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5 鄉村小單

這段時間,農村一片夏日炎炎,農民人的玉米、大豆、水稻、辣椒等糧食作物長勢很快,每年這個時節常聽農村老人這麼說:「三伏日盛暑氣燻,中午便聽蠅蚊哼」,這不一轉眼已經馬上到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您知道嗎?大暑節氣是咱們國家一年中太陽照射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讓人猝不及防的「大暑」來臨啦!「三大火爐」最旺的時刻到了;大暑是啥?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何為大暑?記兒時每次問家長,外公這樣說:「大暑似蒸籠,熱氣直達玉皇宮」,大暑時節時間是在公曆每年的7月22日-24日之間,我們知道大暑是太陽到達黃經120°,而小暑則是太陽到達黃經105°時,數字上看似多了小小的15°,可這也正是24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的不同之處。其給大地帶來的物候變化十分巨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這樣表述大暑物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值得一提的就是「腐草為螢」現象,在農村由於過去的人們科學知識落後,產生許多荒誕說法。有人認為是指腐草變成螢火蟲,因為大暑時間螢火蟲活動頻繁。也有人認為「腐草為螢」,其實說的是「鬼火」!而人們所謂的「鬼火」,不過就是草木腐爛產生磷遇到空氣產生磷火現象。

在農村,這段時間最喜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常見農村老人飯前飯後在農田邊看著玉米、土豆、辣椒、花生等莊稼作物露出微笑,嘴裡還說著一些怪話,如「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等等,您知道老人說的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今年大暑,是六月的二十一,距離大暑還有2天,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大暑不熱要爛冬

感覺這話說如此可怕,大暑不熱要爛冬。那麼「爛冬」是啥意思呢?其從字面意思來看真的很可怕!不過從農諺「大暑不熱,冬天不冷」來看,「大暑不熱要爛冬」這話應該是表達冬天不冷,眾所周知夏熱,冬冷自然現象,一旦出現夏不熱,冬不冷則為氣候反常。反常的氣候對農民人的農事活動無疑不是災難,每個季節氣候的好壞直接關乎農民的收成。

大暑夜雨晝晴,秋谷壓脊骨。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水蟻滿天飛老鼠無處躲。大暑刮秋風,秋後熱到瘋。

記得讀書的時候,有同學在作文中把六月的天比作孩童的眼淚;也有同學把善於變臉的同學比喻為六月的天氣。事實大暑左右並非每個地區都表現為炎熱多雨或多雷。雨水最豐沛、雷陣雨最多,一般常在華南西部地區出現。而關於大暑老輩人也給我們總結出了許多經驗老話,這不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您知道意思嗎?

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

農諺的意思是三伏天,在午飯後,天空出閃電,如閃電出現在東方,一般雨不會落雨到所在的地,若閃電在西方,一般大雨很就下,雨勢快的,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在日常生活中,農村老人們經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而老人們也認為,三伏的熱與三九的冷,有著很大的關聯性,這不還有一句俗語老話這樣說「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您知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

在一些農村有著這麼一句農諺老話「大暑不暑,五穀不鼓」或「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從這兩句話來看「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意思十分明朗啦!「暑」熱的意思,「大暑」可理解為大熱,而大暑涼颼颼,說明氣候反常。氣候反常五穀多不結,玉米秸稈和稻草因氣候早衰嚴重,莊稼作物的價值只剩用來餵牛,牛自然冬天草料充足。

古人說:「大暑炎易動火,潮悶易溼暑」,夏天高溫酷熱,雨多溼氣旺,雷多孩童易受驚嚇,極易引起人的情緒的不穩定,易出現心煩意亂、無精打採、食欲不振等問題,特別是農村人,夏天天氣變化複雜,又不可能有多餘時間在家裡,有時大中午的還忙於農田除草,更易中暑、被雨淋、或身體受到溼寒之氣,因此,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哦!特別是「三高」類朋友,確保身體健康,健康才是人的最大財富哦!避免生氣、著急等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朋友們,農諺老話具有地域性哦!相信每個朋友家鄉都許多不同俗語老話】關於農曆24節氣大暑,您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前農村的一些俗語已經被世人所遺忘,雖然經常聽到農村老一輩的說出幾句俗語。比如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這句話從字面上看,我們完全摸不著頭腦的,因為一時半會腦洞大開的我們也想不出緣由。這句俗語是原來勞動人民根據一些實際情況而總結出來的,這句話的背景就是農耕產品與季節的聯繫。
  •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
    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這大暑「涼颼颼」應該不會是什麼好兆頭。「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非常好理解,如果大暑的時候天氣是涼颼颼的,那麼到了立冬以後牛就會非常的高興了。
  • 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在農村裡,關於冬至這一天的俗語就非常多,每年只要到這天,就能聽到不同類型的俗語從村民的口中吐出來,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究竟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呢?這背後究竟藏著怎麼的道理。
  • 農村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得有道理嗎?
    那麼,農村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得有道理嗎?果真如此嗎?「立秋」是24節氣中由夏天向秋天過度的轉折點,它代表夏天的結束,秋天的到來,正常情況下,立秋節氣之後,天氣就會明顯變得涼爽一些,早晚和中午的溫差會比較大,雖然中午和下午依然很熱,但是和夏天相比,顯得秋高氣爽,少了幾分悶熱,太陽哂在人身上時,也沒有了那種火辣辣的感覺了,至少早晚要涼快了許多。
  • 立冬來臨,農村這3句「立冬俗語」大家聽過幾句,其中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立冬來臨,農村這3句「立冬俗語」大家聽過幾句,其中有何道理?筆者平時在村子裡沒事的時候,也總喜歡聽老人說一些俗語的故事。更有一些經典的俗語,還成為了一些農民家庭的家風,通過這些俗語時刻提醒著自己的後代,一定要謹記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而近日也迎來了我國24節氣裡的「立冬」節氣,那麼在立冬這節氣裡又有沒有什麼俗語故事呢?答案自然是有!
  • 農村俗語「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經過長期的觀察,對於不同節氣天氣情況的變化,農民朋友通過俗語總結流傳,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句「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就是這樣來的,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就是說,如果立冬這天有雨的話,這個冬季就有可能會陰雨連綿,會是一個爛冬。
  •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有什麼道理嗎?
    有關立秋的俗語十分的多,在這兒簡易的詳細介紹一句:「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吞吞。」這句話俗話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因為今年是閏陰曆4月,促使2020年立秋較為早一些,出現了6月立秋的狀況,這兒的6月就是指的陰曆6月,也就是今年農曆6月18立秋。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而立秋其實也是分公和母的,所謂公立秋就是立秋到來的時候是處於一天中的上午階段;而母立秋就是立秋當天的下午階段。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凌」是啥意思,今年是冷冬嗎
    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立冬的俗語,其中很多俗語是和立冬這一天的天氣有關係,比如農村俗語「立冬晴,一冬凌」,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的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呢? 立冬晴,一冬凌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整個冬天就會特別的寒冷,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冷冬
  • 農村諺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說的是什麼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喜歡研究農村諺語的農民大學生小妮,今天是我們傳統的農業立秋的日子,今天小妮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咱們農村諺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這句諺語或者說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聽小妮來給大家講一講!
  • 農村俗語「娘家屋住不老」和「就怕立冬一日晴」,都有什麼道理?
    問題:農村俗語「娘家屋住不老」和「就怕立冬一日晴」,都有什麼道理?答案:農村風俗千百萬,各有各的風彩,農村俗語遍地是,都有各地的說法。每個地方,人群文化水平不同,生活習性有異,人們的認識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異,造成對俗語的形成和理解的意思不相同。「娘家屋住不老」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怎么女人在娘家住不老呢?分明是對古代婦女的歧視和壓迫。新社會,國家允許女人出嫁或者留在娘家結婚定居,都是合法。
  • 立冬是晴天就會是冷冬嗎 俗語「立冬晴,養窮人」啥意思
    立冬是晴天就會是冷冬嗎老話說立冬晴,一冬凌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假如立冬這天是晴天,那就說明今年冬天是冷冬。原來立冬那天究竟是晴天還是陰天我不記得了,但是我清楚記得去年立冬那天是晴天,因為立冬節氣是我們膠東農村人收割蘿蔔的日子,去年到菜園收割蘿蔔的情景我記得很清晰。
  • 農村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有道理嗎?2021年春季會幹旱嗎
    馬上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了,如果說立冬節氣代表冬季的開始,那麼冬至節氣便是寒冷的開始。因為從冬至這一天開始,人們就開始進入數九,大家應該都聽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說法。這也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才是最寒冷的。
  •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流水向,財流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的老人口中經常會蹦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其實就是農村俗語,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俗語都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讓人一眼就能看出裡面蘊含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傳統看節識氣候的方法,在過去是非常盛行的,在現在農村人眼裡仍然非常重要,有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為證,「立冬晴,養窮人」。這句俗語,「立冬晴」是說節氣與天氣的關係,「養窮人」則是說農村人們的生活問題,看起來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在農業生產與農村日常生活中,存在著非常大的內在關係。
  • 老農民常說農村俗語,「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啥意思?
    如今,農村中的農民確實都是老農民,年輕一代大多天南地北打工,只剩下歲數大的留守土地。這些老農民們經常講一些農村俗語,都是久經流傳,有著樸素的科學道理。像「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就是一句關於立秋時間早晚對農事和生活影響的俗語,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許多俗語,是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能直觀形象地告訴人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膾炙人口的話語。但是有些卻局限在了當時的特定情境下,放到現代社會的今天已經過時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一句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吧!
  • 農村俗語「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明天不就是立冬了嗎,冬天來了種樹還容易成活嗎?難道不怕天氣太冷,把樹苗凍壞了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問了大叔原因。大叔笑著說,雖然每年的最佳種樹通常是三四月份,但是冬季栽樹如果管理得當的話,效果不比春季種樹差,老話說「冬前栽樹來年看,來年多長一尺半」,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