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澳門CPI按年下跌0.75% 產業結構單一仍是最大困擾

2020-12-2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10月澳門CPI按年下跌0.75%,產業結構單一仍是最大困擾

11月19日,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了10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10月CPI為101.91,按年下跌0.75%。跌幅主要受旅行團、通訊服務和電力收費下調,以及汽油和衣履價格下降所帶動。

10月CPI按月下跌0.06%,通訊和交通的價格指數錄得較大跌幅,分別下跌2.50%以及0.65%,主要是通訊服務收費和機票售價下調。另一方面,家傭薪酬調升,帶動家居設備及服務的價格指數上升;外出用膳收費和蔬菜價格回升,令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價格指數上升,而水果和鮮魚價格下調則抵銷了部份升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第三季度澳門旅遊統計,第三季旅遊物價指數為115.1,按年下跌11.4%,首三季旅遊物價指數下降5.7%。

9月23日,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籤注。隨著中國內地逐步恢復辦理居民赴澳的各類籤注,第三季入境旅客較第二季增加14.1倍至750,204人次,按年仍減少92.4%;旅客平均逗留1.0日,按年減少0.2日。當季內地尚未批准居民以旅行團方式外遊,而在本地參團的旅客僅有233人次。

受疫情影響,第三季旅客人均消費有1349澳門元,按年下跌12.0%;在入境旅客減少的情況下,當季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亦下跌93.3%至10.1億澳門元。據統計,首三季入境旅客下跌86.7%,平均逗留時間則上升0.2日;首三季酒店及公寓住客按年減少77.4%,平均入住率亦下跌68.0個百分點。

近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時,對於澳門未來如何促進疫後的旅遊市場儘快復甦的問題作出了相關回答。賀一誠表示,旅遊業今年肯定受到影響,故早前與很多網上較有名的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飛豬等合作,借著他們的高覆蓋面、影響力,以讓內地人知悉來澳不需隔離、澳門是健康城市。但9月23日全國赴澳旅遊籤注恢復後,並未見到明顯的大幅增長。政府已做大量工作,然而,連這些網站的推廣都達不到「熱」效果,故下一步工作要重新定位,以讓大家知悉內地人來澳不需隔離。政府希望通過各種宣傳,希望元旦及春節假期能吸引更多內地人來澳。

對於澳門的經濟發展,賀一誠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指出,2021年新冠疫情依然是影響澳門經濟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一些國家和地區為應對疫情繼續實施旅行禁令和出入境管控措施,生產要素和人員流動仍將受到較大限制,外部需求的復甦步伐仍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產業結構單一仍然是困擾澳門發展的重要問題,疫情衝擊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顯挑戰。

賀一誠強調,展望明年,總體趨勢可望逐步向好,經濟有望逐步實現恢復性增長,旅遊博彩業預計將從低位逐步回升,其他新興產業有望繼續發展,就業狀況有望改善,物價有望保持基本穩定。但經濟復甦步伐仍將較為緩慢,多數行業及中小企業經營仍較艱難,穩經濟、保就業、保民生的壓力仍然較大。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 )

相關焦點

  • 11月CPI指數下降0.5%,豬肉價格下降影響最大
    在頭條熱榜中,11月CPI同比下降0.5%引起市場熱議,全國居民消費指數下降0.5%,農村和城市消費價格都有不同比例下降,消費指數下降意味著什麼?我們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來看,2020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農村下降0.8%;食品價格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下降0.1%;消費品價格下降1.0%,服務價格上漲0.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7%。
  • 澳門官方:2019年澳門旅遊物價平均指數為133.85 同比下跌0.37%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旅遊物價指數。
  • 智庫論壇|產業結構單一地區的轉型與發展
    目前,隨著「新常態」下國家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的逐步加大,此類地區經濟增長呈現「斷崖式」下跌,歷史上積累的結構性、體質性矛盾和失業貧困等問題再次凸現,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目標實現的嚴重問題,其轉型發展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
  • 澳門2020年前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下跌近六成
    新華社澳門11月20日電(記者郭鑫)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20日公布,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澳門2020年前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下跌59.8%。按本地生產總值主要開支項目劃分,今年前三季度澳門私人消費支出下跌18.1%;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上升13.4%;投資下跌15.5%;貨物出口上升75.4%,貨物進口下跌12.6%;服務出口下跌79.6%,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下跌83.6%;服務進口下跌41.3%。
  •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11月江蘇CPI同比下跌0.4%
    時隔11年再現「負增長」,11月我省CPI同比下跌0.4%——生豬生產恢復,穩住物價基本盤據江蘇調查總隊9日發布的數據,11月份,江蘇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跌0.4%,10月份同比微漲0.3%,沒承想11月竟由「正」轉「負」。
  • 臺灣9月CPI連續8個月下跌 大蒜現22年來最大漲幅
    臺灣9月CPI連續8個月下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統計主管部門8日公布島內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58%,已連續8個月下跌,且跌幅有擴大趨勢。大蒜價格卻漲翻天,漲幅達100.58%,為近22年來最大漲幅。
  • 10月入境客回升三成,投行預計本月賭收按年跌七成
    統計局資料顯示,10月入境旅客按月回升近三成至近58.2萬人次,按年則跌81.9%;首十月入境旅客有460.1萬人次,按年減少跌86.2%。 旅遊業者表示,內地旅客正緩慢復甦,11月旅客量料比10月略有增加,冀政府主動到內地主要城市宣傳澳門防疫成就及免隔離政策,增加訪澳信心。
  • 臺灣CPI連續8個月下跌
    臺灣CPI連續8個月下跌。(圖源:臺媒)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統計主管部門8日公布島內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58%,已連續8個月下跌,且跌幅有擴大趨勢。大蒜價格卻漲翻天,漲幅達100.58%,為近22年來最大漲幅。
  • 臺灣8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 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
    臺灣8月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中國臺灣網9月9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統計部門8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33%,為連續7個月負增長。
  • 澳門10月入境旅客按月增長16.2%
    人民網澳門11月24日電(記者 蘇寧)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在國慶中秋長假帶動下,10月入境旅客按月增加16.2%,按年上升7.9%。留宿及不過夜旅客同比分別增加7.3%及8.4%,留宿及不過夜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分別維持在2.2日及0.2日。
  • 澳門2017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1.23%
    人民網香港1月23日電 據新華社消息,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字,2017年12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11.08,按年上升2.04%;2017年全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9.56,同比升幅達1.23%,較2016年2.37%的升幅進一步下降。
  • 日本11月核心CPI創10年來最大降幅
    新華社東京12月18日電(記者劉春燕)日本總務省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經季節調整後為101.2,同比下降0.9%,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為2010年9月以來最高。
  • 澳門去年11月M2為6953億澳門元,環比回升1.4%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1月5日,澳門金融管理局發布的統計顯示,2020年11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回升,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與此同時,居民存款環比上升而居民貸款則錄得跌幅。貨幣供應澳門流通貨幣環比大致持平,而活期存款則上升6.8%,M1因而較上月增加5.0%。與此同時,準貨幣負債上升1.0%,因此包括M1及準貨幣負債的廣義貨幣供應M2環比回升1.4%,金額為6,953億澳門元。若與2019年同期比較,M1下跌5.3%,而M2則上升3.3%。
  • 三生國健市值超300億背後:產品結構單一,上半年營收降36%
    截至7月23日收盤,公司最新股價為53.95元/股,微跌0.28%。 資料顯示,三生國健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第一批進軍抗體藥物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手上擁有兩款已上市治療性抗體類藥物,主要研發方向為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
  • CPI是什麼指數?CPI上漲說明什麼?
    半年前的100元現在只能買到75元的物品或消費。  cpi上漲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說明貨幣貶值,貨幣購買力下降,但是收入水平沒有相應提升,生活壓力變大。對股市來說最明顯的就是消費類股票受益。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說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cpi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 東北深陷單一產業結構困局 經濟現斷崖式下滑
    4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簡稱國發院)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認為,東北深陷「單一經濟結構困局」是導致其應對國內外衝擊的抵抗力極弱、經濟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國發院建議,借鑑三種轉型模式,深化結構調整,破除路徑依賴;明確政府責任關係,加速國企改革;加強區域政策協調,擴大市場空間;採取激勵性舉措,引導勞動要素流動,並做好社會託底。
  • 臺灣地區10月CPI連續9個月同比下跌
    綜合臺媒報導,臺當局統計部門5日公布10月物價調查,受國際油價走低,島內油料費下跌影響,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月下跌0.24%,為連續9個月下跌。但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同比增長0.53%。  該部門官員邱淑純稱,CPI連續9個月下跌,主要因素為油料費下跌,10月較去年減少15.96%,對CPI總指數影響達負0.42個百分點。若排除這個因素,10月CPI可轉向正增長。
  • 澳門2017年12月入境旅客創近年來新高
    新華社澳門1月23日電(記者胡瑤)記者23日從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獲悉,澳門去年12月入境旅客超過300萬人次,是自2014年8月以來的最高月度記錄,同比增幅達8.5%,環比則上升7.8%。  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2017年12月入境旅客共305萬人次。
  • 港9月發出破產令創四年新高 億萬富翁陷美最大逃稅案|新聞速覽
    去年建築業收益跌2.3%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9年建築業收益按年下跌2.3%至532.9億元(澳門元,下同),其中承造工程的收益(516.5億元)下跌3.1%;行業支出減少3.0%至484.9億元,當中消耗總額(394.2億元)下跌3.9%,勞工成本(90.7億元)則上升0.8%。
  • 從結構單一到百業興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1978年8月,珠海與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籤署協議,雙方以補償貿易形式共同興建香洲毛紡廠,同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在珠海誕生。經過40年的積累與發展,珠海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電子信息、家電電氣、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精密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