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史》登陸知乎 陳楸帆走進「快閃課堂」聊科幻

2020-12-21 中華網文化頻道

陳楸帆走進快閃課堂

日前,知乎在上海浦東長泰廣場言幾又書店舉辦了一場「快閃課堂」,作為繼劉慈欣為首的「科幻四大天王」之後中國最有潛力和實力的年輕科幻作家,陳楸帆攜新作《迷幻史》前來,與知乎用戶及廣大讀者展開線下交流。據悉,其新作《迷幻史》也已於2019年11月底在知乎獨家上線,以鹽選專欄形式連載更新。

「從科幻小說到科技藝術裡」,AI以什麼樣的面貌呈現出來,包括在科技實踐和科幻想像之間,有些什麼樣的關係。在當天的分享會中,陳楸帆從各個時代的科幻作品入手,與讀者一道回顧了科幻作品與科技發展的歷程,展望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想像與期待。

陳楸帆走進快閃課堂揭密科幻靈感源自科技

漫長的歷史中,科幻與科技發展有哪些交融?誕生於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科學怪人》、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我,機器人》、1968年的《2000太空漫遊》……分享會上,陳楸帆列舉了大量科幻作品,通過科技發展線跟科幻的想像,探討它們之間有趣而微妙的互動關係。

其新作《迷幻史》正是設定在一個或然世界,不同於真實世界的歷史線。該作品講述了誤⼊歧途的天才藥物設計師紀若離為了贖罪,加⼊了⼀個代號「PPP」的神秘組織,從而展開一段神秘又驚險的人生故事……陳揪帆提到,《迷幻史》中所呈現的一切都是利用科技所製造出的幻覺,讓人舒適,也令人恐懼。「在充滿幻覺的世界裡,什麼是真實的?人與宇宙、人與機器、人與算法是什麼樣的關係?我都希望在這部作品裡探討。」

有些科技從科幻裡獲取靈感,有些則是現實裡的科技進展去激發了科幻作家想像更加前沿的未來。相比分享見解,現場陳楸帆拋出的問題更多,引導讀者一起發散思維。正如他寫科幻小說的意義,持續表達著對科技的期待,等待未來的解答。現場陳楸帆還表示,2020年將繼續開啟AI與藝術領域跨界的嘗試和探索,一系列動漫、影視包括遊戲作品或將問世。

《迷幻史》登陸知乎,強傳播力+高專業度力挺「科幻」發展

四年前,《迷幻史》曾在紙媒上連載,但並沒有完結。今年為何會選擇在知乎上以「鹽選專欄」的形式進行連載?陳楸帆表示,在知乎這樣的網絡平臺上進行連載,相較於紙媒能更好、更快地得到讀者反饋,有利於創作內容的構思和調節;而作為知乎的「骨灰級」用戶,陳楸帆亦深知知乎平臺在網際網路、年輕一代人中的影響力,認為《迷幻史》在知乎上的連載將能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在《迷幻史》開啟連載後,陳楸帆的判斷也確實得以證實。截至目前,該鹽選專欄在知乎上達到了21k的熱度,成績不菲。據悉,除陳楸帆外,知乎還吸引了劉慈欣、何夕、韓松等中國科幻大咖入駐,通過親自答、Live等方式,與科幻迷們互動交流。

與此同時,知乎上「科幻」以及「科幻小說」相關話題關注用戶,也已接近400萬,相關問題超2萬個,成為科幻迷交流溝通的主要根據地之一。坐擁科幻領域高關注人群及優質創作者,知乎為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鹽選專欄的出現使得知識服務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為「科幻」等垂直領域內的優質內容提升爆紅、出圈的可能性。

據了解,知乎於2019年3月正式推出「鹽選會員」,進一步優化知識服務體系。作為知乎會員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鹽選專欄目前已覆蓋82個內容領域,生產超過2000萬字,提供了10000多個問題的精選解答。除了在線上發力完善知識服務,諸如此類的「快閃課堂」等全國性線下知識分享活動也在持續進行中,目前,「快閃課堂」已覆蓋全國12個城市,舉辦了100餘場活動,吸引近20000人參與。線上線下的結合、垂直領域的深耕、極為廣泛的涉獵讓知乎搭建起了更豐富多元的知識服務體系,深挖知識服務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陳楸帆 科幻時代如何進行科幻寫作
    陳楸帆 科幻作家,曾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科幻奇幻翻譯獎短篇獎等國內外獎項,著有《鼠年》《霾》《無盡的告別》《人生算法》等。借新書出版的機會,我們跟陳楸帆聊了聊科幻時代的科幻寫作。人只能有真實感,而無法擁有真實新京報:為什麼用「算法」作為切入?陳楸帆:想要衝突感。算法作為一種信息處理結構,輸入與輸出都是可預測的,是既定和理性的,很多東西已被寫好。但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充滿變數。
  • 陳楸帆:科幻是加速主義時代的安慰劑
    而陳楸帆作為當代華語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曾提出「科幻現實主義」,認為其能夠對現實主義文學進行補充。他的科幻小說往往指向社會議題,探討科技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昨日下午,陳楸帆以「技術加速時代的科幻與文學」為題,與青年評論家王輝城一起在上海書展期間分享了有關當代科幻作品的看法。
  • 專訪|科幻作家陳楸帆:AI寫作的目標是打破邊界
    以下為澎湃新聞與陳楸帆的一場對談,我們聊到了他如何在科技與人文之間遊走,他如何理解「被困在系統裡的人」,以及他如何看待流量。陳楸帆:這也是從人類學家項飆老師那兒得到的啟發,我覺得科幻首先它有打破現有框架的可能性,其實很多的科幻世界觀都是在現有真實世界裡引入一些新的變量,比如說我們把某個物理常數或者社會設置改變了,然後再去進行這樣的實驗,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 火星撞地球:當藝術家邱志傑遇上科幻作家陳楸帆
    科幻作家陳楸帆不久前跟藝術家邱志傑有個跟地圖有關的合作,邱志傑畫地圖,陳楸帆根據畫面寫文字,其中的一幅圖裡,在畫面的正中往下,有一個山脈的形狀。科幻作家陳楸帆說,邱志傑就是伏羲。 兩位跨界人物的很早交集於對科技的興趣上,但是真正促成他們正式合作的,是邱志傑最認同的一個身份:Mapper,也就是畫地圖的人。他創作了各種領域的知識地圖,如技術史地圖。
  • 科幻作家陳楸帆:科學、技術與科幻三者關係是相互融合、促進的嗎?
    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 陳楸帆:科學、技術與科幻三者之間是相互融合、促進、激發的複雜關係,及至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在著名科幻作家、全球華人科幻作家協會(CSFA)會長陳楸帆看來,正在越來越完善的VR虛擬實境技術,與科幻小說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962年的科幻作品《皮格馬利翁的眼鏡裡》想像了這樣一種未來:當你戴上眼鏡,就可以看到現實世界裡不存在的物體,聽到一些聲音,聞到氣味。
  • 陳楸帆:完全脫離現實的科幻不能打動我
    科幻不僅僅是尖端前沿技術的革新,更是與個體精神、社會現實乃至倫理道德的交融和角力。在單向空間與阿那亞聯合打造的「駐店計劃」結束後,我們採訪了單讀作者陳楸帆,並與其分享了單讀讀者群中的提問。在訪談中,陳楸帆從發表在《單讀19》的文章談起,試圖定義什麼是好的科幻作品。在他看來,寫作的本質是要提出重要問題,回應現實,而我們每個個體生命身上都擔著社會文明生態的一部分責任。
  • 專訪| 陳楸帆:與李開複合寫《AI2041》,或明年出版
    科幻作家陳楸帆。談到2020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轉折」,科幻作家陳楸帆打開了腦洞。在他看來,「轉折」就是科幻裡最經典的「what if」命題。7月7日,2019年度「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揭曉,陳楸帆的《無債之人》等5部中篇小說從近20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年度中篇小說」的稱號。
  • 陳楸帆:美和想像力的時代算法,搭建科幻和當代藝術的橋梁|科幻連結...
    Odaily星球日報跨界邀請了科幻、藝術、收藏、區塊鏈領域的專家學者,為我們講述加密藝術的創作與發展,共同探討加密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商業價值和未來前景。世界華人科幻協會主席、中宣部文化名家陳楸帆出席活動並帶來「加密藝術與科幻」主題演講。陳楸帆表示,回看整個人類科技的發展史,一直是在中心化、去中心化的不斷循環中波浪式上升。
  • 陳楸帆暢談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與女性文學
    陳楸帆與法蘭孔院及維也納孔院院長合影。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第70屆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於當地時間10月10日至14日舉辦。本期作者之一陳楸帆當地時間13日應法蘭克福孔子學院邀請出席了書展活動,與維也納孔子學院奧方院長李夏德、法蘭克福孔子學院德方院長王璟翎、獨立出版人諾拉·弗裡施以及翻譯家維馬丁就中國當代科幻小說與女性文學進行了對話。
  • 陳楸帆:和AI一起寫科幻小說,這本身就夠科幻
    科幻作家陳楸帆從2017年起就開始嘗試與AI共同寫作,從一些無釐頭的句子到出乎他意料的「神轉折」,這個過程變得越來越有驚喜。陳楸帆期待在未來AI能參與到更多有關審美和創造力的領域,他並不認為這會削弱人的主觀能動性,稀釋才華的珍貴性。
  • 科幻文學牽手少兒編程,知名作家陳楸帆出任核桃編程「特聘科普官」
    科幻文學與少兒編程教育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7月4日,北京聰明核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核桃編程」)特別邀請中國當代代表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金獎作家陳楸帆出任「特聘科普官」。
  • 疫期讀書丨陳楸帆×沈大成:抗風險能力培養需提上日程
    陳楸帆:跟往常差別不大,只是所有社交和活動都取消了,三四個海外交流活動延期到下半年。反而有了更多讀書、寫作的時間。早上沒有電話會時,10點起床,看新聞,吃飯。下午與晚上寫作,累了看劇和看書,下午1點多休息。看劇與讀書的時間,大概3:1。我在精力最充沛時寫作。每天都有固定篇幅要安排,此前短篇、長篇的寫作計劃都要推進。
  • 陳楸帆:科幻小說成為國內外科技創新的觸發點
    科幻作家陳楸帆也是一名科技從業者,曾於谷歌、百度等著名網絡公司任職,現於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專注於動作捕捉技術及虛擬實境領域。他對科幻文學的解讀,不僅著眼於人文內涵、也重視其科技應用。2017中國科幻大會11月中旬在成都召開,陳楸帆在會上題為《科幻如何激發創新精神》 的演講中,將科幻文學與科技創新的歷史路徑與創造過程縱橫比較,例數了科幻文學在科技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科幻成為國內外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和觸發點」。下文即為演講全文。
  • 陳楸帆:科幻是最大的現實主義 劉慈欣早年坐火車進京查資料
    隨著《三體》、《北京摺疊》先後斬獲雨果獎,世界文學領域開始把眼光投向中國的科幻小說界,在國內,科幻小說再次迎來它的黃金時代,商業資本頻頻拋來橄欖枝,文藝青年們再次為那個久違的手勢躍躍欲試…… 科幻小說作家陳楸帆做客《大V開
  • 科幻作家和科學家聊什麼?
    分享人 | 吳巖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著名科幻作家關於兩位嘉賓:陳楸帆×蘇萌▌我們先聊一聊本場活動的兩位嘉賓,為觀眾作一個簡單介紹。您如何看待陳楸帆的創作?科幻作家都是普通人,只不過對科技時代更加敏感。不要把科幻當成科學的幻想,這點非常重要。雖然也有科學家寫作,但畢竟是少數。當他們寫科幻的時候,他們已經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人。所以我反對一種觀點,即認為科幻和科學發展之間有密切關係,如科學發展了科幻就發展,或者科幻發展帶動了科學的發展。我覺得沒有這麼直接的線性關係。
  • 邱志傑×陳楸帆 : 未來考古,一種向後看的前進
    邱志傑×陳楸帆 : 未來考古,一種向後看的前進 2020-10-21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幻大咖何夕知乎發問 成都發展為何值得期待
    11月22日,科幻作家何夕作為「2020 我想生活「蓉」易點」第三位成都首席提問官在知乎發問,邀請網友分享自己對成都發展的期待。   科幻大咖何夕知乎發問:成都哪些方面發展值得期待? 二十多年來,被譽為「本土四大科幻天王」之一的何夕創造了大量以軟科幻為主,專注對科學與人性進行探討的作品。其中,《光戀》《電腦魔王》《平行》等獲得銀河獎,代表作《六道眾生》《傷心者》也在科幻讀者中廣泛流傳。 知乎上也有眾多對於何夕作品的分析和討論,在「如何評價何夕的《傷心者》?」
  • 中國作家陳楸帆作品獲星雲獎 將參加新加坡作家節
    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陳楸帆自認「立足現實,反映時代」,其第一部長篇小說《荒潮》獲得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並已授10國版權。近年來,中國科幻作品引起了國際科幻文學界的關注,例如中國作家陳楸帆的作品《荒潮》,就被定位為「科幻現實主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小說從「電子垃圾」這個全球化問題入手,從中探討環境汙染等課題。
  • 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作家餐桌」上菜了!
    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與嚴鋒、駱新、趙松、俞挺、李筱懿、十二、馬俊豐、王佔黑、王侃瑜、李偉長、趙若虹、楊蕾等跨界學者、專家,將走進國際飯店、綠波廊、錦江飯店、荷風細雨、福和慧、蘇浙總會、孔雀廳等滬上七家品質特色餐廳,聯合言幾又書店,帶來從七天延伸至全年的系列文旅體驗活動。
  • 活動·直播 | 邱志傑×陳楸帆 : 未來考古,一種向後看的前進
    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傳茂文化創始人主持嘉賓姚遠東方中國美術學院在讀博士 林風眠藝術基金總監2020年10月19日晚,我們將邀請邱志傑和科幻作家陳楸帆,帶我們走進其豐富多彩的人生和精神世界,談談他們的合作,直面「未來已來」的生活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