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

2020-12-01 光明日報

編者按

漢語拼音為何有26個字母?北京的英文名為何從「Peking」改為了「Beijing」?今天,無論查字典、學普通話,還是拼音打字、圖書檢索,雖然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若被問及上述問題,恐怕知道答案者仍然寥寥。

5月10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座談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本刊特摘發部分專家文章,不僅為您解讀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更邀您一同探討漢語拼音如何在新時代發揮更大作用,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為什麼要這樣規定?最基本的原因是漢語的方言分歧嚴重,漢字不是表音文字,需要有既科學又簡便的拼寫和注音工具。

古時候,漢字注音有直音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簡單卻有很大的弊病,一是需要先認識很多字。漢語有1200個帶調音節,不帶調的音節有400個。如果用完全同音的字相互標音,就要先認識1200個字,即便用同音不同調的字相互標音,也至少要認識400個字。二是難免用生僻字給常用字注音,例如「日」讀「馹」。三是各地方言讀音有差異,使用直音法學到的讀音仍然是方言讀音,而不是共同語的規範讀音。反切法需要上下兩個字,用上字的聲母與下字的韻母加聲調拼在一起給新的字標音,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那三種弊病仍然存在,而且還要學會解析聲母、韻母和聲調,難度很大。因此,直音法和反切法在科學性和實用性上都有局限。

400多年前,隨著西學東漸,許多種外國人為學習漢語而制定的拼音方案陸續問世。其中義大利人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和法國人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是最早的兩種。近100多年來應用範圍甚廣的是英國人制定的威妥瑪式拼音和主要用於地名拼寫的郵政式拼音。但是這些拼音方案都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既沒有統一的語音標準,也不求與漢語漢字讀音對應的準確性。

後來,就有了中國人自己制定的拼寫漢語的方案。最早的是1892年盧戇章的《一目了然初階》,後來陸續誕生了許多種方案,其中以王照的官話字母、吳稚輝的注音字母、黎錦熙趙元任等人的國語羅馬字(國羅)和瞿秋白吳玉章等人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影響最大,特別是注音字母從民國元年起一直在全國範圍正式使用了40多年。

注音字母又叫注音符號,字母形式是漢字筆畫式的,其特點是採用北京音系和三拼制,在民國時期和新中國初期的教育、出版、通訊、鐵路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影響了大約三代人。注音符號在簡便性上比「國羅」好,在準確性上比「北拉」好。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另起爐灶再制定《漢語拼音方案》呢?其基本原因在於注音符號用的不是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不便於國際交流;當然也因為注音符號使用三拼法不如漢語拼音方案的音素化更加精密。

《漢語拼音方案》是在中外前人數十種方案的基礎上,特別是對注音符號、「國羅」和「北拉」進行揚棄而升華的集大成者。其基本特點是「三化」,即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採用了國際上廣泛通用的拉丁字母,在字母應用方面最大限度地靠近了國際習慣。

「《漢語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呂叔湘先生說,評論一種拼音方案的優劣,主要應當考慮這幾個因素:(1)字母數目多還是少?(2)字母是不是容易辨別?(3)是不是國際上比較通行?(4)在一般字母之外,有沒有加符號或者改筆形的字母?(5)有沒有一個字母在不同場合代表不同的音的情況?(6)有沒有兩個或三個字母代表一個音的情況?

這幾個問題在60年前是有不同意見的,選擇拉丁字母制定《漢語拼音方案》,也經歷過爭議和曲折。20世紀50年代初,採用漢字筆畫式字母的聲音佔上風,而蘇聯則建議採用斯拉夫字母,只有以周有光為代表的少數專家堅持主張採用拉丁字母。最終毛澤東主席採納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意見,這是一個遠見卓識的偉大決定。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大一屆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並公布《漢語拼音方案》。20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漢語拼音方案》先後成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準與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的國際標準,後來又有了用於指導拼寫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今天看來,比較日文的假名、韓國的諺文,以及採用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非拉丁字母的文字,還有我們的藏文、蒙古文、維吾爾文等等,都必須另外製定拉丁字母的轉寫方案,才能使用國際通用的計算機鍵盤實現信息化,我們更要感激當年採用拉丁字母,使不表音的漢字腳踏國際通用的計算機鍵盤而便捷地跨上信息化「高鐵」。《漢語拼音方案》給漢字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推動漢語走向網際網路。

60年實踐證明,《漢語拼音方案》是漢語信息化的最大助力,極大地增強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石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方案》的誕生和廣泛應用是100多年來中國語文現代化事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作者:袁鍾瑞,系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經過3年研製,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 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了《漢語拼音方案》。從採用拉丁字母來說,它的歷史淵源遠則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則可以說是總結了60年來我國人民創製漢語拼音方案的經驗。這個方案,比起歷史上存在過的以及目前還在沿用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來,確實更加完善。」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情況
    我們今天這個新聞發布會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的一些相關活動情況。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  [15:23] [王登峰]第一個就是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過程和推行過程。
  • 新·起點5|《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1936年埃德加·斯諾訪問陝北時,發現徐特立正在蘇區進行漢語拉丁化拼音方案的試驗,並稱這套方案基本能滿足漢語拼音化的改革。此事被記入《西行漫記》一書,這套拼音方案也成為1949年建國後大陸文字改革的基石之一。
  •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
    他們才是中國漢語拼音方案的奠基人著名學者胡適曾經說過:《西字奇蹟》,一個被我們遺棄了的上帝的禮物!漢語拉丁化、拼音化不是解放後開始的,也不是解放前開始的。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開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始創有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叫做《西字奇蹟》,後來又有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創製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利瑪竇於明萬曆十年(1582)來中國。直到1610年 5月11日逝世。
  • 背景資料:十年探索 《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始末
     1950年到1955年,全國各地工農兵、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海外華僑共633人寄來了655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從中選擇了264種,編印成《各地人士寄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彙編》兩冊,作為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重要參考資料。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制定拼音方案的工作正式排上日程。
  • 《漢語拼音方案》制訂始末(圖)
    核心提示:今年2月11日,《漢語拼音方案》公布整整50年。漢語拼音與我們的生活聯繫得越來越緊密。然而,50年前專家們為制訂《漢語拼音方案》付出的心血、經歷的波折卻鮮為人知。當年,山西省萬榮縣在街頭巷口都設有「認字崗」和「測驗站」考核路人,以此督促人們學習漢語拼音。
  • 你可知《漢語拼音方案》當年如何產生?
    「《漢語拼音方案》的擬訂,曾經參考了從利瑪竇以來到解放為止300多年來的幾十種主要的漢語拼音方案。」這是「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產生經過》中寫下的一句話。在他看來,《漢語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
  • 新中國的偉大發明,《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產生的?西瓜視頻解密
    國語羅馬字完全採用現成的26個拉丁字母,不用新字母,不使用附加符號,採用拼法變化表示聲調,注重詞兒連寫,把北京語音作為方案的語音標準。它是中國人擬定的第1個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漢語拼音方案。可是實際上,&34;公布以後,既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又缺乏群眾基礎,幾乎沒有得到推行。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50周年新聞背景資料
    ◆1949年10月10日,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立即著手進行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  ◆1950年到1955年,全國各地工農兵、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海外華僑共633人寄來了655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從中選擇了264種,編印成《各地人士寄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彙編》兩冊,作為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重要參考資料。
  • 學者呼籲改進《漢語拼音方案》:「L」四種讀法
    學者呼籲改進《漢語拼音方案》:「L」四種讀法 2012年10月15日16: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當年是如何產生的?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年 你可知它當年如何產生?今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頒布《漢語拼音方案》60周年的紀念日。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60年前頒布的這部方案,讓漢語拼音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當年是如何產生的?記者對「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憶文章做了梳理。
  • 國務院關於公布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決議
    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經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提出後,兩年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各地方協商委員會組織了廣泛的討論,並且由國務院組織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加以審核修訂,最後又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加以審議,現在由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準備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討論和批准,並且決定登報公布,讓全國人民事先知道。
  • 《漢語知識》_香港粵語拼音方案
  • 蘇培成:他影響了漢語拼音方案字母的選擇
    在語文現代化方面,周先生為人們所熟知的突出貢獻是積極推動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拼音方案的制定不是哪一個學者個人的貢獻,而是集體的貢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主任是吳玉章,副主任是胡愈之。文改方案時周先生50多歲,很多比周先生年長的語言學家也進行了拼音方案的制定,但周先生在方案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說一說,對拼音方案字母的選擇。
  • 《漢語拼音方案》讓語言文字走上服務社會「快車道」
    【專家觀點】    半個多世紀以來,《漢語拼音方案》在我國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有效的應用。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方針任務公布以後,社會對《方案》的理論價值和發展前途在認識上發生了重大轉折,澄清了對文字改革的一些極端認識,結束了對方案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的爭論,也結束了個人隨意設計方案的「戰國」時代,從此走上了服務社會應用、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快車道」,產生了漢語拼音基本規則、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的拼寫規則、中國地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漢語拼音解讀等諸多成果,讓漢語拼音在信息網絡時代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新華網北京5月10電 今日,《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杜佔元出席會議並講話。杜佔元說:「《漢語拼音方案》的頒布是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大事,也是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歷史性意義。」
  • 《漢語拼音方案》體現了「當代倉頡」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專家觀點】  作者:劉利(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漢語拼音方案》體現了新中國語言文字學者作為「當代倉頡」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漢語拼音方案》之前,一些應用相對較廣的拼音方案均有一定的科學性,也在一定範圍內發揮了較大作用。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而在這110多部法律法規裡,就有一部是《漢語拼音方案》,截止到目前,《漢語拼音方案》已經通過50年了,我還了解到,有時候人們生活當中很常見的一些現象,其實是與漢語拼音方案要求相悖的。  比如說我們常常走在馬路上,常常看到這種標識,比如「王府井Street」都是漢語拼音和英語拼讀,還有到衛生間的時候,常常有一個「MAN」的標識,這是一個英文的標識等等。
  • 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
    我現在代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就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問題向大會作報告,請大會審議。    為了有效地教學普通話,還必須有一套普遍通行的拼音字母。過去由於漢語拼音方案沒有確定,這給推廣普通話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現在漢語拼音方案即將確定,而且這套拼音字母,由於採用音素化的拉丁字母,便於方言區的人們對比自己的方音來學習普通話,將大大有利於今後普通話的推廣工作。    現在再說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