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專欄】人之立身 唯在誠信

2020-10-14 青海戒毒

我們都知道,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有品行的人必備的品質。我們總說「一諾千金」,即答應承諾別人的事,就如千金般貴重,一定要兌現。從這個流傳千年的成語裡,就能看到「誠信」在我們的傳統美德裡佔據的重要地位了。

《中庸》裡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裡的「誠」,指的是自然界一切實實在在的東西,沒有虛假。我們人作為天地萬物之靈秀,應該把追求真誠作為立身處世之本。《論語》也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謹而信,泛愛眾」;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說:「朋友有信」,都是在強調誠實守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只有彼此真誠,才能成為朋友。

所以,「誠信」二字需要拆開來看。誠,是內在的品質;信,則是外在的表現。懷著誠實不欺的心,並付諸實際行動,這就是「誠信」。

在古人看來,誠信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孔子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如果沒有信用,那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於世、立足於社會,沒有了誠信就像是大車沒有了馬和車身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槓與橫木相接的銷釘,還能靠什麼行走呢?

所謂「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誠外無物」「寧失千金,不失誠信」,歷史上關於誠信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

《史記》中有一則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說的就是取信於民的事。秦孝公時期,商鞅任丞相,為了推行新的法令,讓老百姓遵循,就必須要取信於民,得到百姓的支持。於是,商鞅想出一個方法,他命人把三丈高的木頭立在國都的南門,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給予誰十金的賞賜。百姓感到非常奇怪,哪能這麼容易就得到十金,所以就沒有人去搬這根木頭。隨後,商鞅又發布命令,能搬者給予五十金的賞賜。有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這根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政府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讓秦國的老百姓相信了商鞅的言而有信,從而使新法得以順利地推行實施。後來,同樣立志推行改革的宋代大臣王安石寫了一首詩來讚揚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誠信不僅是處世之本,也是立業之基。因為誠信不僅僅是個人品行的重要特質,而且在成就事業方面,也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大家看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依靠誠實守信而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人物。比如說,春秋戰國之交的「陶朱公」範蠡,他經商有道,重視誠信,後世的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尊稱他為「中華商祖」。

對於個人來說,要想培養高尚的品行,最基本的就是要講誠信;對於現在的企業來說,市場經濟就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而誠信,就是企業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對於政府來說,要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必須取信於民。

現在我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我們更應該強化誠信意識、加強誠信建設、打造誠信中國,這對於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實現社會穩定、提升國際影響力,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來源:學習時報

相關焦點

  • 人之立身 唯在誠信
    我們都知道,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有品行的人必備的品質。我們總說「一諾千金」,即答應承諾別人的事,就如千金般貴重,一定要兌現。從這個流傳千年的成語裡,就能看到「誠信」在我們的傳統美德裡佔據的重要地位了。《中庸》裡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裡的「誠」,指的是自然界一切實實在在的東西,沒有虛假。
  • 萬卡:誠信是立身之本,人無信則不立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領域,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我們每個人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誠是天道,是誠實、真誠、坦誠,信是人道,人無信則不立。古人說:「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了督促人們的誠信的形成,萬卡專門設立了誠信獎勵機制。
  •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言必信,行必果
    誠信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受到他人的尊敬。信守諾言是我們永遠要尊崇的美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所有的這些無不在宣示著誠信的重要性。
  • 誠信:誠以養德 信以立身
    誠信是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範,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儒家認為,人道本於天道,只要努力追求誠的境界,上合天心,進而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也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又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 【講述誠信之星的故事】季昌群:立身之本,誠信為先!
    榮獲南京市「勞動模範」「光彩事業之星」「光彩事業突出貢獻獎」,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優秀企業家」「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首屆「十大誠信標兵」、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健康產業最具影響力品牌人物」等榮譽稱號。
  • 關於誠信的10句經典名言,士之立身,忠信為本!
    誠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沒有誠信,人就不能在社會上光明磊落地生存下去。誠信是一種敢於負責的基本品行,也是與人交往的基本道德。1.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周易·乾·文言》。說的話應當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2.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春秋·老聃《道德經》。但凡輕易許諾他人的人,一定是缺乏誠信的。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 「教育動態」中山小學開展「誠信待人 誠信立身」主題教育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開展「誠信雙鴨山五進」活動工作方案》精神,促進誠信教育貼近師生,走進家庭,中山小學開展了「誠信待人 誠信立身」主題教育活動,以此加強學校誠信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全力打造「誠信校園」。
  • 誠信是企業立身之本
    當前,在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對市場主體通過糾正失信行為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有利於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增強誠信意識,實現信用等級提升,擦亮企業誠信經營的「金字招牌」。  信用修復機制的建立和啟用,正反映出社會對「誠信」二字的重視。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人無信不立,企業和企業家更是如此。
  • 《易經》中孚卦講誠信,誠以待人,信以立身
    中孚卦,象徵誠信、誠實。兌為澤,巽為風。風行澤上,無所不至,上下交合,有誠信之德,為中孚,所以中孚象徵誠信。而誠信能感化萬物,即使用簡單的豬和魚作為祭品,仍然會被神靈庇佑,所以吉祥。孔子解說: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2020遴選考試策論文:誠以養德 信以立身——誠信體系建設助力誠信...
    遴選申論:本文整理2020遴選考試策論文:誠以養德 信以立身——誠信體系建設助力誠信中國。更多北京公選遴選考試複習資料下載,請點擊北京公選遴選考試網。 從孔夫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深刻,到毛主席「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的平實,從季布一諾千金,到商鞅立木為信,誠信是融入了中華民族骨血的基因密碼,是中華兒女賴以生存的精神信仰,更是新中國穩步邁入新時代的堅定支撐。誠信是全世界共同遵循的法則,它深刻影響著人與人的溝通、人與世界的勾連。新時代的中國想要發展長遠,必須打下堅實誠信體系基礎。
  • 誠信是立人之本
    「誠」具備四個層面上的含義:首先,指言談符合實際,言語真實不欺;其次,與「偽」相對,即指真實;第三,誠者成也,成就、完成之意;最後,恭敬、審慎的態度,如《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古往今來,先賢都很重視人的內在品格——誠,孔子認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荀子指出「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 誠信是立身之本,20條英文版的誠信經典語錄,豐富知識 學習誠信
    5、誠信無形,卻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無數有形之身,養天地正氣,問人間暖涼。6、人們的心靈因誠信而變得淳厚樸實純潔無瑕,人們的也因誠信而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11、誠實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美德,誠實的人值得得到大家的尊重。Honesty is a virtue that everyone should possess. Honest people deserve everyone's respect.12、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 豐子:德行和誠信是立身立業的根本
    本報記者 趙碧報導自古以來,中國就是愛玉之國
  • 誠信是什麼?誠信為什麼?
    在我國古代社會中,誠信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它既是儒家倫理原則「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又是一切社會成員的基本道德準則之一。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果言而無信,自食其言,那麼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不會得到別國或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回顧一下「退避三舍」這個經典故事。
  • 誠信乃立身之本,立業之基
    為加強和推進誠信學校建設,營造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近期,漫水河鎮中心學校積極開展了以誠信建設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亮身份、樹典型」,切實推進誠信建設。每一位教職工還籤訂了誠信教育承諾書。     為強化學生的誠信教育,中心校及轄區各校均組織開展了誠信教育主題班會、主題隊會以及誠信籤名、籤訂誠信承諾書等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系列活動,以活動促提高
  • 關於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處事的準則,「誠」即誠實,真誠,「信」即信任,相信。古人云:「車無轅不行,人無信不立」,就是說:一個人不講誠信,就會失去了立足之地,車無輪子就不能前行,這充分說明了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存的前提和基礎。
  • 「8·8誠信日」將至 聽一聽「誠信之城」的誠信故事
    8月8日是溫州市第十九個「8.8誠信日」。好消息傳來,在日前出爐的「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榜單中,瑞安位列榜首。為打造「誠信之城」,2011年起,瑞安就重塑信用體系、改善營商信用環境,支持小微企業和農村經濟主體融資發展,讓群眾和企業真正獲得信用價值。
  • 誠以立身,信以立德 重慶交通大學建規學院誠信教育活動超有料!
    據了解,重慶交通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為讓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及時履行國家助學貸款合同,有效地將誠信教育轉化為大學生自覺的素養與行為,以「攜手誠信,逐夢青春」為主題,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生資助誠信教育系列活動,主要包括「誠信與法·伴我同行」線上法制專題講座、「弘揚誠信·感恩立德」線下讀書交流會、「樹誠信學風·做誠信學子」線下主題班會、線上誠信還款籤名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呼籲學生恪守誠信
  • 崇川區誠信建設成效顯著,湧現出一批誠信街鄰典型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24日,崇川區龍湖佳苑社區裡一場鄰裡誠信之星表彰活動獲得了陣陣掌聲。居民代表們紛紛在「沐浴誠信之風 共建美好社會」的籤名牆上簽名,爭做誠信好市民。
  • 誠信是黨員幹部立身之本
    「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是黨中央對全體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是群眾認可我們為人處事和幹事創業的關鍵所在。古人云,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可見,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領導幹部,「講誠信」都是做人處事的第一位,都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