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人是不容易的。
有時候需要時間,在歷史的演進中某些被忽略的或者被淡化的東西會顯得愈益珍貴起來。
所謂歷史是人民寫的,就是這樣的含義。
至今還記得十多年前華國鋒主席逝世後很多人自發去告別的場景。
那不是組織的,而是個人自動的,那種告別也是出自內心的懷念。
在那個歷史轉折的大變局的關鍵時刻,華國鋒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領導組織了粉碎四人幫,為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活動中,華國鋒是最關鍵的人物,以當時的形勢,以他當時的地位,沒有華國鋒下決心,歷史的發展是難以想像的。
葉劍英曾經說過,英明領袖四個字,誰給的,我給的,他當得起。
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以他特殊的身份,以中國歷史幾千年的傳統,以政治鬥爭的複雜和難度,今天回想,華國鋒都是了不起的有膽略的偉大領導人。
華國鋒更加了不起的地方還在於他的不貪戀權位,顧大局,識大體,順應時勢,急流勇退。
當他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達到了人生巔峰卻面臨新的選擇的時候,他沒有選擇想方設法堅持維護這些,而是選擇了放棄。
進需要勇敢,退更加需要勇敢,還需要寬闊的胸襟,無私的信念。以當時他的地位,如果他做出了堅持下去的選擇,後來的形勢的演變可能難以預料。
但是華國鋒在這一點上做到了最好的選擇,他清醒地認識了自己,了解了自己,從那個萬眾矚目的高位上勇敢地走下來。
歷史無法假設。但是,如果華國鋒不做出那樣的理性的選擇,歷史又會怎麼發展呢?恐怕是更加複雜,改革開放就不會那麼順利!
當人家在批評他的時候,他都是虛心接受的,隨時進行自我批評的。他一定是在這些批評中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
在他那樣的位置上,當年那樣的榮耀,我還記得到處都唱那首歌,要聽得進去批評,還要自我批評,需要多大的勇氣,多麼寬闊的心胸啊。
在這一點上,華國鋒真正表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恢宏氣度。
王滬寧同志講話中說的:「自覺維護團結,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真是客觀公允的評價,可謂意味深長。
這就是無我,無私,就是無為而無不為。有的時候,放棄,無為,恰恰是最好的作為,最好的選擇。那需要高風亮節,需要對自己對歷史對國家和民族的清醒認識。
這就是忠厚老實!
還有人記得北京的紅星養豬場嗎?華國鋒去參觀,走了以後,養豬場把他坐過的椅子,用過的茶杯,水瓶等東西都保存陳列起來供人參觀。
新四軍老戰士,中央黨校的學員,上海第二醫學院的副院長王立本在參觀之後認為這種做法不妥,於是,他1978年12月29日給華國鋒寫信,認為紅星養豬場的做法不好,不利於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是把領袖與人民的關係變成了封建關係,那些陳列品應該取下來。
華國鋒反應很快,他在這封信上做了批示轉給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林乎加,並且委託北京市領導做了工作,撤銷了陳列品。
在得知北京市已經按照要求做好了工作之後,華國鋒於1979年1月19日親自給王立本回信。這封鉛筆寫的親筆信現在保存在茅山的新四軍紀念館,華國鋒說,你的意見很好,今後遇到類似情況,都照此辦理,以繼承發揚我黨的優良傳統。
一個真有勇氣寫信批評,另一個真有勇氣接受批評!
虛懷若谷,從諫如流!
這就是忠厚老實!
實事求是,有時候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時期,某種浮誇風氣形成的時候,實事求是,說真話,就更不容易了。
他敢於當面向毛主席說出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說出牛瘦了,田瘦了,人瘦了,產量不可能那麼高了,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善於明哲保身見風使舵者是不會這麼說的。
這就是忠厚老實!
只有心底無私,心中裝著人民,心中想著百姓的疾苦,而不顧個人利害得失的人才敢於這麼說!
歷史是一條長河,波濤洶湧,衝刷著世間的萬事萬物。
大江東去。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不滅的印記,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讓人們更加珍惜回味,不容易啊!
華國鋒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