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人習俗與巴倫舞表演

2020-12-19 網易旅遊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2日至8日對印尼、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訪問過程中,主席夫人彭麗媛在印尼峇里島的旅程成為一大亮點,透過主席夫人的印尼之旅,我們能看到很多平時不易了解的印尼傳統文化。

網易旅遊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習近平彭麗媛抵達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10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出席即將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向歡迎的人們揮手致意。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和豐富的風俗文化,印度尼西亞這個充滿奇蹟的國度吸引著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作為印尼以及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峇里島更是為眾人所知。這裡的景點包括海邊廟宇海神廟、藝術重鎮的烏布王宮,以及擁有悽涼愛情故事的傳說之地--烏魯瓦圖斷崖。

蒙著神秘面紗、透著瑰麗氣質的峇里島,絕不是一眼望穿的所在。這個被眾神嚮往的處所,有著五彩斑斕的品格——或跳脫、或清新、或炙熱、或恬淡?這些詞語不但能夠描繪峇里島。

和你去過的所有熱帶地區小島一樣,峇里島最令人迷戀的是頂級SPA和碧藍清澈的海水,僅這兩點峇里島就能把你的腳步與心牢牢拴住;如果再加上獨一無二的建築,迷人的日出和浪漫的夕陽,以及當地獨特的音樂和舞蹈……有了這些,你還能找到不出發的理由嗎?!

逃離喧囂的都市,去峇里島私密的度假別墅過上幾個浪漫銷魂夜,在海邊享受一次松骨養顏的頂級SPA。在峇里島做Spa的確是一種極致的享受。在輕音妙曼、芳香又嫋嫋的雅致空間裡,享受水滴、花瓣、綠葉、泥土的親撫,吮吸植物所散發出清新氣息,一切是如此溫馨寧靜,如天空飛翔的鳥兒、水中暢遊的魚兒般自由自在,煩憂盡忘。

陽光、沙灘、海浪、美女、美酒、音樂……這樣的地方,就在峇里島;這樣的日子,每天都是節日;這樣的享受,就在阿雅娜巖石吧;這樣的地方,就是天堂。

延伸閱讀>>>>在此次行訪問過程中,主席夫人彭麗媛的服飾和外交生活也成為吸引人眼球的一大亮點。主席夫人身上無時無刻不顯現出最優雅大氣的東方女性美~~

 |  

!

彭麗媛參觀印尼阿倫-阿倫中心

主席夫人彭麗媛2日下午來到旨在發展和推廣印尼傳統文化的阿倫·阿倫中心參觀。幾位手工藝人正在繪製當地傳統的巴迪蠟染印花布,彭麗媛仔細觀看,並在主人邀請下拿起畫筆在布上認真臨摹。她還同老手工藝人、殘疾人工匠交流,誇她們心靈手巧。

彭麗媛還欣賞了印尼特有的克裡斯劍、皮影木偶道具和兒童繪畫作品、手工藝品以及用易拉罐等廢棄材料製成的金屬工藝品。看到殘疾人工匠製作的無毒木質兒童玩具屋,她走向前去向她們表示問候,並讚揚她們自強不息、積極面對人生的精神。這裡的工藝品製作精美,充分顯示出印尼人民勤勞智慧、心靈手巧。中國和印尼都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應該加強交流,相互借鑑。(圖片來源:新華國際)

印尼傳統巴迪蠟染印花布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在印尼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慶時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慶如獨立日、建軍節和正式的外事活動,政府官員都必須穿「國服」——巴迪克長袖衫。另外,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場合、開齋節團拜儀式上,有身份的人一般也要穿「國服」。記者長期在印尼工作,也準備了兩件巴迪克長衫,正式場合穿巴迪克替代西裝,感覺很涼爽。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在印尼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慶時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慶如獨立日、建軍節和正式的外事活動,政府官員都必須穿「國服」——巴迪克長袖衫。另外,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場合、開齋節團拜儀式上,有身份的人一般也要穿「國服」。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出生到死亡,印尼人的生活始終與巴迪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新生的嬰兒要用巴迪克包裹,新人結婚要穿巴迪克服裝,親人去世要用巴迪克做壽衣。所以,要深入了解印尼的傳統文化,是必須要好好研究研究巴迪克滴~~

延伸閱讀>>>>說到印尼,或許我們能想到的主要是峇里島、度蜜月。其實,印尼不只有峇里島,不只是可以去度蜜月。如果你是個掃街愛好者,不妨深入那些當地人的村落,你看到的畫面將極富本土風情,細膩、生活、充滿生活情感。印尼當地人那些樸素的日常生活會讓你感覺自己恍若身在世外桃源。

 |  

朝鮮美女啦啦隊現身東亞會 朝鮮另一面揭秘

!

阿妮親手為彭麗媛系上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當地時間2013年10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出席了印尼總統蘇西洛夫人阿妮為與會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領導人配偶舉行的活動。阿妮在入口處迎接彭麗媛,並親手為彭麗媛系上印尼傳統服飾「紗籠」。彭麗媛同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領導人配偶合影並寒暄。她們共同觀看了峇里島民俗生活展示、當地傳統歌舞表演及民間傳說演出。民間傳說講述的是中國商船於12世紀抵達峇里島,峇里國王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

詳解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紗籠,一種服裝,類似筒裙,由一塊長方形的布繫於腰間。狹義的紗籠僅指馬來人所著的下裳。在緬甸等地,稱作「籠基」。

紗籠是東南亞獨特的一種印染織布,色彩豔麗,圖案豐富。一塊紗籠大約長兩米,寬一米,男人女人都穿。紗籠的穿法不少於20種,吊帶式、斜背式、半穿式,各有魅力。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紗籠可圍在身上做短裙、也可圍住全身做長裙,可以做浴巾、沙灘巾、衣服,披肩,桌布。

紗籠所用的布料多種多樣,有純棉、真絲、化纖、織錦緞等等,當然紗籠的款式也不盡相同。印尼的婦女愛穿紗籠,一襲紗籠裹在腰間,恰到好處地將她們優美、苗條的身材輪廓勾勒出來,在走動時隨風搖動,輕盈、俏麗、柔媚多姿。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最多的還是純棉質地的紗籠。這種純棉布被稱做印尼國布,不僅穿著舒適、柔軟,而且美觀、實用。布的紋路很細密,手感滑爽,透氣性好,不僅吸汗通風,還能抵擋紫外線。紗籠的圖案設計也非常講究,有手繪的也有印染的,多以植物花草為主體,色彩搭配豔麗、和諧。

!

印尼人著裝習俗


印尼人喜歡新穎獨特、富有趣味和想像力的裝飾品,如項鍊、耳環、手鐲、別針等,佩戴在簡單樸素的服裝上,頓顯得十分耀眼美麗。印尼蠟染和樹皮布聞名。在日常生活中,印尼人喜愛使用蠟染紡織品和服飾。男子一般上穿蠟染長袖衫,下裝常裹以紗籠,頭戴無沿小帽;女子也大都上為中國風立領上衣,下著紗籠,同時配以與紗籠色調一致的披肩或腰帶。高級紗籠用潔白的絲織品製成,普通的用一塊土布或尼龍布製成,顏色有白、藍和花格。紗籠實際上就是一種圓筒裙子,穿時前面折成一個單褶,垂至踝部,紗籠製作簡單,穿著方便,涼爽。印尼男子經常穿白襯衫和長西褲;女子則穿深色套裝及裙子。印尼的襯衫稱為「印尼襯衫」,獨具特色,多用棉或麻為原料紡織而成。

巴倫舞表演


峇里島的舞蹈內容大多源於印度教義或古老的傳說,並且分為很多種,比如Kecak舞、巴龍舞、黎弓舞、迎賓舞、面具舞等,它們適用於不同的祭祀場合。峇里島人的神之舞——「獅子與劍舞」又稱巴倫舞,可說是一種由繽紛色彩和優美舞蹈組成的舞蹈,題材大多源於古印度教的傳說,是了解峇里民俗文化的窗口。

印度尼西亞禮儀習俗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有100多個民族,有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印度尼西亞,人們在社交場合見面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與熟人或朋友相遇時,印尼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不能交叉,否則要將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如果把腳尖或鞋底對著別人,這會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

印尼人最喜歡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印尼人也喜歡開玩笑,他們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印尼人不喜歡當面打呵欠,如果難以控制,要用右手將嘴捂上;和別人說話時,把手放在臀部的動作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與印尼人說話或進他們家時,記得摘下太陽鏡。

印尼人認為在街道上或走路時吃東西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同時他們也認為左手是不潔淨的,所以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當被印尼人邀請到家裡做客時,進屋前一定要記得把鞋子脫掉,進入聖地,尤其是清真寺時也必須這麼做。

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印尼小孩時,切勿隨意撫摸小孩的頭部,這樣做會被當地人認為是非常無禮的行為。

作為客人,在開飯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請,吃飯時不要過多地說話,不應對食物提出特別要求,不要提出要鹽、胡椒粉等調味品,用餐完畢應在盤子裡留點食物。

印尼人用餐時有喝涼開水的習慣,當然他們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但一般不喝烈性酒。

本文來源:網易旅遊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分頁導航:

  • 第01頁:彭麗媛習近平抵達印尼峇里島
  • 第2頁:參觀阿倫-阿倫中心:傳統巴迪克
  • 第3頁: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相關焦點

  • 第一夫人彭麗媛印尼之旅 揭秘印尼傳統文化
    她們共同觀看了峇里島民俗生活展示、當地傳統歌舞表演及民間傳說演出。民間傳說講述的是中國商船於12世紀抵達峇里島,峇里國王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詳解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 紐幾內亞印尼部落、達尼人、斷指習俗
    紐幾內亞一個與世隔絕的印尼部落—達尼人,被譽為最孤立原始的部落。達尼人有一個被認為極不人道的傳統習俗,就是在親人離世的時候,丈夫死後,女性都要用手指來陪葬,除了」斷指習俗「以外,傳統的達尼部落男性不穿衣服,只以葫蘆管套住下身,在部落裡面男女都喜歡抽菸
  • 印尼習俗:見證祖輩下南洋謀生路
    「印尼人喜歡用七層糕和龜糕等來招待客人,如果有客人到來,我們還會用峇里島的傳統古典舞蹈作為迎接儀式。」古政發說。    據介紹,清代中後期,許多南安人迫於戰亂災荒而前往南洋謀生,當時就記載有到印尼經商的達40多人。早期出國的以勞動者為主,如從事農墾業、手工業或小商販;還有開採礦山、種植橡膠、搬運工等。
  • 「2018年美妙印尼文化節」在西華大學成功舉行
    校黨委書記邊慧敏,副校長費凌,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羅擘,印尼駐華大使館特命社會與文化專員Rukmini Setiati 女士、教育與文化專員Yahya Sutarya先生等一行4人,「美妙印尼」活動相關工作人員,成渝兩地印尼留學生及西華大學學生代表參與了本次文化節活動。「2018 年美妙印尼文化節」由印尼共和國旅遊部發起,旨在促進印尼和中國的文化交流。
  • 最奇葩四大婚禮習俗:印尼3天不上廁所,蘇格蘭有點髒!
    最奇葩四大婚禮習俗:印尼3天不上廁所,蘇格蘭有點髒! 最奇葩四大婚禮習俗:印尼3天不上廁所,蘇格蘭有點髒!1、印尼婆羅洲:印尼婆羅洲也頗為奇葩。新婚夫婦在結婚後的三天裡不許上廁所,不許出家門。
  • 中國少數民族歌舞精彩亮相印尼峇里藝術節
    第41屆印尼峇里藝術節正在峇里島熱鬧上演。亮相該藝術節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歌舞成為本屆藝術節一道獨特亮麗風景線。圖為雲南藝術團參加開幕式遊行。李常達 供圖中新網印尼登巴薩6月20日電 (李常達 林永傳)第41屆印尼峇里藝術節正在此間熱鬧上演。
  • 中國少數民族歌舞精彩亮相印尼峇里藝術節(圖)
    李常達 供圖   中新網印尼登巴薩6月20日電 (李常達 林永傳)第41屆印尼峇里藝術節正在此間熱鬧上演。亮相該藝術節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歌舞成為本屆藝術節一道獨特亮麗風景線。圖為雲南藝術團開幕式表演。
  • 楊冪將於峇里島完婚 玩轉「造人天堂」攻略
    看巴倫舞表演巴倫舞  峇里島人的神之舞——「獅子與劍舞」又稱巴倫舞,可說是一種由繽紛色彩和優美舞蹈組成的舞蹈自從漂亮的飯店蓋起來之後,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喜歡自然的歐洲人過來度假。  金巴蘭海灘上有許多露天海鮮餐廳,每到黃昏時分就會坐滿了人。但這裡的海鮮價格較高、味道普通,所以也有很多人只是隨便點一杯飲料。  交通:金巴蘭就在機場南邊,從機場坐計程車費最多20000盾。  絕美斷崖風---烏魯瓦圖斷崖  烏魯瓦圖懸崖又被稱為「情人崖」,位於峇里島最南端。
  • 為什麼印尼人幾乎不說印尼語
    選擇印尼語目的是為打破民族溝通障礙,促進300多個民族融入新的國家,印尼獨立在1949年正式得到承認。當時的想法是,不把任何主要的民族,包括爪哇人(爪哇語作為一種高度複雜的語言有大約40%的人口在使用)所使用的母語作為官方語言,這樣才不會產生或強化各民族間的不平等,新生的印尼語將有助於印尼這個多民族國家維持統一。
  • 易烊千璽亞運會閉幕式表演受外媒關注,印尼網友:不輸韓國歐巴
    杭州八分鐘表演以「古代」和「現代」作為表演的故事線,前期是由舞蹈藝術家帶來中國特色的古典舞,主要展現古時發源杭州的良渚文化,後期易烊千璽、孫楊、馬雲先後登場,主要展現杭州在新時代的發展,其中,易烊千璽的個人表演時間長達三分多鐘,無疑成了整場表演最受矚目的焦點。
  • 印尼龍目島薩薩克族風俗見聞(圖)
    很多人攜兒帶妻乾脆跳進海裡,跟隨小船一睹為快。  很快,船上的人把村長、長老和「小屋子」貢品裝上船,女人卻留在岸上,祭拜的貢品在鑼鼓聲聲與岸邊的人們歡呼聲中驅向海洋遠處,隨後村長把牛頭沉入海底再勝利返航,祭拜活動在人們的喝彩聲結束。  現場隨行的印尼西努省旅遊局官員哈裡斯告訴記者,毗鄰峇里島的龍目島不僅自然生態景觀原始優美,而且民風純樸。
  • 印尼「恐怖」習俗:把親人屍體挖出來精心打扮去曬太陽
    印尼「恐怖」習俗:把親人屍體挖出來精心打扮去曬太陽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有很多的民族地區。而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文化,只是我們國家就有那麼多不同的風俗了,更何況在這個大千世界內,每個國家之間的風俗差異更大。在大多數的國家裡,當自己的親人去世以後,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而喪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情,開不得半點玩笑。
  • 祭祖先拜月 印尼華人華僑的「團圓」中秋節
    資料圖:印尼華裔總會副總主席、執行主席黃印華。作為印尼華裔總會副總主席、執行主席的黃印華,兩天前剛從中國成都趕回印尼棉蘭的家裡。此前近半個月時間,他先後到中國廈門、金門、成都參加宗親聯誼及華商活動。祭祖先、拜月亮,是印尼華人華僑代代相傳的中秋節習俗。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早上先祭祀祖先,晚上月亮升起時再拜月亮,而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供品。除了各家各戶祭祀祖先外,中秋節前後各姓氏的祭祖活動,也是印尼華人始終堅持的傳統。
  • 滲透印尼人的蠟染,不僅是世界非遺,更是印尼的「國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民著一方衣」,巴迪克之於印度尼西亞,猶如刺繡之於中國,此次印尼之旅特意來到一家手工蠟染作坊,親自感受印尼「國寶」的藝術魅力。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各種服飾。
  • 印尼總統:春節不僅是華族專利 是印尼同慶節日
    尤多約諾二十八日強調印尼和中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指出舞龍、過春節、鬧元宵等中國文化習俗在印尼已不僅僅是華族的「專利」,而是成為印尼各兄弟民族同慶的節日。   由印尼駐中國大使蘇特拉查和中國駐印尼大使蘭立俊共同發起的印尼中國文化合作五十周年文藝晚會二十八日在雅加達隆重舉行。印尼國會議長阿貢、政府部長、各國駐印尼使節以及數千名嘉賓出席了晚會。
  • 印尼歡度春節新特色
    人民網雅加達2月16日電(記者席來旺) 聽著節奏歡快的「新年好」、「小蘋果」等中文歌曲,你很難想像到,這是在印尼首都雅加達中央商務國際使館區的一家豪華購物中心。
  • 印尼媒體:印尼華人疫情下秋季祭祖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9月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圖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在上香。黃印華 供圖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往年秋祭,都有1500人至2000人參加,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遵守政府防疫規定,將人數控制在10多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說。
  • 印尼華人"過年"拜祖先吃團圓飯
    《印尼商報》供圖 攝相同的「過年」習俗在首都雅加達二代華人郭居仁家堅持了數十年。祖籍海南、早年從廖內島遷居雅加達的郭居仁說,過年的最重要習俗就是祭拜祖先和吃團圓飯。「從父輩來到印尼的第一年開始,過年用豬肉、雞、鴨『三牲』和年糕、水果、酒茶等祭拜祖先的習俗保持至今,從未改變」。郭居仁說,百節年為首,過年、春節是印尼華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印尼武術班卡西拉走進中國使館
    肖千大使偕使館和駐東協使團外交官及其隨任隨居家屬觀看表演。印尼青年與體育部長特別顧問優妮、印尼外交部秘書長梅耶法斯、印尼外交部教育與培訓中心高級外交官培訓部主任朱恩等出席。肖大使在演出開始前致辭,熱烈歡迎印尼青年與體育部、外交部組織印尼武術隊到使館展演,表示體育是中印尼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與友誼的重要平臺。
  • 印尼旅遊部攜手廈門航空推「精彩印尼」
    據印度尼西亞旅遊部消息,11月16日至18日,印尼旅遊部將與中國廈門航空(廈航)合作在廈門建發灣悅城購物中心舉辦大型旅遊推介活動,以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前往印尼旅遊。印尼旅遊部副部長尼亞·尼斯查雅說,本次推介會的主題為「精彩的印度尼西亞」,採用「機構對消費者」的B2C模式,是印尼旅遊部大力吸引中國遊客系列計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