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寫懷宋~嶽飛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的滿江紅是我童年時,就能背誦的一首詞,七歲的時候,聽劉蘭芳先生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時,學會了這首詞,當然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詞,也不知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背誦起來,特別帶勁,特別有氣勢,仿佛背誦這首詞的時候,自己就成了大英雄嶽飛。
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這首詞的含義,但卻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股熱誠。
今天在這裡,用最樸素的語言,和所有愛好詩詞的朋友一起欣賞嶽飛這首魅力四射的《滿江紅》。
這首詞是民族英雄嶽飛在宋高宗時期初年所寫,具體哪年已經無從考證,當時和金國交戰,嶽飛率領軍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金國已經節節敗退,收復失地,還我河山已經成為了可能。
就是在這樣有利的戰爭形式下,嶽飛作了這首滿江紅。
第一句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閉上眼睛可以想像,嶽飛站在高樓上,一手扶著腰間配劍,一手扶欄杆向遠方眺望,剛剛下完一場大暴雨,看到遠方破碎的山河,想到黎民百姓受到的苦難,此時嶽飛心頭突然升起一股怒火,令頭髮都豎立起來,頭盔都受到了震動被頂了起來。
抒發了作者嶽飛心中對金國侵略者的極度憤恨。
第二句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怒髮衝冠,形象的說明嶽飛心中的怒氣無處釋放,怎麼辦呢?抬起頭衝著天空,一聲長嘯,心中種種憤恨悲愁,實在是無法表達出來,只能化作一聲長嘯,響徹灌注在天地之間。
嶽飛的憤怒不僅僅是對金國侵略者的暴行,還有對當時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憤慨。
眼看著戰爭形式節節勝利,金國開始敗退,可是投降派卻主張退兵,不抵抗。
所以嶽飛內心中那種憤恨無處訴說,無法言表。
第三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這是嶽飛對自己的評價:回首過去這三十年的功名微不足道,就如同飛土和揚塵一樣輕微,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功名,將來和金國的徵戰一定非常艱苦,行軍打仗要不分晝夜,不分東西南北,不分天氣好壞,做好和金國長期做戰的準備,直到贏得最後的勝利,才能算是功名。
這句詞說出了嶽飛心中的抱負理想,不取得最後勝利,所謂的功名沒有意義。體現出嶽飛內心的謙虛。
第四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是一句流芳千古的詞話,非常有名,是滿江紅整首詞的精華所在。不要隨意浪費時間,韶華易逝,轉眼就從少年成了白髮翁,到那個時候只能痛哭流淚悔恨傷悲。
這句詞是嶽飛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自己一個激勵鼓舞的座右銘。
詞的上部分寫出了嶽飛內心的憤恨,渴望收復失地重整山河,建功立業的抱負理想。
下部一二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下部這兩句詞第一句表達的是嶽飛愛國的思想,第二句表達的是嶽飛的忠君思想,
靖康恥就是在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被金兵攻佔,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都被俘虜,抓到了金國,北宋滅亡。對於南宋來說,這是一個民族奇恥大辱。
嶽飛以這種捫心自問的兩句詞,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一個國家兩個皇帝被人俘虜,這是國家恥辱,也是作為宋國臣民和金國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這個恥辱一定要雪,這個仇必須要報。
下部第三四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兩句就是對上兩句的答覆,靖康恥怎麼雪呢?
我嶽飛要率領三軍將士,揮師北上,架著戰車把金國所在地賀蘭山碾碎踏破,直搗黃龍府,要讓金國這些侵略者全體跪在我大宋將士面前唱徵服。
足以說明嶽飛不僅僅是收復失地的決心,而是要徹底滅了金國,才能一雪前恥。
如何才能報這作為臣子,卻讓自己的君王被敵人俘虜的深仇大恨呢?怎麼報?
要在金國的國土上徵戰,餓的時候就豪邁的吃你們這些胡虜人的肉,渴的時候就大笑著喝你這些匈奴人的血。
這兩句詞一方面寫出了嶽飛心中對金國的蔑視,沒把你們這些胡虜匈奴放在眼裡,早晚有一天我會踏上你們的領土,去討伐你們。另一方面,也深深表達了嶽飛對金國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咬牙切齒,恨到了想吃你肉喝你血的地步,當時金國對宋國的侵略,極為殘忍,可以說是荼毒生靈,蹂躪中原宋國的百姓。後來被俘虜的宋徽宗在金國死後,竟然被金人煉成燈油,因此當時這種國家民族間的仇恨是難以化解的。
最後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最後一句詞表達的是嶽飛的忠君思想,等我收復了失地,將金國掃平,恢復昔時的大宋江山後,回朝中拜見皇帝。
嶽飛的這首《滿江紅》極為慷慨激昂,充滿了英雄氣概,讀了之後讓人情不自禁的就會熱血沸騰起來。《滿江紅》這首詞可以說是一首英雄豪邁的誓詞,是一支士兵衝鋒的號角,不愧是千古流芳的一篇佳作,也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寫出如此激蕩豪邁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