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為什麼能和唐朝一同崛起?到底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時代的偶然?

2020-12-06 東西南北一壺酒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從此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的序幕。與此同時,在青藏高原上,吐蕃成立,並伴隨著初創的大唐一同書寫著這段歷史。那麼,吐蕃為什麼能和唐朝一同崛起?到底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時代的偶然?

一、吐蕃簡史

吐蕃,誕生於青藏高原,這個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神秘的地帶。按理說,高原環境,不僅嚴寒缺氧,而且缺水,如此惡劣的條件是不具備發育出一個國家的基礎的。

但是,當時的地球環境和今日倒是有幾分相像,那就是變暖了。氣溫的升高不僅讓青藏高原擁有了更多的雨水,更重要的是環境的改善更加有利於糧食的生長。

於是,在天賜升溫下,青藏高原逐漸從分散的部族發展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就是吐蕃。

松贊幹布,作為吐蕃的掌權人,自然和歷史上諸多雄主一樣,刻在基因裡的擴張與徵服的血液讓他迸發出無盡的精力。

而恰巧,此時唐朝也完成了中原的統一。兩大強權相遇,自然免不了一番龍爭虎鬥,雙方有來有往,奈何誰也消滅不了誰。

論綜合國力,大唐自然遠勝吐蕃。不過盛唐時期雖然唐軍對戰吐蕃佔優,但是高原王朝也不是泥捏的軟柿子。加上青藏高原本就天險,唐軍反攻入藏,不僅面臨著後勤補給困難,而且對於環境也不適應,因此只得作罷。

後來,唐朝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率兵攻破長安,唐朝皇帝嚇得倉皇而逃,幸得郭子儀率兵來救,方才解此危局。一朝首都,竟被佔據十五日之久!

此後,吐蕃進入鼎盛時期,據知乎紅茶魔術貓評論,此時的吐蕃可謂是「東破大唐西拒大食,北擊回鶻南踏印度,三陷長安城,勒石印度河」。

不過,盛世難免釀危局,頻仍的戰爭不僅極大削弱了國力,此時唐朝軍隊的進攻也讓吐蕃疲於應對。公元821年,雙方於長安西郊會盟,約定「患難相恤,暴掠不作」,遂「和同為一家」。

再之後,吐蕃內部爆發矛盾衝突,吐蕃陷入分裂,而後不久,終於崩潰。高原的榮耀時代,終於還是伴隨著氣溫降低而落下帷幕。

二、為什麼吐蕃可以崛起

1、氣溫升高

歷史上很多朝代的興衰都是和氣溫有著緊密的聯繫,比如吐蕃的崛起就是因為氣溫升高。

要知道青藏高原可是世界屋脊,真可謂是「生命禁區」,至今整個青藏高原人口也不過剛剛千萬左右。而它的面積則達到恐怖的250萬平方公裡!

氣溫升高的好處就是適合人類生存,適合糧食生長,降水增加。外力加持下,吐蕃崛起可謂得天命。

2、地理因素

吐蕃位置可謂是地處要衝,南臨印度,東靠大唐,北搭西域,西近大食。處於諸多文明的交匯處,自然便於汲取各國所長。文成公主入藏後,更是大大提升了生產技術水平。加上諸強爭鋒,自己不強就要被吞滅,因此強權應運而生。更何況,自己居高臨下,如此優勢,可謂地助!

3、將士用命,裝備很好

吐蕃軍隊整體是非常彪悍的,據記載,吐蕃軍隊是「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悍不畏死的精神自然是其崛起法寶之一。

此外,吐蕃軍隊裝備很好,對人的防護也比較周密。據《新唐書》記載「其鎧胄精良,衣之周身,竅兩目,勁弓利刃不能甚傷。」

4、傑出人物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我們未可知。但是,傑出人物的作用自然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說松贊幹布、墀松德贊,一位是吐蕃實際開創者,一位帶領吐蕃走向鼎盛。其功其人,不可不知。

三、吐蕃是否只是偶然

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不是偶然,就算是偶然,在其背後一定都是各種必然因素交織的結果。吐蕃的崛起,天時、地利、人和,吐蕃的崩潰,天變、人亂、政失。

但是吐蕃的建立,至今都無不失是一個傳奇。

相關焦點

  •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
    唐朝和吐蕃為什麼老是打仗?到底是誰先動的手?嗨嘍,大家好,感謝大家繼續關注小編,大家都知道唐朝和吐蕃戰火不斷,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之所以發生戰爭的原因。說起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我們不難想到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文成公主作為唐太宗最寵愛的一個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作為皇帝的金枝,面對自己的婚姻大事又有著諸多無奈,皇帝的公主也不乏有下嫁給臣子為妻的先例,可偏偏自己又生在唐朝堪堪起步的階段,更是無法隨心所欲,與其被逼著嫁去吐蕃,倒不如心平氣和主動嫁過去,如果可以憑自身一己之力,維繫好唐朝和吐蕃百年的和平
  • 人生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人生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我猶豫著。葛優的一篇《人生都是偶然》闡述了他的人生感悟,仿佛頗有幾分道理。但細細一想,佛學所說的一切皆有定數,老天自有安排仿佛也有些道理,那麼到底誰是誰非,人生到底定數的必然,還是隨機的偶然?人的命運到底是命中注定還是握命在手,我們許多人困惑著。
  • 吐蕃王朝因何快速崛起?
    為什麼一個地處高原,生態環境惡劣的國家,能夠如此迅速的崛起?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個原因:人努力、天幫忙、運氣好。隋唐從南北朝的弱雞時代勃起,相繼成為東亞地區的霸主。圖中以北緯40°和45°間的橫線(長城)為界,農耕文明北擴的時間,集中在秦漢、隋唐時期,明朝的尖角則代表其突出長城的時間很短。這張圖形象的表現了,氣候對農耕文明擴展能力的巨大影響,而同為農耕核心的吐蕃,也必然享受到了溫暖氣候的紅利。
  • 面對唐朝和吐蕃兩大強權,小國南詔何以一直掌握主動權並崛起?
    在公元9世紀的南詔-唐朝戰爭中,南詔自始至終佔據著戰略主動權。當今史學家對南詔的崛起往往多歸咎於唐朝的西南邊疆政策的失敗,而忽略了南詔自身的努力。實際上,南詔的崛起是其君主皮羅閣、閣邏鳳、異牟尋三代人不懈奮鬥的成果。 在南詔王國的壯大過程中,上述三位君主都充分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手腕。再輔以必要的暴力,使南詔從默默無聞的邊鄙醜類,逐漸發展成足以和吐蕃、唐朝三足鼎立的西南霸權。 唐朝和吐蕃的南方擴張
  • 吐蕃政權的統治下,西北地區的漢人,到底能有什麼待遇?
    原標題:吐蕃政權的統治下,西北地區的漢人,到底能有什麼待遇?在鼎盛時期,吐蕃政權的總人口接近1000萬,其中包括了西部地區大量的人口。那麼,在吐蕃政權的統治下,西北地區的漢人到底是什麼待遇呢?認真的說,吐蕃政權在這方面遠不如契丹,甚至不如西夏國。由於比較嚴格的控制,西北地區的漢人一直心向中原王朝。
  • 唐朝論戰力不輸於元、清,為什麼面對吐蕃打的如此艱難?
    導讀:唐朝崛起吊打突厥時吐蕃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隨後吐蕃崛起後唐、蕃之間爆發了綿延百餘年的戰爭。即便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已經比較虛弱,但是依舊完成了對於吐蕃的致命一擊。雖然唐軍沒能完成佔領吐蕃的壯舉,但是不能否認大唐對於青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的貢獻。
  • 唐朝軍隊那麼強大,但和吐蕃交戰的時候,為什麼總是打敗仗?
    唐朝軍隊那麼強大,但和吐蕃交戰的時候,為什麼總是打敗仗?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突突小歷史」的小編,小編覺得很多人都聽說過鳩摩智這個名字,後來通過影視劇的演繹印象就更深刻了,他是也給非常的有魅力的人,事實上他是吐蕃出身的,這裡是西藏建立的第一個自己的政權,在他建立這個地方的時候也是唐朝的發展最繁榮的時候,它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 為什麼唐朝時的吐蕃很強大,後來沒落了。
    古象雄遺蹟唐朝的時候,吐蕃王朝還屢次出兵西域,武則天時期和唐朝爭奪安西四鎮,也就是今天的塔裡木盆地。不論是從阿里翻越喀喇崑崙山脈還是從青海翻越阿爾金山脈去新疆,今天都是道路艱險。吐蕃曾經和唐朝議和的條件是唐朝割讓安西四鎮和西突厥十姓部落的地盤。拉薩的朝廷會對位於今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盤(西突厥十姓部落)虎視眈眈,以今天的情況實在難以理解,除了氣候原因,可能後來喀喇崑崙山脈、帕米爾高原一帶還發生過劇烈的地震,道路被徹底毀壞,而中亞一帶古代史料極其匱乏。
  • 吐蕃為什麼能成為讓盛唐無可奈何的對手?
    當大唐王朝在極盛時,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無論是其幅員遼闊的領土、還是其萬國來朝的國際影響、亦或是海納百川般的文化包容性,都讓大唐王朝成為特立獨行的高峰。其實,這一切都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之上。如果沒有睥睨天下的軍力,再繁華的盛世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當時幾乎沒有和大唐抗衡的力量。
  • 「吐蕃(fan)」還是「吐蕃(bo)」?
    吐谷渾雖與隋唐時有爭戰,但其將王子質押於長安,願作蕃國;而後崛起的bod政權迎娶文成公主後,也以唐朝蕃屏自居,如下表(南曉民、劉妍君,2015:156)。表2貞觀年間唐、bod互動情況6)文成公主遠嫁bod吐蕃,確立唐與吐蕃兩百年的舅甥禮儀。
  • 吐蕃佛教的崛起之路
    吐蕃佛教崛起的時間點,在赤德祖贊(704—755年在位)執政期間,崛起的原因既不在贊普的個人喜好,也不在吐蕃的社會需求,而是源於激烈的政治鬥爭。而在打擊的手段上,赤德祖贊在位期間也從不手軟,據敦煌文獻《大事記年》記載,遭他制裁的大論有2人,8名大臣被流放,還有數名重臣被殺、被抄家和撤職。這種下重手制裁大臣的頻率,就是放在整個吐蕃歷史上,也屬比較為罕見。可見當時吐蕃的君臣關係,處於相當複雜和緊繃的狀態。
  • 為何吐蕃要打鼎盛的唐朝,不去找弱小的印度?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諸葛倩淺談歷史」,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一個唐朝的故事。唐朝時期在中國歷史上非常強盛,當時周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成為唐朝的官員。不過吐蕃卻是個例外,不但不願意向唐朝示好而且還時不時的唐朝在邊境上作戰。
  • 吐蕃一直攻打強大的唐朝,為什麼不去攻打印度?
    而這個宮殿面積並不大,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這段歷史成為了藏族人民與中原地區人民交好的一種象徵。因為這裡就是大唐公主文成公主為緣由建造而成的,這段美好的姻緣留下的不僅是一個宏偉的宮殿,更是兩族人民交好的象徵,藏族人民因此獲得了許多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意義?
    因為不是每一個吐蕃王子都是松贊幹布,松贊幹布作為吐蕃最偉大的一個王子,作為神一般的存在,歷任的王子都沒有超過他,所以金城公主還是吃了沒有嫁對人的虧,但這並不影響金城公主出嫁吐蕃所產生的歷史意義。那麼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歷史意義?
  • 唐朝雄師:西域唐軍的輝煌歷史和最終歸宿
    唐朝是古代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朝代,也最為大家所嚮往。但是唐朝的強大,依然是建立在雄厚的軍事實力基礎上的。唐朝的對外用兵,也十分具備研究的價值,這繞不開唐朝當時最大的對手,它就是吐蕃。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面對的主要敵人是突厥,但是很快,突厥勢力就被唐太宗蕩平了,然而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迅速崛起,成為了唐朝最強勁的對手和鄰居。
  • 關於吐蕃與唐朝的樂器和器樂的傳播發展
    另外,羯鼓和火不思樂器有可能是當時唐蕃和親,由唐朝傳入吐蕃。大曲及演奏大曲的樂器也被傳入吐蕃,並在吐蕃用於宴飲賓客時表演,成為吐蕃音樂生活的一部分。唐大曲在吐蕃用於宴飲之時的表演,在大曲的第一部分和第二、第三部分的伴奏中都由許多樂器演奏,這些樂器在演繹大曲內容承擔了重要的成份,所以說表演唐大曲的樂器也同樣被傳入吐蕃。從唐朝文成公主進藏到唐蕃會盟的接近兩百年期間有大量的音樂文化進行交流,這種繁榮的交流過程推動著兩個民族的不斷融合過程。
  • 農家滅亡的背後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時代的必然?
    今天我們不談春秋戰國時期的顯學儒墨兩家,我們來看看的曇花一現農家,是如何顯赫在春秋戰國,最後卻草草滅亡,農家滅亡的背後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時代的必然?一:百家爭鳴,農家出道1:千年大變局,百家爭鳴在了解農家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農家產生的時代環境和環境。西周末年,禮崩樂壞的趨勢日益明顯,東周之後,王室更是名存實亡,地方諸侯勢力迅速膨脹,開始了稱王稱霸之路,亂世儼然已經降臨。
  • 梳理安史之亂後,以唐朝和吐蕃為核心的東亞局勢演變脈絡
    而這一繁華盛景僅僅持續不及百年便爆發了可怖的安史之亂,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暴亂發生後,帶來了無盡的災禍,也成為了唐朝開始由盛轉衰並一蹶不振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僅僅影響了唐朝的國運,同時也對那個歷史時期東亞國際時局變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次我們就圍繞安史之亂後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演變為主線來討論安史之亂後東亞國際時局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國到底是如何覆滅的呢?
    導語:與其他大一統王朝一樣,唐朝的邊境也有許多少數民族政權,其中持續時間最長的就是吐蕃帝國,吐蕃帝國建立於公元618年,與唐朝同一年建立,覆滅於公元842年,可以說吐蕃帝國幾乎陪伴唐朝走完了它的一生。吐蕃帝國是西藏地區歷史上第一個有著明確史料記載的少數民族政權,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吐蕃帝國的實際立國者被認為是松贊幹布。青藏高原原本分布著許多少數民族部落,後來這些部落被吐蕃帝國統一,統一之後,青藏高原地區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中原文化的傳入使青藏地區逐漸開化,古代藏族地區也第一次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
  •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為什麼要「滅佛」?
    以青海牧場為基地的吐蕃軍隊,在河隴、西域兩個戰略方向,對唐朝發動了長達百年的進攻。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導致唐朝戰略收縮,吐蕃在河西、隴右地區大規模拓展,劫掠的財物讓整個國家大受其益。《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漢之財物往運河西,貯存於瓜州,悉為吐蕃所奪,吐蕃庶民也能身著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