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的「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7月10日在北京召開,會上,京東金融集團CEO陳生強現場做了「金融科技與開放生態」的主題演講,全新闡釋了金融科技公司定義,並指出京東金融堅持遵從金融本質,致力於完善行業基礎設施,建設開放生態,用菜單式、嵌入式方式服務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與行業一起抓住歷史機會,走向偉大。
什麼是真正的金融科技
陳生強指出,一年多前京東金融管理層在討論公司定位的時候就曾提出並最終將公司定位成了「金融科技」公司,後來國內也陸續有公司貼上了「金融科技」的標籤,加上國外Fintech一詞傳入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從此廣受關注。
針對傳統定義認為Fintech公司通常繞過現存金融體系直接觸達用戶,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挑戰的論調,陳生強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提升金融效率,但不會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和威脅。他指出,金融科技公司為傳統金融機構帶來的不是挑戰而是連接,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機構、非金機構應該擴大合作,將自身的能力輸出給大家,可以幫助他們改善效率,降低成本。
對於什麼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陳生強的全新釋義為「遵從金融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金融行業服務,從而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為什麼京東金融能做金融科技?
至於京東金融為什麼能做金融科技公司,陳生強表示,第一,京東金融始終對金融懷有敬畏之心,堅守金融本質,將風控放到第一位,堅持不懈、扎紮實實地去做;
第二,市場給了京東金融機會,其抓住了經濟轉型中的一些勢能,比如基於消費者槓桿率並不高的現狀推出白條等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產品,基於中小企業融資難推出京保貝、京小貸和動產融資產品,基於消費升級的勢能推出眾籌業務、私募股權融資和眾創生態圈業務等創業服務生態。
第三,京東金融有自己的數據優勢、數據開發應用能力優勢以及技術優勢。除了京東經營多年所積累的大量用戶、商戶、物流、產品數據等,其還投資了一些數據公司,如數庫、聚合數據等支撐整體業務對數據的需求,此外機器學習、智能投顧也是京東金融持續投入創新的領域;
第四,京東集團目前擁有1.7億的活躍用戶,這些用戶都是真實的交易用戶,覆蓋中國廣大城市和農村,京東金融有足夠強的用戶基礎,能夠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提供產品和服務。
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構建開放生態?
最後,針對金融科技的未來走向,陳生強表示構建開放生態是京東金融下一步的戰略重點。具體闡釋時他表示,我們不想把自己做成一個金融機構,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所有的能力開放出來,不僅服務大型的、全國性的金融機構,還針對那些小型的、地方性的、偏向於服務農村農業的金融機構提供菜單式的、嵌入式的基礎設施服務。比如正在推進的農村金融,京東金融用全產品鏈去服務農村的全產業鏈,幫助農民解決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難題。
首先是技術能力的開放,供應鏈金融產品京保貝2.0已然實現針對第三方企業的技術及系統能力輸出;消費金融也實現了向首付遊等外部商戶輸出風控能力;我們搭建的保險雲,為保險公司提供基礎算法、提供大容量存儲功能、以及外延功能產品的快速開發及上線;
其次是網際網路產品能力的開放,京東金融通過數據及科技能力發布京東金融大數據消費指數,為證券行業提供及時、深入的信息支持;我們自建的大數據平臺,也能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定製化的數據服務;
再者是用戶能力的開放,京東金融與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合作開發的小白卡,100天創造100萬用戶的申請紀錄,這些小白卡用戶成為了我們和合作銀行共同的財富;
之後是資產端的開放,京東金融擁有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兩大塊資產端,基於優質的風控能力,我們將消費金融現金貸產品——」金條」的資產端開放給上海銀行;我們白條和京保貝的ABS,也基本開放給傳統金融機構購買;
最後是資金端的開放,在財富管理方面,我們前期通過銷售小金庫、小白理財、票據、基金等產品積累大量優質用戶,通過私募股權融資沉澱高淨值人群。這些用戶已習慣於通過京東金融平臺進行資產配置。這樣優質的資金端,我們也希望能夠開放給更多的金融機構。
「京東金融要做的是為傳統金融機構賦能,降低他們的成本,提高他們的效率,這不是一個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而是一個「金融+網際網路」的模式。金融是核心,科技是手段。當前的金融科技,被認為是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如果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抓住了這一歷史機會,就會成為全球金融行業變革與進步的驅動力。」陳生強表示。
(責任編輯:李佔鋒 HF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