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歐冶池尋根問劍祖
今年9月17日,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歐氏委員會會長、福建省文史館館員歐潭生教授的邀請,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新民帶隊,我們一行4人赴福州,一是訪問劍祖歐冶子的後裔,二是參觀考察歐冶子在福州鑄劍的古蹟歐冶池。
春秋時期,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在龍泉鑄成龍淵寶劍,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淵諱,改名龍泉,自此,龍泉寶劍名揚天下。歐冶子鑄劍之業在龍泉遞代相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劍匠師,從而也有了世代相傳的龍泉寶劍鍛制技藝,被龍泉劍匠奉為祖師。福州有歐冶子的後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福州的歐冶池與歐冶子又有什麼關係?
今年3月初,我偶然在「平陽歐氏·新浪博客」上,看到兩篇題為《有感於歐冶子公祭活動》和《歐氏源流》的博文,作者就是歐潭生教授。他在文中引述我市舉行隆重的公祭劍祖歐冶子的活動後說:「歐冶子是先秦閩族人,最早在福州歐冶池鑄劍,後被越王允常請到松溪湛盧山鑄劍,再後來又被楚王請到『茨山』與幹將一起鑄鐵劍。……歐姓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晚期最早在福州冶山煉劍的歐冶子。至今,位於福州冶山原省財政廳院內的歐冶池名勝古蹟保存完好、修茸一新,是天下歐姓人家祭祖的聖地。」
歐教授在《歐氏源流》中考證說:「上世紀九十年代,福州新店古城曾發現戰國時代煉鐵爐一座,說明中國的煉鐵技術從中亞西臺人傳入泰國清邁,再傳入中國福州先秦閩族和戰國時代的閩越國,因此,閩越王無諸掌握了鐵兵器,戰鬥力很強,曾被漢高祖『復立為閩越王,都東冶。』冶,與冶鐵有關,漢初諸侯國中,只有閩越國都城稱冶。冶都、冶山、歐冶池、歐冶子,歷史上地名與人名一致,又重複出現,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歐冶子在福州歐冶池的嫡系子孫在福州侯官南臺陽岐、洪塘等地繁衍成族,今閩侯南通蓮湖『歐氏宗祠』容納了五區八縣和閩東霞浦等地平陽歐氏祖先牌位,香火鼎盛。」
於歐冶子其人其事,人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流傳於龍泉的民間故事說,歐冶子是春秋時福建閩侯人,為鑄劍報國(一說奉楚王之命),在龍泉秦溪山劍池湖,鑄成龍淵寶劍。故南宋嘉定《龍泉縣誌》載:「近境有劍池湖,世傳歐冶子於此鑄劍,其一號龍淵,以此鄉名。」學術界根據《越絕書》等的記載,也多認為歐冶子是傳說人物,例《中國歷史大辭典》載:「歐冶子,又稱歐冶、區冶。相傳為春秋末越國人。善鑄造兵器,曾為越王勾踐鑄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劍。又和幹將為楚王鑄龍淵、泰阿、工布三劍」(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也有人推測,歐冶子可能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人名特指某人,而是泛指古時浙江南部甌江流域的鑄劍工匠。
根據歐潭生教授的這兩篇文章,看來歐冶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春秋晚期先秦閩族人,最早在福州鑄劍,是歐姓的得姓始祖,而歐教授本人就是歐冶子的後裔。值得注意的是,歐教授所說歐冶子是「先秦閩族人」,這與龍泉民間傳說歐冶子是「福建閩侯的打鐵老師」相一致,恐怕並非是偶然的巧合。龍泉因劍而名,以歐冶子為龍泉寶劍世祖,因此歐冶子究竟是傳說人物還是歷史人物?對劍鄉龍泉而言,這確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也是每個龍泉人十分關注的問題。作為龍泉寶劍文化的研究者,我對這一發現既感到意外,又非常興奮,為此我給歐教授寫了一封信:
歐潭生教授:您好!
我是浙江龍泉龍淵古劍研究所所長吳錦榮。昨天偶然看到您的
《有感於公祭劍祖歐冶子》和《歐氏源流》二篇博文,感到非常高興。
春秋末期歐冶子在龍泉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名劍,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歐冶子鑄劍之業遞代相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制劍匠師,形成了龍泉寶劍這一傳統產業。龍泉因劍而名,以劍成市,又以劍聞名。龍泉寶劍鍛制技藝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關歐冶子的記載,最早似見於戰國末期《呂氏春秋》:「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而較詳細的記載,則為成書於東漢的《越絕書》、《吳越春秋》。但《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均未見有相關記載。據此,有人對歐冶子是否實有其人提出質疑,認為僅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
今天看到歐先生的文章,不僅知道先生就是歐氏後裔,而且對歐氏源流的考證研究證明,歐冶子確實是春秋晚期的著名鑄劍大師,這為我們今天的「祭劍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今特去函與先生聯繫,希望能進一步得到有關歐氏源流的材料,如有《歐氏宗譜》請惠賜一本,則不勝感謝。
作為交流,我將寄上拙著《霜雪龍泉劍》、《龍泉寶劍鍛制技藝》二書。在這兩本書中,有歐冶子在龍泉鑄劍,以及龍泉後人奉歐冶子為劍祖,建歐冶子將軍廟,祭祀歐冶子的習俗等內容。請告知您的聯繫地址。即頌春祺
劍鄉龍泉 吳錦榮
歐潭生教授系福州人,出生於194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在河南從事文物考古工作20年,於1988年調回福州,先後任福建省博物館考古研究員、福建省曇石山博物館首任館長、閩江學院考古學教授。2005年退休,被聘任為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出版專著《閩豫考古集》。在福州從事文博考古工作期間,他通過福州冶山和七星井的考古研究,驗證了他提出的「冶在福州」的新觀點;主持發掘了新店古城遺址,進一步證實了閩越王無諸修建「冶城」的確切位置。福州近郊閩侯縣曇石山文化遺址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在《曇石山與先秦閩族》一文中認為:「發端於黃帝時代的閩族或閩方國,其地域範圍包括了今日之福建、臺灣和浙南、粵東、贛東南地區。」
歐潭生教授在收到我的信後,於4月12日回信:
致吳錦榮所長和歐南程中尉的信
最近,我忙於新房裝修和搬家,同時又辦理赴美探親事宜,遲遲未給你們答覆。平陽歐氏博客也停了一個多月。敬請見諒!
關於平陽歐氏來源、現狀和我的新觀點,都包含在我的博文中:《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歐氏委員會》及《平陽歐氏博客改版說明》(含推薦的12篇與平陽歐氏有關的文章)。
關於歐冶子,正如吳錦榮所長所說,學術界存在爭議。我的觀點是:無論歐冶子是傳說中的個人或群體,平陽歐氏的得姓始祖一定是歐冶子(以善冶的職業為姓,就像張姓以善制弓為姓)。我傾向於歐冶子是春秋晚期閩族人,最初在福州冶山和松溪湛盧山煉劍,後被越王聘到浙江龍泉煉劍。福州冶山、冶城、七星井等地名歷史悠久,特別是我主持發掘的福州新店冶城考古(參見《考古》2001年3期),發現戰國晚期煉鐵爐,證實世界冶鐵技術從五千年前中亞西臺人傳至三千多年前的泰國清邁,然後再傳入中國的福州,所以漢初諸侯國中,只有福州的閩越國都城稱「冶」。
還有許多考古之謎需要破解。我將於四、五月赴美探親半年,希望通過博客和電子信箱保持聯繫。
很高興認識你們,祝你們身體健康、事業有成!
歐 潭 生
2010年4月12日
歐教授又贈我一冊《福州歐氏總譜》,這是繼《南平南溪歐氏族譜》之後,福建歐冶子後裔的第二部新編歐氏族譜。其收編範圍除福州市五區八縣外,還包括從福州遷去的福安、霞浦等地歐氏宗親,由歐潭生教授主編。
收到歐潭生教授的回信後,我將福州有歐冶子後裔的發現,向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新民匯報後,曹部長十分重視,決定組團前往福州市考察,訪問福州歐氏後裔,參觀歐冶子在福州的鑄劍古蹟歐冶池,於是有了我們的福州之行。遠在美國探親的歐潭生教授聞訊後,當即決定提前回國,邀請並親自接待來自龍泉寶劍之鄉的客人。在福州我們受到歐教授以及另外二位歐氏宗親歐宇泉、歐長健先生的熱烈歡迎。在歐冶子鑄劍古蹟歐冶池畔,歐教授向我們介紹了福州歐冶池的歷史,以及歐冶子後裔的情況。
歐冶池位於福州市鼓樓區冶山(又名泉山、將軍山)北麓,今鼓屏路北端東側,因歐冶子在此鑄劍淬火而得名,為福州現存最早的古池。據《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允常聘歐冶子作名劍五枚,……或冶劍於山,淬劍於池,故皆以冶名。」據宋《三山志》載:「唐元和中僧惟幹浚池,得銅劍、刀環數枚,送武庫。當時,冶灶猶有在竹林間者。」古時歐冶池範圍很大,環池一周達數裡,池畔有五龍堂、劍池院、歐冶亭等。歐冶亭為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知州程師孟所建,他在《歐冶亭序》中說:「……於是亭閣其上,浮以畫舫,可燕可遊,州人士女,遂為勝概」。宋代黃裳有《歐冶池》詩:「人隨夢電幾回見,劍逐雲雷何處尋?惟有越山池尚在,夜來明月古猶今」。可見歐冶池為宋時福州的一大勝景。明代以後池僅存半畝方塘,歐冶亭亦為風雨所圮。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浚歐冶池,重建歐冶亭。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閩侯縣名勝古蹟保存會重浚,並修復歐冶亭、凌雲臺、喜雨堂、劍池院等。
解放以後,1982年福建省財政廳撥款重浚,池岸砌石,池內泉湧如潮,面積達0.2公頃(3畝),還在池北建八角劍光亭、石舫、池心亭、喜雨軒等建築,軒前砌有月臺,護池石欄杆,還有曲橋通劍光亭。尤為可貴的是,歐冶池有古代石刻碑兩塊,一為「三皇廟五龍堂歐冶官地」碑,元泰定五年(1328年)置;二為「歐冶子鑄劍古蹟」碑,清光緒十八年(1892)置,是印證歐冶池悠久歷史的寶貴文物。「夕陽仙觀孤鍾杳,風雨歐池古劍鳴。」今日之歐冶池是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更是天下歐姓人家祭祖的聖地。
據歐潭生教授介紹,歐姓在中國姓氏中排行第158位,在臺灣百家姓中排行第77位;現福州市有歐氏2.6萬人,在百家姓中排行第44位。1992年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成立,歐潭生任歐氏委員會主任(會長)。歐氏宗親泰國歐蘭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僑聯海外顧問歐宗清博士和臺灣全臺雜誌聯合會理事長兼《臺澎》雜誌社社長歐文名先生,先後到福州尋根問祖。2004年10月,福州市歐氏宗親在閩侯南通蓮湖村修建了「福州歐氏宗祠」。編輯出版《歐冶世系尋根謁祖集》。2006年12月16日(農曆十月廿六)舉行《福州歐氏總譜》首發式暨福州歐氏宗祠第一屆祭祖大典,來自各地的1000多位歐氏宗親匯聚一堂,尋根訪祖,祭拜歐氏祖先。
曹新民部長向歐潭生教授介紹了龍泉劍匠奉歐冶子為祖師,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已連續舉行了兩屆公祭劍祖儀式,在海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今年欣逢龍泉撤縣設市20周年暨第五屆中國龍泉青瓷·龍泉寶劍節,將繼續隆重舉行公祭劍祖儀式,曹部長熱情邀請歐教授及其它歐氏宗親參加;歐教授愉快地接收邀請,並將作為歐冶子後裔作大會發言。
我們熱情地期待著,龍泉人民與歐冶子後裔在劍鄉龍泉同臺公祭劍祖歐冶子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盛典。
(作者附言:本文承歐潭生教授審閱,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