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2日至8日對印尼、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訪問過程中,主席夫人彭麗媛在印尼峇里島的旅程成為一大亮點,透過主席夫人的印尼之旅,我們能看到很多平時不易了解的印尼傳統文化。
網易旅遊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習近平彭麗媛抵達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10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出席即將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向歡迎的人們揮手致意。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擁有秀麗的自然風景和豐富的風俗文化,印度尼西亞這個充滿奇蹟的國度吸引著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作為印尼以及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峇里島更是為眾人所知。這裡的景點包括海邊廟宇海神廟、藝術重鎮的烏布王宮,以及擁有悽涼愛情故事的傳說之地--烏魯瓦圖斷崖。
蒙著神秘面紗、透著瑰麗氣質的峇里島,絕不是一眼望穿的所在。這個被眾神嚮往的處所,有著五彩斑斕的品格——或跳脫、或清新、或炙熱、或恬淡?這些詞語不但能夠描繪峇里島。
和你去過的所有熱帶地區小島一樣,峇里島最令人迷戀的是頂級SPA和碧藍清澈的海水,僅這兩點峇里島就能把你的腳步與心牢牢拴住;如果再加上獨一無二的建築,迷人的日出和浪漫的夕陽,以及當地獨特的音樂和舞蹈……有了這些,你還能找到不出發的理由嗎?!
逃離喧囂的都市,去峇里島私密的度假別墅過上幾個浪漫銷魂夜,在海邊享受一次松骨養顏的頂級SPA。在峇里島做Spa的確是一種極致的享受。在輕音妙曼、芳香又嫋嫋的雅致空間裡,享受水滴、花瓣、綠葉、泥土的親撫,吮吸植物所散發出清新氣息,一切是如此溫馨寧靜,如天空飛翔的鳥兒、水中暢遊的魚兒般自由自在,煩憂盡忘。
陽光、沙灘、海浪、美女、美酒、音樂……這樣的地方,就在峇里島;這樣的日子,每天都是節日;這樣的享受,就在阿雅娜巖石吧;這樣的地方,就是天堂。
延伸閱讀>>>>在此次行訪問過程中,主席夫人彭麗媛的服飾和外交生活也成為吸引人眼球的一大亮點。主席夫人身上無時無刻不顯現出最優雅大氣的東方女性美~~
|
!
彭麗媛參觀印尼阿倫-阿倫中心
主席夫人彭麗媛2日下午來到旨在發展和推廣印尼傳統文化的阿倫·阿倫中心參觀。幾位手工藝人正在繪製當地傳統的巴迪蠟染印花布,彭麗媛仔細觀看,並在主人邀請下拿起畫筆在布上認真臨摹。她還同老手工藝人、殘疾人工匠交流,誇她們心靈手巧。
彭麗媛還欣賞了印尼特有的克裡斯劍、皮影木偶道具和兒童繪畫作品、手工藝品以及用易拉罐等廢棄材料製成的金屬工藝品。看到殘疾人工匠製作的無毒木質兒童玩具屋,她走向前去向她們表示問候,並讚揚她們自強不息、積極面對人生的精神。這裡的工藝品製作精美,充分顯示出印尼人民勤勞智慧、心靈手巧。中國和印尼都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應該加強交流,相互借鑑。(圖片來源:新華國際)
印尼傳統巴迪蠟染印花布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在印尼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慶時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慶如獨立日、建軍節和正式的外事活動,政府官員都必須穿「國服」——巴迪克長袖衫。另外,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場合、開齋節團拜儀式上,有身份的人一般也要穿「國服」。記者長期在印尼工作,也準備了兩件巴迪克長衫,正式場合穿巴迪克替代西裝,感覺很涼爽。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在印尼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慶時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慶如獨立日、建軍節和正式的外事活動,政府官員都必須穿「國服」——巴迪克長袖衫。另外,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場合、開齋節團拜儀式上,有身份的人一般也要穿「國服」。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出生到死亡,印尼人的生活始終與巴迪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新生的嬰兒要用巴迪克包裹,新人結婚要穿巴迪克服裝,親人去世要用巴迪克做壽衣。所以,要深入了解印尼的傳統文化,是必須要好好研究研究巴迪克滴~~
延伸閱讀>>>>說到印尼,或許我們能想到的主要是峇里島、度蜜月。其實,印尼不只有峇里島,不只是可以去度蜜月。如果你是個掃街愛好者,不妨深入那些當地人的村落,你看到的畫面將極富本土風情,細膩、生活、充滿生活情感。印尼當地人那些樸素的日常生活會讓你感覺自己恍若身在世外桃源。
|
!
阿妮親手為彭麗媛系上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當地時間2013年10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出席了印尼總統蘇西洛夫人阿妮為與會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領導人配偶舉行的活動。阿妮在入口處迎接彭麗媛,並親手為彭麗媛系上印尼傳統服飾「紗籠」。彭麗媛同其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領導人配偶合影並寒暄。她們共同觀看了峇里島民俗生活展示、當地傳統歌舞表演及民間傳說演出。民間傳說講述的是中國商船於12世紀抵達峇里島,峇里國王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
詳解印尼傳統服飾「紗籠」
紗籠,一種服裝,類似筒裙,由一塊長方形的布繫於腰間。狹義的紗籠僅指馬來人所著的下裳。在緬甸等地,稱作「籠基」。
紗籠是東南亞獨特的一種印染織布,色彩豔麗,圖案豐富。一塊紗籠大約長兩米,寬一米,男人女人都穿。紗籠的穿法不少於20種,吊帶式、斜背式、半穿式,各有魅力。你可以充分發揮你的想像力。紗籠可圍在身上做短裙、也可圍住全身做長裙,可以做浴巾、沙灘巾、衣服,披肩,桌布。
紗籠所用的布料多種多樣,有純棉、真絲、化纖、織錦緞等等,當然紗籠的款式也不盡相同。印尼的婦女愛穿紗籠,一襲紗籠裹在腰間,恰到好處地將她們優美、苗條的身材輪廓勾勒出來,在走動時隨風搖動,輕盈、俏麗、柔媚多姿。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最多的還是純棉質地的紗籠。這種純棉布被稱做印尼國布,不僅穿著舒適、柔軟,而且美觀、實用。布的紋路很細密,手感滑爽,透氣性好,不僅吸汗通風,還能抵擋紫外線。紗籠的圖案設計也非常講究,有手繪的也有印染的,多以植物花草為主體,色彩搭配豔麗、和諧。
!
印尼人著裝習俗
印尼人喜歡新穎獨特、富有趣味和想像力的裝飾品,如項鍊、耳環、手鐲、別針等,佩戴在簡單樸素的服裝上,頓顯得十分耀眼美麗。印尼蠟染和樹皮布聞名。在日常生活中,印尼人喜愛使用蠟染紡織品和服飾。男子一般上穿蠟染長袖衫,下裝常裹以紗籠,頭戴無沿小帽;女子也大都上為中國風立領上衣,下著紗籠,同時配以與紗籠色調一致的披肩或腰帶。高級紗籠用潔白的絲織品製成,普通的用一塊土布或尼龍布製成,顏色有白、藍和花格。紗籠實際上就是一種圓筒裙子,穿時前面折成一個單褶,垂至踝部,紗籠製作簡單,穿著方便,涼爽。印尼男子經常穿白襯衫和長西褲;女子則穿深色套裝及裙子。印尼的襯衫稱為「印尼襯衫」,獨具特色,多用棉或麻為原料紡織而成。
巴倫舞表演
峇里島的舞蹈內容大多源於印度教義或古老的傳說,並且分為很多種,比如Kecak舞、巴龍舞、黎弓舞、迎賓舞、面具舞等,它們適用於不同的祭祀場合。峇里島人的神之舞——「獅子與劍舞」又稱巴倫舞,可說是一種由繽紛色彩和優美舞蹈組成的舞蹈,題材大多源於古印度教的傳說,是了解峇里民俗文化的窗口。
印度尼西亞禮儀習俗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有100多個民族,有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印度尼西亞,人們在社交場合見面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與熟人或朋友相遇時,印尼人的傳統禮節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問好;坐下時,兩腿要平放在地板上,不能交叉,否則要將一條腿的膝蓋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面;如果把腳尖或鞋底對著別人,這會被認為是對別人的侮辱。
印尼人最喜歡笑,笑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印尼人也喜歡開玩笑,他們認為「笑口常開」是社交上的一種禮貌。
印尼人不喜歡當面打呵欠,如果難以控制,要用右手將嘴捂上;和別人說話時,把手放在臀部的動作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與印尼人說話或進他們家時,記得摘下太陽鏡。
印尼人認為在街道上或走路時吃東西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同時他們也認為左手是不潔淨的,所以他們習慣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雙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當被印尼人邀請到家裡做客時,進屋前一定要記得把鞋子脫掉,進入聖地,尤其是清真寺時也必須這麼做。
當你看到長相可愛的印尼小孩時,切勿隨意撫摸小孩的頭部,這樣做會被當地人認為是非常無禮的行為。
作為客人,在開飯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請,吃飯時不要過多地說話,不應對食物提出特別要求,不要提出要鹽、胡椒粉等調味品,用餐完畢應在盤子裡留點食物。
印尼人用餐時有喝涼開水的習慣,當然他們也愛喝葡萄酒、礦泉水等,但一般不喝烈性酒。
分頁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