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親戚的順口溜:人窮別再走親戚,逢年過節別登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窮別再走親戚,留點顏面和自尊。血濃於水成瞎話,金錢社會都淪陷。
過去我們一提到親戚,就想到鄉裡鄉親,血濃於水。的確,那時大家都住在農村,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再加上農村生產忙,彼此必須相互照應才能應付農事,自然就走得近了。
而現在的農村人,除了一部分老年人還留在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到外面打工或者做生意,關於親情已經越來越淡了。
農村老話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表親,不算親,死了姨娘斷了親。
今天就來說說農村裡的幾種極品親戚,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02 好心幫倒忙,耍無賴的親戚不值得來往
我二叔年輕的時候,是開磚瓦廠的,雖然辛苦是辛苦,也算是掙了不少錢的。
二叔是個爽快人,看到親戚有困難,就伸手拉一把。比如有些親戚手頭緊,二叔就讓親戚去他磚廠幹活,提前給別人預支工資。一般正常來講,親戚們都會感激二叔的幫助,幹活時自然是盡心盡力。
但有一年,二叔家有個堂姐說家裡婆婆生病了,需要急等著錢做手術。於是二叔爽快的先給了那個堂姐5000塊錢,堂姐當時感恩戴德,說讓堂姐夫去二叔磚廠好好打工抵債,二叔爽快的同意了。
結果那個堂姐夫來二叔廠裡沒幾天,幹活時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不是喝茶就是溜出去玩,還喜歡惹是生非,根本就不好好工作。
後來二叔不準備讓那個堂姐夫來幹活了,就讓他們還錢。沒想到那個堂姐夫,竟然賴在二叔的磚廠一個月,錢也最終沒有還。
03 親兄弟明算帳,愛佔便宜的親戚不值得來往
有一次,我在辦公室跟同事說親戚靠不住。沒想到,一直很少言語的楊波,竟然一下子被觸動了,說就是自己的親兄弟有時也靠不住。
楊波前幾年,因為身體出了點問題,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手術,也就耽誤了找工作的最好時機。
當時楊波的親哥親嫂子,在上海做包工頭搞裝修,見楊波沒找到工作,就主動打電話讓楊波過去幫忙,說他那邊正缺少人手。
楊波去上海工作了一陣子,就問他哥給他多少錢一天,當時他哥沒說話。又工作了一陣,楊波又問他哥,到底給他按多少錢一天(因為他們公司分大工,小工還有臨時工,每個工種工資都不一樣),這次楊波的親哥只說了一句,不會虧待你的,放心幹吧。
因為是自己的親哥,楊波也就沒想太多,就一直安安心心的幹了6個多月,一直到那個工程結束。
看到別的工人,喜滋滋的領了工資回家,楊波也去找他哥,準備寄點錢回去給老婆孩子用。結果工資是楊波嫂子發給楊波的,幹了6個多月,只有12000元。
當時楊波還以為他嫂子弄錯了,就跟他嫂子開玩笑,讓他嫂子重新算。沒想到兩口子卻口徑一致,說就是12000,要知道這個工資還不如臨時工的工資高呢。
事後楊波拿了錢,就來我們公司上班了,他說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後,他就再也不願意跟親戚共事了。
04 親戚不借床,借床斷來往
我和老公剛買房沒多久,老公的一個嬸子就給我們打電話,說她家姑娘剛在我們這個城市上大學,怕不適應,讓我們多照應一點。
當時我剛結婚沒多久,老公又是個好面子的人,再加上婆婆老打電話過來說這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就同意了。
可我沒想到,這個嬸子的女兒可不是來我們吃幾頓飯那麼簡單,她是直接住到了我們家。
也怪那時的我,好脾氣又特別好面子,覺得自然是老公家的親戚,就要好生招待著。於是我每天下班回來,還要做飯給嬸子家女兒吃。有時我們晚上10點多睡了,而嬸子家女兒卻在隔壁房間打電話到半夜不睡覺,搞得我每天都睡不好。
更過分的是,嬸子家女兒已經是19歲大姑娘了,洗澡過後衣服也不洗,就放在我的盆裡。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只好一起洗了。
讓我無語的是,嬸子家女兒在我家差不多住了一年。可我們回老家,聽到的不是嬸子的感激,而是嬸子埋怨我們家地方有點偏了,害她女兒住在我家實在是不方便。
清水結語:人與人相處,特別是親戚之間,除了看人品,還要講究一個度。太遠了,容易冷淡,沒感情。而太近了,又容易被別人傷害,委屈了自己。
作家笛安曾言:「教養,這個東西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不得不承認,有些親戚就是沒有教養的。他們打著親情的旗號綁架你,為的不過是自己的利益而已。那麼面對這種親戚,你也不要跟他們講什麼親情,能少打交道就少打交道,沒什麼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