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與藏傳佛教的淵源,需要從何說起?

2020-12-12 一個古玩藝術愛好者

綠松石與藏傳佛教的淵源,需要從何說起?綠松石和佛教的淵源,還要從我國藏族人民說起,在青藏高原上,每一個藏民都擁有自己的綠松石,他們認為佩戴綠松石是天意。藏王的子民不得把綠松石丟棄在水裡,人的靈魂就會離開肉體而消亡。在西藏的大街小巷,我們經常會見到身著民族服裝的藏族人的髮帶、髮飾、腰帶、念珠、項鍊等,都是由綠松石,珊瑚等製作而成的,異常美麗。

自古以來,綠松石就在西藏佔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用於第一個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壇供品以及藏王向居於高位的喇嘛贈送的禮品及向鄰國貢獻的貢品。在本世紀拉薩貴族所戴的珠寶中,金和綠松石仍是主要的材料。在許多亞洲社會,藍色被視為吉利,並把許多特別的權力歸因於這一藍色或帶藍色的寶石。一些西藏社團相信戴一隻鑲綠松石戒指可保佑旅途平安。夢見綠松石意味著吉祥和新生活的開始。戴在身上的綠松石變成綠色是肝病的徵兆,也有人說這顯示了綠松石吸出黃疸病毒的功能。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南部的高寒地區。這些地區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所以,大部分的藏族人民都以遊牧為生。古人稱遊牧為 「逐水草而居」,實際上「逐」是循自然規律所動,按自然變化而行的行為。所以以遊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藏族人一般沒有固定的居所。時常要根據自然的變化而遷徙,是以每次搬家都要帶大量的物資以及財產。久而久之,聰明的藏族人融匯貫通,將不便搬動的財產都換成價值不菲的寶石。

實際上在佛教中,綠松石並沒有特殊的含義,但是綠松石卻跟佛教有很深的淵源。綠松石在藏區文化中確實有著特殊的地位,這體現在藏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到綠松石的影子,甚至包括帶垂和鏈子、奶桶鉤、圍裙鉤、胸飾、背飾、髮飾等等。也正因如此,藏傳佛教也受到影響,比如藏傳佛教的寺院和造像上都能見到綠松石。佛教就是這樣與綠松石結下不解之緣。

在西藏綠松石在藏語裡被稱為--『釉』 譯成漢語就是翡翠的意思,在藏族同胞心中綠松石就是最珍貴最喜愛的寶石,能夠守護靈魂,保佑平安,08年冬天的時候西藏當雄地震後,小孩收到驚嚇,很多藏族的老阿媽帶著小孩到八角街買綠松石給小孩佩戴,希望綠松石的能量能夠保佑平安!

綠松石,作為這一文化特徵的一部分,對西藏人來說是一種希望,不可避免的變化仍將給西藏綠松石的魂與美留下一席之地。正是因為綠松石在藏族人民嚴重的殊勝地位,所以在藏傳佛教的寺院以及佛造像上普遍使用。

來源:新浪收藏

相關焦點

  • 李強:綠松石藏傳雕刻大師
    李強:綠松石藏傳雕刻大師 玉不琢,不成器,玉雕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包括譬如綠松石在內的玉石雕刻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現在的雕刻根據手法和師承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流派,比較有名的比如蘇工,北工,當然根據雕刻題材的不同,綠松石雕刻有一些專門題材的雕刻大師
  • 簡述:苯教與藏傳佛教歷史淵源
    藏族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國內外去探討和認識,而藏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離不開苯教和藏傳佛教。翻閱那些研究苯教和藏傳佛教的資料,對於我們這些非信眾來說可能比較複雜,這些資料許多都是僧人編撰,即使是一些歷史資料,可能也受那個時代的影響,難免有誇耀誇大的成分,我們跳出時空,來解讀苯教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 藏傳佛教的闢邪七寶
    藏傳佛教的闢邪七寶。在神秘的地域,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絢麗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在這藏傳佛教的聖地,一切都帶有濃鬱的宗教色彩,自古以來,辛勤的藏族人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而當時更為盛傳藏傳佛教闢邪七寶。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有何異同?
    什麼是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就是以藏民族為信教的主體民族,以藏語文為主要施教、學修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歷史環境中形成的具有濃厚藏族文化特色的佛教。從公元7世紀初引進到現在,藏傳佛教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初傳、中興、鼎盛、走向世界四個階段。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九宮八卦圖,是藏文化和藏傳佛教重要符號之一。藏族同胞家庭多以三色合金形式製作成護身符,稱為「九宮八卦咒牌」,很多人將此視為傳家寶。在藏區現存的九宮八卦咒牌,就有很多是老物件,歷經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傳家寶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表面光滑,乃至有了包漿,圖案也有些模糊,也正因為如此尤顯珍貴。
  • 從倉央嘉措說起的藏傳佛教 壹讀百科
    佛教入藏公元7世紀期間,佛教輾轉從印度、尼泊爾和我國中原地區傳入西藏,並在隨後的幾百年間與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最終形成了獨具藏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稱為「藏傳佛教」。在這樣的背景下,佛教漸漸又從多康地區傳回了西藏,進入了再度弘揚的「後弘期」。元朝以來,作為中央集權的一部分,統治者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採取扶持藏傳佛教、實行「政教合一」的模式,由宗教領袖協助治理西藏。在中央政權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在藏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融入了本土特色。從公元11世紀開始,藏傳佛教陸續形成了寧瑪、薩迦、噶舉、噶當幾個宗派。
  • 天天問答,佛教發源於印度,印度人信印度教?它與佛教有何淵源?
    大家好,今天看到了個問題,佛教發源於印度,為什麼印度人信印度教?它與佛教有何淵源?,至今印度都保留著許多佛教遺蹟,其中就有5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然而奇怪的是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信仰佛教的越來越少,今天的佛教在印度成了小眾宗教,教徒只要800萬人左右,印度人口遠遠超過緬甸泰國,但是佛教教徒卻小於兩國,甚至都少於日本。
  • 綠松石怎麼分辨好壞真假,就這麼簡單
    綠松石是藏傳佛教七寶之一,是藏傳佛教中的聖物,綠松石的精美越來越受人們的追捧,而且綠松石也是珠寶玉石市場上的長青樹。穩步發展,非常的適合收藏投資,在結緣時,綠松石怎麼分辨好壞真假就顯得很重要。綠松石怎麼分辨好壞:看瓷度、顏色,好的綠松石外觀有瓷器的感覺,光滑發亮,也有雜夾著特殊紋路的鐵線的上好綠松石,顏色以藍色為佳,約藍越好,而一般的綠松石看著質地疏鬆,顏色斑駁,有暗色斑點,不過綠松石盤玩佩戴的好,顏色也會逐步加深。
  • 天珠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總之,天珠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在藏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天珠都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從客觀上也反映出天珠確實在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香繚繞中的聖品  天珠不是法器,是一種珍貴的飾品,但天珠經過藏傳佛教的影響後會具有更高的價值。這樣的價值實際是建立在藏文化基礎上的。
  • 詳解綠松石的發展與世界各地宗教文化的關係
    在中國它是佛教七寶之一,被當做一種「醒石」,經常被鑲嵌於佛像和法器之上,而在外國它也有著"天國寶石"、"成功之石"的美稱,是鎮妖、闢邪的聖物,以及吉祥、幸福的象徵,經常被做成飾品、護身符和隨葬品使用。可以說綠松石的發展一直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宗教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大圓滿法
    藏傳佛教是藏族人民以印度佛教,主要是密教為藍本,揉合了藏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成分,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佛教流派。藏傳佛教充分吸取本民族和外地佛教的養分,在傳教形式、佛像形像、修持方法等一系列方面都對印度密教進行適應於自身的重大改革,形成了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朗派、格魯派等眾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宗派。
  • 什麼是藏傳佛教
    這其中藏傳佛教顧名思義是傳到藏地的佛教。事實上「藏傳佛教」這個概念有兩層含義:作為佛教分支之一的藏傳佛教是在藏族地區形成,後經藏族地區傳播到其他地區的;藏傳佛教是以藏文藏語為媒介傳播的。如今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除了藏族以為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門巴族等民族也信奉藏傳佛教,在我國之外尼泊爾、不丹、前錫金地區也有不少藏傳佛教信徒,甚至遠在歐洲伏爾加河下遊的俄羅斯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也信奉藏傳佛教。生活在上述地區的各民族儘管有各自的語言文字,但對於佛教的講授、辯理、念誦或寫作仍是通過藏語藏文完成的,所以藏傳佛教又稱為「藏語系佛教」。
  • 這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你都知道嗎?
    他們中的大多數借用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增加了自己的特色。藏傳佛教的大多數工具都用來供奉佛陀、莊嚴道場、練習佛法。今天,我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最常用的八種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法鈴法鈴是喇嘛材料多為銅質,形狀為喇叭口,手柄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面刻有各種圖案。在藏傳的秘密中,法鈴有著深刻的內涵。
  • 楊永純: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 轉世制度是具有確定淵源的法 熟悉西藏地方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藏傳佛教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後的宗系之一。
  • 這貨不是綠松石?竟然和綠松石有這種淵源
    今天和大家要講的是和綠松石有有淵源的一種鳥所生的蛋,這種鳥就是知更鳥,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因無意間看到它的蛋和綠松石顏色非常的相似所以吸引了我,沒想到還真的和綠松石有一定的淵源啊,下面我們一起簡單的了解一下這種藍色吧。
  • 國內首座藏傳佛教藏巴拉千佛殿在西安廣仁寺落成
    佛教在線陝西訊 2009年1月19日,陝西省西安市廣仁寺斥巨資建造的全國第一座藏巴拉千佛殿落成,並正式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作為陝西省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是陝西省漢、藏、蒙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在藏傳佛教諸神中,藏巴拉為五姓財神之首,主司財富,積累資糧、免除貧困。廣仁寺住持仁欽扎木蘇仁波切介紹,根據藏傳佛教傳統,所有佛像供奉前都須裝藏,即在佛像內填裝瑪瑙、寶石、黃金、白銀、珊瑚、綠松石等奇珍異寶,還有五穀、紫檀木、佛經等物。千佛殿內的佛龕、藻頂、龍型雕刻以及藏傳佛教特色紋絡,均由民間手工雕刻師歷經數月精雕而成,所選材料均為由內蒙古滿洲裡口岸進口的俄羅斯珍貴椴木。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文殊」
    四臂文殊是藏傳佛教「五部文殊」之一。相對於「四臂觀音」而言,這種造型的文殊菩薩像不是很常見。五部文殊是指文殊菩薩的五種化相法身,分別為黃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五部文殊文殊菩薩在佛門具有特殊地位,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佛的智慧。從信仰廣度而言,無論漢藏,都僅次於觀世音菩薩。
  • 為什麼藏傳佛教得以在中國發展傳承千年?
    藏傳佛像自產生之初就對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以宗教衝突為表現形式的權力爭奪中,藏傳佛教依然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並在眾多的宗教派別中脫穎而出,這當然歸因於外在的客觀條件,但更多的取決於藏傳佛教自身的特點。
  • 為什麼藏傳佛教可以在中國發展傳承千年?
    ,並在眾多的宗教派別中脫穎而出,這當然歸因於外在的客觀條件,但更多的取決於藏傳佛教自身的特點。從現在看來,藏傳佛教的和諧發展,很大程度影響著民族地區社會的跨越性發展。藏傳佛教的文化表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藏傳佛像的傳播時間長,歷史淵源較為久遠。藏傳佛教是佛教的一個分支,它的產生源於佛教的傳播,後者在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對藏傳佛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寧瑪派——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歷史淵源早於後弘期出現的其他教派,故稱為「古」。藏傳佛教寧瑪派著名的寺廟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託、竹慶、白玉、協慶等寺。寧瑪派14世紀就已傳播到不丹、尼泊爾;近代來,印度、比利時、希臘、法國、美國等都建有寧瑪派寺廟,並不斷出版有關教義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