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已退,秋高氣爽,眼下本來正是旅遊的好時節。
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特殊情況,全域旅遊方興未艾。不如打開乏黃的詩集,跟著詩人一起穿越時空,神遊洞庭湖。
觀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一、李白: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選一)
其三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賞析:
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之叔李曄由邢部侍郎貶官南方,是年秋,李白遇赦歸來,與叔同遊洞庭。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李白是著名的「詩仙」,同時也是知名的「酒鬼」。在李白的詩裡,「酒」字出現頗為頻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鬥酒詩百篇」,「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都是李白詩與酒完美的經合產物。
叔侄異地他鄉相逢,眼前有洞庭美景,杯中有江南美酒,腹內有豪放詩情。「酒精考驗」的詩人自言飲了很多酒,可見還真是醉的不輕。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放眼洞庭,他居然覺得湖中的君山擋住了自己的視線,異想天開要把君山削去,讓那湘江水平流無阻。那樣再舉杯痛飲,欣賞洞庭風光,直至醉倒在秋天的湖畔才罷休。
詩人那充滿豪情逸興的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可此刻他將自己曾經為君山寫過畫一般優美詩句——「丹青畫出是君山」拋到了九霄雲外。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二、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賞析:
「詩聖」杜甫一生仕途不順,鬱郁不得志,晚年更是窮困潦倒,甚至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今上嶽陽樓。
唐代宗大曆三年(公元769年)八月,吐蕃進犯靈武(今屬於寧夏)、邠州(今陝西彬縣),九月郭子儀率兵5萬防守奉天(今陝西乾縣)。
是年臘月,老態龍鐘的杜甫來到嶽陽樓,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憂國傷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五律。
周朝時洞庭湖以東為吳國,以西為楚國,吳楚借指長江中下遊一帶,而洞庭湖把這裡分裂成了兩塊一般。
整個天地間的景物都像懸浮在這湖面上一樣。杜甫筆下的洞庭湖可為氣勢恢宏。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詩人不幸詩家幸。」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寫下了這樣氣勢磅礴的詩,而此時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除了《登嶽陽樓》是憂國傷時的精品,杜甫寫的「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等,無一不是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
第二年,貧病交加的杜甫即在從長沙往嶽陽的小舟上闔然長逝。可嘆的是,杜甫的兒子湊不到盤纏扶其靈柩回故鄉,杜甫的孫子只能沿路乞討,才讓祖父魂歸故裡。
一代「詩聖」,下場居然如此悽慘悲戚,其真可謂「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真實寫照。
湖光秋月兩相和。
三、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賞析:
這是劉禹錫描寫洞庭湖秋夜景色的一首詩。
劉禹錫以《陋室銘》聞名天下。他曾經官自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故世成「劉賓客」。
洞庭湖曾經是我國第一大湖泊,不過現已讓位於江西鄱陽湖。八百裡煙波浩渺,東岸為嶽陽市,西岸為常德市,南岸為益陽市。
潭面無風鏡未磨。
此詩應該是劉禹錫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時所作,但全詩歡暢明快,絲毫沒有任何鬱鬱寡歡的情緒。同時也寫得簡潔明了,沒有晦澀難懂都詞語和諱莫如深的典故。
全詩壓軸的一句也是最出彩中國人一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生動形象,十分貼切。
宋朝大詩人黃庭堅也非常喜歡「白銀盤裡一青螺」,還曾經把這句化用在自己的詩《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中。
遙望洞庭山水翠
小結:
洞庭美景,讓無數友人慕名而來。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的與洞庭湖有關的詩文不勝枚舉。
朋友們,你們還讀過哪些描寫洞庭湖的詩詞呢,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