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大橋終於部分歸屬南京了!

2020-12-06 中華網新聞

南京長江大橋

原標題:原來南京長江大橋這麼多年從不屬於南京

「南京長江大橋終於變南京長江大橋了!」

這句話,是8月3日南京當地某自媒體推送稿件的標題。

官方消息稱,8月3日上午,上海鐵路局與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市委黨校舉行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移交協議書籤署儀式。上海鐵路局張杰副局長、南京市儲永宏副市長分別代表路地雙方籤署移交協議。

這讓一部分讀者感到詫異:敢情南京長江大橋原來這麼多年來一直歸上海鐵路局管?

事實上,上海鐵路局這次向南京市政府移交的只是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部分,鐵路橋部分仍歸上海鐵路局所有。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跨越長江天塹的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也是迄今仍高強度服役的「文物級勞模」。

近年來,風雨侵蝕、過橋車輛荷載、車速提高以及材料老化等因素,對南京長江大橋造成了一定損傷。

據《現代快報》2013年報導,南京長江大橋多年來一直在修修補補,儘管如此,目前橋面、基座等部位出現多處裂縫。2007年,上海同濟大學的橋梁專家曾經對長江大橋進行全面「體檢」,發現雖然「骨骼」狀態良好,但主橋局部構件特別是公路橋面的「病害」較多。

不過,南京長江大橋身份特殊,大橋雖然身在南京,但管理方一直是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資產也歸上海鐵路局所有。這意味著,最終的實施方案不僅要南京市首肯,主體大修還必須要由其所屬鐵路部門即上海鐵路局批准。

據江蘇省地方志記載,南京長江大橋竣工後,於1968年9月9日至26日,由鐵道部會同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上海鐵路局、大橋工程局等單位組成大橋驗收交接組,在橋南往返開行重載列車試驗,測驗數據,取得實測結果,證明鋼梁及其結構等均優良,達到設計標準。當年9月30日,鐵路橋先行通車。10月1日,上海鐵路局正式接管並運營。12月29日公路橋竣工通車。

而大橋的管理建置,籌組於1967年4月,後於1968年10月1日正式設立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其隸屬關係曾三度更迭:1968年10月1日至1975年11月5日為江蘇省南京市革命委員會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市屬處級軍管單位;1975年11月6日至1979年末,為上海鐵路局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系鐵路局直屬分局級單位;1980年1月起,改為上海鐵路局南京鐵路分局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系站段級基層單位。

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主要擔負南京長江大橋的線路、橋梁、電力、通訊、機械、房屋、公路等設備養護維修與公園管理、外事接待、旅遊服務、安全保衛等工作任務,受上海鐵路局南京鐵路分局和南京市雙重領導。

2005年,原鐵道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實行鐵道部—鐵路局—站段三級管理模式的改革方案。上海鐵路局所轄的上海鐵路分局、南京鐵路分局、杭州鐵路分局、蚌埠鐵路分局隨後被撤銷。

到了2006年,由原南京長江大橋管理處、南京工務段、蕪湖大橋維管中心、南京鐵路輪渡所合併成立了南京橋工段,仍隸屬於上海鐵路局。

2013年,上海鐵路局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黨工委書記兼上海鐵路局副局長姜曦暉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為了適應城市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對大橋的管理,鐵道部和南京市政府已經初步協商,大橋的公路橋部分很快將移交給地方。

這也意味著,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在管理體制上,終於將融入南京,權責將更加明晰,管理將更加專業。

到了2016年8月3日,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正式由上海鐵路局移交南京市。南京媒體當即指出,「這意味著,南京長江大橋維修時間原先由上海鐵路局決定,現在南京長江大橋維修時間,南京市有了很大主動權。」

相關焦點

  • 江蘇南京總統府舊址、雨花臺、南京長江大橋等旅遊景點遊記心得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實拍圖三四、江蘇南京長江大橋旅遊景點推薦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西北部的長江上,它連接市區和浦口區,它是我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長江鐵路、公路雙層橋梁,這座橋長672米,其中河上的主橋長1577
  • 上世紀40年代的南京老照片,建設中的南京長江大橋與遠眺紫金山
    1940年,南京中華門外的窯灣街石拱橋。1940年南京城南,龍門街附近的永安商場。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六朝時,成為皇帝操閱水師的場所。40年代的南京通濟門外大街。40年代,從文德橋看秦淮河。紫金山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境內,又稱鐘山、蔣山、神烈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金陵毓秀」的美譽,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所在地。圖為從冶山道院看紫金山。中央門,為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之一。
  • 你好,長江大橋!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南京有張特別的城市名片——長江大橋。周末,我們參觀了長江大橋,雄偉壯觀的大橋真讓人震撼。    大橋上空,一隻雄鷹久久盤旋,更顯大橋雄姿。我們走在平坦寬闊的橋面上,驚喜地發現它已經不再坑坑窪窪。大橋維修指揮長伯伯為我們介紹了大橋的變化。它披上全新的鋼鐵盔甲,更加堅不可摧。我對伸縮縫最感興趣。
  • 南京長江三橋
    南京三橋位於現南京長江大橋上遊約19公裡處的大勝關附近,橫跨長江兩岸,南與南京繞城公路相接,北與寧合高速公路相連,全長約15.6公裡,其中跨江大橋長4.744公裡,主橋採用主跨648米的雙塔鋼箱梁斜拉橋,橋塔採用鋼結構,為國內第一座鋼塔斜拉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線形鋼塔斜拉橋。  今天,南京長江三橋將正式合龍,這標誌著三橋的建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 「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走進倫敦雙年展 激活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中國江蘇網訊 8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參加2018倫敦設計雙年展暨大橋通車五十周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大學舉行。本屆倫敦設計雙年展中國館由南京大學教授魯安東擔任策展人,受邀以「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為主題,緊緊圍繞雙年展的總策展主題「情感狀態」(Emotional States),關注「南京長江大橋」這一符號的情感意義,探討它如何植根於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之中,以及在當代如何通過研究與設計,將這座紀念碑重新活化為一個承載記憶和情感的場所。
  • 南京橫跨長江的4座大橋,都是世界級的標誌性建築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是雙層鋼架橋,南京長江二橋、三橋是斜拉橋,南京長江四橋是懸索橋。 1、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 專訪邱志傑:關於南京長江大橋的弔古與反思
    當中「南京長江大橋計劃」這個系列是當中很重要的一個成果了,從7月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莊子的鎮靜劑」到廣州三年展「如何成為失敗者」……到前波畫廊的「莫愁」,到今天尤倫斯的「破冰」。  邱志傑:還有新加坡有一些。  南京長江大橋:從宏偉形象到廢墟  主持人:整個系列想聽聽您當中的思路,能給我們詳細的談一談嗎。
  • 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赴英參展 承載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
    本屆倫敦設計雙年展中國館由南京大學教授魯安東擔任策展人,受邀以「南京長江大橋記憶計劃」為主題,緊緊圍繞雙年展的總策展主題「情感狀態」(Emotional States),關注「南京長江大橋」這一符號的情感意義,探討它如何植根於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之中,以及在當代如何通過研究與設計,將這座紀念碑重新活化為一個承載記憶和情感的場所。
  • 臨潁:女作家如雪來到南京,騎著單車看長江大橋
    臨潁女作家如雪穿著單衣,騎了單車去看南京長江大橋。下面就是如雪寫的文章,請大家欣賞。居住地花生唐出發,百度地圖把我導到了南京商廈附近。語音導航告訴我往東往西往南往北,路痴如我,很快迷失方向。在幕府南路金碧路周圍順著京滬線轉了個來回,我又回到了南京商廈。氣憤的我在百度地圖上提意見,終於順著建寧輔路走到了大橋南入口。
  • 南京十大文化地標三大子榜單出爐!南京長江大橋該進哪個榜單?
    南京長江大橋要進哪個榜單?從6月7日開始徵集市民意見,南京長江大橋就獲得很高的支持度。儘管已經封閉維修了20多個月,但它與南京人相伴了半個世紀,其存在感仍舊難以替代。在投票階段,南京長江大橋也獲得了好成績,收穫1萬5千多票。
  • 《閃亮的名字》追憶南京長江大橋總工程師...
    南京長江大橋,新中國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回溯南京長江大橋建橋史,曾有美國橋梁專家在勘察長江南京段地質條件後,斷言「在南京造橋,不可能。」然而就在這個「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國的第一代橋梁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建起了這座「爭氣橋」。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大橋還是老名字
    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此前橋梁一直按數字命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一、二、三、四排下去,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12月20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交通部門公布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的改名方案,其中,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都改了。為啥叫這名依據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取名據介紹,南京長江二橋更名為八卦洲大橋,是因為長江二橋穿越八卦洲。八卦洲為長江第三大洲島,曾名為草鞋洲。
  • 南京第五長江大橋,在長江三橋下遊4公裡多的位置,處於修建之中
    南京第五座長江大橋:長近12千米,還沒建成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南京這個城市有很多長江大橋,最近又在新建一座過河橋,按順序排列,這將是南京的「第五長江大橋」,它位於長江三橋下遊四公裡多的地方,整座橋12近1000米,這座橋在建築結束後不設置收費站,這一點很特別,是很多人喜歡的原因之一。
  • 闊別五個月,南京長江大橋你現在是什麼模樣?【荔枝關注】
    自去年10月28日晚,南京長江大橋正式封橋後,大橋就進入了靜悄悄地「休假」模式。5個月過去,現在的大橋怎麼樣了?昨天下午,記者對封閉後的大橋進行了首次探訪。最新南京長江大橋航拍圖回顧大橋封閉前的最後畫面大橋已經動了哪些「手術」記者從南堡搭乘電梯登上大橋,四周的景象熟悉依舊,但橋面上堆滿了鋼材,施工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最顯著的變化是,部分人行道、以及全橋299盞白玉蘭路燈等附屬設施已經被拆除。
  • 一座橋的國家記憶——南京長江大橋驚豔倫敦設計雙年展
    新華社倫敦9月4日電 通訊:一座橋的國家記憶——南京長江大橋驚豔倫敦設計雙年展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50年前,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特大型橋梁南京長江大橋落成,被視為新中國成就的象徵,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 南京除了長江大橋還有2地標建築,南京的過去和未來,你知道幾個
    說起南京的標誌性建築很多不了解南京的外地朋友想到的就是南京長江大橋、秦淮河、夫子廟、還有因秋天名聲大噪的中國四大賞楓地之一棲霞山了,的確這些都是南京的文化歷史代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能代表南京的標誌建築吧!
  • 天籟童聲唱給南京長江大橋聽……
    不知江上誰蒔,縴手玉蘭花……」 昨天(8月17號)下午五點多,從南京長江大橋南橋頭堡傳來陣陣天籟般的童聲,吸引了不少遊客和路人駐足聆聽。橋下浪花滾滾,路旁玉蘭朵朵,橋頭童靨如花,歌聲響徹江天。   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地標建築,是南京城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它於1968年正式建成通車,歷經滄桑,見證了南京的繁榮發展。
  • 第一次站在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上
    長河落日大江流蕩滌心潮多少愁萬裡濤濤天際去千帆側畔弄扁舟(七言絕句,平水韻,下平十一尤)第一次站在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古老的長江,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哺育了沿江流域的各族中華兒女。長江,如同一個天然的屏障,把廣闊的疆土從東到西一分為二,在歷史上素有「長江天塹」之稱,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為了成就霸業,在長江天塹擺開沙場,一決高下。
  • 南京不可移動文物名單:長江大橋首次納入保護
    在這份名單中,長江大橋首次納入文物保護,以「不可移動文物」的身份出現,顯示為「浦口區段南京長江大橋」。 除了長江大橋,浦口區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名單中,侵華日軍浦鎮南門慰安所遺址名列其中。遺憾的是,記者探訪發現,這處「慰安所」舊址已經消失了,浦口區文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當年的「慰安所」已經不在了,但地點還在,把它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是讓人們牢記歷史,珍惜和平。
  • 朱朱:「南京長江大橋」:邱志傑的兩次書寫
    ——約瑟夫•布羅茨基《寄自威尼斯的明信片》  Ⅰ  2007年5月,我在南京策劃了「長江大橋」展覽,邀約的藝術家中就有邱志傑。(見拙文《鏤空》,「長江大橋」展覽畫冊前言)「那裡」系列是他的觀念攝影「光的書寫」中的一種,攝製於2005年,應該是他擔任在南京博物院舉辦的「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主策展人期間的作品,這個系列包含了五張南京題材和兩張北京題材的攝影,顯然是將這座故都與首都進行了一次有意識的對照,他在南京取材於明孝陵、總統府及長江大橋等地點,而在北京拍攝的是蘆溝橋與天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