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農村一片夏日炎炎,農民人的玉米、大豆、水稻、辣椒等糧食作物長勢很快,每年這個時節常聽農村老人這麼說:「三伏日盛暑氣燻,中午便聽蠅蚊哼」,這不一轉眼已經馬上到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您知道嗎?大暑節氣是咱們國家一年中太陽照射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讓人猝不及防的「大暑」來臨啦!「三大火爐」最旺的時刻到了;大暑是啥?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何為大暑?記兒時每次問家長,外公這樣說:「大暑似蒸籠,熱氣直達玉皇宮」,大暑時節時間是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24日之間,我們知道大暑是太陽到達黃經120°,而小暑則是太陽到達黃經105°時,數字上看似多了小小的15°,可這也正是24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的不同之處。其給大地帶來的物候變化十分巨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表述大暑物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值得一提的就是「腐草為螢」現象,在農村由於過去的人們科學知識落後,產生許多荒誕說法。有人認為是指腐草變成螢火蟲,因為大暑時間螢火蟲活動頻繁。也有人認為「腐草為螢」,其實說的是「鬼火」!而人們所謂的「鬼火」,不過就是草木腐爛產生磷遇到空氣產生磷火現象。
在農村,這段時間最喜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常見農村老人飯前飯後在農田邊看著玉米、土豆、辣椒、花生等莊稼作物露出微笑,嘴裡還說著一些怪話,如「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等等,您知道老人說的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今年大暑,是六月的二十一,距離大暑還有2天,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大暑不熱要爛冬
感覺這話說如此可怕,大暑不熱要爛冬。那麼「爛冬」是啥意思呢?其從字面意思來看真的很可怕!不過從農諺「大暑不熱,冬天不冷」來看,「大暑不熱要爛冬」這話應該是表達冬天不冷,眾所周知夏熱,冬冷自然現象,一旦出現夏不熱,冬不冷則為氣候反常。反常的氣候對農民人的農事活動無疑不是災難,每個季節氣候的好壞直接關乎農民的收成。
大暑夜雨晝晴,秋谷壓脊骨。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水蟻滿天飛老鼠無處躲。大暑刮秋風,秋後熱到瘋。
記得讀書的時候,有同學在作文中把六月的天比作孩童的眼淚;也有同學把善於變臉的同學比喻為六月的天氣。事實大暑左右並非每個地區都表現為炎熱多雨或多雷。雨水最豐沛、雷陣雨最多,一般常在華南西部地區出現。而關於大暑老輩人也給我們總結出了許多經驗老話,這不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您知道意思嗎?
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
農諺的意思是三伏天,在午飯後,天空出閃電,如閃電出現在東方,一般雨不會落雨到所在的地,若閃電在西方,一般大雨很就下,雨勢快的,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在日常生活中,農村老人們經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而老人們也認為,三伏的熱與三九的冷,有著很大的關聯性,這不還有一句俗語老話這樣說「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您知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
在一些農村有著這麼一句農諺老話「大暑不暑,五穀不鼓」或「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從這兩句話來看「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意思十分明朗啦!「暑」熱的意思,「大暑」可理解為大熱,而大暑涼颼颼,說明氣候反常。氣候反常五穀多不結,玉米秸稈和稻草因氣候早衰嚴重,莊稼作物的價值只剩用來餵牛,牛自然冬天草料充足。
古人說:「大暑炎易動火,潮悶易溼暑」,夏天高溫酷熱,雨多溼氣旺,雷多孩童易受驚嚇,極易引起人的情緒的不穩定,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採、食欲不振等問題,特別是農村人,夏天天氣變化複雜,又不可能有多餘時間在家裡,有時大中午的還忙於農田除草,更易中暑、被雨淋、或身體受到溼寒之氣,因此,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哦!特別是「三高」類朋友,確保身體健康,健康才是人的最大財富哦!避免生氣、著急等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朋友們,農諺老話具有地域性哦!相信每個朋友家鄉都許多不同俗語老話】關於農曆24節氣大暑,您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