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藝術美光內文紙無噪點印刷,裸背線裝無痕裝訂
老闆要我發文一定補上這句
翻譯一下就是說:
這本書的紙質翻著跟照片似的
線裝的
老精緻了
手感和閱讀體驗都超好的
以下正文~
《山丘上的修道院》
THE CONVENT ON THE HILL
最初發現這本書是在北京三裡屯的PAGE ONE書店裡,它的封面神秘而另類,吸引你去一探其內文的究竟。用幾個晚上的睡前時光,讀完了這本書,它堪稱是2014年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後在微信上隨便介紹了一下,即有全國各地的三個朋友購買了此書的繁體字版本,遂有引進此書的意願。
首先,被它吸引的是其中一幀一幀精美的圖片,光與影的奇妙結合,加之作者頗有內涵與見地的文字,讀來讓人受到藝術與宗教的雙重震撼。當然,還有這一切發生的那一小塊兒自然景觀——這座修道院所在的迷人山崗。
本書講的是信仰與建築,兼及人事的機緣巧合與起落成敗,加之作者個人的困惑及有如偵探故事般的敘事機巧——而這一切皆有美輪美奐的圖片的陪伴——皆使本書成為一次藝術與心靈的探幽覽勝之旅,在看似繁榮實則貧乏的當今圖書市場,勢將慰藉並導引與其心有戚戚焉者的孤苦靈性世界。
建築是人類心靈的立體平面展示,必有大心性的人才做得出歷久彌新、耐人尋味的建築——而不論這建築原來是做什麼用的。歐洲向有優良建築之傳統,其羅曼及哥特風格的各式大教堂雖歷經多次戰火,仍兀立於山清水秀的歐洲天與地之間,恆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一代一代、一撥一撥的外來人去參觀、流連、讚嘆並嚮往。記得某次去科隆,出得火車站,猛一回頭,那傲世的科隆大教堂撥地而起——那一刻的驚賞和震憾,真語言無以形容。那黑色而偉岸的身軀,那滄桑的形制與外飾,瞬間內向人託出了無盡的歷史與難以言說的未來,唯其永恆的尖頂永遠向上、向上……
然勒·柯布西耶這位現代派的建築大師向我們呈現了教堂的另一面,他兀立於山坡上的修道院在瀰漫的野草與參天的喬木之間向我們散發著經久不息的魅力和無窮探究的可能性。一個不信教的建築大師的遺世傑作,似乎在在都向我們詰問:「誰能告訴我們真正的信仰世界到底何樣景觀?」教堂內部簡潔而大膽的用色又似乎在提醒我們生活何必那麼複雜?
天才也許是上帝流布於這個星球上的靈光與奇蹟(即便被造作天才的人不信上帝),勒·柯布西耶也許就是這樣的天才。自打購買了這書的版權,也就特別留意這位大師的信息,才發現這位朗香教堂設計者的作品其實遍布於世界各地;在我們的鄰國印度和日本,就有N多他的建築。我們實在有太多機會去實地欣賞他的作品。
然而這一個,卻實在不一樣。
看過了這本書,我經常問自己:沒有實地去參觀過這座教堂的人,算不算得是真正看過了勒·柯布西耶的作品? 算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熱愛建築藝術的人?這麼想著,我就開始籌劃下次的歐洲之旅,而那第一站,就是這座夢中的修道院和那滿川的鮮花與綠草,那夜色中的月光,那樓頂上的衰草,嘆息的樹葉,無盡的寂靜,穿著道袍的修士(如果還有的話),十字架,祭臺上的燭火——總之是,另一種生活的全部可能性,我十分納罕的是——我在那兒能待多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入那裡的風景和氛圍?我會拍照麼?我是會被放大呢?還是會被縮小?
而你呢?你是否準備好了啟程?至少是閱讀這本書。
本文摘自《山丘上的修道院》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
支持原創,支持正版
關注斯坦威圖書,獲得最熱乎的圖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