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心理問題時,不妨去看心理醫生

2020-12-19 恩施新聞網

見習記者 王宇

當一個人遇到感冒時,可能大多數會首先想到去看醫生,好讓身體早日康復。然而當你遇到鬱悶、莫名煩惱等心理問題時,你是否想到過去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諮詢?這個問題對多數人來說,答案或許為否。對此,恩施州優撫醫院州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譚成萬說,這其實是一個認識的誤區。

譚成萬說,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象。」該定義表述了健康的三個基本要素: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因此,人們應該像重視軀體健康一樣重視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為: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3.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4.與現實環境能保持接觸。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8.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制。9.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情況下,能做有限度的個性發揮。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有關專家把從健康狀態到心理疾病狀態劃分為4個等級:健康狀態、不良狀態、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譚成萬說,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標誌著社會的文明程度。心理醫生與其他醫生的根本區別在於,心理醫生是通過探究每個人的內在氣質、性格和環境、面臨的困難等具體的因果關係,通過引導、啟發、轉移、排解等方法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並能給予積極的治療建議。對於患者而言,心理醫生是一個平等的交談夥伴,他所給予的心理治療建立在對人本質的理解的基礎上,是深層次的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的主要職責就是為服務對象提供心理諮詢並針對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心理諮詢是指來訪者(即要求進行心理諮詢的人)與心理諮詢師(心理醫生)之間,就來訪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討論,找出問題的所在,經過心理諮詢師的啟發和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克服情緒障礙,恢復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適應能力,維護身心健康。心理諮詢是一項高智商、高科學知識含量的腦力勞動,絕非一副熱心腸就能勝任。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應經過專科訓練,有醫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倫理、德育等方面也應有深層次的研究。

為什麼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在遇有心理問題時,不選擇去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諮詢呢?

譚成萬指出,這是由於很多人把看心理醫生和精神病等同起來,覺得看心理醫生是一件不光彩和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從而不願意去看心理醫生。在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經濟文化較好的地區,人們已經以看心理醫生為時尚,認為接受心理諮詢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譚成萬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人們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也會隨之增加。現代人要學會及時排解心理壓力,傾倒心理垃圾。當您或您的親友如果有各種心理問題時,應該及時接受心理醫生的心理諮詢。

相關連結:

恩施州心理諮詢中心是恩施州優撫醫院下屬的一個重要的臨床科室,成立於2006年3月,是我州專業性最強、權威性最高的心理衛生專業機構,也是我州唯一設立心理科專業病房的醫院。該中心位於恩施市三孔橋龍洞河畔的州優撫醫院第二住院部內。該中心匯集全州最權威的心理衛生專家和精神衛生專家組成督導組,長年由資深專業心理醫生坐診,並具有在成都、武漢、上海、浙江等多家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學習和任職的經歷,開展兒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不同年齡階段患者的心理衛生輔導、諮詢和治療,從普通心理諮詢(如人際關係、適應、婚姻、學習問題等)到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的諮詢、幹預、處理和治療等多種服務。

相關焦點

  • 「你該去看心理醫生了」:問題是,去哪裡看?要花多少錢?
    去醫院看心理醫生應該掛什麼科?心理治療如何收費?01哪些人需要看心理醫生?一般來說,很多人在遇到生活中的困擾時,身心都會經歷一些波動,但經過調節和適應,大部分可以比較順利地應對。換句話說,這類患者只要情緒、心理狀態改善了,軀體不適症狀自然就會減輕或者消退。他們應該去看專門的心理科,而不是去醫院反覆檢查自己哪裡有問題。02怎麼看心理醫生?
  • 老是鬱悶煩躁 不妨看看心理醫生
    「我只聽說三院有心理醫生,不過自己沒想過看心理醫生這個問題,覺得一般的心理壓力去看醫生,未免太誇張了。」今年34歲的盧先生在龍巖一家建築公司上班,他說自己心情不好就去看電影,注意力轉移了就好了。「估計心理醫生就有這一招,讓你轉移注意力。但我擔心這些心理醫生對於隱私保密做得沒那麼好,不像國外有法律規範,這方面中國還在道德範疇內,全憑醫生道德自律。
  • 八種跡象表明你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了
    Reidenberg 指出:越早得到幫助,越容易解決問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越少。很多人不想去治療是因為覺得看心理醫生是恥辱。他們認為,只有「瘋子」才需要治療,或者接受治療是軟弱的表現,或者治療一定非常費時和費錢,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這樣。心理學家Mary Alvord博士也指出:有人覺得心理治療可能非常昂貴,但其實有很多便宜的選擇。
  • 廣州市心理醫院在哪裡廣州心理醫生去哪裡看比較好
    廣州市心理醫院在哪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患者患心理科疾病的概率越來越高。如果患者覺得自己有一些心理科病的症狀,一定要去正規的心理科醫院進行全面的體檢,及時接受專業的治療,那麼廣州心理科醫院哪家比較好呢?
  • 《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
    保爾醫生已經在心理諮詢的行當工作了很長時間,第三季開始時,他已經是一個中年大夫,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孤身一人,但仍然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與病人的談話治療上。儘管他的導師曾經提醒過他的弱點:容易在心理上產生與病人的共鳴,可能會被情緒操縱,但他始終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儘管對自己也有所懷疑,但並不願意正視一些問題。接著觀眾就會看到醫生的病人一一出場。
  • 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醫生說有問題的人是我
    關心土豆後續情況的人也特別多,我來和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後來又去看了心理醫生,卻得到了一個新的結論。目前的溝通下來,治療師說日常我對土豆的一些槽點確實是存在的,但這就是他的性格,高需要高敏感孩子的特徵,但這不是病理性的(還有待進一步確認)。
  • 99%的職場人都遇到過這些心理問題
    焦慮、抑鬱等問題都是職場人不得不面對的心理問題。*Photo By Pixabay水失魚,尤為水;魚無水,不成魚,職場,就是魚與水的關係,我們都是魚,看似平淡無奇暢遊水底,實則早已被職場心理問題的大網纏繞著。那麼職場中我們會遇到哪些心理問題?又該如何擺脫這個大網暢遊職場呢?
  • 國民級心理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值得每個諮詢師閱讀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中國首家視頻心理交互平臺開通 在線看心理醫生
    中國首家視頻心理交互平臺開通 在線看心理醫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1日 23:02 來源: 來源:中新網據悉,「健康863心理氧吧」採用先進的Web在線音視頻技術,開通了包括網上心理諮詢診室、心理健康治療就醫指導、心理健康天使諮詢服務、心理社區等在線互動心理諮詢和心理交流服務。
  • 心理醫生真的有用嗎?
    實際上,並不是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時才用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就好像我們的身體會感冒,心理也會感冒,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應當同對待「身體健康」一樣。當我們的心理「打噴嚏」時,也應該像正常感冒一樣,找到醫生診斷並且治療,不應該把這看作一個「汙點」。去看心理醫生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是一個正常人了。
  • 青少年心理醫生上海哪裡看
    青少年心理醫生上海哪裡看 時間:2020-12-11 11:11 上海新科腦康醫院 好的醫院需要專業的醫生和好的醫療設備,這對治療患者的疾病非常重要。青少年心理醫生上海哪裡看?上海新科腦康醫院的醫療設備齊全,專家均有40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翻版的《柳林風聲》,有趣的心理讀物
    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單看書名,或許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個寫給兒童的童話故事,內容也可能平平無奇。但是,這絕對不是一本寫給孩子看的書,恰恰相反,這是一本寫給成人看的、看似簡單卻極具有深度的心理療愈讀物。作者羅伯特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出過多本專業的心理學類教科書。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是不是性取向有問題?」春節期間,老黃夫婦見從上海回來過年的女兒黃潔(化名)還沒有交男朋友,心裡嘀咕著。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催婚、逼著去相親,成了許多大齡單身男女春節長假的「特別節目」,有些心急的父母還偷偷地帶著大齡兒女去看心理醫生,詢問性取向。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
    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經過10次心理諮詢後,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這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講述的故事。出版20年以來,這本書已經成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心理醫生的分類
    大多數人提到心理醫生都想到的是白大褂,會催眠,能精神控制別人的大夫。其實這個詞是民間的稱呼,專業領域並不存在,常見的是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諮詢師),精神科醫生有處方權,但是不負責心理治療,只是開藥去除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幻覺和妄想,一般的心理學家是通過做實驗和測量來發現規律,一般不做臨床工作,心理治療師是沒有處方權的,負責和來訪者進行對話來治療(諮詢師是入門級的治療師,治療師是高手級的諮詢師)。下面看看英文裡這些職業的稱呼。
  • 不要輕易拉孩子看心理醫生 反造成孩子心靈創傷
    正在讀小學一年級的小強在家做作業時,經常坐不到10分鐘就要玩一下遊戲機。「孩子是不是出了心理問題?」愛子心切的媽媽拽著小強去看心理醫生。經諮詢才知,孩子剛離開幼兒園,還不習慣小學生活,喜歡玩是很正常的,根本不存在心理障礙。
  • 重慶較好的心理醫生
    重慶比較好的心理醫生?大多數朋友很多時候在心理出現異常的早期,往往自己無法察覺,只有等到這種異常心理持續較長時間,或者已經明顯幹擾到正常生活和工作時,人們才想起是不是需要向心理醫生求助,而本來的小問題這時卻累積成嚴重疾病,對此,重慶九五醫院提醒,心理疾病一定要及早看心理醫生。
  • 北京市青少年心理醫生_北京心理障礙到什麼醫院
    北京市青少年心理醫生_北京心理障礙到什麼醫院 時間:2020-12-12 13:46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來詢者有較強的心理需求,反覆使用藥物或者酒精,北京心理醫生那裡治療好,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是一家集醫療、科研、康復、保健、宣教為一體特色專科兒童醫院,為0至18
  • 女性三大心理問題 醫生教你破解
    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而生育、更年期以及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她們心理和生理要承受的壓力更大。昨日,記者從西南醫院、大坪醫院心理門診了解到,近年來,婦女心理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出現心理問題的患者中,80%是女性。而常見的婦女三大心理疾病是:產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女強人症候群。
  • 職場心理健康的標準 常見的職場心理問題成因及調節方法
    職場人不怕身體上的磨練,最怕心理上疲倦。現在職場人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快節奏的生活,行業上的競爭壓力,高強度的工作等都成為了打工人心理健康問題的來源。各位打工人,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疲倦、煩躁、焦慮,一定要重視起來,時刻審查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時調整。下面maigoo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常見的職場心理問題成因及調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