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信仰,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脊梁。廣大青年學子要築牢信仰之基,凝聚奮鬥之力......」。9月29日14時,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信仰的力量:高校青年學子對話」論壇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13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代表依次分享。
論壇伊始,四川大學圖書館館長黨躍武教授以「永遠朝著東方,永遠朝著黨: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江竹筠烈士」為題作了主題報告。他全面介紹了江竹筠烈士為中國革命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等一系列感人事跡,深刻闡釋了紅巖精神和江姐精神的內涵。
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精神特質,呈現出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此次論壇的十三位宣講者給出了答案。
清華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馬天文生動講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傳承和發展。北京師範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馬雪梅在追溯革命文化和五四青年運動的基礎上賡續愛國之情。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研究生梁棟講述了信仰的重要性並提出要心有所信,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論壇結束後,與會專家和青年學子反響熱烈,大家一致認為此論壇為高校馬院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推動了高校之間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學術探討與理論研究,參會的青年學子也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詩雨說:「這次宣講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狀態下,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學子的一次學習盛會,線上線下200餘人一起學習,打破了時空界限,創新了學習交流的方式,大家一起相聚雲端,講述革命背後的故事,見證信仰的力量,讓我受益很大!」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馬雪梅在參與本次論壇之後感受十分深刻。她談到,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就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強國情懷,不斷賡續愛國之情。同時,她也希望進一步增強論壇的學理性和號召性,進一步擴大論壇的影響等。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旨在通過架設一個學習交流橋梁,進一步促進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學子相互切磋提升,共同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