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十二因緣法是什麼呢?

2020-12-04 心是蓮花開

「汝當諦聽。我當依過去諸佛說十二因緣法」,釋迦牟尼佛在這兒依據過去很多佛說的法,講的十二因緣法,這個十二因緣法是非常重要的,這部經典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此經奧義當中的第一段講的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在整個佛教界當中分為,他是被分在小乘道當中,十二因緣法是什麼呢?在這裡只是一提,提到他的次第和他的名相,沒有詳細講解。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一定要知道這部經典當中的非常重要的東西是「十二因緣」和「一實道」。

所以,我們科判上把他列到「此經奧義」上,就是這部經典到底是講的什麼?為什麼他能夠消業?讀誦經典為什麼能消業?大家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存在一種疑惑,那麼這部經典的奧義當中的第一段,就是講的十二因緣。在這裡,根據這個經文,我給大家讀誦一下,這個經文是這樣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十二因緣。這個十二因緣我上次講了,在這兒講的,是吧?《眾生因何輪迴》那個題目講的就是十二因緣,這個十二因緣是人輪迴的十二個鏈條。上一次我們講的那個題目是《眾生因何輪迴》,就是為什麼輪迴?眾生為什麼輪迴?怎樣才能不輪迴?掌握這個鏈條,你從哪裡下手?把他逆回去就可以了。

這個「緣」是啥意思?「緣」是緣起的意思。「行」,比方說這個「行」吧,是因為無明而起的,如果沒有無明了,就沒有這個「行」了,就是這個含義,明白吧。從這兒開始,我們說這個「愛」和「取」,「取」和「有」。比方說,我們對世間的五欲六塵不生貪愛了,你就沒有執取的心。

打一個比方,很笨的一個例子,如果說你看到一個人一個耳環,這個黃金的耳環非常好,非常值錢。如果一個小偷,看到別人的耳環了,他看到非常好,產生了一種貪,不管他有沒有,他看到你的東西了,他就想得到,這就是一種「愛」,貪愛,執著,心裡動念,開始造作,造作是「取」,就開始「取」。

這種「取」又分兩段:就是心裡那種「取」,那是一種貪心執著;和行動上的「取」,這兩種都會產生「有」。這個「有」是業的意思,造作的業。僅僅是心裡想偷,那麼是一種意業的偷盜行為。如果心裡想偷,然後你設計偷成了,意業也有了,身業也有了,偷盜業就有了,這個「有」這個業就產生了。這個產生,業的產生,就開始,它是輪迴的一種因,就開始「生」和「老死憂悲苦惱」,這是十二因緣。這個十二因緣,我們在這裡不展開講,因為我們上次這個講稿講過了,大家可以參考我上次那個講稿叫《眾生因何輪迴》,這個在優酷網上能搜到視頻。

課下如果你們想真正地明白這部經,課下最好是把他看一看。如果我們今天要講這個十二因緣的話,今天這一天都講不完這一段,所以說今天我們不展開他,只是把這個內容在這裡體現了,所以這個經典重點在「十二因緣經」和「一實道的大乘道」,這個「一實道」的大乘道我們下午再講,今天上午我們就圓滿了。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護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相關焦點

  • 仁清法師:與波旬共戰是什麼意思?
    能摧波旬所立勝幢」,就是這個法,不但能滅罪,不但能消業,不但能讓人健康,而且在這裡還提到一個是能渡無邊生死大海,就是讓六道輪迴的眾生通過受持這個經法,能了脫生死,不再輪迴,而且「能與波旬共戰」。這個波旬共戰是什麼意思?
  • 仁清法師:「萬法因緣生」
    叫「佛佛道同,法無高下」。你說藥店裡的藥哪一味藥最好?一個中藥鋪裡哪一味藥最好?你能知道嗎?肯定你不知道,醫生也不知道。誰知道?醫生依病人的因緣而知道,來了個病人是鬧肚子的,這個醫生就說了「瀉痢停」最好!來了個病人擦傷手了,「創可貼」當下最好。我們認為大補的那一種就是好。錯了!如果你補過了應該是瀉一下了,有的人認為瀉的那一種是最好,降火的最好。如果你降過了你需要補一下了,中道!
  • 仁清法師:佛講的是心和空性之間的東西
    我們接下來講的一實道就屬於大乘的法,在我們這個經上主要是講的六度。六度,以第六度「般若度」為指導。「般若度」是講空的,前邊是講有的,有和空是無二無別的,這個我們僅僅是一提。這是十二因緣的小乘道,和一實道的大乘道。那麼一實道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在經上有提示了,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六度,這裡我們經上有了,在這部經的第十七頁。釋迦牟尼佛在講完了上邊的十二因緣法之後,又叫著顛倒女的名字,「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這是剛才那個十二因緣法,「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
  • 宏圓法師:十二因緣法
    闢支佛也叫緣覺,是通過觀十二因緣而覺悟真諦之理。十二因緣我們一個個的來介紹。第一是無明,無明就是最初一念不覺,障蔽真心的一種虛妄。我們平時都問什麼是無明?就是最初一念不覺,障蔽了我們的真心;第二是行,行就是造作。
  • 仁清法師:業果的特點及十善業道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菩薩、善知識。今天因緣和合、因緣殊勝。我們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開示。開示的主題已經把它寫出來了,是『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業報的特點及十善業道。這個表屬於正規講經的一種科判,這種科判來自於天台宗。
  • 仁清法師:開悟的時候就是見到空性的時候 見到佛性的時候
    可是一般的人呢不懂因果的話,他會造很多的惡業,殺、盜、淫、妄、惡口、罵人等等這一切。都是能夠使人墮落惡道的因,那麼這一類的人他會造做墮落惡趣的因,比方說殺,殺生肯定墮落惡趣;偷盜也是墮落惡趣的;要是基本的他也把持不住的話就會墮落惡趣。如果能夠往生善趣你首先得是個行善的人。
  • 仁清法師:佛教裡講的涅槃 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這就是順生十二因緣。實際上,這個順生十二因緣門,它是按我們人來分析的。所以佛法主要講給我們人聽的。接下來呢,通過這樣反覆地研究,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會有未來世的生和老死。通過分析我們也會知道,因為有現在世的愛、取和有,這個八、九、十,這些。為什麼會有現在世的識、名色、六入、觸和受,因為有過去世的無明和行,這個能懂嗎?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4. 問: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有,和《楞嚴經》中「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句話矛盾吧?如果不矛盾,這兩句話各表達的什麼?
  • 仁清法師:如果發了菩提心 就是大乘佛教的行者
    在這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講完了十二因緣法以後,就是看著顛倒女她能接受了十二因緣法了,然後「我當為汝說一實道」,又開始引她到一實道上來,就是更進一步了。接下來就是經文,「汝當思維。守護一念」,在這裡說,「一念者。謂菩提心。菩提心者。
  • 仁清法師:密法裡的忿怒像是什麼意思?
    從顯宗這個理念上講,只是給你講這個因,從密法角度來講,佛教的方法分四種,叫息、增、懷、誅。息、增、懷、誅這個誅是強硬的斷送你的惡行。強硬的斷送你的惡行。所以,很多護法,甚至還有很多聖者,他化現忿怒像,我們所接觸的密法形象,在這簡單一點啊,因為這都是基本知識。基本的知識。我的意思不是讓你們去學密法啊。
  • 仁清法師: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
    這還是我們講的什麼因什麼果,沒有不隨順果的因,明白吧?你想往生,你想往生西方,必須種往生西方的因。往生西方的因,因分:內因和外因這是哲學講的。佛法講疏因緣和親因緣,『因緣』是一個詞,它分好多種因緣。佛學講『親因緣』和『疏因緣』,親姻緣相當於哲學界講的內因,疏因緣相當於哲學界講的外因。因緣就是條件就是條件。  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信,願,行,這是它的基本條件。
  • 「宏圓法師講法華」緣覺志求緣起勝妙之理,佛為說十二因緣法
    緣覺志求緣起勝妙之理,佛為說十二因緣法若人有福,曾供養佛,志求勝法,為說緣覺,這就是問緣覺乘。修行十二因緣法而悟道的人稱為緣覺,緣覺也叫闢支佛。志求勝法,四諦法和十二因緣法都是講的三世因果,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到死的這十二個因果環節,其實十二因緣就是四諦。為什麼說緣覺所修的十二因緣法是勝法呢?智者大師說:「四諦總相略觀為劣,十二因緣別相細觀為勝,又四諦以苦為初門為劣,因緣以集諦為初門為勝」。也就是說,四諦法和十二因緣法,一個是簡略一個是詳細。
  • 仁清法師:祈請觀世音菩薩來法
    祈請觀世音菩薩來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第一條叫請觀世音菩薩來法。這是經上說的。【經文】: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這時候什麼都靈驗了!「拙具羅香」是什麼?「拙具羅香」也叫「安息香」,原產於安息國。它是一種從松樹上流出來的一種油質狀的東西,這種香呢,香味非常特殊。但是不會燒的不好燒,為什麼呢?它產生一種焦油,一燒,它產生一種焦油。「拙具羅香」是一種中藥,一般的中藥店買不到,我在好多年以前燒過,是從成都買的,特殊因緣的特殊環境下買到了半斤「拙具羅香」,「安息香」。因為它這個質量差別也很大,價格差別也很大。
  • 仁清法師:法報化三身是什麼意思?
    六度萬行,我們念六度萬行(heng),六度的前四五度,都是圓滿福德資糧,特別是我們這個放生等等,放生、印經,行一切世間善法,當使出世間的理念行世間善法的時候,他屬於圓滿的福德資糧。這個智慧資糧是空性的證德,這個空性的證德,來自於我們對萬法皆空理念的一種認知,和對她的一種證悟。
  • 仁清法師:關於「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嗎?」等
    同時求佛菩薩,求師父加持,又是加持什麼呢?仁清法師答:佛是真理的發現者並不是真理的製造者,也可以說佛理是佛發現的,這是正確的,這也是經上告訴我們。那為什麼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消這麼大的業呢,那也正是佛發現的,它的原理是當我們念佛號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和佛果地上的清淨的功德相應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會消除了一些輪迴之惡業。
  • 仁清法師:大乘需要發願 還需要真正地行持
    這個六度屬於行菩提,這也是我們這個經典上講到的,在十九頁上有講,「爾時普廣正見如來復告顛倒」,就是告訴那個顛倒女,顛倒女是一個墮胎的,「我已為汝說十二因緣竟」,就是說過十二因緣了,然後「更為汝說六波羅蜜。汝當受持」, 六波羅蜜就是六種波羅蜜多。《心經》怎麼講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吧,心經是不是這麼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不是這麼叫的?
  • 十二因緣是假號法
    今天我們接著要說明「十二因緣是假號法」。什麼叫作假號法呢?也就是說這十二因緣的內容,它都是假名言說,它沒有實質的內容;也就是說它沒有真實不壞的內容,這個在《長阿含經》的卷10裡面,有提到這些內容。《長阿含經》的卷10裡面,它大概的內容是這樣子的︰阿難尊者他是 佛的侍者,他聽完 佛有關十二因緣的開示以後,他回去了。
  • 仁清法師:阿賴耶識是什麼意思?
    問:「請法師開示六識、七識、八識和九識。」答:只見過八識沒見過九識哈哈...這個我們講到了唯識宗。唯識宗分兩派:一個是順經派,一個是順理派。第七識也叫執著,它的作用是把前六識的東西運進來,它含攝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無論怎麼去分別,無論怎麼去產生這個識別,第七識不管是什麼,抓住它運進來,抓住它運進來。像個搬運工。那麼第八識阿賴耶識呢?也叫含藏識,也叫種子。第七識把前六識所產生的識別,抓住一個運進來,抓住一個運進來,執著嘛!只要有,它就抓住它運進來,就像照相機一樣,不管你這個鏡頭對準什麼?
  • 仁清法師:沒有沒有因的果 沒有不隨順果的因
    比方說,我們開法會,整個法會的過程,我們可以都是叫它整個法會的果報。蘋果這個果子我們可以說,是通過蘋果樹結的一種果子,回饋我們的一種果報。我們上班、掙錢,你如理如法的工作,到月底你的老闆發給你應該發給你的工資,這就是你的果報。所以說,佛教當中的果報,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內容。佛教當中的果報是一種事相,是一種結果。單純說果報,是這樣。
  • 仁清法師:為什麼不要墮胎
    有一些墮胎的這個因緣是家庭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等等。很多的因緣促成了這種墮胎的形式,所以男女雙方都有責任,家庭、包括社會、其它很多的外緣,統統都要承擔。墮胎的罪過是非常重的。墮胎的罪過多重呢?佛在《佛說長壽滅罪護助童子陀羅尼經》上有講過,我們念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