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正則小學丹劇入圍「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

2020-12-06 中國江蘇網

「作為丹陽人,我們要把丹劇傳承下去!」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第九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頒獎晚會上,丹陽正則小學情景丹劇《望仙橋》董兒的扮演者王鈺婷小朋友一句小大人似的話語,引得全場觀眾為之拍手叫好。

「國戲杯」大賽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承辦,已經成為影響海內外的大型青少年戲曲、藝術賽事之一。本屆大賽參賽人數達到6000人,個人、集體參賽作品突破700個。丹陽正則小學情景丹劇《望仙橋》以感人的劇情,老道的表演,從來自京外、境外的13個集體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12月3日頒獎晚會,並進行現場演出,京外、境外的演出隊伍僅有三支。(袁軍輝 範麗華 佘記其)

相關焦點

  • 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頒獎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白瀛)由北京市教委主辦的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2日晚在中國戲曲學院頒獎。中關村一小學的課本劇《守株待兔》等10個劇目、北京十九中的《天女散花》等3個劇目,分獲集體項目小學組和中學組一等獎。
  • 戲曲·丹劇|兼具陽剛與陰柔的戲曲
    丹劇,地方戲曲劇種,是流行於江蘇丹陽一帶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是在曲藝「啷噹」基礎上,吸收當地民歌、小調和號子,增加了伴奏樂器,並在其他戲曲劇種影響下,於1958年發展為戲曲。初名「啷噹劇」,1959年改現名。
  • 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隆重啟帷
    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承辦的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將於2012年11月正式拉開序幕。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新聞發布會。中國青年網記者尚陽 攝   本屆大賽以「弘揚國粹藝術,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以面向全體學生,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力求集「藝術性、觀賞性、參與性、創造性」於一體。以「傳承、弘揚、創新」為核心,探索民族藝術在校園中普及的新思路和新形式為目標,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戲曲藝術,為學生搭建展示戲曲藝術才華的舞臺。
  • 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正式啟動
    為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部署,落實《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的要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由北京市教委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和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承辦的第三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日前正式啟動
  • 第十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頒獎晚會
    圖為頒獎晚會演出現場   11月19日,由北京市教委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共同承辦的第十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辦300餘名小學生表演的12個戲曲節目先後登臺亮相,展現了全國戲曲藝術的教育成果。   本屆大賽以「傳承國粹藝術 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在近5個月的時間裡,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名選手參加比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30歲。大賽共徵集到戲曲表演類參賽作品947個,戲曲繪畫類參賽作品1794幅,民族器樂演奏類參賽曲目36個。
  • 丹劇:稀有劇種的涅槃之路
    是的,與全國很多戲曲院團一樣,丹陽的劇團也曾經歷過一段市場低迷的時期。可是在困難面前,丹陽市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創造性地開拓市場,讓這個被文旅部命名的「天下第一團」又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丹劇,丹陽市面向社會廣泛開展各類演出和藝術普及活動。每年舉辦的「戲曲惠民月」「元宵戲曲晚會」「重陽戲曲匯演」「戲迷樂」票友大賽、「南腔北調」方言小戲小品大賽、戲曲進校園、中小學生文藝匯演戲劇專場比賽等活動,在群眾中越來越有口碑和影響,也培育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
  • 山東一小學生獲全國「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最高獎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2月23日訊(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王靜 王文彬)近日,第十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戲曲表演類決賽頒獎儀式舉行,濟南一六年級小學生梁嘉芑獲此次比賽最高獎項:最佳節目獎。記者獲悉,第十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是面向全國性質的比賽,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賽者共計6000餘人。經過嚴格的層層選拔,山師附小六年級梁嘉芑的節目《小放牛》在初賽和複賽中脫穎而出,進入到總決賽。據悉,本次比賽在中國戲曲學院舉辦,全國範圍內僅有81個節目進入北京參加總決賽。梁嘉芑同學全力備戰,勤學苦練,絲毫不敢懈怠。
  • 第十一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規則有哪些?中國戲曲學院
    第十一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規則承辦單位: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組別設置(一)甲組2.分設戲曲表演類、戲曲繪畫類、民族器樂類三大類;每一類分為小學組(1—6年級)、中學組(7—12年級)、大學組三個組別。(二)乙組1.本市各藝術院校、中專戲曲專業學生均可參加。
  • 常州11歲小花旦摘得國戲杯金獎 「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常州11歲小花旦國戲杯金獎得主顧宸溪。 李夢雅 攝中新網常州1月6日電 題:常州11歲小花旦摘得國戲杯金獎「想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中新網記者 唐娟近日,第十一屆國戲杯戲曲大賽的獲獎名單傳到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顧宸溪又收穫了不少「小粉絲」。
  • 丹陽記憶——丹劇老樂手的故事
    丹劇是丹陽市獨有的地方戲曲,是在曲藝「啷噹」的基礎上,吸收當地民歌、小調和號子,增加了伴奏樂器,並在其他戲曲劇種影響下,於1958年發展為戲曲。中國的樂器裡,最亮麗的莫過於京胡,京胡是沒性格的演員,但它處處漂亮,是一種戲曲中的裝飾物。
  • 來看看丹陽人如何「秀恩愛」……
    而自古以來,丹陽就是一個萌發愛情故事的「聖地」,無數小夥用自己的方式,撩到了他心目中的漂亮姑娘。《槐蔭記》登上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曾出現在每一個丹陽學生練習簿上的雕塑90年代,無論是農村還是城裡的丹陽人表達愛情的方式都更加大膽,看電影、吃飯已經成了時髦的約會方式。
  • 北京朝陽花家地實驗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每周一節京劇課
    據介紹,《夜幕無知》是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京劇進課堂」的最新成果。2010年以來,學校面向3-6年級學生開展京劇課堂教學,每周每班開設一節京劇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學習戲曲知識,欣賞經典京劇唱段,感悟京劇藝術魅力。同時,學校投入專項資金購置服裝、道具,製作臉譜,精心打造濃鬱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
  • 呂鳳子創辦了正則藝專,一生兼擅書畫印刺繡詩文,又兼涉琴棋
    正則女校後來發展成為具有小學、中學、高中、師範和藝術專科的學校,並從專門只招女生發展成為男女同校的綜合性學校。從重慶搬至四川璧山縣,在陳立夫、張瀾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呂鳳子在重慶璧山縣創辦了江蘇省正則私立學校蜀校(簡稱正則蜀校)。分設正則中學、正則職校,包括農科、建築科、蠶桑科,招收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此時的正則已經是沒有任何資產了,而西遷的都是逃難性質,大家資金都很緊張。
  • 【奔跑者之歌】今天,丹陽一大批教師受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獲獎教師有的在教育改革中克難攻堅,有的是學生們心目中最美班主任,有的是名副其實的教育楷模,有的在拔尖創新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們用愛心與學識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以精湛的業務與無私的奉獻獲得了社會的尊重。表彰大會上,來自市實驗小學集團、華南實驗學校集團、新區幼教集團、教師合唱團的老師和學生們現場展示了歌舞、音詩畫、詩朗誦等表演。表彰會在歌舞《壯麗航程》中圓滿落幕。
  • 「海尚威達杯」第三屆全國學生裝設計大賽入圍結果公示
    「海尚威達杯」第三屆全國學生裝設計大賽入圍結果公示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國質量萬裡行促進會和中國教育報聯合主辦,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後勤裝備管理分會
  • 鎮江4名教師獲省中小學詩詞講解大賽一等獎
    金山網訊 5月28日,江蘇省中小學詩詞講解大賽落下帷幕,鎮江市外國語學校的袁莉莉、丹陽華南實驗學校的王俊芳,丹陽新區實小張燕芳
  • 「綠城杯」青少年硬筆書法大賽 育才小學一學生獲特等獎
    此次參賽選手為在校中小學生,分為少年組和少兒組,有114名青少年參加大賽。比賽從書寫規範、字跡大小、整體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一共進行四輪比賽,前三輪每輪評選出一、二、三等獎,最後一輪入圍學生寫出「永」「家」「風」三個字,產生一名特等獎。  最終,育才小學10歲的學生陳柏瑞獲得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