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

2020-12-06 溜溜達達看世界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肉形石和翠玉白菜。

這兩件文物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人氣國寶,許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專門就為看它們,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也一直被列為三大鎮館之寶,但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毛公鼎實至名歸,但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藝術價值而言並不足以擔當鎮館之寶的重任。

臺北故宮館藏珍寶60多萬件,受展廳面積的限制,臺北故宮通常每三個月就要輪換展覽的文物,但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這三大件兒始終沒有換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兩件文物的展示櫃常常被人流圍的水洩不通,甚至自放在臺北故宮展覽以來,極少外借展覽。

然而近幾年,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卻飽受爭議,相較羅浮宮高大上的三寶:勝利女神,蒙娜麗莎,愛神維納斯雕像, 一塊長的像肉的石頭和翡翠雕刻成的白菜逼格很low的感覺。

甚至許多人嘲諷,到古玩市場看,長的像肉的石頭都是論斤賣的。且白菜的雕刻水平沒有太多亮點,翡翠就算材料貴,在文物界也是普通的材料。

民間肉形石

東坡肉形石產自清代,是由一塊天然形成的瑪瑙石雕刻而成,上面的色彩紋理都是天然形成,工匠因勢造型將表面染色,使其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幾乎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翠玉白菜原是光緒帝妃子瑾妃宮中的一件陳設器,是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原料產自緬甸,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這棵白菜與真白菜在大小、長相上相似度極高,也是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

這兩件國寶的最大的特點是雕刻逼真,肉形石大多為天然形成,翠玉白菜體現了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藝,但精雕細鏤的玉石作品也從來都不缺,定為鎮館之寶也卻有些牽強,其實臺北博物館在評定鎮館之寶的時候,不單單是考慮藝術價值,還考慮到了觀眾的喜愛度,在幾次網絡評選中,這兩個文物的喜愛度也是高居榜首,因此,它們被評定為「人氣國寶」。

有人說,肉形石和翡翠白菜之受大眾如此喜愛,從根本上反映了中國人民以食為天的傳統觀念。不過也有的認為這是一種低級趣味,臺北博物館為了迎合大眾,一直在採取的一種宣傳策略,引導大眾。其實,雅俗共賞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文物不應該只是被供在神壇上,高深的藝術價值沒有人懂也是枉然。

備註: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
    三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是「紅燒肉」,一件現代技術無法複製隨著近年來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大量古代文物慢慢向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根據我國文物考古的規定,一般在哪裡出土的文物,都是放在當地的博物館進行保護及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臺北故宮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宋•蘇軾•黃州寒食帖《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與王羲之蘭亭及顏真卿祭侄並列三大行書。這是一首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遣興的詩作。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其中2道居然是菜,大老遠跑去看這個?
    七十年前,大陸的各種稀世珍寶約70萬件被帶去了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館也憑著這批珍稀藏品在世界上大放異彩。這批藏品包括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河北行宮等處清代舊藏。有人曾算過,按一年四季5000件文物輪展,全部看完也要30多年。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儘管這裡展出的文物是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這就是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它們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在中國,有兩件青銅器堪稱青銅器之最,一件是保存在北京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另一件就是銘文最多的這件毛公鼎。毛公鼎鼎身只有30.75釐米高,卻銘刻了32行497個篆書文字,洋洋灑灑記錄了毛公輔佐周宣王,後來獲得天子賞賜而做此鼎的史實。鼎銘字跡清晰工整,篆文字字筆力遒勁,全篇一氣呵成。
  • 我國8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件距今9000年,一件改寫世界音樂史
    不止建築面積大,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數量非常多,總共有100多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633件,是我國綜合性最強的博物館。館中鎮館寶物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產物人面魚紋陶盆,人面魚紋陶盆是仰韶文化時期彩陶的代表作品,距今至少已有9000多年歷史,是最古老的國寶之一,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禁止出境展覽。第三名,臺北故宮博物館。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設計者表示,這三種建築線條象徵中華、印度、波斯三種亞洲文明,三種文明的動物象徵龍、象、馬,其形象也不斷出現在南院建築中,契合「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除了飽含文化氣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27日晚的點燈儀式上特別介紹,南院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堪稱鑽石級「綠色建築」。  不少人好奇臺灣南北故宮差異何在?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 臺北故宮九大鎮館之寶:由蔣介石帶來,圖9讓大陸專家們深感遺憾
    【臺北故宮博物院】據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藏品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大類。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蔣介石從大陸帶來,國寶級文物數不勝數。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各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分別是什麼?每一件都是國寶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主要有兩件,一是商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二是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婦好鴞尊眼本是一對,一隻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另一隻則成為了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越王勾踐劍。
  • 臺北故宮珍品赴日展出
    年來,兩件文物首次離開臺灣。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赴日展出    臺北故宮寶貝首次赴日的「神品至寶展」,第一站今夏在東京博物館登場,總參觀人數逾40萬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毫無疑問成為這次展覽最亮麗的焦點。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臺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上榜件件獨具匠心散氏盤也叫矢人盤,這是西周曆王時期重器,於乾隆時期正式出土,最初被藏在乾隆內府中,散氏盤一共有375個字,風格比較突出,字體渾厚有力,是十分難得的珍品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中國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某些極其珍貴,比如中國禁止出國的64件國寶之類的。一般來說寶貝都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館中,臺北博物館內有很多比較珍貴的寶貝,其中十件更是鎮館之寶般的存在,下面和奇事奇物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北京故宮為啥沒有鎮館之寶?
    鎮館三寶?紫禁城15萬件珍品件件鎮館!單霽翔說,「不論質量也好,內容也好,所謂『三寶』都算不上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好的藏品,唐元書畫、琺瑯彩瓷器等展品其實更值得一看。」原來,頗有人氣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瑪瑙石,目前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分級中,僅認定為重要文物,而並非國寶級文物。海外的情況亦然。在巴黎羅浮宮「三寶」幾乎成了中國旅行社的導遊路線圖,偌大的繪畫館,很多頂級名作前門庭冷落,唯獨《蒙娜麗莎》裡三層外三層地被圍住,快門聲更是不絕於耳。
  • 《國家寶藏》湖北省博物館為啥沒帶這件鎮館之寶?
    但素,傲嬌的湖北省博物館,咱能解釋一下,為什麼同為鎮館之寶,前兩件青銅器都能出去賺人氣,單單把元青花留家裡「看大門」嗎?是嫌棄它年紀小?可年紀更小的乾隆「各種釉彩大瓶」不是早亮過相了?還是像片頭裡講的,要我們體驗一下「火與銅的共舞」?
  • 都市傳說|北京故宮三大鎮館之寶 中國頂級國寶有哪些
    北京故宮博物館是明清時期的皇宮,也是歷史的象徵,裡面藏著很多珍貴的文物,每一個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故宮博物館中文物數量比較龐大,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哪些呢? 北京故宮三大鎮館之寶 1、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這件寶貝口徑為8釐米,高度12.5釐米,足高5釐米,在口邊有一些紋路。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1000多年來,《清明上河圖》聲名顯赫,摹仿者眾多,僅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7本。但唯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堪稱書畫文物中當之無愧的「國寶」。2003年,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NO.3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示區從距今115萬年前的史前時期開始到唐後。陝西歷史博物館所展示的不僅是陝西省的歷史,更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 中國故宮分院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有哪些?你知道麼
    在人們熟知的知識中,說起故宮,都知道位於北京的紫禁城。紫禁城的氣派可謂是史無僅有,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其實故宮還有一個分院,就是位於臺灣省的故宮博物院,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臺灣省的這座故宮有哪些歷史文物是舉世無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