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的一首詞滿江紅

2020-12-11 星火情殤

滿江紅寫懷宋~嶽飛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的滿江紅是我童年時,就能背誦的一首詞,七歲的時候,聽劉蘭芳先生播講的評書《嶽飛傳》時,學會了這首詞,當然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詞,也不知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背誦起來,特別帶勁,特別有氣勢,仿佛背誦這首詞的時候,自己就成了大英雄嶽飛。

長大後才真正懂得了這首詞的含義,但卻已經失去了童年時的那股熱誠。

今天在這裡,用最樸素的語言,和所有愛好詩詞的朋友一起欣賞嶽飛這首魅力四射的《滿江紅》。

這首詞是民族英雄嶽飛在宋高宗時期初年所寫,具體哪年已經無從考證,當時和金國交戰,嶽飛率領軍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金國已經節節敗退,收復失地,還我河山已經成為了可能。

就是在這樣有利的戰爭形式下,嶽飛作了這首滿江紅。

第一句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閉上眼睛可以想像,嶽飛站在高樓上,一手扶著腰間配劍,一手扶欄杆向遠方眺望,剛剛下完一場大暴雨,看到遠方破碎的山河,想到黎民百姓受到的苦難,此時嶽飛心頭突然升起一股怒火,令頭髮都豎立起來,頭盔都受到了震動被頂了起來。

抒發了作者嶽飛心中對金國侵略者的極度憤恨。

第二句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怒髮衝冠,形象的說明嶽飛心中的怒氣無處釋放,怎麼辦呢?抬起頭衝著天空,一聲長嘯,心中種種憤恨悲愁,實在是無法表達出來,只能化作一聲長嘯,響徹灌注在天地之間。

嶽飛的憤怒不僅僅是對金國侵略者的暴行,還有對當時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憤慨。

眼看著戰爭形式節節勝利,金國開始敗退,可是投降派卻主張退兵,不抵抗。

所以嶽飛內心中那種憤恨無處訴說,無法言表。

第三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這是嶽飛對自己的評價:回首過去這三十年的功名微不足道,就如同飛土和揚塵一樣輕微,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功名,將來和金國的徵戰一定非常艱苦,行軍打仗要不分晝夜,不分東西南北,不分天氣好壞,做好和金國長期做戰的準備,直到贏得最後的勝利,才能算是功名。

這句詞說出了嶽飛心中的抱負理想,不取得最後勝利,所謂的功名沒有意義。體現出嶽飛內心的謙虛。

第四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是一句流芳千古的詞話,非常有名,是滿江紅整首詞的精華所在。不要隨意浪費時間,韶華易逝,轉眼就從少年成了白髮翁,到那個時候只能痛哭流淚悔恨傷悲。

這句詞是嶽飛對自己的勉勵,也是對自己一個激勵鼓舞的座右銘。

詞的上部分寫出了嶽飛內心的憤恨,渴望收復失地重整山河,建功立業的抱負理想。

下部一二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下部這兩句詞第一句表達的是嶽飛愛國的思想,第二句表達的是嶽飛的忠君思想,

靖康恥就是在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被金兵攻佔,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都被俘虜,抓到了金國,北宋滅亡。對於南宋來說,這是一個民族奇恥大辱。

嶽飛以這種捫心自問的兩句詞,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一個國家兩個皇帝被人俘虜,這是國家恥辱,也是作為宋國臣民和金國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這個恥辱一定要雪,這個仇必須要報。

下部第三四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這兩句就是對上兩句的答覆,靖康恥怎麼雪呢?

我嶽飛要率領三軍將士,揮師北上,架著戰車把金國所在地賀蘭山碾碎踏破,直搗黃龍府,要讓金國這些侵略者全體跪在我大宋將士面前唱徵服。

足以說明嶽飛不僅僅是收復失地的決心,而是要徹底滅了金國,才能一雪前恥。

如何才能報這作為臣子,卻讓自己的君王被敵人俘虜的深仇大恨呢?怎麼報?

要在金國的國土上徵戰,餓的時候就豪邁的吃你們這些胡虜人的肉,渴的時候就大笑著喝你這些匈奴人的血。

這兩句詞一方面寫出了嶽飛心中對金國的蔑視,沒把你們這些胡虜匈奴放在眼裡,早晚有一天我會踏上你們的領土,去討伐你們。另一方面,也深深表達了嶽飛對金國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咬牙切齒,恨到了想吃你肉喝你血的地步,當時金國對宋國的侵略,極為殘忍,可以說是荼毒生靈,蹂躪中原宋國的百姓。後來被俘虜的宋徽宗在金國死後,竟然被金人煉成燈油,因此當時這種國家民族間的仇恨是難以化解的。

最後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最後一句詞表達的是嶽飛的忠君思想,等我收復了失地,將金國掃平,恢復昔時的大宋江山後,回朝中拜見皇帝。

嶽飛的這首《滿江紅》極為慷慨激昂,充滿了英雄氣概,讀了之後讓人情不自禁的就會熱血沸騰起來。《滿江紅》這首詞可以說是一首英雄豪邁的誓詞,是一支士兵衝鋒的號角,不愧是千古流芳的一篇佳作,也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寫出如此激蕩豪邁的詩詞。

相關焦點

  • 《滿江紅》詞是嶽飛作的嗎
    嶽飛畫像嶽飛的《滿江紅》詞 從明代中葉以後開始流 布,四百多年來傳誦人 口,婦調皆知,從未有 人對它的著作權產生過 懷疑,第一個對這首詞 提出懷疑的是近人餘嘉 錫。餘氏疑《滿江紅》詞亦明人所偽 託。繼餘'嘉錫之後,夏承煮也對 《滿江紅》詞提出懷疑。他在-九 六一年所作《嶽飛〈滿江紅》詞考 辨》一文中,除了贊同餘氏的論 據外,又從詞的本身找出了一個 破綻,那就是「駕長車踏破賀蘭 山闕」一句n其論據是*一. 違背地理常識。
  • 最能代表嶽飛心境的一首詞,但不是《滿江紅》
    民族英雄嶽飛,一生忠義,精忠報國,名垂千古。嶽飛率領的嶽家軍也是所向披靡,乃至金兵發出感嘆:「憾山易憾嶽家軍難」。嶽飛不僅武藝超群,而且在重文輕武的宋代,嶽飛的詩詞成就也很高,一首《滿江紅》筆力之沉雄,氣勢之豪壯,可稱之為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千古絕唱。而最能代表嶽飛心境的詞,卻不是《滿江紅》,而是另外的一首。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詞,盡人皆知,但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詞是「遙望中原,慌煙外,許多城郭。
  • 以嶽飛《滿江紅》為例 簡單說說如何依譜填一首《滿江紅》
    前言昨天有讀者留言:老街能不能講講《滿江紅》這個詞牌的音律,平仄是怎樣排列的...正好今晚也沒有什麼題材可寫,老街就簡單說一下怎樣依照詞譜填一首《滿江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以嶽飛作品為例說一說《滿江紅》的詞譜。
  • 嶽飛《滿江紅》的真偽之爭
    1962年9月16日, 其在《浙江日報》發表的《嶽飛〈滿江紅〉詞考辨》一文中,除了贊同餘嘉錫的論據外,又從詞的本身找出了一個「破綻」,那就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其論據是:違背地理常識。嶽飛伐金曾直搗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境,而賀蘭山在今甘肅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地區。「這首詞若真出嶽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
  • 《滿江紅》是不是嶽飛寫的?
    作為詞人,嶽飛兩首《滿江紅》外加一首《小重山》,賺盡了歷史的喝彩聲。但始終有一種聲音,認為著名的《滿江紅•怒髮衝冠》的作者不是嶽飛。
  • 《滿江紅》到底是不是嶽飛寫的?
    [摘要]對於這樣一首影響頗大、流傳甚廣的作品,在沒能找到確鑿的資料佐證之前,斷語是不可輕下的。自近人餘嘉錫先生在《四庫提要辨證》中提出嶽飛《滿江紅》詞真偽問題後,夏承燾先生又撰《嶽飛詞考辨》一文,詳加考證,斷為偽作。
  • |手持竹杖訪黃龍|嶽飛《滿江紅》詞真偽略論
    嶽飛劇照對《滿江紅》一詞的懷疑,最早起於近人餘嘉錫,大意是說這首詞不見於嶽珂編著,不見於宋元人記載,到明朝中葉才忽然出現,事情可疑。後來又有人繼續跟進,從詞的本身尋找疑點。唐圭璋《讀詞續記》「嶽飛『怒髮衝冠』詞不能斷定是偽作」條:宋詞不見於宋元載籍而見於明清載籍者甚多,如明陳霆《渚山堂詞話》即載有宋邵公序贈嶽飛之《滿庭芳》詞。又如宋趙聞禮所編《陽春白雪》詞集八卷,外集一卷,久已失傳,請朱彝尊編輯《詞綜》,集合多人搜集……但當時《陽春白雪》詞集尚未發現,集中之詞即無從錄入。
  • 嶽飛的《滿江紅》,憑什麼千古傳誦?
    詞自明初廣泛流傳以來,500年間不知感動多少人,從未有人質疑過作者問題,到了民國,一個叫餘陵的學者卻突然在《四庫提要辨證》中發難,對《滿江紅》作者提出疑問,認為作者另有其人。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代詞宗夏承燾、臺灣學者孫希玉分別在《嶽飛<滿江紅>詞考辨》、《嶽飛生平事跡考證》中加入質疑陣營。伴隨著質疑,反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一首近代同名作替代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見嶽飛的心中應該有多麼悲痛,而嶽飛在寫作方面也有著很高的天賦,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成為了一首被後人歌頌的愛國詞作,全詞都給人一種浩然正氣的感覺。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嶽飛是一個讓人十分敬佩的英雄,當時南宋受到了金軍的騷擾,嶽飛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是南宋時期最出名,功績最大的統帥。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秋瑾《滿江紅》卻入選,網友:憑什麼?
    可是《滿江紅》一首愛國詩,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滿滿的正能量,又為什麼會被課本剔除呢?更讓人不解的是,還被另一首名氣不大的《滿江紅》卻入選,它的作者就是清代末期的女豪傑秋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新舊《滿江紅》。
  • 嶽飛《滿江紅》詞行書書法,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詞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其寫作時間至今爭議不休。一、嶽飛《滿江紅》全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嶽飛《滿江紅》詞行書書法,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詞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其寫作時間至今爭議不休。一是認為是第一次北伐所作;二是紹興六年(1136)嶽飛第二次出師北伐,鎮守鄂州時寫出;三是說嶽飛入獄前不久而作。這首詞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表現出一股情調激昂、慷慨壯烈的浩然正氣,充分證明他不甘屈辱、抗擊外的決心。一、嶽飛《滿江紅》全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寫了一首《滿江紅》,楊振寧記了80多年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800多年前,南宋名將嶽飛寫下了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從此這首詞便定義了「滿江紅」 這個詞牌。哪怕後來金元明清很多文人都填過此牌,卻無一人能望其項背。多年後,同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也填了一首《滿江紅》。雖然它的經典程度比不了嶽飛原作,但也一樣大氣磅礴,同樣抒寫著一代有識之士的家國情懷,在此後的很多年裡它激勵了一代學子,這首詞就是西南聯大校歌的歌詞,讓我們來讀一讀: 《滿江紅》 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
  • 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寫了一首《滿江紅》,楊振寧記了80多年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800多年前,南宋名將嶽飛寫下了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從此這首詞便定義了「滿江紅」 這個詞牌。哪怕後來金元明清很多文人都填過此牌,卻無一人能望其項背。多年後,同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兩位大學教授模仿嶽飛也填了一首《滿江紅》。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他的一首《滿江紅》壯懷激烈,盪氣迴腸,千古流傳。 半壁江山被敵虜侵佔,南宋朝廷在東南偏安,面對這種情況,嶽飛將一腔豪氣與悲憤通通化作墨汁,融入了這首《滿江紅》,使得《滿江紅》全詞中激蕩著濃鬱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一代又一代後人傳誦,曾經更是一度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成為經典名篇,但是時移境遷,現在嶽飛的這首《滿江紅》竟然被剔除了語文教科書,而取代它的是清末義士秋瑾的一首同名作品。
  • 嶽飛《滿江紅》被教科書刪除,秋瑾《滿江紅》入選,有無道理?
    歷朝歷代的文人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始終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同樣是這樣,他的一首《滿江紅》壯懷激烈,盪氣迴腸,千古流傳。半壁江山被敵虜侵佔,南宋朝廷在東南偏安,面對這種情況,嶽飛將一腔豪氣與悲憤通通化作墨汁,融入了這首《滿江紅》,使得《滿江紅》全詞中激蕩著濃鬱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一代又一代後人傳誦,曾經更是一度被選入語文教科書,成為經典名篇,但是時移境遷,現在嶽飛的這首《滿江紅》竟然被剔除了語文教科書,而取代它的是清末義士秋瑾的一首同名作品
  • 嶽飛的《滿江紅》與鄂州西山望江亭
    嶽飛的《滿江紅》與鄂州西山望江亭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當中,嶽飛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英雄人物。嶽飛雖然是以武聞名,但是,其文採卻絲毫不遜色於宋代的其他文人墨客。
  • 為何近代以來,很多學者普遍認為,《滿江紅》詞不是嶽飛所寫
    《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詞,影響十分深遠。它以慷慨激昂、粗獷悲壯的藝術感染力,數百年來,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在民族存亡時刻拋頭顱灑熱血,在祖國危急時刻甘願以身許國,殺身成仁。從這個意義上說,《滿江紅》無疑是我國愛國詩篇中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