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和我們足球隊的許多人都一起出生在祖國西北這個相對邊遠、封閉的小縣城——隴西。當時這裡的城鎮人口大約六七萬人,分別居住在縣城、文峰、西郊和東郊。
我們出生的地方是人口最多的縣城老城,這裡的居民主要以城中村的農業人口、少量手工業者及國家企事業單位及行政單位的工作人員組成。我們這些足球少年的父母大多也都來自周圍的農村或者周邊地區, 他們中有農民、工人、幹部和教師。
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是桌球、排球給這個和他們一樣年輕的國家所帶來巨大榮耀的時代,因此,足球在他們大多數人眼中是個異類。加上東方人溫良恭儉讓的傳統生活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更使得需要身體激烈對抗的足球運動,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太容易接受的「野蠻」運動項目。
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將足球歸於「不良運動」,將足球場視為「不愛學習的壞娃娃才去荒度青春的不良場所」。他們對待足球的這種態度,卻成為我們這些正好處在反叛期的「不良少年」所偏偏要去嘗試的最好理由。
我們初次「遭遇」足球是在1988年,一天正在讀初中的我跟幾個同學逃課時無意中看到了中央臺放映的紀錄片《嘿,這才是足球》,那是一部記錄了荷蘭隊在當年奪取歐洲杯冠軍的影片。這部電視片對於我們這些連省城都沒去過的縣城少年來講,猶如哥倫布眼前的新大陸一般。
電視屏幕上穿橙色球衣的荷蘭隊隊員如風一樣自由地奔跑,地球那頭的球迷用我們聽不懂的語言狂熱地吶喊,閃爍著的屏幕前就是我們這些少年充滿驚異和好奇的一雙雙清純的眼睛。
那場景好像賈樟柯的電影片段,到已經時隔近三十年的現在還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我們從來都沒見過如此令人著迷的體育運動,荷蘭三劍客神一般的英雄形象和高超球技,更是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喪失了偶像年代的少年,在那一瞬集體找到了自己的偶像。從那時起我們也集體成為荷蘭隊的球迷。隨著90年代初意甲的開始轉播,我們這些忠實的追隨者,又全部毫無疑義的成為三劍客所在球隊——AC米蘭隊的球迷。
足球為我們這些生活在邊遠的一座小縣城裡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少年,打開了一扇能看見世界的窗戶。擠在這扇窗戶裡往外觀望的,還有同時代全中國許許多多個像我們一樣的縣城少年。
1989,這一年在動蕩、衝動和疼痛中很快過去。朦朧詩不再流行。席捲全國的足球熱潮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及電視的普及洶湧地到來了。
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的舉辦,社會上掀起一股全民參與的體育熱潮。同年,第十四屆世界盃在義大利舉行。而我們醞釀很久的足球隊,在這年也順理成章地宣告成立了。
當時隴西足球的重心並不在縣城,而是分散在文峰、西郊和東郊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裡。
在文峰有鐵路和酒精廠職工所組成的足球隊。在東郊和西郊有兩個於上世紀60年代備戰備荒時期從東北搬遷過來的大型國有企業,當地人分別稱它們為「113廠」與「機修廠」。由於我國足球運動建國後在東北比較普及,所以這些隨企業遷過來的東北人,也把這些先進的足球傳統帶到西北我們這裡,在很長時間裡,他們的技戰術水平一直領先於當地。
在縣城裡,在我們成立足球隊之前,還有兩三支球隊。其中最厲害的一支是我們這些人的哥哥們組成的球隊颶風隊,他們平均大我們三四歲,可是在我們眼裡,他們幾乎已經是成年人,而且無所不能。何況在他們中間還有大量的打架高手、賭博天才和泡妞專家,這對於我們這些才擺脫母親要求陪她們上街和剛剛學會偷父親香菸抽的少年來講, 他們簡直就是傳說中江湖上的偶像集群。由於哥哥們的球隊叫颶風隊,在簡單的民主集中後,我們將自己的隊名取為「閃電」,意思淺顯,叫起來順口。
自從我們隊成立之後的一兩年間,縣城裡的足球少年們以幾何數字增長,足球隊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
醒獅、飛鷹、海浪、太陽、紫豹……,一支支足球隊的旗幟仿佛一夜之後飄滿整個縣城的天空,旗幟下縣城的街頭巷尾充滿足球少年與那隻黑白色的精靈共舞的身影。
就連我們的弟弟們也早早地成立了自己的球隊小颶風。
縣城東西郊以及文峰的足球隊因為人口基數的限制,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在有條不紊地發展著。他們的球隊有精英隊、機修鉚焊車間隊、風暴隊、機修技校聯隊、超聲波、伯爵隊……。縣城的足球隊和他們的比賽切磋隨著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日漸頻繁。我們這些縣城少年和周邊的工人子弟間漸漸用足球代替了過去用拳頭對話的交流方式,甚至一些工人子弟還加入到縣城的足球隊裡,並最終和我們成為永遠的朋友,也許這就是足球的魅力吧。
在整個九十年代,一到周末下午或者周日,縣城的體育場、師範體育場、二中球場及西郊子弟學校球場、東郊足球場,就都變成了足球少年們的天堂。
尤其是縣城的體育場,有時同時有四五支球隊在場地裡活動。但是大家很少為爭奪場地而發生衝突,因為當時大家總是很默契地按照先來後到或者先遠後近的原則使用場地。
我永遠記得那時周末下午放學後,一幫足球少年從當年尚未擴建的狹窄東街,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呼嘯著飛馳向體育場的情景。
隨著足球人口的增加和足球隊伍的壯大, 在廣大足球愛好者的集體倡議下,1993年,我們終於盼來了隴西縣第一屆足球賽的舉行。
為了這屆比賽,縣城的體育場第一次安裝了正式的球門。這一對沿用至今的球門,其中一個由當時體育部門出資,另一個由當時颶風隊的門將賈濤聯繫隴西鋁廠贊助。這對球門的出現終於結束了我們以往以書包或者自行車當做球門的時代。
最終,有八支球隊報名參加了這屆比賽。他們分別是來自東郊的機修廠鉚焊隊、超聲波隊;來自文峰鐵路的職工隊;來自西郊113廠的精英隊、伯爵隊。縣城有三支足球隊參加,分別是哥哥們的颶風隊、由師範教職工為主的醒獅隊和我們足球隊閃電隊。這屆比賽採取了隊隊見面的積分賽制,經過一周鏖戰,綜合實力最強的精英隊毫無爭議地奪冠。本該獲得亞軍的哥哥隊,卻因為機修鉚焊隊最後一場大比分故意放水而最終以淨勝球數輸給鐵路隊屈居季軍。
由於這是隴西第一次舉辦正式比賽,因此不論是在比賽組織嚴密性還是參賽運動員個人素質、裁判員仲裁尺度把握以及球迷理性參與等諸多方面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本來是在業餘球賽中出現的「非正常」 的「正常」問題,卻成了令主辦者頭疼且不願面對和擔當的棘手難題。因此,在這屆比賽之後,他們放棄了來年再辦比賽的想法,隴西足球這個出生在街頭長大的野孩子在簡短的一次正式登臺後又重新回到街頭,繼續野生狀態下的成長。
這屆比賽雖然是一次在倉促、簡陋、原始狀態下進行的最業餘、最底層的比賽,卻給隴西足球最基本力量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隴西足球在未來幾年內走向暫時的輝煌播下火種。
接下來是隴西足球表面波瀾不驚,內裡卻激流洶湧發展的四年。在這四年中,隴西許多球隊逐漸走向成熟,球員個人技戰術水平也日益提高,球迷隊伍在青少年人群中迅速蔓延,整個足球運動朝著正規化、理性化和社會化方向健康發展。
1998年第十六屆世界盃在法國舉行,那屆比賽進入決賽階段的隊伍數首次擴大到32支,亞洲有3。5個名額,中國隊卻依舊未能出線。就在沉痾遍體的中國足球掙扎著沿著體制的軌道顫顫巍巍走向新的階段同時也在不斷墮落之時,我們這個小縣城的足球也在以自身最快的速度向前奔跑著。
1998年到2001年,隴西連續舉行了四屆正式足球比賽,將隴西足球運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最後幾年推向高潮。至今,當我對外地朋友說起當年隴西足球賽的規模和基本狀況,都會引起他們的驚奇。他們不會想到,一個西北地區的邊遠小縣城裡居然有那麼多熱愛足球的人。
在那四屆比賽中。每屆幾乎都有20支左右的球隊報名參賽,其中參賽隊伍最多的一屆達到23支球隊,其中成年組17支,少年組6支。
也正是在1998年, 隴西足球第一次有了離開隴西進軍更高級別比賽的機會,但是由於隊內個別球員的個人問題,導致處於巔峰時刻的隴西足球因為賽場之外的原因折戟定西,並為之蒙羞。
當年,在定西舉行全省電信杯定西地區選拔賽,隴西天緣閣酒店經隴西體委授權,以私人企業贊助的形式組織了一支足球隊——隴西天緣隊,作為隴西代表隊赴定西參加比賽。
這支球隊打破了隴西地方足球和周圍大型國企足球隊之間的藩籬,在隴西範圍內廣泛選拔優秀球員,使得球隊集中了當時隴西足壇各個年齡階段狀態最佳的足球選手。球隊提前半年開始邊選人邊集訓,在賽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作為該隊隊員之一,我記得賽前球隊還包車去蘭州同蘭石職工隊、原蘭州醫學院校隊等省城球隊進行了幾場熱身賽,而且都贏得了比賽。
等到正式比賽一開始,隴西天緣隊就在小組賽中表現異常的突出,明顯比同組其他球隊技高一籌。就在小組賽還剩最後一場時,無論輸贏天緣隊已經以第一名身份提前出線。
就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足球隊的一名主力門將和兩名主力後衛卻被一些心懷不軌的人以微小的賄賂拉下水,在小組賽最後一場踢起了「默契」球。比賽結束後,隴西隊遂被其他因假球而受水的球隊舉報,以至於大賽組委會甚至決定取消球隊決賽階段比賽資格。
在球隊組織者斡旋下, 球隊向組委會作出檢討和保證,並開除了相關球員,才使得隴西隊得以參加下一階段比賽。但是球隊經過了這一風波,隊員心理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使得隴西隊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最終敗在了「自己」腳下,無緣參加省城電信杯。
隊友的叛變,對手的嘲諷和失敗的恥辱,對於參加過這次比賽的隴西天緣隊隊員,這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不過反過來看, 這些挫折和失敗,對於這些正在成長的球員,不啻是足球比賽中的寶貴經驗,更是他們將來在做人上需要警醒的重要人生教訓。
回到隴西後,這支隴西近年來出現的最高水平足球隊——隴西天緣隊隨即宣告解散。但是,參加過這支球隊的不論是主力還是球隊替補隊員都成為他們所在球隊的核心隊員。這支球隊所播下的火種,在未來幾年的隴西足壇燃起一團熊熊的火焰,一直照耀到今天的隴西足壇。
2002年,中國足球隊破天荒第一次「抽」進了世界盃。中國足球似乎在形式上進入了黃金時期。
然而,內地裡的中國足球,卻進入它最黑暗的時期。
假球、黑哨、暗箱操作……,國內高規格比賽中有的陰暗面,在我們這個小縣城的足球比賽中也能窺見一斑。
2002年,隴西足球比賽停辦了。原來縣城少年的足球天堂,縣體校足球場因為鋪上了真草皮而禁止所有足球活動的開展。
原來隴西街頭上隨處可見的足球少年的身影也日漸稀少。
就這樣時間大約過了近十年,2011年隴西足球賽又在隴西郡足球隊隊長李勇和海浪隊隊長王虎成等人的倡議和組織下,艱難籌辦。
說艱難是因為這次比賽沒有取得官方的同意和支持,而由足球愛好者自發組織的純草根比賽。儘管如此,這次經歷了十年沉默的隴西足球第一次集體發聲,就引來了不僅隴西本地四支球隊, 還有安定、岷縣、漳縣和渭源隊的響應。但是就是這樣一次民間足球愛好者發自內心對足球愛的行動,卻在比賽前的最後一天,被人「放水」。
被「放水」的地方就在縣體育場,本來乾燥的足球場,在比賽前一天被灌滿了水。為了比賽能夠正常進行,這些民間主辦者們,連夜集體發動所有隴西球隊隊員借來水泵和發電機,對球場積水進行清理。
經過大半夜的奮戰,第二天足球賽得以正常進行。
那些被抽出綠茵場的積水也隨著緊張激烈的比賽而很快的蒸發掉了,但是這次隴西足壇發生的灌水事件將會永遠留在每個熱愛足球運動的隴西足球人的記憶之中。
2012年,隴西新足球聯賽舉行了第二屆比賽。
2013年,因為縣體育場又要鋪新草皮,足球聯賽再次中斷。
直到今天,每到周末,我都會看在隴西海浪隊微信群裡看到他們討論著,是去師範還是去新一中或者附小踢球?哪個操場能混進去的操蛋問題。
這時我總會想起,曾經經歷的隴西足球的點點滴滴。
不管怎麼樣,只要生活繼續,真正熱愛足球的人也會繼續下去。你看比如曾經哥哥們的颶風隊是一面旗幟,我們在這旗幟下一起度過了緊緊與足球相伴的美好青春時光,而現在海浪隊也堅持了20多年,從不曾放棄自己心中對足球的愛。
如今我們這些人的兒子們,大多也都參加了中小學校響應上級號召而新成立的足球隊。望著他們在球場上尚顯瘦小的身影,不禁會想,在未來他們與隴西足球又將會有怎樣的際遇?
颶風隊
成立於1988年
隊員:賈蘇傑 張東鵬 汪勇 羅凜 李君昌 高亮 鄭宏文 閆亞輝 朱元龍
晁君鍇 佘興利 司立行 張志澤 藺小平 張春根 侯元龍 李瑞光
小颶風隊
成立於1992年
教練:賈蘇傑
隊長:張國新
隊員:王建誠 郭彥龍 張永宏 張璽 程小東 苟小平 劉曉忠 李曉強 張強 王強 張志勇 董旻 侯志龍 張國新 王斌 曲繼元
主要成績:1998年威遠杯冠軍,2000年希望杯冠軍,2001年希望杯冠軍
閃電隊
成立於1990年
隊長:張國前
隊員:許峰 許雲鵬袁東臨 範作元 李強 李靜輝 張輝 毛平安 田 勇 陳列 劉世龍 張智 牟永昌
參加1998年隴西杯比賽。
醒獅隊
當時的醒獅隊,已經記不清楚了,主要是海源在操作,以隴西師範的教師和學生為主題,在師範的操場訓練為主,前後不定,我能記起的人名也不多了……
當時尉海源還制定的隊標、隊服,打了隴西縣的全縣比賽,還到定西、蘭州參加過友誼賽。
領隊兼教練:連振波;
隊長:尉海源
隊員:趙建民 陳富榮苗文君 孫自強 楊泉清 高宏毅 嶽江鴻
劉永鵬 聶旭東 薛隴紅 高積全 王曉勇等
上圖應當是校內比賽的,大多數是師範的師生,教師有我和陳衛國、趙建民,學生能叫上名字有王小勇、高積全、師德賢、曹宏明、xxx、劉永鵬、嶽江宏、包玉清、聶建新、宗彥庭、薛龍紅,有好多我已經說不上名字了
以上資料由連振波提供
海浪隊
成立於1992年9月,主要隊員均來自隴西二中高96級學生,創始隊員有安小東,趙虎、趙隨義、趙金龍、冉孟江、張力平、權政、王虎成、楊軍等。
1999年隊員名單
領隊:王虎軍 權繼忠 教練:鄭宏文 隊長:許雲鵬
隊員:趙隨義 安小東張暉 仝志強 楊軍 謝輝 王虎成 李小強 張鴻程 李剛 聶旭東 朱新軍 李吉泰 李靜輝 丁鵬
2015年隊員名單
隊長:王虎成
隊員:謝輝 張佳磊 張隴海 張佳鑫 賈蘇傑 康琦 仙琪 張隴濤 徐彥軍 安小東 楊彥波 寧鵬 付小春 郭顯明 李吉泰 王世明 白冰 李虎 高尚德 郝剛 郝青龍 聶旭東 楊棟
1999年隴西希望杯冠軍。
2000年隴西希望杯季軍。
2012年隴西希望杯冠軍。
2015年 參加「藍寶信杯」·「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定西賽區)比賽。
火槍手足球隊
成立於1995年,由隴西一中94級初一三班班隊為基礎組建而成,後加入超聲波隊部分隊員。
主要隊員:包亮 趙亞東張宇龍 王雨春 李剛 張文輝 吳強 蒲文淵
李小鋼 郭強張焜 黨勝 張亮 劉亞威
1998年至2001年參加隴西希望杯與威遠杯四屆比賽。
1998年獲季軍。
1999年、2000年、2001年均獲亞軍。
2001年參加全區青少年足球賽,小組出線。
超聲波隊
1994年6月成立,當時隊員都是隴西縣西北有色冶金機械廠子弟學校高中學生。
隊長:韋剛
隊員:
前排(從左至右):趙亮 呂亞治 甄少龍 範勇 劉剛 王梁 張智學
後排(從左至右):王紀疆 馬建國 韋剛 張宇 張寧 張翔 李昕 郭斌
參加1998年和1999年隴西杯比賽。
隴西郡足球隊
成立於2010年6月
教練:陸濤
隊長:李勇
隊員:李勇 陸濤 張晨龍 孫永剛 孫文剛 田睿 朱生榮 雷晶晶 高璐 彭璐 張宇翔 張玉龍 張文輝 張文君 淡鵬 李鵬飛 苟巨龍 陳嘉偉 姜鵬飛
何偉 雷一龍
參加2015「藍寶信杯」·「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定西賽區)獲亞軍。
小海浪隊
小海浪隊成立於1999年2月,主要隊員均來自隴西二中學生。
領隊:王虎軍
教練:謝輝 王虎城
隊長:張佳鑫
隊員:張隴海 郭顯明 張佳磊 張隴濤 雍鑫 謝偉龍 汪琨 石峰 陳相國
汪小軍 姜鵬飛 田斌 董友民
1999年隴西希望杯少年組冠軍
2000年隴西希望杯蟬聯冠軍
2012年隴西希望杯冠軍【小海浪部分成員參戰】
2015年 參加「藍寶信杯」·「我愛足球」中國足球民間爭霸賽(定西賽區)比賽
2002年,由飛龍賽鴿公司贊助、參加省電信杯的隴西代表隊。
領隊:許雲鵬
教練:尉海源
助理教練:韋剛
隊長:趙鵬飛
照片上隊員
前排(從左至右):趙鵬飛 毛昊天 李海軍 高璐 李宏偉
後排(從左至右):馬晨晨 劉猛 姚富強 呂偉 徐彥軍 尉海源
這是隴西足球代表隊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
當時該隊基本隊員由尉海源擔任教練的搏天隊主力隊員組成。後來又加入其他隊的隊員,大概有李靜輝、呂少武、郝國華、張志勇、張文輝、陸濤等。
該隊在主力隊員平均年齡偏低、隊伍磨合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仍然在比賽中勝白銀代表隊並逼平天水師院校隊,最後取得全省第五名的成績,被評為該屆比賽「最佳體育風尚獎」足球隊。
隴西一中校隊
教練:唐東凱
隊長:肖志強
隊員:王濤 郭志強 苟小平 張永宏 陸強 張志勇 權威龍 董旻 張國新
楊震宇 曲繼龍 曲繼元 楊軍 張黎榮 侯志龍 李亞軍 張俊傑 肖志強
獲隴西首屆中學生足球賽冠軍。
——————————————————————————
《天緣》雜誌今日與讀者見面
第一期重點推薦文章預告
《母校》——閻鎮武、張樹勳、許承志回憶中的隴西一中
《杏壇化雨》——追憶柴春普先生
《縣城足球記憶》——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隴西足球
轉自:天緣閣〡編輯整理:掌上隴西
【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法律顧問
| 甘肅瀛行律師事務所 李彥龍律師 18293266688 |
| 業務範圍:商帳催收、法律顧問、金融保險 |
| 隴西縣城天馬大廈一層31號(縣法院東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