失意,恩人的歸隱,再加上高力士等人的排擠誣陷,使李白由初入長安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萬丈豪情,變得落落寡歡,心灰意冷。

在悶悶不樂之中,李白也來到了洛陽。

於是杜甫和李白,在他們的人生中初次相遇。

這一年,李白四十三歲,杜甫三十二歲,李白比杜甫早出生了一個時代。

這時的李白,雖不再是令人豔羨的御用詩人,但他早已名動天下,無人比肩,走到哪裡都有一大幫「呼啦啦」的粉絲團。

三十二歲的杜甫,當時還籍籍無名。對於李白這位詩壇巨擘,他的心裡充滿了無限的敬仰,還有痴痴地崇拜。

李白比杜甫雖然大了11歲,並且是詩壇霸主,但在杜甫這位年輕人面前,李白沒有絲毫的倨傲。

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蒼老」的杜甫,在李白面前也沒有一味地低頭稱頌,自卑拘束。

他們坐下來,聊了一會兒,李白又看了杜甫的幾首詩,他們便通過驗證成為好友了。

李白對杜甫的詩作非常欣賞,尤其是《望嶽》這首詩,令李白擊節讚嘆。

他從中看出了杜甫的五律功底,更看出了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向和抱負。

詩人的心都是相通的,傑出詩人的心更是相似的。李白和杜甫都相信,雖然他們彼此素昧平生,但是他們心靈的氣場最為接近。

與君一相見,猶如故人歸。

萍水相逢,便已是琴心先許。

2、世界那麼大,相約去看看

在洛陽的日子裡,李白和杜甫白天相攜遊玩,晚上縱情飲酒,相談甚歡。

有時,他們還會一改文人的書生意氣,騎馬馳騁,追鷹逐鹿,在廣闊的平原上盡情享受打獵之樂。

在這段日子裡,雖然李白偶爾還會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懷才不遇惆悵一番,但桑田籬下的清幽生活和杜甫的陪伴,讓李白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而對於杜甫,有了偶像李白的友情,那些生活上的困頓,政治上的失意,都統統不算什麼了。

然而,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他們很快迎來了分別。

臨行之時,杜甫為李白寫下: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

杜甫安慰李白說,你是金馬門的賢德之士,如今離開朝廷,正好可獲自由,希望我們相約再遊,到那仙境之地採摘瑤草。

744年的秋天,杜甫和李白在梁、宋二地如約而至,並且與詩人高適邂逅,於是他們三人欣然同行。

他們或登吹臺,或入酒肆,或論詩文,簡直逍遙快樂得不行。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分離又一次來臨。

別後不久,李白的身影剛剛模糊,杜甫就開始了美好的回憶: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大冬天不能縱馬出行,無比寂寞,只能在書齋裡閒坐。杜甫就一整天地回想,回想他和李白「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的悠閒時光。

漫長的冬天過去,春天來臨,杜甫對李白又起幽幽的思念之情: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在想念李白的同時,杜甫覺得偶像的詩才好高呀,其詩清新俊逸的風格可與庾信、鮑照相比。

他慶幸與李白相遇,同時幻想著能有機會與李白重聚。

745年,杜甫和李白在山東真的再次遇見。他們同遊齊魯,漫遊任城,之後又作伴到曲阜、兗州,訪求隱逸名士,遊覽高山大川。

這時,他們早已是心心相印的老朋友了,他們的關係好到了什麼程度呢?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他們白天遊玩,晚上大醉,共宿一室。

試想,兩個喝得醉醺醺的大叔,四仰八叉、斜躺橫臥在一張床上,並且同蓋一條被子,這幅畫面是多麼地辣眼睛!

這得是多麼好的友誼,才能沒有對對方的嫌棄;這得是多麼投契的心靈,才能同醉同眠,形影不離。

此時的杜甫,內心無比地幸福和滿足。

3、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745年秋天,漫遊東魯結束,杜甫將要離魯北上,李白也要繼續仗劍走天涯,去開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堯祠石門,李白為杜甫餞行。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

瀲灩的秋波在眼前蕩漾,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山。魯地的秋景是如此明媚動人,但是李白和杜甫卻如「飛蓬」,又要各自飄零。

然而,李白終歸是瀟灑曠達的,他對杜甫說,既然離別已定,那麼就讓我們對著這石門秋光,再暢飲幾杯魯地的美酒吧!

這次分別之後,杜甫也為李白寫下了: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後,始有歸隱之心。他自煉丹藥,並在齊州從道士受「道籙」儀式。

杜甫心情抑鬱,也曾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

在仕途受阻之時,李白和杜甫同時選擇了道教,又因在道學上無所成就,故杜甫自言有「愧葛洪」。

在魯郡東石門送別杜甫後,李白旅居沙丘城。在那些寂寥的日子裡,李白不由地懷念杜甫,又寫詩寄贈: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

此時,杜甫在李白的心目中已有很重的份量,李白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就像浩蕩的汶水,日夜不停地流向杜甫所在的地方。

後來,安史之亂發生,燃燒的戰火,瀰漫的烽煙,使得杜甫和李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散入了茫茫的人海中。

從此,他們再也找不到彼此了。

758年,五十多歲的李白,因參與永王事件被流放夜郎。杜甫雖與李白已十幾年未見,但知悉此事件,杜甫為李白感到難過,同時擔心不已: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

在李白杳無消息的日子裡,杜甫不是偶爾想起李白,在他的夢裡,頻頻出現的都是李白的身影: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759年的春天,李白在奔赴夜郎的途中,突然接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李白喜出望外,無限歡欣。

此時,杜甫還不知道李白已獲赦免,秋風又起天又涼,杜甫無限感傷地寫下: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後來得知李白僥倖逃脫劫難,杜甫由衷地為李白高興: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杜甫一方面為李白的狂放不羈、自惹禍端感到悲哀,一方面又死心塌地地愛著李白的曠世奇才。

杜甫多麼希望李白能有所改變,但他知道這怎麼可能?做李白的粉絲,咋就這麼難呢?

對偶像,杜甫只能包容。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喝得爛醉如泥,在酒家長睡不醒,天子叫他他都不應,實在太目中無人。

但沒辦法,作為迷弟的杜甫,就是喜歡李白的這幅醉態,迷戀李白的那副狂勁。

對偶像無條件地崇拜,也就只有杜甫了。

4、曾經擁有你,此生已足矣

自古以來,在同一領域的巔峰人物,有很多終生難以相見,他們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地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在美國,批判現實主人的奠基人馬克吐溫去世時,海明威才剛滿十一歲;在英國,莎士比亞死後兩百三十八年,王爾德才降生於世。

只有李白和杜甫,同處一個時代,並且他們彼此遇見了。

所以聞一多先生說,杜甫和李白的遇見,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這是太陽與星星的遇見,或許只有老子和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

因此,他們的遇見,被載入了中國文學的史冊,成為無數中國文人心底永恆的浪漫之夢。

李白具有「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這一點正好與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人生理想相契合,所以他們一見如故。

李白愛憎分明、任俠重義、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更是深深感召著杜甫。

而最終使他們靈犀相通,不能相忘於江湖的,是他們對文學、對詩歌藝術的探討,對繆斯女神的痴戀和追逐。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或許都需要一個偶像,讓我們膜拜,讓我們仰望。

杜甫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這個偶像。並且他的偶像完全接納了他,在真心地喜歡著他。

因為對偶像的傾慕,所以思念;因為思念,所以寫詩。

終其一生,杜甫為李白一共寫了十五首詩。其中有十首是專門寫給李白的,有五首間接提到了李白。

杜甫為李白寫的那些詩歌,是他自由的心靈中迸發出來的泉眼,是那樣地真摯、純淨。

而李白一共給杜甫寫了四首詩。

他雖然也想念杜甫,但他最終還是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他又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杜甫讀著這些詩句的時候,傷心的淚水譁譁地流。

因為他用一生追念著李白,李白卻把最經典的友情的絕句,留給了孟浩然和汪倫。

或許,任何兩個人之間,都存在一種定律,那就是:他們的付出永遠不會對等。

所以,在杜甫和李白之間,也是一個愛得多一點,一個愛得少一點。

但是,杜甫無怨無悔。他對李白說:曾經擁有你,此生已足矣。

不知李白初見杜甫的時候,有沒有料到,這個和自己如此投緣的年輕人,有一天會和自己在詩壇齊名。

毋庸置疑的是,杜甫和李白遇見以後,李白對杜甫的肯定和欣賞,給了杜甫將詩歌繼續寫下去的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在浩渺的宇宙中,他們遇見了;在漫長的時空中,他們遇見了;在熙攘的人群裡,他們遇見了。

那一場遇見,是那樣動人,那樣美好。

相關焦點

  • 李白和杜甫那一言難盡的「故事」……
    李白和杜甫大家都不陌生,兩人因在詩文上的成就,被人親切的稱為「李杜」。起初以為這個合稱是因為兩人在文學上的造詣都很高,所以將二人放在一起來說。當了解二人的故事之後,總覺得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遊生活,回到長安。
  • 七夕情人節,連李白和杜甫也開始秀恩愛了!
    ——李白《長相思其一》而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聖的杜甫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被大家津津樂道,有人用了一張圖來吐槽,並引發了熱議。看完真的好心疼杜甫,那麼看重的一個人對方卻不看重你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啊。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李白!
  • 中國詩詞大會:花與杜甫,在成都遇見,一眼千年!
    《中國詩詞大會》的考題,無論怎麼變,都是繞不過杜甫的。在這個春天,我想起了杜甫的諸多春天句子來,所以就忍不住寫一下,杜甫那春天的故事。杜甫的春天,其實也是繽紛多彩的,不信且看!杜甫,是愛花之人!杜甫,是熱愛生活之人!杜甫,更是樂觀積極之人!
  •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記錄李白杜甫的那次偉大相遇
    眾所周知,《上陽臺帖》被認為是李白流傳於世的唯一真跡。是李白和杜甫同遊時所寫下的,可以說,記錄了「詩仙」和「詩聖」的那一場偉大的相遇。李白將要逝去,杜甫說:你永遠是盛唐那輪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當浪漫的李白和悲憫的杜甫相遇,讓人欣慰感動。
  • 西川筆下的杜甫和李白
    一片月光和一場夢 在風中前進,愛著少女、溪流和隱士應著王者的呼喚,帶著睡眠的溫度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就是你:誤解著生活他是以詩歌本身的氣質令人直觀地感受那個詩人和俠客。而西川不同,他不是余光中那種傾瀉型的詩人,而是更加沉靜和穩健。他從現代人追憶的視角,很冷靜地講述,很平和地總結李白傳奇的一生。 「一顆大星和一場風暴,一片月光和一場夢」,可說是括盡了李白縱橫狂放的人生。和寫杜甫的詩篇相同,語言的煅打,節奏的錘鍊,到了極其考究的地步。
  • 唐代最大的謊言,那就是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
    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已經不是秘密。杜甫的詩作中充斥著對李白的讚美。春天想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秋天想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天想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而思」;做夢想李白,「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 李白、杜甫和高適因為什麼而絕交?
          李白、杜甫和高適,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李白稱詩仙,杜甫稱神聖,他們二人合稱「李杜」。高適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邊塞詩人並稱「高岑」。他們三人都既有才華,又有做朝中重臣為朝廷出力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理想,而且還有過一段被後世奉為佳話的友誼。
  • 杜甫思念李白的一首詩,高度讚揚李白的崇高地位和瀟灑風格!
    李白、杜甫是中國唐代文學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以他們的思想和筆力,共同譜寫了盛唐文學的輝煌,也結下了千古傳誦的友誼。他們對彼此的人品和文筆,都瞭然於胸形於詩作,自然是無一字不精彩,無一字不到位。李白和杜甫因在一次相遇中共同討論文學而相知,相惜,在二人各自的旅途中,不時都會想起對方。
  • 除了詩歌李白和杜甫的深厚友誼在歷史上也傳頌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令人心跳的相遇。歷史上也傳頌著李白和杜甫兩人許多有趣的故事。但是我以為李白和杜甫的相遇,一定是中國的文學史上一段最美的邂逅。天寶三載(744)年杜甫和李白相遇於東都洛陽。杜甫比李白小11歲,當時年少的杜甫對李白無限的敬仰。在他的一生中寫了很多詩獻給李白,我們見到的大概有15首。李白也有詩回贈。
  • 李白和杜甫
    下午回家的路上在聽蔣勳講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
  • 太陽和月亮的相碰——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杜甫早已欽佩李白的詩才,這番朝夕相處,李白奔放、率真、浪漫的情懷,張揚的人格魅力,都讓杜甫傾慕不已。我們不難想像,在他們的交往中,李白是主導者,杜甫是追隨者。杜甫注視「偶像」的目光裡,該有多少的崇拜和欽敬。所以,在分別多年之後,杜甫曾多次寫詩回憶這段日子。李杜攜手暢遊洛陽,談詩論文,當然,更少不了舉杯暢飲。
  • 談談杜甫對李白的友情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2次相遇足以不朽,那一定就是孔子見老子,杜甫見李白。2次相遇,猶如將遇良材,伯樂遇到了千裡馬,從此心有靈犀,惺惺相惜,彼此牽掛,成就了2段不同的佳話。詩仙李白猶如天生驕子,他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於李白而言,杜甫和汪倫缺一不可
    杜甫是李白的頭號粉絲,單單寫給李白的詩就近二十首。杜甫有多「迷」李白?看看杜甫的彩虹屁: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們都知道,古代人很含蓄,但在追星李白這方面,杜甫一點都不含蓄,上來就誇,看著就肉麻。
  • 李白粉絲會長杜甫有話說
    影響總是相互的,懷才不遇的惆悵總是伴隨著李白,杜甫生活、政治上的困頓,但幸好有愜意的生活與彼此作伴,這一切才能隨著時光逝去而煙消雲散。不久,李白和杜甫迎來第一次分別了,並相約下次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李白偶像臨行時,杜甫趕緊安排了一首《贈李白》(取後四句),為彼此洗去頹意。
  • 李白和杜甫不是兩個人——忽然想說說李白和杜甫
    在文學地位大不如前的現代社會中,李白和杜甫都已經走下了神壇,但他們作為一個詩人的成就,在他們之後的任何時代,包括現在絲毫也未曾減低。兩位詩人的差異,不但論詩者,即使一般的讀者也能注意到,但對於他們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卻所論甚少。對兩位偉大詩人的評價,前人已經總結了太多。
  • 當李白和杜甫組成了cp……
    杜甫,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抱負;他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忌富;他有「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憂愁;他有「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慷慨;他有「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的思念。李白和杜甫明顯是兩個世界的人,但關於他們cp的故事卻值得我們傳頌!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追憶
    在李白的傳世詩歌中,公認寫給杜甫的有兩首,一首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寫於兩人第二次分別之際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另一首寫作時間稍晚,是李白送別杜甫回到沙丘之後寫的,抒發了自己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 杜甫和李白的忘年之交,交的是那一顆純粹的真心,而不是利益
    李白和杜甫就是這樣的一對忘年之交,雖然歲數上相差很大,但是他們都有同樣的遭遇、同樣的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交往只是精神上的交往,沒有參雜任何的名利,這樣的感情才是最好的.李白出生在一個很富有的家庭裡面,從小就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對於一個在這樣家庭裡面長大的人,他也有一顆想要考取功名的心。
  • 李白在天上飛,杜甫在地上追——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詩意人生
    我們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交,尤其是杜甫,曾經給李白寫過很多詩。李白的姿態要高一些,但還是有許多頗具真情的詩作贈答杜甫。兩位雖是詩史上有名的摯友,但詩風卻大不相同,浪漫恢弘恣肆的李白都像在天上飛,而樸實真切的杜甫則在地上苦苦奔跑。
  •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到底是怎麼樣的?
    林庚曾經說過,李白是杜甫一生中最為傾心的詩人,但是他也很疑惑,為什麼李白對於杜甫確實那麼冷淡呢?很多學者看不下去,拼命找線索想要證明杜甫並不是單戀,經過郭沫若的仔細研究考證,他說:「李白雖然年長杜甫十一歲,但是李白對於杜甫也是有著同樣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