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反日情緒根深蒂固:為什麼臺灣這麼喜歡日本

2020-12-14 騰訊網

「為什麼臺灣這麼喜歡日本呢?臺灣不也是殖民的受害者嗎?」我在韓國工作時,最常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尤其是自己工作的「參與連帶」的非政府組織,是在韓國政治光譜中屬於進步左派的組織,對於韓國在日本殖民時期的「親日派」最為反感,因此常常會對臺灣普遍親日的態度感到不解及好奇。相反的,雖然自己在前往韓國之前對韓國人反日情結早有聽說,但沒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不知道原由。直到幾次的親眼見到後,才真正意識到原來反日的情緒在韓國這麼根深蒂固。

「親日人名辭典」:韓國社會誰是親日派?

銘皓,娜拉及頌惠三位是我在參與連帶工作時,前來實習的大學生。因為每個寒暑假都會有近二十位的學生來實習,我們依照他們的興趣分組後,他們就會自己開始計劃一次市民行動(例如政策請願,連署等)。而那次他們提出的計畫,就是在獲得一定數量的民眾連署,要求全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購入「親日人名辭典」( 친 일 인 명 사전)(*注一)的套書,讓全國人民可以更清楚知道,在韓國社會裡,誰是親日派。

圖:「親日人名辭典」(日일인명사전)。

而三位熱血青年也跟我交換了不少臺灣韓國兩地民眾對日本殖民時期態度的看法,而他們在剛開始聽到同樣被殖民的臺灣相當親日時,完全無法相信,甚至一度懷疑我在開玩笑。雖然在我跟他們解釋臺灣歷史因素的使然之後,他們若有似無表示了解,但我想,他們心中的問號應該仍然存在。

兩國長期政策態度引導民意

不少人說臺灣跟韓國有不少相同的歷史背景,無論是都被日本殖民過,或是在冷戰期間都站在圍堵共產主義的西太平洋島鏈上,甚至也都有美軍駐軍的經驗(韓國領土至今仍有美軍駐軍),但兩國的發展以及社會文化卻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面對日本殖民時期的態度,韓國與臺灣社會的觀感則是落在光譜的兩端,完全不同。

韓國政府在2005年12月8號通過「親日反民族行為財產歸屬特別行業釋義法律」,也在同一年成立「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調查委員會」,並且調查從1904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的親日派,並且公開姓名及所作所為,將歷史事實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

相反的臺灣政府的態度就寬容許多,除了完全沒有所謂的「親日派」一詞之外,甚至許多人都已當時接受日本教育而自豪。再加上臺灣政府及教育方針對日本在臺灣的建設,如八田與一的嘉南大郡等都是以較正向的態度教育,讓臺灣人對日本的印象並不差。當然,這跟後來國民黨政權接收臺灣後的狀況有很大的關係,但總的來說,臺灣社會對日本殖民的記憶,普遍並沒有韓國來得負面。

由此可見政府教育內容對社會反日或親日有很大的影響力。而會讓韓國人對日本殖民如此痛恨的原因,除了歷史感情因素之外,韓國的國民教育內容的薰陶也是很大的原因。韓國對於日本時期的教育,相當程度的著重在將韓國人民描繪為受害者的角色,雖然是歷史事實,但是沒有平衡的將日本時殖民時期的建設也包含在教育內容中。另外,韓國政府甚至害怕人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刻意斷絕了日本文化進入韓國的管道,相對的剝奪了當時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力。

韓國斷絕日本文化輸入

韓國在二次大戰結束後,雖然正式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但是在各地都還是可以看到日本時期的建築以及各種影響。因此韓國政府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身,心,靈」脫離本殖民影響的政策,最顯著的其中一項政策就是禁止日本文化輸入。

現在韓流輸出海外影響亞洲,深知文化等於國力的韓國為了不讓自己受到日本文化「荼毒」,勒令所有跟日本有關的文化商品,拒絕一切電影,書籍,電視節目等軟實力的影響就算。在1965年年韓日兩國建交之後,雙方政治及商業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但是對於日本文化相關的事務,仍保持零交流的狀態,這也讓當時的韓國人對日本的文化發展一無所知,一位常跟我一起運動打球的韓國同事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透露了他是在最近才曉得「灌籃高手」還有「七龍珠」等漫畫,不是韓國人畫的而是日本人的著作(他剛知道這個「殘忍」的事實時,還一度拒絕相信)。

相反的,臺灣對日本文化的輸入則是來者不拒,甚至有相當程度的「哈日」傾向。尤其是早期臺灣社會迷日劇,聽日本音樂,玩日本電玩遊戲等,都讓臺灣人大幅度的被日本文化影響。

另外,從兩國政府如何對待日本時期留下的建築,也可以看出兩國在這個議題上的態度南轅北轍。臺灣現在的總統府是當時日本時期的總督府,目前也被臺灣政府認定為國定古蹟。反之,韓國在日本的殖民時期的朝鮮總督府已經在1995年被年的當時總統金泳三以「清除日本統治時期象徵」的理由拆除。朝鮮總督府是建築在李氏朝鮮時期的皇宮景福宮光化門的正對面,而且當時日本請了德國著名建築師設計,建築相當雄偉美觀,但韓國社會將其視為國恥,全部拆毀,只留下大樓尖塔的一部分,保存在首爾近郊的獨立紀念館之中。

圖:朝鮮總督府拆除前的光景。

另外,韓國社會及政府對日本殖民時期強徵慰安婦的歷史記憶以及島嶼領土紛爭的議題,有相當積極的作為,這也是政府一直提醒民眾日本「不斷在壓迫韓國」的方式。

爭議島嶼及慰安婦

大雪紛飛的首爾,同事們紛紛將抗議板以及大聲公與蠟燭等等抗議必備道具帶上麵包車,在路上還不斷的打電話或發送訊息,號招群眾好友一起前往,原來,計畫已久,在韓國的日本大使館前的慰安婦銅像要揭幕了。到現場後發現,日本大使館外早已擠滿了示威民眾,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常有聯絡的民間組織,寒暄一陣之後,大家就把吃飯的傢伙(抗議道具)拿出來,計畫已久的慰安婦討公道示威行動正式開始。這是在2011年底,於首爾日本大使館前慰安婦銅像設立時的狀況,在那之後我也跟許多南韓公民團體接觸討論,了解到他們對日本慰安婦態度的厭惡。

臺灣跟韓國一樣,都跟日本在海洋的領土上有糾紛,日臺之間糾紛的英文釣魚臺列嶼(日稱尖閣諸島),之間韓日則的英文獨島(日稱竹島)。這幾個島嶼一直是臺日韓三邊的民族主義者樂於炒作的話題,目前為止也是一個無解的議題。

前韓國總統李明博,曾在總統任期的最後幾個月,登上了由韓國實質控制的獨島,向日本宣示主權。而當時這樣的舉動除了讓日本政府召回駐韓大使之外,也在日本對韓國駐日大使表達強烈抗議。這樣的行為除了讓李明博榮登第一位上獨島的總統,也拉抬了民眾對他的支持率。當時韓國社會幾乎一面倒地支持李明博的舉動(左右派皆然),就算都知道他這麼做背後的動機是為了炒作拉抬聲勢,但大家都還是認為,為了國家尊嚴,必須團結對外。

那麼臺灣呢?臺灣政府及社會在這些議題上的態度如何?相對韓國,臺灣在慰安婦的議題上有沒有如韓國的口徑一致。在日前反課綱運動上,出現「慰安婦不一定都是非自願」的討論,雖然成員隨後自覺發言不當馬上道歉,但無論是否被炒作或言論被扭曲,都可以看出來相較於韓國,臺灣對於日本殖民時期的所作所為,有相對被容許的討論空間。

另外,因為臺灣並沒有實質的行政單位在釣魚臺列嶼上進行管制(日本實控制釣魚臺),所以臺灣的總統要像韓國李明博一樣,上去晃一晃應該有點困難。但在政府及民間的態度上,與南韓一步都不退讓的態度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到。

韓國人怎麼看臺灣的親日呢?

除此之外,幾位來到臺灣打工渡假的韓國人,也跟我分享過他們對臺灣親日的看法。多數的受訪者都表示在剛來到臺灣時,無法接受臺灣親日的態度。但過了一陣子,跟臺灣人交流後就發現,其實這個現象是有跡可循的(但並不表示他們認同)。一位來臺灣之前已經在日本打工渡假一年的姜小姐曾跟我說,她有時候在臺灣的鄉村地區,都會有自己還在日本的錯覺,讓她了解到臺灣的親日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種長時間的社會情緒。

「其實就算到了現在,我還是有一點難理解臺灣為什麼親日,但我知道,我不能以我的角度來批評。」一位正在攻讀臺灣博物館研究所碩士學位的韓國學生李寶蘭,在接受訪問時跟我說:「我大學來交換學生的時候,非常驚訝臺灣居然這麼親日」其實無論是當時在韓國工作的經驗,或是現在訪問各行各業的韓國人,都可以感覺到他們對臺灣親日的困惑。甚至就算是對歷史有一定程度研究的韓國人,也因為自己反韓的心理,對臺灣親日的態度感到無法理解。

注一:而韓國的非政府組織民族問題研究所也在2009年年出版了這本「親日人民辭典」,辭典總共有三冊,包含了韓國軍,政,商與藝文界等4,389位人士的姓名及他們的「反民族行為」。韓國首爾市政府在2015年年開始在首爾市的中學圖書館配發「親日人民辭典」。

相關焦點

  • 親日疏陸 臺灣人為什麼喜歡日本?
    日本交流協會每隔幾年都會在臺灣地區做一份民調,當中問及最喜歡的國家,今年高達56%的人選擇日本,其他如大陸、美國和新加坡緊隨其後,但都只是個位數。這並非反常現象,以往歷次調查,都有高達4成民眾選擇日本,只是今年增加比例更高。   臺灣民間對日本高度友善,甚至臺日之間發生諸多爭議,都未改變友好態度。
  • 反日情緒高漲 韓國最新民調:超五分之三民眾抵制日貨
    中國日報網7月25日電(孫若男)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民眾對於日本限制對韓國出口一事日益不滿,25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有超過6人加入了抵制日本產品的行列。民意調查機構「真實計量器」公司24日對韓國全國範圍內504名成年受訪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62.8%的受訪者稱自己正在參加抵制日貨的活動。該公司7月10日和17日曾分別完成兩次同樣的調查,參與抵制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48%和54.6%。參與抵制者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這項民意調查的誤差幅度為正負4.4個百分點,置信度為95%。
  • 韓政府稱日本反韓情緒擴散 提醒在日韓人注意安全
    15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韓國駐日本大使館前舉行示威【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8月16日報導,由於日本國內反韓情緒擴散,韓國政府提醒在日韓國人確保安全。據報導,韓國總統李明博訪問獨島(日稱「竹島」)後,韓國駐廣島總領事館11日被日本右翼分子攻擊。
  • 丹羽:在中國「日本人=大壞蛋」印象根深蒂固
    我只想告訴大家我擔任大使時所見所聞的日中關係的真實情況。「我到底做了什麼?要殺就殺吧」,並不是恐懼,只是有些想不通。8月27日,我乘坐的公務車在北京市內遭到攔截的一瞬間,我就是這麼想的。我還想「不要讓我受傷遭罪,要殺就一槍了結我吧」。萬幸,攔截車的男子並沒有攜帶武器,但搶走了公務車上的日本國旗,對此我感到十分遺憾。
  • 日媒嘲笑韓國的抵制日貨運動:白天反日 晚上用朝日啤酒乾杯
    新聞截圖 日本「週刊新潮」19日發布名為「哭笑不得的韓國抵制日貨運動:白天反日,晚上用朝日啤酒乾杯」的報導指出,目前在韓國進行的抵制日貨運動註定失敗。 報導稱,自日本政府採取半導體材料出口限制措施後,韓國就像回禮一樣發起了抵制日貨運動。日本政府採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對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來講是致命打擊。日本之所以採取這個措施,是因為韓國的強徵勞工判決案。 報導還稱,不僅是優衣庫、豐田、索尼等品牌,朝日、麒麟等品牌也成為了抵制對象。
  • 韓國首爾中區鬧市街頭豎起"反日旗" 遭批評後撤下
    旗子上寫著「NO 抵制日本」(圖源:共同社)海外網8月6日電 韓日貿易爭端持續多日,期間韓國民眾的反日情緒不斷上升。6日,韓國首爾市中區在鬧市街頭掛起了呼籲抵制日貨的旗子,但在遭到批評後撤下。據了解,該區有眾多日本遊客前來旅遊觀光。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批評者稱此舉「會令因為喜愛韓國而赴韓旅遊的日本人感到不快」,因此該區不得不撤走旗子,並在當天下午道歉稱「虛心接受批評」。
  •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韓國為什麼討厭日本的?
    因為被深信「韓國是反日的」網絡右翼言論所洗腦了才會這麼認為吧。 「反日教育」、「反日」、「厭韓」是網絡右翼經常使用的宣傳語。 北朝鮮在今年5月之後(2019年),頻繁反覆進行飛彈發射實驗,10月成功進行了潛水艇發射的SLBM實驗。北朝鮮的中程飛彈以遠超預想的速度實現了現代化,雖然這是日本安保上的大問題,但是報導機關並沒有進行大肆宣傳報導。
  • 韓國首爾中區鬧市街頭豎起「反日旗」 遭批評後撤下
    旗子上寫著「NO 抵制日本」(圖源:共同社)海外網8月6日電韓日貿易爭端持續多日,期間韓國民眾的反日情緒不斷上升。6日,韓國首爾市中區在鬧市街頭掛起了呼籲抵制日貨的旗子,但在遭到批評後撤下。據了解,該區有眾多日本遊客前來旅遊觀光。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批評者稱此舉「會令因為喜愛韓國而赴韓旅遊的日本人感到不快」,因此該區不得不撤走旗子,並在當天下午道歉稱「虛心接受批評」。
  • 韓國首爾中區到處懸掛反日橫幅,引發爭議被撤下
    據法新社報導,周二,由於日韓之間的貿易爭端愈演愈烈,在韓國首都首爾市中心,一個地區的政府張貼了逾1000條反日橫幅,但是在數小時後這些橫幅被迫撤回。報導稱,市政府工作人員在首爾中區的燈柱上懸掛了這些橫幅。
  • 日本人更喜歡去臺灣旅遊,覺得臺灣各方面都比中國大陸和韓國強!
    現在旅遊業可以說是一個新興行業了,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到不同的國家去旅遊度假,喜歡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跟日本較勁的中國大陸、臺灣以及韓國也成為了日本人比較喜歡去的幾個地方,並且旅遊不算什麼,還總喜歡拿出來做比較。
  • 日本、韓國、朝鮮和臺灣怎樣吃鹽?
    日本也有山脈,因此日本也存在碘缺乏病的流行2、日本不準生產和銷售碘鹽日本雖然也有缺碘區,也存在碘缺乏病流行,但是日本不準生產和銷售碘鹽,這是為什麼呢?是日本政府不關心老百姓健康嗎?不是的,日本是全世界最關心老百姓健康的國家之一,日本人的壽命全世界最高就是最好的證明。
  • 商務部公告2007年第68號,公布關於原產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
    【發布單位】商務部   【發布文號】公告2007年第68號   【發布日期】2007-08-29  【實施日期】2007-08-3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於2006年8月30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的進口雙酚A進行反傾銷調查。
  • 為何臺灣現在有不少人媚日?和日本侵華時期在臺灣的一項措施有關
    前兩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過世了,網上有很多人一提起李登輝,恨得牙根痒痒,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覺得他太媚日了。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你說你如果羨慕美國經濟發達,羨慕法國風景優美,甚至羨慕德國人的嚴謹踏實,這都沒大問題。
  • 學者:防止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劫持」中國
    近年來,中國民間反日情緒高漲,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民族主義的興盛。那麼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為何日益高漲,民族主義興盛對中國又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不僅我們中國人在思考,而且中國的周邊國家也在密切關注。
  • 日中韓?看來中國日本真的都沒把韓國放在眼裡啊...
    文章來源:韓國思蜜達作者:蜜達君上周鄭亨敦和徐章勳主持的《英雄三國志》播出,該節目主要是由中日韓三國代表共同討論三國之間的歷史。而在上周的節目裡,韓國代表的心被狠狠地扎了一通!在討論到中國韓國日本之間的相互稱謂的時候,韓國一般會說:「韓中日」,中國會說:「中日韓」,而日本會說:「日中韓」!主持人們一齊納悶,為什麼中日兩國都會把「韓」放在最末一位呢?中國代表解釋,可能是因為建交年份的問題,因為中國在1972年就先同日本建交了!然後主持人繼續逼問:中國在歷史上也對日本有情緒啊,把韓國排最後的稱謂是不是有點牽強?
  • 臺灣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的鄙視
    臺灣人的「哈日」有名,據說堪稱世界第一。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就像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一樣:「哈,日本」。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
  • 馬英九今天「傷害」了日本人的心,「日遺」臺灣人怒了
    今天是8月14日,也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但不同於以往的是,今年在臺灣省,那些曾經在二戰中飽受日本欺凌的臺灣「慰安婦」們,終於迎來了臺灣首個「慰安婦受害者」雕像的落成。然而,這座雕像的揭幕和落成卻引起了日本方面的不滿,因為雕像緊鄰著日本佔領臺灣時期一家由日本人修建的百貨公司。日本的《產經新聞》就報導了此事,稱這家名為「林百貨」的商場是很多日本遊客常去的臺灣景點。《產經新聞》還強調這個慰安婦雕像是臺灣「在野」的國民黨搞出來的。
  • 韓國不停搶註中國傳統節日 愛搶中國歷史名人
    中新網11月12日電近年來,全球性「漢語熱」正在發燒,可是,鄰邦韓國作為一個同樣擁有並使用漢字的傳統國家,卻懷著越來越複雜的心情在對待漢字和傳統文化,一忽兒在搶註節日,一忽兒又想搶註中醫藥,連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也不放過,可是,另一方面又在排斥漢字,因此不免讓人有點文化神經錯亂的感覺。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盧一心」先生的文章,對韓國人對於以漢字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複雜心理,予以解析。
  • 日本筆?韓國主持人直播中澄清:國產的
    日本筆?韓國主持人直播中澄清:國產的 2019-08-05 20:52   澎湃新聞編輯 陳睿 視頻來源 KBS AP 來源:澎湃新聞
  • 為什麼中國女性沒有日本或韓國女性好看?兩個字:「自由」
    不知道在大家是否和小編一樣,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疑惑,那就是日本和韓國的女性看起來比中國女性要好看。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近兩年的各種創造營,韓國演員或者愛豆的質量都比中國高得多。同樣的地域環境,又同樣都是黃種人,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