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還是很好的太陽,感覺像秋的餘溫,春的暖和,今天卻下了雨,降了溫,開始冷了,無論出外還是在屋裡,都要穿厚點的衣服了,這時候的羽絨服便成為大多數人的最愛。儘管是冬季了,在西南大部分地區,仍舊是一片青綠之色,樹木仍蒼翠有活力,只要天晴有太陽,就會有春有秋的溫度,這便是季候裡俗稱的:十月小陽天。
十月是初冬,是秋末邁入冬季的一個門檻。在南方,真正的冬天非得要十一月中旬才開始。這與北方完全不一樣。所以十月是屬於南方的「小春天」。儘管或下雨或降溫,但溫度差不多都是十幾度。這也無怪乎自古以來,南方的初冬,被很多詩人喜愛。其中白居易就頗愛南方的初冬。
「十月江南天氣好。」白居易在一首《初冬》的詩詞,開首一句就簡明扼要道出江南十月的天氣,這句詩哪像詩呢,倒像是遇到一個朋友,朋友問他過得好嗎,他便回答:十月江南天氣好啊。唐詩的通俗易懂,在這句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為何十月的天氣唯獨江南好呢?白居易立即從多個方面,也可說是從自己所見所聞來敘述。
「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本來是冬景,卻好像春天的光陰,就算有霜,有些冷,好像要把一些野草打死了,只要霜過了,太陽一出來,野草就又恢復了生機。
柘樹木雖然葉子黃了,有的還掉了,但看著全無衰老枯朽的樣子,反而像枯木逢春一般,寒櫻也是一種樹,雖然枝條看著蒼白,卻開了花。白居易用「狂花」來比喻,足見寒櫻的朝氣蓬勃了。
看一個地方天氣怎樣,最重要的是從大自然來觀察,樹啊草啊,是最直接透露季節冷暖的。草不衰不死,樹不枯不朽,江南便是小陽天了。
一千年前的唐朝,就有十月小陽天啊,這漫長的歲月裡,不知過去了多少「小陽天」,到得今天,小陽天仍舊是小陽天,白居易卻作古一千年了,流傳下來的一首詩詞卻毫無違和感。可見,正應了「天不荒地不老,人事易更迭」。
在十月的天氣,南方無論城鄉,大多閒暇,古今亦然。白居易羨慕喝酒的人,便進酒家喝酒了。現在的人,往往有這個閒情,卻很少有逸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