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途徑德令哈時,司機說起詩人海子在德令哈的故事,不由得又想起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距今已三十年,其經典詩句自是在流傳,然而我們更想探究的是,他在二十五歲的大好年華選擇離去,這背後會有怎樣的故事?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懷寧縣。十五歲那年,海子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後進入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研究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
談及海子自殺的原因,其生前摯友詩人西川曾說,海子的性格簡單,倔強而又敏感。作為海子選擇自殺的諸多原因之一,感情生活或許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海子的初戀女友,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做學生時很喜歡海子的詩。海子為她寫過很多情詩,甚至一封情書可以寫到兩萬字以上。
後來兩人分手,海子最後一次見到女孩時,她已在深圳建立了家庭,對海子的態度也很冷淡。當晚海子和朋友喝了很多酒,也說了當年和女孩的很多故事。第二天醒來後,海子以為自己酒後失言,說了對那女孩不好的話,深深自責。
在遺書中,海子曾提到兩個人,常遠和孫舸。說這兩人讓他的耳朵充滿幻聽,造成了所謂「心眼通」和「天眼通」;並告訴家人,自己若出現精神分裂或自殺,一定要這兩個人負責。但前提是要先練好氣功。
當時的中國,正是氣功大流行的年代,百姓的參與度很高。而常遠和孫舸跟海子談論的,也正是關於氣功的話題。後來有推測海子因練氣功走火入魔,導致抑鬱症和精神分裂。根據其遺書看來,氣功這一因素,在分析海子精神層面的問題上也是不可迴避的。
反過來說,但凡文藝上的天才少年,大都有一顆敏感的心靈。他們以常人察覺不到的視角感知世界,體驗悲歡離合。海子在藝術理念上深受荷蘭畫家梵谷的影響,梵谷曾有畫作《阿爾的吊橋》,海子寫有詩歌《阿爾的太陽》,在詩中,海子稱梵谷為「瘦哥哥」,並寫道:「你的血液裡沒有情人和春天,只有一群痛苦的孩子」。
1989年3月,海子寫下人生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整首詩意象更加獨特,散發出一種絕望而不能自拔的情緒。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這首詩中,海子的思緒回到故鄉,並「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但站在自己生命的起點,詩人對生命本身又做出了質疑,最後一句「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暗示著詩人在內心好像已經做出了抉擇。寫下這首詩十二天之後,海子帶著四本書,來到山海關附近,在疾馳而過的列車下,與腳下這片土地,永遠融為了一體。
無論是哪種因素所導致,海子選擇用極其悲壯的方式與世界告別,這也意味著「從詩歌藝術到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或者說是完成了最後的偉大詩篇和死亡絕唱」。(朱大可)
時至今日,各地也組織活動來紀念海子。2008年,海子故居被當地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青海省德令哈市舉辦了首屆「海子青年詩歌節」。我們懷念海子這樣一位天才詩人,他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國詩壇發出振聾發聵的力量並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