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項目代表合影留念。記者 葉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陳濱峰 金麥子 楊瑩 莫思予 任思言
昨日下午,「青春築夢·創響羅川」鄉村振興創業創新大賽在羅源落下帷幕。
這是一場充滿「土味」的大賽,入圍決賽的14個創業項目無一不聚焦鄉土。畲族服飾、畲家銀壺、畲鄉黃酒,吉壁的鮑魚、鑑江的流蜞、起步的秀珍菇,鄉野的艾草、閒置的民房、散落的菜園……這些羅源鄉村裡「土」得不能再「土」的東西,經過青年創業團隊的深入發掘、創新設計、創意「嫁接」,搖身一變,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金點子」「金鑰匙」。
鄉村尋寶 「土味」羅源匯聚青創力量
鄉村振興,先聚人氣。
大賽以「青春築夢·創響羅川」為主題,年輕人成為參賽的主力軍,其中不乏青年雙創人才、躍躍欲試的在校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等,有外地團隊,也有本土青年。他們一頭扎進羅源的鄉村「尋寶」,為「土味」羅源帶來了青春脈動。
入圍文化和旅遊部扶持計劃的雙創人才來了。帶著「中藝漆藝產業園項目」參賽的許國發,身上充滿創業激情。他說,年輕人往往是一個念想造就一個產業。「我們發現羅源的鄉村有天然漆樹,決定發揮我們的文創特長,以漆樹種植培育為基礎,打造國家級漆藝文化產業基地。」為了把創業項目打磨得更加完善,他在把腳印留遍鄉間阡陌的同時,還拉來旅遊規劃專業的博士加入團隊,發揮團隊藝術資源豐富的優勢,將文化創意導入傳統農業。
剛畢業的大學生帶著學弟學妹來了。閩江學院畢業生林亞凱這次參賽的項目是「畲家銀壺」,他本人也是一名畲銀煅制技藝傳承人,師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陵祥。他告訴記者:「畲銀煅制技藝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朝至今,這項技藝已歷經8代傳承。」畲家銀壺項目計劃在白塔鄉南洋村投建畲族銀器製作文化館,在文創開發的同時,培養畲銀技藝傳承人,並吸引更多青年返鄉就業創業。
返鄉創業青年來了。「南山下」鄉村民宿項目負責人林情,此前在設計院工作。「我原本就從事建築設計,一直想『打造美好空間與大家共享』。」在團隊成功打造並運營兩家鄉村民宿後,林情把目光投向家鄉羅源,「想以大賽為契機,在家鄉開始新的創業,打造多個民宿點,形成旅遊環線」。
駐村書記和種菇女狀元來了。菇姑農莊項目路演人遊紫瑩,還有另一個身份——起步鎮下長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她說,駐村經歷讓她更深刻地明白,發展村集體經濟,必須靠基礎產業支撐。菇姑農莊項目發揮下長治村原有的秀珍菇產業優勢,採用股份制形式建設食用菌觀賞、教育、採摘、研發、品鑑體驗示範基地。項目由從事食用菌年行業近30年的種菇女狀元黃鑾英擔任技術總監。「村裡人都叫黃鑾英為『菇姑』,我們打造了她的卡通人物形象,希望傳承她實幹、不屈不撓的精神,幫助脫貧戶、困難戶就業增收。」遊紫瑩說。
用心挖寶 「土寶貝」煥發新光彩
你聽說過「茶酒」嗎?昨日的決賽現場,大賽桂冠得主福州畲麗紅酒業有限公司打出了「茶酒」新概念,吸引了全場關注。
「『茶酒』採用了畲族傳統製酒工藝,創新性地在釀酒原料中加入茶青直釀。這樣的酒帶茶香,並富含茶多酚,成為功能性黃酒。」項目負責人、畲酒非遺傳承人吳在千說,「茶酒」在2018年研發成功,已向相關部門提交專利申請。「茶酒」將以羅源特有的七境茶作為原料入酒,同時帶動七境茶的產銷,提升知名度。「之所以來參加創業創新大賽,就是想藉助南洋村整體畲族文化和旅遊優勢,建立畲麗紅茶酒鄉村體驗館,建設線上線下買酒、喝酒、存酒為一體的鄉村酒文化體驗館,打造以茶酒為主題的網紅新地標。」
不僅是畲酒、七境茶,還有許多散落在羅源各地的「土寶貝」,被創業團隊用心挖掘出來。
艾草看似普通,但在「以艾之名」項目團隊看來,它渾身都是寶。項目負責人高浪欽介紹,艾草具有生命力強、收割簡單、適合旱地、藥用價值高等優勢,他們與農民籤訂艾草種植包收購協議,加工銷售艾草系列文創產品,建設艾草休閒養生基地,在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的同時,為鄉村振興解決土地撂荒、勞動力少的問題。
福建省洋澤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流蜞人工苗種繁育及養殖基地」項目,讓「存在感」微弱的怪蟲子「火」了一把。這種許多人都沒見過的小蟲,居然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更是給村民們帶來財富的「蟲寶貝」。
「流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堪稱是『江上的冬蟲夏草』,野生流蜞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公司總經理周洪磊介紹,項目已經攻克了流蜞人工育苗技術難題,養殖後的產品可以將流蜞成蟲直接銷售,還可以將流蜞苗提供給養殖戶和養殖企業,開展流蜞增殖放流項目,亦可與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開發流蜞素飲片、口服片等新產品,拓寬流蜞的使用和適用範圍。
在創業團隊看來,散落鄉野閒置的石頭房子、木頭房子也都是「寶」。「南山下」鄉間民宿項目與「棲宿」項目都不約而同地聚焦鄉土體驗,希望通過民宿改造,帶動當地村民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助推鄉村遊發展,讓木頭房、石頭房變「金屋」。
畲族服飾「羅源裝」更是珍貴的文化之寶。依畲(福州)服飾文化有限公司的「畲族技藝傳習」項目,以傳承和弘揚畲族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為主,研發畲族文創產品並進行線上和線下銷售,將畲族非遺與文創產品相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看完這場創業創新大賽,不少人驚呼:「羅源鄉下到處都是寶,慧眼識寶、用心挖寶、變寶成金,就是鄉村振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