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首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記者從8月19日安慶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根據《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對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設立工作進行了審核論證。經初審、考察評估、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安慶市申報的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符合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條件。2020年8月11日批覆同意在安慶市設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據了解,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安徽省首個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為全省首個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8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文旅局圍繞「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主題,介紹我市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工作進展情況和工作亮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根據《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對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設立工作進行了審核論證,確定我市申報的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符合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條件。8月11日批覆同意我市設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是安徽省首個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
全省首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8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市文旅局圍繞「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主題,介紹我市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工作進展情況和工作亮點,並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記者了解到,我市申報的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符合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條件。
-
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有益實踐
人民視覺2019年12月,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進一步推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文化和旅遊部將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7個保護實驗區正式公布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要任務,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並經文化和旅遊部同意設立的特定區域。
-
朝陽市燕北邊塞(朝陽) 文化生態保護區 獲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源:朝陽日報 記者從朝陽市文旅部門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下發文件,將燕北邊塞(朝陽)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公布為首批遼寧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首批命名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全省一共兩家,我市位列第一。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將傳統文化遺產原真性地保存在其所產生的空間及環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這是我國積極探索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
-
首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落戶安慶
據安徽日報報導 8月19日,記者從安慶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批覆同意設立「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這是安徽省設立的首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既保護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保護孕育發展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致力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目標。
-
17個!浙江公布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 經各地申報、專家評估、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17個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加強指導和檢查,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評估,在2022年建成10個左右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
-
洛陽獲批設立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它以「河圖」「洛書」為標誌,以夏商周三代文化為主幹,以洛陽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為核心,以「河洛郎」南遷為途徑,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根源性、傳承性、厚重性、輻射性。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洛陽市行政區域為社會環境依託,以洛河、伊河、瀍河、澗河等河流及洛陽盆地一帶平原、丘陵、山地複合地貌為自然環境依託。截至目前,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項、省級62項、市級145項、縣級731項。
-
安慶一保護區入選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根據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經會議研究,同意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入選安徽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並在7月21日—8月9日期間公示。2019年安慶市組織開展了第六批市級非遺項目及傳承人申報工作。目前已擁有縣級以上非遺名錄258個,其中國家級7個,省級30個,市級43個,縣級178個,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保護體系;擁有縣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11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9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42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37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423人。2019年,第五批國家非遺項目申報全市有5項入選上報文化和旅遊部。
-
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出爐!涉及福建安徽青海四川湖南浙江山東
閩南文化、徽州文化、齊魯文化、熱貢文化、羌族文化、土家族苗族文化、海洋漁文化(象山)等7個均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最新出爐!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廈門市,安徽省黃山市,青海省黃南州,四川省阿壩州,湖南省湘西州,浙江省象山縣,山東省濰坊市均榜上有名。
-
杭州三地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加強指導和檢查,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評估,在2022年建成10個左右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桐廬有著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現有桐廬剪紙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桐君中藥文化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9項,縣級非遺121項。
-
濰坊全力打造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
近年來,濰坊市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模式,讓非遺貼近現代生活生產方式,為千年濰水文脈注入了新活力。2019年12月25日,經文化和旅遊部驗收評審,原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更名公布為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為濰坊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翻開了新篇章。
-
永州市召開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評審會
8月28日,由永州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實施的第一批市級非遺傳承基地評審會在永州市群眾藝術館召開此次市級非遺傳承基地申報推薦名單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技藝、傳統美術、民俗等8大類別的
-
廈漳泉合力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16日至17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在泉州召開,來自福建省文旅廳、廈門、漳州、泉州的40餘名閩南文化專家、建設保護單位的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省級名單
利好消息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拱墅區作為聯合申報區域之一的「大運河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全名單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是指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
東陽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東陽市作為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是金華市唯一入選的縣(市、區)。東陽素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美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世界木雕之都。
-
建設農耕文化生態保護區實現慶陽「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
通訊員 路龑 攝 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我國為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實施的,具有中國特色一項保護措施,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國已有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6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一、慶陽建設農耕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基本條件 (一)歷史文化積澱豐厚且存續狀態良好。1.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瑞金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
深挖文化資源 打造文化之都——瑞金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在該市武陽鎮拍攝的端午民俗精彩紛呈:龍舟下水,祭祀祈福,山歌對唱……這些豐富的民俗表演能成功走上螢屏,得益於近年來瑞金市大力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不斷探索非遺的保護和開發,積累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文化經驗。 瑞金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聚居地,客家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
-
讓文化生態保護區更具有青海民族特色
青海省現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個,分別是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個,分別是海西德都蒙古、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文化和旅遊部出臺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省政府制定了《關於加強青海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省文化和旅遊廳將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納入《青海省「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納入了青海省「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等,加強政策引領,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堅持差異化發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