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是每個寶寶最難受的事情,而在打針的過程中,孩子恐懼的小表情也往往會鬧出哭笑不得的笑話,讓人感到詫異不已。不過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增長,孩子抗痛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所以這時候孩子苦鬧的次數實際也在不斷減少。
前不久,網絡上一組1歲寶寶接種疫苗的照片突然走紅,並且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和圍觀。
當天寶媽獨自帶著孩子前往醫院接種疫苗,寶寶還以為是要去哪裡玩,於是喜滋滋地就跟媽媽出門了。
到了醫院之後,寶寶的小眼睛也是四處掃視,生怕錯過一絲從未見過的風景
可是沒想到風景還沒參觀夠,媽媽就突然帶著寶寶快馬加鞭趕到了疫苗接種室。
聽到其他孩子的哭聲,這位寶寶也攥緊了小手,仿佛已經感覺到了大事不妙了甚至想要立馬逃離
終於排上號了,然而等到醫生拿起針管時,這位寶寶的表情卻堪稱演帝。
只見這個寶寶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一副不可思議卻又受委屈的小模樣活靈活現。
看到這一幕,就連醫生也於心不忍,實在忍不住下針頭。
看了這組照片之後,不少網友都被寶寶可愛的模樣給萌翻了,更有些網友直言:這演技我差點就當真的,演藝圈差你一個奧斯卡獎沒頒布。
為了安全和健康著想,每個孩子在嬰幼兒階段都要接種一些必須的疫苗。
然而對於打疫苗這件事,大多數寶寶可都是不贊同的,因此在打疫苗時哭鬧甚至不配合的現象更是常有發生。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寶寶打針呢?
1. 分散注意力
對於孩子來說打針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正是因為如此恐懼的心理也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導致孩子苦鬧不止。
要想幫助孩子配合醫生打針,可以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孩子聊天,除此之外還可以播放孩子感興趣的視頻來吸引孩子,幫助孩子忘卻打針的事實。
2. 獎勵孩子
對於一個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打針就是莫大的痛苦存在。孩子畏懼的心理非常正常,父母不僅要懂得理解孩子,還需要在孩子打完針之後,及時地給孩子一些獎勵所謂回報。
這樣一來,孩子也就能從打針中有所收穫,並且學會更加勇敢。而這種獎勵的機制,其實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膽量。
3. 父母的鼓勵
孩子的勇氣是父母給的,對於打針這種極度讓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鼓勵作為支撐。
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孩子才更有勇氣和決心去配合。當孩子表現出明顯的驚慌甚至抗拒心理時,父母可以在一旁給予孩子一些誇讚,幫助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可以應對打針這件小事。
4. 讓醫生適當配合
有些孩子不單單只是害怕打針,對於穿白大褂的醫生也是很害怕的。在年紀較小的時候,孩子幾乎所有的安全感都是來源於父母,一旦接觸到陌生人,孩子的內心多少都會存在一些不安全感的。
要想孩子不抗拒打針,首先就需要讓孩子克服對於打針的恐懼心理。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家長可以邀請醫生一同演戲,讓醫生適當地配合孩子,以此緩解孩子的恐懼。
打針給孩子帶來的恐懼感是巨大的,作為父母更需要幫助孩子穩定情緒,讓孩子順利度過疫苗時期。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打針期間的禁忌事項,以防給身體帶來傷害。最後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少生病,健康平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