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城際鐵路網絡化 支撐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2021-01-10 騰訊網

僅供參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整體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城市群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明確了「十四五」發展任務及近三年新開工項目安排。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將以近期印發實施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等相關規劃為重點,加快推進深惠等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形成以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為主軸,「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提升大灣區城際交通供給質量,引導和支撐大灣區建設。

一、充分認識發展大灣區城際鐵路的重要作用

大灣區人口城鎮密集、產業要素集中、經濟發展水平高。目前,大灣區建成運營城際鐵路近500公裡,對支撐區域空間布局集約優化、促進產業要素高效集聚、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運輸服務質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進產業要素高效集聚。2019年底,大灣區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億元,人員、資金、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動,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城際鐵路能夠顯著縮短城市群內主要城市間時空距離,是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間各種要素高效流動的重要載體,對提升城市群互聯互通水平,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鏈分工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建設大灣區城際鐵路將加強廣深港、廣珠澳和跨珠江口發展主軸的支撐,促進產業高效集聚與合理分工,更好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支撐空間布局集約優化。城市群主要走廊城鎮密集,城鎮之間聯繫緊密,沿交通廊道布局、向中心城市集聚的發展趨勢明顯。建設大灣區城際鐵路,能夠加強大灣區主要城市節點間聯繫,充分發揮廣佛、深港、珠澳三大發展極的帶動作用,引導城市群功能合理布局,加速區域城鎮化步伐和一體化進程,優化區域城鎮空間結構。

三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城市群交通需求具有高強度特徵,在主要城鎮走廊、產業聚集帶等城際通道上,需求總量大、強度高。大灣區面積僅5.6萬平方公裡,2019年底常住人口超過7200萬人,迫切需要發展大容量、集約、高效的交通運輸方式。城際鐵路能夠較好適應城市群客運需求,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對優化大灣區交通運輸結構,提升綜合運輸效率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提升便利化出行水平。大灣區客運需求多樣,工作日公務、商務、通勤客流多,休息和節假日旅遊、休閒客流多,要求提供舒適、準時、便捷的優質客運服務。城際鐵路深入城市群內主要城鎮節點,具備編組靈活、發車密度較高、可實現公交化運營等優勢,能夠更好貼近乘客出行需求,有利於提升出行便利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準確把握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的重點問題

為更好發揮城際鐵路對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結合城際鐵路建設運營實際,建議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網絡布局、樞紐銜接等問題。

一是功能定位明確。按照《城際鐵路設計規範》,城際鐵路服務於相鄰城市間或城市群,採用高密度、小編組、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模式,設計速度一般在200公裡/小時及以下,站間距宜為5~20公裡,是一種快速、便捷、高密度的客運專線鐵路。為此,大灣區城際鐵路線路布局及車站選址、主要技術標準、運營服務水平等要把準功能定位,合理設計建設方案。

二是網絡合理布局。城際鐵路網絡及線路布局要與城市群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綜合交通體系相協調。《規劃》提出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鐵路網絡,與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網絡化空間格局高度契合。其中,穗莞深城際南延線、南沙至珠海(中山)、中南虎城際等項目加強大灣區主軸聯繫,廣清城際北延線、深惠城際、深圳機場至大亞灣城際等發揮極點帶動作用。同時,城際鐵路要加強多層次軌道網絡銜接。為此,《規劃》明確,城際鐵路要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三是樞紐統籌銜接。城際鐵路「門到門」服務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綜合交通樞紐的銜接水平。《規劃》的一大亮點在於強調重點樞紐布局和銜接方案,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與高鐵、幹線鐵路通過樞紐換乘實現便捷銜接,與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樞紐場站換乘,並提出了廣州、深圳、珠西地區等主要客運樞紐總體布局方案,明確了廣州站、廣州東站、深圳站、西麗站、珠海站、珠三角機場站等重要樞紐場站的銜接線路,提出了與港澳口岸銜接要求,為下一步深化樞紐銜接工作提供了具體指導。

四是運營一體高效。運營服務便捷高效是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主要目標。大灣區在城際鐵路運營管理方面已經有較好的創新實踐基礎,例如廣州地鐵已承接廣清等城際鐵路運營。為此,《規劃》提出堅持服務至上、方便乘客的理念,以公交化運營、一體化管理、一站式服務為目標,努力探索多元化、有序競爭的運營模式,支持具備條件的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參與城際鐵路運營,及時總結經驗,適時推廣實施。

五是站城融合開發。重點是建立城際鐵路與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城市在規劃、建設、運營等不同階段的互動機制,創新城際鐵路與城市融合發展的合作模式,鼓勵探索構建綜合開發成本分擔及利益共享機制,推動土地開發收益反哺城際鐵路建設和運營。為此,《規劃》提出同步建設城市配套設施,結合樞紐建設,形成「站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目前,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建設工作已經全面啟動。總體看,大灣區城際鐵路發展有空間、有需求、有條件。「十四五」時期,作為大灣區建設重點,城際鐵路將加快形成網絡,基本建成軌道上的大灣區,為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作者:潘昭宇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 )

素材來源:發改委資料

相關焦點

  • ...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負責同志就推進重點區域城際和市域(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專題會議,部署整體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為積極回應各方對這項工作的關切,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設施發展司負責同志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解碼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南沙港區四期、南沙港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等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 著力暢通內外交通運輸通道。除了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廣清城際一期先後開通運營。一條推動廣州實現客內貨外、客貨分線的貨運「外環路」——廣石鐵路(廣州樞紐東北外貨車繞線)也於2020年8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除了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廣清城際一期先後開通運營。一條推動廣州實現客內貨外、客貨分線的貨運「外環路」——廣石鐵路(廣州樞紐東北外貨車繞線)也於2020年8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這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國家批覆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開通的首條鐵路。
  •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藍圖繪就
    中證網訊 (記者 劉麗靚)國家發改委12月16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專題會議,部署整體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建設。
  • 為高質量發展換擋提速!肇慶這些大交通項目都安排上了
    為高質量發展換擋提速!△廣佛肇高速與城軌協調加快柳肇廣鐵路、肇順南城際等軌道大動脈前期研究,爭取高鐵延伸至肇慶城區,實現「高鐵進城」。▲理睬 攝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肇慶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引領、率先突破作用,把「交通融灣」作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工程,全面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網絡,「向東」
  • 廣石鐵路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再添新線
    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廣州鐵路樞紐形成客內貨外的格局並為將來更多高鐵列車開進廣州市區奠定了堅實基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示意圖廣石鐵路是廣州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68.889公裡,為Ⅰ級雙線電氣化客貨運混跑鐵路
  • 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力爭打造「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綱要提出,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對外聯繫通道,提升內部聯通水平,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作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其中,軌道交通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綱要提出,要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
  • 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
    新京報快訊 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其官網發布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以下為全文: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發改基礎〔2020〕1238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你委《關於報送<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粵發改交通〔2019〕185號)等文件均悉。
  • 同氣連枝 粵港澳大灣區挺進「協同發展時代」
    深化合作 釋放極點帶動效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珠江東岸的兩大核心,深圳毗鄰香港,兩地交流頻繁。
  • 推進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腹地
    報告指出,2018年,清城區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在推動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廣清一體化和「兩區三城」建設等方面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任務;2019年,清城區將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和廣清一體化戰略上繼續發力,努力探索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加快「入珠融灣」進程,紮實推進「兩區三城」建設,努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 10萬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來了!四大重點必看↓這些股票要沸騰了
    ,不斷深化粵港澳互利合作,進一步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關係,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 未來5年 三大區域將新建城際和市域鐵路約1萬公裡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安蓓、戴小河)國家發展改革委4日稱,未來5年,中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約1萬公裡。
  •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高質量發展?這份報告建議推動經濟腹地共享
    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指數從2011年的0.4814,增至2017年的0.5129,年均增長了1.06%。2月14日,由暨南大學經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院撰寫的《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18)》在廣州發布。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總之,粵港澳三地應共同努力,把粵港澳大灣區變成人才高地、知識高地、先進位造業高地、高質量發展高地,更重要的是變成制度創新高地、優質制度供給高地,粵港澳大灣區才能真正在國家戰略這盤大棋上發揮更大作用。從新格局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關注怎麼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包括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融合的問題。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金羊網  作者:王莉  2020-12-17 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
  • 國家發展改革委:大灣區5年內形成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國家發展改革委4日稱,未來5年,我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約1萬公裡。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加快三大區域的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整體推進三大區域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發展。
  • 深惠等4條城際軌道年內開建
    會議透露,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等4段城際軌道都將在年內啟動建設,至2035年,深圳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核心區基本實現樞紐間半小時直達。 交通強國城市範例「三步走」 據介紹,深圳是全國首批交通強國試點城市。
  • 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幹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9年底,三大區域幹線鐵路營業裡程約2.4萬公裡,路網密度達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城市軌道交通營業裡程近3400公裡,佔全國的61.2%。
  •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服務處揭牌成立 服務「灣企入桂」推進「灣灣...
    灣企服務處成立後,到欽州港片區投資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可在家門口享受投資諮詢、政策解讀、項目洽談等服務。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廣東省廣西商會創會會長雷宇,欽州市委書記、自貿區欽州港片區工委書記許永錁共同為灣企服務處揭牌。
  • 東莞:舉全市之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積極謀劃與廣深港等城市快速聯繫的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與大灣區內各個城市構築一小時通勤圈。積極拓展與港澳在教育、人才、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完善政策措施,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高品質生活服務體系。高質量建設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優化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環境,促進文化交流交融。二要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