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做好重點廣播電視節目、紀錄片、動畫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推進脫貧攻堅作品創作播出。在此之前,由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上海電視節聯合推出的「國際影視雲市場」,也在「雲展覽」板塊推介了14部脫貧攻堅的題材重點劇目。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廣大文藝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並記錄著那些脫貧攻堅戰中湧現的人物和故事,推出了眾多優秀的文藝作品。
電視劇篇:表達「年輕化」
近年來,脫貧攻堅題材的電視劇逐漸擺脫程式化的表演和套路,更加年輕、有趣、接地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
▲《花繁葉茂》《最美的鄉村》海報
《花繁葉茂》以貴州省遵義市楓香鎮為原型,講述了花茂村第一書記歐陽採薇與村支書唐萬財一起帶領村寨群眾奔小康的故事。因為劇情貼近農村現實,人物形象親切幽默,在B站「圈粉」無數。許多網友不僅「在線催更」,還在B站上打出了9.5的高評分。
《最美的鄉村》以單元劇的方式,講述了以中國北方黃川市鎮黨委副書記唐天石、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女主播辛蘭和返鄉創業大學生石全有為代表的青年黨員,在不同情勢下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脫貧攻堅工作的故事。有網友評價:「太喜歡開會的劇情了,所有講話簡潔、精準、有力,都能做開會演講的範文了。」
電視節目篇:探索「綜藝+扶貧」新模式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邀請明星、企業家或學者作為嘉賓,深入鄉村,體驗地方傳統文化,推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這種「綜藝+扶貧」的新模式與傳統鄉村致富節目相比,帶來了更好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我們在行動》《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海報
《我們在行動》深入貧困縣,通過明星與企業家等「助農大使」帶隊,發掘當地特色產品,以線上線下結合推廣產品的營銷方案,讓農民走向市場,讓貧困縣脫貧致富。在最新播出的第五季首站扶貧行動中,助農總金額突破了八千萬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節目還聯動當地企業組織招聘會,幫助不少貧困戶成功找到了工作。
在《極限挑戰寶藏行·三區三州公益季》中,成員們從新疆喀什出發,深入三區三州貧困地區,體驗多彩民族風情,見證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8月2日第一期節目播出當晚,「秦昊唱小白船威脅導演組」和「極限挑戰」同時登上微博熱搜榜,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了那些脫貧攻堅一線的奮鬥者和他們的勵志故事。
《奔跑吧·黃河篇》聚焦黃河生態經濟帶沿線剛脫貧或尚未脫貧摘帽的地區,通過遊戲設置、直播帶貨等形式,宣傳生態扶貧戰略,幫扶當地轉型發展,實現脫貧攻堅與生態建設「雙贏」。據悉,節目將於11月上線。
紀錄片篇:為各地經驗交流提供渠道
多檔扶貧系列紀錄片,聚焦先鋒人物,講述典型故事,一個個真實的脫貧案例,記錄著這場偉大實踐,也為各地交流借鑑脫貧經驗提供了更多可能。
▲《落地生根》《最是一年春好處》海報
《落地生根》講述了一個深居怒江大峽谷山脊上的勤勞鄉民,在當地政府踐行「精準扶貧」的具體幫扶措施下,努力改變命運,脫貧攻堅的全景故事。拍攝團隊深入當地生活五個月,用新鮮出爐的真實故事充分顯示了紀實影像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最是一年春好處》以春天為喻,用「美食、美景、美物」的小切口,講述湖南八個不同的農村地區扶農助困、鄉村振興的故事。4月6日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欄目播出後,前6期節目獲得了索福瑞59城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好成績。
講好中國故事,記錄時代風雲!在這場全民參與的偉大實踐中,文藝工作者緊扣時代脈搏、響應國家號召、弘揚主旋律,創作出眾多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助力脫貧攻堅,推動文化繁榮。
end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綜合光明日報、新華網等
原標題:《文藝作品聚焦脫貧攻堅 | 腳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