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編曲羅浪追悼會在京舉行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哀樂》編曲羅浪追悼會在京舉行

2015-07-17 20:00: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哀樂》編曲羅浪追悼會在京舉行 用《哀樂》送自己最後一程

  作者 周愷妍 應妮

  中國著名音樂藝術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及總指揮羅浪於7月12日在京病逝,享年95歲。17日的八寶山追悼會上,羅浪編曲的《哀樂》送行其人生的最後一程。

  17日的京城暴雨如注,為追悼會現場平添哀思。到場送別羅浪的人士眾多,包括解放軍總政治部、解放軍樂團代表以及專從福建省羅浪家鄉趕來的民眾。禮堂門外掛著「遊子赤子學子五線譜中彈指金鐘迴響,軍樂軍影軍教開國典上揮棒哀樂流芳」的悼??聯,可見羅浪在軍樂界中德高望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第九任團長鄒銳到場向這位老前輩致敬。他讚揚羅浪不僅是位優秀的指揮家和作曲家,也是位出色的軍樂管理者。他說,即使羅老已經離開了,但他的音樂風格仍長存在團隊中。就像是即將在今年9月舉行的閱兵儀式配樂中,都是沿用當初由羅浪提出的「以我國革命歌曲改編的軍樂曲作為這次開國大典的典禮樂曲」方針。「因此,在整個閱兵音樂過程當中,都能聽到或看到羅老的影子,」他道。

  另外,鄒銳也表示,羅浪給後輩的印象十分親切,在離休後他們仍然保持聯繫。羅浪十分提攜後輩,曾到樂團為學員講課。談及對羅浪最深刻的印象,鄒銳稱是2009年國慶閱兵的時候,羅浪站在臺上指揮國歌,沒想到當時已89歲高齡的老人竟和1949年在開國大典上指揮國歌一樣意氣風發。對於這位親切的軍樂前輩,他心存感激。「我們走過了一代又一代,至今成為了世界上其中一個有名的樂團,沒有羅老的奠基就是沒有今天。」

  《哀樂》是羅浪編曲作品中影響最廣的,被稱能達至「哀而不傷、悲而壯美」的境界,194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中央批准將羅浪創作的《哀樂》正式作為國家葬禮樂曲。後成為中國的葬禮樂曲,中國政要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殯葬儀式都採用《哀樂》。

  根據音樂著作權使用規定,各殯儀館使用《哀樂》應支付每次一元人民幣的版權費,但羅浪拒收版權費。他生前曾說過:「《哀樂》是土生土長的民間音樂,誰也不能把名字掛在這樣的作品上。我們要做的是從民間發現這樣的作品,記譜、編曲和推廣。我也用不著收什麼音樂使用費。」

  羅浪生於1920年,原籍福建德化。從青年時期便開始投身抗日戰爭,擔任過解放軍戰線劇社樂隊隊長及教員,期間創作過200餘首抗戰歌曲,是當年新中國開國大典上的軍樂隊總隊領隊及指揮。在新中國成立後,他繼續創作及改編工作,其中的《哀樂》、《東方紅》、《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在2002年,他獲頒中國音樂「金鐘獎」,此乃中國音樂界的最高榮譽獎。(完)

相關焦點

  • 《哀樂》編曲羅浪追悼會舉行 德化400多宗親為他送行
    在悽婉的《哀樂》聲中,羅傑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著大哥羅浪的音容笑貌。  7月12日,中國著名音樂藝術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及總指揮羅浪在京病逝,享年95歲,羅浪原籍福建泉州德化。昨天上午9點,北京大雨傾瀉,羅浪先生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蘭亭禮堂舉行。八一電影製片廠、總政軍樂團等有關領導,羅浪的子女和生前好友,以及羅浪家鄉泉州德化的宗親,共400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 編曲羅浪病逝 《哀樂》來源於陝北嗩吶音樂
    從延安出發前,大家前去迎靈,當靈柩來到清涼山下時,很多群眾自發地攔車祭奠,大家就停下來演奏《哀樂》。後來沿途不斷有群眾攔車,為了趕時間就不再停車,奏《哀樂》來表達與群眾的共同心聲。就這樣,從延安到志丹陵園走了三天,舉行典禮時,《哀樂》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關鶴童記錄下了這首樂曲的音樂簡譜,後來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將它收入1945年4月油印出版的民間音樂研究資料叢刊之四《器樂曲選》。
  • 羅浪悼會400人來送行 從今殯儀館用"哀樂"不免費
    新中國開國大典總指揮、著名音樂藝術家,《哀樂》創作者羅浪先生於2015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7月17日上午,羅浪先生追悼會在北京八寶蘭亭禮堂隆重舉行,八一電影製片廠、總政軍樂團等有關領導以及羅浪的生前好友和子女們,還有羅浪福建家鄉的親人共400多人等紛紛前來為羅浪送行。
  • 葬禮配樂《哀樂》作者羅浪逝世 享年95歲
    據了解,羅浪先生是中國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他原名羅南傳,是福建德化雷峰蓋雲岐人,是當代出色的革命音樂家和指揮家,也是新中國軍樂事業的主要奠基人。  羅先生曾為《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等經典樂曲改編和配曲。羅先生影響最廣的作品是1945年創造的《哀樂》。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去世舉行葬禮時,都使用了這首曲子。
  • 葬禮配樂《哀樂》創作者羅浪逝世 三位開國偉人辭世皆用此曲
    羅先生影響最廣的作品是1945年創造的《哀樂》。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去世舉行葬禮時,都使用了這首曲子。並且60多年來,全國眾多殯儀館至今一直在使用《哀樂》為葬禮配樂。三年前,北京一位樂音樂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全國多家殯儀館在客戶舉辦葬禮時,一直都在免費使用羅浪創作的《哀樂》。而根據音樂著作權使用規定,使用《哀樂》一次,羅浪先生至少應該收取版權使費一元人民幣。
  • 哀樂送別《哀樂》之父 著名指揮家羅浪辭世
    【解說】7月17日上午,著名音樂家、指揮家羅浪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儘管天色陰沉,陰雨連綿,仍有不少人前往送行。  【解說】早晨8時40分許,八寶山殯儀館告別大廳高懸橫幅「永遠懷念羅浪同志」。一位年逾90的羅浪的老戰友頗為惋惜地表示羅浪不應該離開軍樂事業。
  • "哀樂"作者羅浪逝世 作曲家徐沛東:新中國軍樂開山鼻祖
    中國日常用的喜慶樂曲有很多,但是約定俗成的《哀樂》只有一首。昨日消息,曾經創作了這首陪伴無數中國人最後歷程樂曲的著名音樂藝術家羅浪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消息稱羅浪因病救治無效,於2015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羅浪原名羅南傳,福建德化人,是當代出色的革命音樂家和指揮家,也是新中國軍樂事業的主要奠基人。   羅先生曾為《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等經典樂曲改編和配曲。
  • 《哀樂》作者:鄧小平追悼會演奏 是最好的一次
    羅浪等人頗感興趣,便記下了此曲樂譜。後來羅浪了解到,在華北一帶流行的戲曲,如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中,均有此調,其中多出於名劇《黛玉葬花》。據說此曲原有四句歌詞,後來遺失了。  羅浪曾以戲曲中《葬花詞》四句「今日落花儂收葬,未知儂於何時喪。今儂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配唱此曲,頗覺合乎情韻。  1945年9月,晉察冀軍區擬在張家口東山坡舉行紀念抗戰勝利大會。
  • 羅浪:這一次,哀樂為他而奏(圖)
    原標題:羅浪:這一次,哀樂為他而奏(圖)     7月17日上午9時,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蘭廳,低沉肅穆的《哀樂》緩緩奏起。   自從1949年被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採用,這首《哀樂》作為中央批准的國家葬禮樂曲,廣泛使用於全國各地殯儀館。60多年來,它以凝重悲愴的旋律向逝去的國家領導人和百姓致哀。而這一次,它送別了它的改編者——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著名音樂家、指揮家羅浪先生。   滂沱的大雨沒能阻擋人們前來與他告別的腳步。
  • 《哀樂》來源於陝北嗩吶音樂 為何聽起來想哭
    著名音樂藝術家羅浪因病救治無效於2015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從延安出發前,大家前去迎靈,當靈柩來到清涼山下時,很多群眾自發地攔車祭奠,大家就停下來演奏《哀樂》。後來沿途不斷有群眾攔車,為了趕時間就不再停車,奏《哀樂》來表達與群眾的共同心聲。就這樣,從延安到志丹陵園走了三天,舉行典禮時,《哀樂》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關鶴童記錄下了這首樂曲的音樂簡譜,後來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將它收入1945年4月油印出版的民間音樂研究資料叢刊之四《器樂曲選》。
  • 開國大典軍樂隊隊長、95歲羅浪病逝,曾創作《哀樂》
    北京著名音樂藝術家羅浪(1920年7月28日-2015年7月12日)1949年9月30日下午5時,新中國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閉幕,隨後在天安門前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當毛澤東神情肅穆地走過林中小徑持鍁為紀念碑基石落下第一鍁黃土時,由四十餘人組成的軍樂隊吹奏出《哀樂》深沉凝重的第一個音符。這是《哀樂》首次在國家典禮儀式上被採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去世舉行葬禮時,都使用了這首曲子。曾經伴著無數人走完「最後一程」的《哀樂》,其作者羅浪於7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
  • 殯儀館放哀樂要交版權費 律師質疑哀樂免費
    律師質疑哀樂免費  提出殯儀館使用《哀樂》要交費的,是江蘇省中祥律師事務所著作權部主任翁磊。今年4月,子承父業,他當了一個專門和版權打交道的律師。  9月,他參加南京市殯儀館的一個追悼會,《哀樂》剛剛響起,憑著職業敏感,腦子裡閃過一個疑問:殯儀館播放《哀樂》,是不是也該交版權費?  翁磊立刻聯繫了中音協相關負責人。
  • 哀樂的由來及作者
    第二種說法是,劉志丹犧牲後,毛澤東在悲痛中交給邊區文藝工作者一個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劉志丹追悼會。於是,以馬可為主的延安音樂工作者迅速搜集素材,最後結合陝北民歌《繡荷包》與《珍珠倒捲簾》的主旋律,改編創作了悽楚動人的管樂曲《公祭劉志丹》,也就是沿用至今的《哀樂》。  第三種說法認為,《哀樂》是總政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曲改編而成的。
  • 開國大典軍樂隊總指揮羅浪病逝 享年95歲(圖)
    羅浪家人供圖  姓名:羅浪  性別:男  終年:95歲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身份:著名音樂藝術家,曾任開國大典軍樂隊總指揮  新京報訊 7月11日《哀樂》改編者、著名音樂藝術家羅浪先生因醫治無效辭世,享年95歲。昨日,羅浪家人證實,7月17日羅浪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 一生為戰鬥而歌——追記新中國軍樂裡程碑式人物羅浪
    原標題: 一生為戰鬥而歌——追記新中國軍樂裡程碑式人物羅浪  【追思】  7月17日的北京暴雨如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內,《哀樂》更是聽得人心痛莫名,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各界人士為95歲的《哀樂》編曲者羅浪送行。
  • 汪國真追悼會在京舉行 遺願辦宋詞公益音樂會
    汪國真追悼會在京舉行 遺願辦宋詞公益音樂會 2015-04-30 15:29: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著名詩人汪國真的追悼會
  • 蘇格蘭風笛樂曲送行張培 追悼會上不放哀樂[圖]
    圖片說明:追悼會大廳正中掛著張培面帶笑容的照片。今天下午,「上海之聲」張培的追悼會在龍華殯儀館內舉行,遵照她的遺願,追悼會現場並沒有放哀樂,侯耀華、曹可凡等張培生前好友前去送行。    張培的追悼會定於下午兩點舉行。東方網記者在現場看到,1點半左右,追悼會大廳前已經聚集了許多前來送行的聽眾和觀眾。為了方便親朋好友入場憑弔,現場特地劃出了一條通道,前來送行的觀眾和聽眾手持菊花在等候區內靜候,就為送張培最後一程。
  • 魯藝油印書中的《哀樂》古曲
    關鶴童、張魯等,或是劉熾,在米脂鄉間採記到這首民間曲子,加工改編成了《哀樂》。三是說哀樂改自陝北民歌《珍珠倒捲簾》和《繡荷包》。為劉志丹追悼會用葬禮音樂,魯藝以馬可為主的音樂工作者結合陝北民歌《繡荷包》和《珍珠倒捲簾》主旋律,修改創作出了《哀樂》。四是說哀樂由多種曲目改編而成。
  • 梅葆玖先生弔唁儀式在京舉行 靈堂現場以戲曲代哀樂
    梅葆玖先生弔唁儀式在京舉行 靈堂現場以戲曲代哀樂  【字幕】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於2016年4月25日11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為方便社會各界弔唁,北京京劇院在劇院綜合樓四層設置靈堂。4月26日上午十點,弔唁儀式開始。
  • 音著協否認將對《哀樂》收費 音樂著作權引關注
    音著協否認將對《哀樂》收費 音樂著作權引關注 2015-07-19 09:18:21近日,這條消息在網上很熱,來自一家媒體的報導說:11日,著名音樂家羅浪先生逝世。他於1945年創作的《哀樂》,至今全國各大殯儀館每天約200萬逝者家屬在免費使用。羅浪先生曾說:「免費用沒關係。」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有關人士稱,今後將向殯儀館收取《哀樂》的使用費,以表達對音樂藝術家的敬重。  真的假的?很多網友表示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