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在國外的爆發,外貿這個行業看起來似乎是要涼涼了。外貿人說,窗外已是春天,但外貿人的寒冬才剛剛開始。
我就是在那時認識了做外貿的劉韋。
劉韋在杭州從事外貿鞋十年,公司加他有8個人。當時他告訴我,從未覺得如此艱難,訂單很多都取消了,工廠也快撐不下去。
6月15日,我去了劉韋的公司,他座位旁是一大堆鞋子樣品,立著一個直播架,正在用手機直播,這天是線上廣交會第一天。
劉韋讓人給我倒了杯茶,讓我先坐會兒,他把直播軟體再研究一下,人生第一次直播,手忙腳亂。
「現在生意怎麼樣啊?有沒有好一點?」我忍不住問了句。
「別提了,更慘了。」劉韋苦笑著說。
我在旁邊圍觀了會兒劉韋的直播,他拿著鞋子嗚哩哇啦自我介紹了通,但屏幕顯示收看他直播的人數為零。
▲ 劉韋的辦公室,擺滿樣品
「沒經驗,都是第一回搞,拉新客戶也是碰運氣,碰碰唄,也許他就點進來看了?」劉韋說著,把電腦合上,「算了,我們還是先聊聊,反正這個要直播十天。」
不斷取消或推遲的訂單
劉韋的公司只做鞋子外貿,客人主要都是非洲國家的,也有部分來自日本、波蘭,工廠供應商將近20家分布於杭州、溫州、寧波等地。
1月底國內疫情嚴重時,劉韋的客戶訂單還源源不斷,加上年前沒出的貨,手上有將近40多萬雙鞋子待出貨。
2月17日,公司復工。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工廠工人回不來,工廠沒法復工。雖然著急出貨,但客人都表示理解,說延後幾天也沒關係。
3月8日,工廠終於都復工了,這比往年推遲了近半個月。
復工後,劉韋卻開始擔憂了。
「這麼多的訂單在手上,工人也都來了,你還擔心,是因為國外?」我腦海裡浮現出了3月國外的那些新聞。
劉韋說,是的,國外就是從3月初開始嚴重起來。他的訂單也隨之不斷遭遇取消或者推遲,貨款也被客戶要求延遲支付。
▲ 鞋子樣品
劉韋的大客戶之一來自摩洛哥。
工廠復工時,摩洛哥客人催得最緊。他們在摩洛哥擁有70家門店。
不安的劉韋主動去提醒客戶,這個時候確定訂單繼續趕製嗎?
「因為這時工廠才開工,如果他們要暫停,我們就緊急剎車,沒有太大損失。結果客戶很確定地說,要的。」
工廠的進度於是不斷加快,一是客戶在催,二是其實大家心裡都有些忐忑,如果出貨慢了,國外疫情嚴重了,做好的鞋子也許都沒人要了,要搶在國外疫情更嚴重前趕緊完成。
3月中旬,摩洛哥客戶發來郵件,讓把全部訂單都羅列出來。這次,客戶取消了4款鞋的訂單,其他的款已經都做了一半了,半成品狀態。
結果第二天,劉韋收到了客戶發來的郵件,是群發,應該給他們所有像他們這樣的貿易公司都發了。
郵件裡說,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他們需要取消全部訂單,希望理解。
▲ 訂單取消
6萬多美金的業務,就這麼沒了,工人們正在做鞋面啊。
摩洛哥客戶跟劉韋合作多年,沒有付定金,採用的是信用證的方式付款。信用證已經開出了,但客戶不要貨,不提貨了,這單據就等同於一張廢紙。
劉韋很生氣:「這對我們太不公平,之前我確認過那麼多次了,都已經做了一半了,現在這半成品讓我怎麼辦?不繼續做,就是一堆廢品;繼續做,加上工人的成本、材料消耗,又賣不出去,損失更大。」
他們只是反覆說抱歉,抱歉。
「那你們怎麼辦?這批鞋子現在還堆在工廠倉庫?」我替劉韋急了起來。
「我找了中間商,把這些都當庫存賤賣了。很心疼,這些原本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可以賣個好價錢的鞋子,就這麼處理掉了。但沒有辦法,能挽回點損失就挽回點。」劉韋說。
新訂單終於有了,可是虧得更多
我反覆追問劉韋,真的沒有新訂單?為什麼現在比三月更慘?
劉韋說,有的,已經有新單子接進來了。比如摩洛哥客人,這兩個月又下了訂單,讓再做兩個款。
「但是,虧得更多了。」
▲ 鞋子樣品
劉韋解釋,雖然部分國家已經開始恢復經濟,但還是很難。他們重啟經濟後,消耗的還是過去的庫存,不會輕易下新訂單。
偶爾有幾個下新訂單的,客戶國家貨幣又貶值得厲害。「比如南非,貨幣貶值26%,這意味著他們來買我們的鞋要花更多的錢了,這樣大的損失他們希望我們一起來承擔。」
劉韋說,他合作的都是老客戶,艱難時期,他決定要互相幫助挺過去。只要活下去,大家都有希望。
在客人開口之前,他們就挑選了一些確實有困難,並且理性的客戶。他們主動提出降價,比如降價5%-10%,等於說自己不賺錢了,把利潤都拿了出來,但是付給工廠的費用並沒有少。不過,並不是每款都降價。
但現在,是客人主動提出降價,一降就是10%。「有的款式我們賺都賺不到10%,接下這個訂單就等於是虧的,但是還得接啊。」
為什麼不考慮出口轉內銷
劉韋倔強地認為,今年一年都會很難,但他必須堅持。因為不能辜負老客戶的信任,因為要對包括他的8個員工負起責任來,因為不能讓下遊的工廠沒飯吃。
「工廠也很難,過去他們都是一年到頭都很忙,周六周日都要加班。現在呢,一個星期聽說要放三四天假,沒活兒幹啊。這都算好的了,有的工廠直接放大假,或者就遣散員工了。農民工都拖兒帶女的,飯碗就這麼沒了。」
我問劉韋,為什麼不去轉內銷。這樣積壓的庫存不必賤賣,工人也有活兒幹。
劉韋指著身後的一排鞋子說,哪裡有這麼容易。
▲ 工廠積壓的貨
「內銷和外銷的邏輯完全不同。別的不說,先說商品吧。內銷產品和外貿產品差距很大,老外注重款式,不在意鞋子的質量。他們認為鞋子是快消品,一買一打,穿個把月就扔掉。而國人更重視鞋子的質量,追求要是真皮的呀什麼。」
「你說,我們如果直接把外貿的鞋子賣給國內,誰來買?」
「再說,看看現在的國內市場,內銷也是很飽和的。疫情好不容易緩和下來,最近北京那邊又嚴重了,整個經濟不景氣,消費都在收縮,我要轉內銷,也意味著更大的困難。」
「過去我是跟B端(公司)做生意,內銷就意味著要跟C端(單個的消費者群體)做生意,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消費降級了,要老百姓拿出兜裡的錢更難了。現在都流行直播,搞什麼抖音、快手,我們也有這方面的打算,已經在考慮了。但是哎,這不是件容易事。
」劉韋說著,又指指他的直播架:「線上廣交會就算是我們第一次嘗試。過去廣交會,我都會提前一兩個月準備,飛到廣州去見我們的老朋友,也希望能遇到一些新朋友。現在疫情的影響,國外的其他展會都取消了,我們國家還是比較超前的,馬上出了個線上廣交會。這比沒有肯定要好多了,而且也不需要攤位費,也不用人跑來跑去。」
▲ 直播架
「我對線上廣交會沒有太大預期,就是來試試的,說不定我也能遇到幾個新客戶呢?」
不裁員,一起熬過去
劉韋說,同行的日子都很難過,有的直接轉行做口罩,有的已經直接宣布裁員,但目前他還沒有這樣的打算。公司小,做的時間也久,抵禦風險的能力還有一些。
「我們的收入主要靠獎金,現在特殊時期,大家的獎金這塊當然就少了很多。他們都表示理解,這也是我很欣慰的一點。
劉韋說,今年虧損是免不了的,但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下一季的訂單一定會來。
「那如果明年疫情還在持續影響呢?如果離疫情結束的一天還有很久呢?你們能撐多久?」我問他。
劉韋只是笑笑,沒有回答。
(途虎養車採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