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尖晶石合成機理並探討陶瓷色料的製備工藝

2020-12-06 中國陶瓷網

    之前很多陶瓷色釉料相關的國內外書籍和學術論文中,都有提及色料的製備過程、影響因素,卻沒有深入分析色料合成的機理。直到去年在安東尼·韋斯(Anthony. R. Wes)編寫的《固體化學及其應用》一書中,看到了鎂鋁尖晶石合成機理的研究,給筆者帶來非常大的震撼。因為從方法論的角度來分析,了解物理化學反應的機理有助於分析該反應的各種條件,進而可控制該反應的加速或減慢。本文通過分析尖晶石的合成機理,換一個有趣的角度來探討陶瓷色料的製備工藝。

    一、尖晶石的合成機理

     佩蒂特(Pettit)等人通過以氧化鎂(MgO)與氧化鋁(Al2O3)為原料合成鎂鋁尖晶石(MgAl2O4),研究了高溫固相反應法合成尖晶石的機理。

    (1)緊密接觸。氧化鎂和氧化鋁反應時,需要相互緊密接觸,共享一個公用面。

    (2)形成晶核。加熱後,在接觸面上局部反應生成一層鎂鋁尖晶石晶核。

    (3)離子繼續擴散。形成晶核後,鎂離子、鋁離子要不斷通過已形成的氧化鎂—鎂鋁尖晶石和鎂鋁尖晶石—氧化鋁的兩個界面而擴散到新的反應界面時,反應才能持續進行。

     二、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

    該反應非常困難,這是因為:①在形成晶核階段,鎂離子、鋁離子被束縛在它們晶體的格點位置上,要生成鎂鋁尖晶石晶核非常困難。要成核,氧化鎂、氧化鋁的晶體結構需要重新排列,化學鍵必須斷裂和重新組合。僅在極高溫度時,鎂離子、鋁離子才具有足夠的熱,使之能從正常位置上跳出並通過晶體擴散來成核。②在離子繼續擴散階段,離子擴散要比形成晶核更困難,即使在高溫下,擴散速度也很慢,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充分反應。

    從反應機理歸納出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有:1、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及其表面積;2、產物的成核速度;3、離子通過物質,特別是通過產物的擴散速度。

    三、對尖晶石色料製備工藝的探討

    (1)原料的選擇

    ①選擇粒徑小的原料,可以提高固體間的接觸面積及其表面積;②原料的活性非常重要。硝酸鹽、氫氧化物能分解得到表面積大、反應活性高的細顆粒氧化物。製備藍色噴墨色料用的氧化鋁,其供源可用氫氧化鋁【Al(OH)3】、硝酸鋁【Al(NO3)3】。③選擇有晶格缺陷、不穩定、在晶型轉變階段容易產生微裂紋的晶相有助於發色離子的擴散。晶體中存在的缺陷,空位、間隙離子,特別是位錯通道,這些因素均能促進離子擴散。

    (2)合適的混料工藝

    在通常的固態反應中,原料先用機械方法混合均勻,原料的顆粒大小、混合的均勻性、顆粒間密切接觸等條件對反應的速率有重要影響。選擇合適的原料混料工藝,能使原料充分混合與緊密接觸。溼法研磨相對於幹法研磨,能減少團聚的發生。共沉澱法等液相法製備尖晶石,可以類似地理解為正離子已在原子尺度上進行混合。由於均勻地混合,後續燒結的溫度可以降低很多。

    (3)合適的燒成制度

    ①在允許限度內,提高反應溫度;②如果樣品組分有各種氧化態,而所要求的產物相是某一確定的氧化價態時,也需要注意控制反應的溫度和氣氛。在合成含二價鈷(Co2+)物相時,就要使樣品與一種還原性氣氛保持接觸,以防止反應過程中氧化生成三價鈷(Co3+);③可將燒結反應不充分的色料,再次研磨進行復燒。

    (4)加入合適的礦化劑

    礦化劑是為了促進色料合成的效果而加入的外加劑,是許多色料配方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礦化劑的礦化效果主要表現在:通過增加缺陷、固溶等方式,降低色料的合成溫度,加深反應的完全程度和提高色料的呈色性能。

 

相關焦點

  • 陶瓷墨水色素製備與工藝特點
    陶瓷墨水的組成和性能與印表機的工作原理和墨水用途有關。  分散法製備的陶瓷墨水主要由無機非金屬顏料(色料、釉料)、溶劑、分散劑、結合劑、表面活性劑及其它輔料構成。  陶瓷噴墨用墨水要求具備以下特性:1,要求陶瓷粉體在溶劑中能保持良好的化學和物理穩定性,不會出現化學反應和顆粒團聚沉澱。
  • 鎂鋁尖晶石最常見的兩種合成製備方法
    目前,尚未發現可以直接應用與高溫行業耐火材料生產的天然尖晶石資源,所用尖晶石原料主要通過人工合成製備。尖晶石的合成製備的主要工藝方法包括固相燒結法、熔融法、高溫霧化法、乾燥衝洗法、共沉澱法等。大規模生產耐火材料用尖晶石原料的兩個主要途徑是燒結和電熔,製備工藝都已經比較成熟。
  • 鈦酸鈣陶瓷耐火材料的原料製備工藝與性能檢測分析
    鈦酸鈣陶瓷耐火材料的製備與檢測然而,制約鈦酸鈣陶瓷廣泛應用的瓶頸問題在於陶瓷在燒結過程中晶粒的異常長大及不均勻的顯微結構,使其應用性能顯著降低。因此,優化製備工藝及選擇合適的添加劑對於提高鈦酸鈣陶瓷微觀結構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固相反應燒結法作為目前製備鈦酸鈣陶瓷的最為經濟和成熟的製備工藝,對原料、設備及燒結工藝要求苛刻。
  • 一文認識透明尖晶石陶瓷材料性能及應用
    二、透明尖晶石陶瓷的性能透明尖晶石陶瓷不僅具有一般先進陶瓷具有的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抗衝擊、高硬度、優異的絕緣性等性能特點,還具有同白寶石單晶體相近的光學性能,在紫外、可見光、紅外光波段具有良好的光學透光率。
  • 鐵鋁尖晶石的合成
    亞鐵化合物中能夠在低溫下穩定存在的,目前可用於耐火材料的僅有鐵鋁尖晶石,由此,鐵鋁尖晶石即成為鎂鐵鋁尖晶石磚中Fe、Al元素的引入來源。但是如何穩定控制鐵的價態為Fe2+進而合成鐵鋁尖晶石,是鎂鐵鋁尖晶石磚研製的關鍵。P.M.Botta、劉會林、張君博等人都曾用燒結法合成鐵鋁尖晶石,但均存在其他組分,不是純淨的鐵鋁尖晶石,原因在於燒結合成工藝中的氣氛很難精確控制。
  • 合成鎂鋁尖晶石的原料以及工藝方法
    燒結鎂鋁尖晶石鎂鋁尖晶石的合成工藝如下所示:1.原料MgO原料:燒結氧化鎂或海水鎂砂富鎂尖晶石通常用於代替鉻鐵礦,與鎂成原枓配合,製造鹼性耐火磚,用做大型水泥窯的窯襯;富鋁尖晶石則常與Al2O3質原料配合製造鋼包澆注料。而當採用天然原料(鋁礬土等)合成鎂鋁尖晶石時,為避免出現假藍寶石、堇青石等低熔物相,一般宜採用富鎂的配比。
  • 剛玉、莫來石及鎂鋁尖晶石材料的概述
    剛玉具有很高的硬度,莫氏硬度為9,是自然存在的材料中硬度僅次於金剛石的材料,因此可製備性能優良的耐磨部件。剛玉在高溫下化學性質穩定,對酸、鹼、爐渣、金屬溶液都有良好的抗侵蝕性能,在化工、冶金等領域被廣泛採用。此外剛玉製備功能陶瓷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應用。
  • TiO2對電熔合成鎂鋁尖晶石的影響
    電熔鎂鋁尖晶石是通過三相電弧爐將輕燒鎂粉及氧化鋁加熱至熔融態,然後再緩慢冷卻而成為固態的鎂鋁尖晶石,電熔合成鎂鋁尖晶石較燒結合成鎂鋁尖晶石晶體粗大、緻密度高。但電熔過程電耗大,成本高。為了改善這一缺點,有研究表明,如添加ZrO2、Cr2O3、Al2O3微粉可以降低MgAl2O4的合成溫度。
  • 泡沫陶瓷製備工藝
    製備工藝泡沫陶瓷製備工藝主要有有機(聚合物)泡沫浸演工藝、發泡工藝、添加造孔劑工藝、溶膠-凝膠工藝、凝膠注模工藝。1、有機(聚合物)泡沫浸演工藝用有機泡沫浸漬陶瓷料漿,乾燥後燒掉有機泡沫。憑藉有機泡沫的開孔三維網狀骨架結構,將製備好的料漿均勻塗覆在有機泡沫網狀體上,燒掉有機泡沫後獲得的孔隙是網絡狀的。關鍵點在於有機泡沫的選擇,需要考慮有機泡沫孔徑、泡沫的親水性和恢復力、燒失性等。
  • 碳化矽陶瓷的特種製備燒結技術
    SiC陶瓷的生產工藝簡述如下:碳化矽粉體的製備技術就其原始原料狀態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固 相 合 成 法固相法主要有碳熱還原法和矽碳直接反應法。碳熱還原法又包括阿奇遜法、豎式爐法和高溫轉爐法。矽、碳直接反應法是對自蔓延高溫合成法的應用,是以外加熱源點燃反應物坯體,利用材料在合成過程中放出的化學反應熱來自行維持合成過程。除引燃外無需外部熱源,具有耗能少、設備工藝簡單、生產率高的優點,其缺點是目發反應難以控制。
  • 錳尖晶石納米材料製備新法問世
    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軍帶領的課題組,在尖晶石型電催化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於《自然》(Nature
  • 全拋釉用黑金花色料常見問題及解析
    近年全拋釉的盛行對於釉用黑色色料(特別是對於黑金花類產品)的需求明顯提高,對於色料的耐溫與發色純正度都有較高的要求。陶瓷廠家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會發現,不同陶瓷色釉料企業提供的黑色顏料存在很大的差異,且普遍性存在的有針孔的質量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由色料配方以及生產工藝所決定的。  陶瓷釉用黑色色料從結構上來劃分,應該屬於尖晶石系列。
  • 電熔鐵鋁尖晶石的特點及應用
    電熔鐵鋁尖晶石的特點及應用鎂質鐵鋁尖晶石不僅具有尖晶石材料的優良特性(如耐高溫、耐腐蝕、抗衝擊、硬度高和耐磨損等),還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在水泥迴轉窯上應用既能掛窯皮,又能適應窯殼的變形,因而鐵鋁尖晶石主要被用於製備水泥迴轉窯用氧化鎂-鐵鋁尖晶石磚。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成功研製陶瓷太陽能吸熱膜製備技術
    然而,目前製備太陽能吸熱膜(塗層)的主要方法,包括塗料塗覆法、電鍍法、溶膠-凝膠法、磁控濺射法等,均存在一定缺陷,如汙染環境、應用範圍窄、工藝條件苛刻、生產成本高和耐候性較差等。因此,發展綠色技術,生產高性能、低成本的太陽能吸熱膜,成為平板集熱器領域急需解決的技術瓶頸。
  • 被廣泛看好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
    1984年Goodenough小組發現了尖晶石錳酸鋰(以下簡稱錳酸鋰)正極材料,因其具有生產工藝簡單、儲量巨大、大電流充放電能力和耐過充性能好、成本低廉以及無毒無汙染等優點,是被廣泛看好與研究的鋰電正極材料之一。
  • 氣相二氧化矽在陶瓷幹混色料中的應用
    色料是一種引入色坯、色化妝土、色釉等陶瓷裝飾材料中的著色原料,也稱著色劑。色料通常是各種人工合成的有色無機化合物,有時也可用發色金屬氧化物或天然著色礦物原料做色料。按使用條件不同,可將陶瓷色料分為坯用色料、釉用色料。
  • 合成鎂鋁尖晶石、鎂鉻砂、鎂鈣鐵砂的煅燒工藝和設備都有哪些?
    為了彌補天然耐火原料的不足和滿足優質耐火材料生產的需要,我國的耐火材料科技工作者開發出了多種性能優良的合成耐火原料,並投入到工業生產和應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目前,我國生產和使用的合成耐火原料主要有:合成鎂鋁尖晶石、合成鎂鉻砂和合成鎂鈣鐵砂。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合成耐火原料的煅燒工藝,本文對目前我國合成耐火原料的煅燒工藝和煅燒設備介紹如下。
  • 鐵鋁尖晶石的合成機制
    鐵鋁尖晶石主要以FeO+Al2O3=FeO·Al2O3的形式合成。鐵鋁尖晶石的形成,必須先保證氧化亞鐵(FeO)穩定存在。也就是說,只有在「FeO」穩定存在區域內的溫度與氧分壓下形成的才是FeO·Al2O3尖晶石。
  • 「透明陶瓷雷射介質材料製備與性能調控」重大項目指南
    本項目在我國對透明陶瓷及雷射技術的多年研究基礎上,面向具有重大應用背景的新一代高能固體雷射器,以雷射陶瓷(如Nd:YAG)的製備與性能調控為目標,圍繞陶瓷材料微結構的特殊性和雷射產生與傳輸對微結構的敏感性開展創新性研究,關注新現象、新效應的發現;探索材料設計、製備科學與技術、損傷機理與微結構演化規律,實現雷射陶瓷微結構與性能調控,獲得大尺寸、高性能、低成本的雷射透明材料,為高能固體雷射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奠定材料基礎
  • 上海矽酸鹽所在超高溫陶瓷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粉體合成、成型工藝、燒結、微結構調控與超微結構分析、高溫強度、抗氧化耐燒蝕性能等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同時,採用多種燒結工藝製備了超高溫陶瓷,研究了材料的緻密化機理;利用透射電鏡等研究了氧汙染在ZrB2粉體顆粒表面的分布狀態以及去除機理;採用注漿成型或凝膠注模成型結合無壓燒結工藝製備了具有複雜形狀的超高溫陶瓷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