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吳亦凡在嘻哈節目中一句「有freestyle嗎?」瞬間讓曾經小眾的嘻哈風暴橫掃各大熱搜。創業也有嘻哈:面對初創公司共同的難題,如何才能招來合適的人?如何留住大牛?初創CEO如何花最少的錢從0開始做傳播?
8月28日,品途集團聯合左馭、梅花天使主辦了「創業有嘻哈:初創CEO如何花式招聘、營銷freestyle?」的閉門沙龍。左馭執行董事韓澤、奇趴創始人龍毅、創業酵母創始人俞朝翎及三點一刻合伙人朱雪娜等創投圈新貴參與了本次活動。
「創業公司一定要做公關。」三點一刻合伙人朱雪娜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她看來,講故事是做品牌做公關通常的打法。首先故事一定要講,但是要講真故事;其次,講故事並不是講出來就好,不僅僅是動人,更要動情;最後,講故事還要基於公司的自身特點,有獨特的風格。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朱雪娜認為公關崗位非同小可,但是也不能盲目信任牛人,「一定要找個多麼牛的公關人做這個崗位」其實是一種誤區,因為對創業公司來說,只有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點一刻合伙人朱雪娜演講內容如下:
我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我做了將近七年市場公關的創業,這是我的簡單背景。
1、什麼是公關?
公關最早作為一種職業的存在是在美國,然後慢慢從美國流行過來,現如今國內的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崗位的重要性。所謂公共關係,首先要做的就是處理對內部的關係,包括技術部、產品部、運營部等;而對外通常是與媒體人的關係、消費者的關係、利益相關者的關係以及合作夥伴的關係等,除此之外可能還要處理好跟投資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公關等於營銷。公關其實與營銷並不一樣,如果拿兩者相比較,公關更注重的是品牌的樹立,一家企業首先要有良好的品牌,良好的形象,才能對外拓展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說,營銷更注重短期利益的輸出,這是它和公關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對於公關和營銷,在實際運用中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有所不同的。
2、創業公司為什麼需要做公關?
我先假設兩個場景,某一天當你打開手機APP查看行業新聞的時候,有一篇文章寫的特別特別好,但是讀到後面你發現,競品的品牌出來了,這篇文章講的東西就是圍繞你競品的品牌在做推廣,這個時候我相信大家的內心一定是挺尷尬,挺崩潰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類似的場景嗎?
另外一個場景就是,當你把產品都做好準備好了,你的商務拓展人員還有銷售出去拓展市場的時候,他們跟合作夥伴坐下來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合作夥伴說,原來你的產品跟那個某某某產品是一樣的吧?他們的產品是什麼什麼樣的,這個場景其實也是蠻尷尬的。
這兩個場景可以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你的競品比你優先一步在做公關。對於想法較為傳統的企業來說,衡量體驗做的好不好,可能更多的是產品好、團隊好、企業戰略做的好,但是從來不會說公關做的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出現一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圍觀效應,會有很多人討論這個問題,之後他們的公關將會如何去應對?他們有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OK,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這個事情轉危為安了,做的非常好,大家不會說你企業做的好,不會說你產品做的好,更多的會說他們的公關真牛,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所以總結一句話,以前是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實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即使你產品做的好,也需要通過做市場公關來提升你品牌的影響力,讓你的消費者看到,讓你的投資者看到,同時你招聘的時候也會讓應聘者有更好的品牌印象,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公關。
3、創業公司做公關常見的誤區?
首先,企業開始做公關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意識,比如認為公關好像是萬能的,甚至認為我招了一個公關人,就所有問題都解決了。當產品出現問題的時候,用戶投訴的時候,老闆會說某某公關經理你來幫我發一些新聞壓下去,或者當你的市場份額並不是很高的時候,某某公關經理幫我發一些文章在媒體上吹捧一下,是不是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公關並不是萬能的,它確實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是這種作用一定是基於產品和企業本身的根本來做的,企業的根本做好了,公關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它會讓你的產品,讓你的品牌更好的傳播出去。
其次,就是大家認為公關就是媒體關係,大家有這樣認為的嗎?有些人認為我招了一個公關,你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掉,否則的話,我招你幹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媒體關係確實是公關的一部分,但是怎麼搞媒體關係?真的靠刷臉就可以了嗎?如果哪天你做另外一家企業品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刷臉不是長久之計。另外商業化越來越明顯,作為媒體來講,免費的付費的是有區別的,一個好的公關,通過一些包裝確實能帶來一個產品良好的展示,但是它一定是基於好的策劃,好的傳播,以及好的媒體關係,好的媒體渠道的選擇,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為媒體,作為記者,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勞動其實也是有價值的,通常他們在選擇創業公司的時候,在報導某一個行業的時候,他更多的是一種百納海川的心理,但是很難去深度挖掘某一家具體企業的產品價值在哪裡。
另外,對創業公司和創業者來說,媒體曝光這一塊是很重要的,每一次的公關都很重要,這時候你做不好不如不要做,當對媒體報導把控不太好的時候,對你的品牌影響是適得其反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公關也是有目的性的,有策劃性的,除此之外你還要有很好的媒體關係,這個關係不僅僅靠刷臉的。
還有一個問題,有些人可能會陷入一種公關宣傳的誤區,通常你去跟你的公關經理,或者市場部負責人說,我們現在有錢,公司也準備一批預算來做公關市場的事情,但是你能給我保證,我這一批公關費花出去,能給我帶來多少流量嗎?或者你能給我帶來多少產品銷售嗎?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是一個坦誠的公關的話,他會跟老闆說可能很難,但是我會盡力。因為公關關注的是長期效果的展現,並不是可以簡單用短期KPI來去衡量的。公關不等於營銷,它們還是有一些本質上的區別的。如果你硬要說,這是一個公關的活,但是我用嚴格的KPI來要求你,對於執行的公關人或者公關公司來說,為了勉強達到KPI可能就不得不放棄原有好的公關傳播計劃而改為短期獲利計劃,最後達到的目的也會大相逕庭。
現在自媒體盛行,大家通常會看到朋友圈某一篇文章突然間刷屏了,一點進去以後又是10萬+的文章,可能你一下子很激動,然後你把公關人叫過來說,我們能不能也寫這樣子的一篇文章,我覺得10萬+的文章一定會火。對公關人來說,只能說盡力。因為創造一篇10萬+的文章不是不可能,但是一篇文章的策劃並不是寫稿子寫的好,並不是它的內容好就一定能達到10萬+的效果。爆款文章有很多的因素,內容寫的好是肯定的,同時它在選擇微信大號及其粉絲基數上也是非常有講究的。還有發布的時間、發布之後是不是有熱點進行衝突,如果有熱點進行衝突,你這篇文章也是會大打折扣的,否則也不會有當初「永遠上不了頭條的汪峰」了,就是因為當時有更熱點的新聞把他壓下去了。總結來說,一篇好的文章是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內容,加上一個好的渠道,再加上一個好的時機才有可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另外,我們經常看到網際網路圈內一些行業大佬們互懟博得不少關注和吸粉,同樣也有很多創業者認識撕逼公關最有效?不少創業公司喜歡通過貼大牌或者同行撕逼來搏出位,覺得只要紅就好;這恰恰違背了公關側重長效效應的本意,公關本質是為了維護品牌與內部外部的良好關係,而撕逼公關不僅是一個惡性關係,並且傳播發展具有不可控性,戰爭一但開始,硝煙會擴成什麼樣?很有可能會在你計劃之外。好的公關的特點在於以小博大合理借勢,所謂的「借勢」,是在一定的高度上通過一些技巧放大公司的影響力,而非拉低身段靠八卦博眼球;。
其實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做一篇10萬+的文章真的就解決公關問題了嗎?未必吧。對於創業公司而言,它的價值更多在於這篇10萬+的文章發出去之後,它能產生多大品牌的意義?它的所有傳播的受眾是否是你要去匹配和精準用戶畫像的那撥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創業者可能不懂公關這一行,有時會有一些理解上的誤區,以至於你跟你市場部的人開展工作的時候,會有這樣的衝突和那樣的不理解,其實這種公關誤區還有很多很多,我只是舉了幾個比較常見的公關現象來講。
4、創業公司做公關首先要做什麼?
公關要怎樣做?通常面對這樣的創業者提問,我會坐下來慢慢跟他聊,因為對於一個陌生的品牌,我不知道他的產品,它的市場份額,我不知道它的行業市場競爭環境多麼激烈,這個時候我就會先問幾個問題。首先你是誰?這個問題在座的各位你們有明確自己是誰嗎?你的市場定位是什麼?你真的有懂你創業項目這個市場的行情嗎?可能更多創業者一心想著埋頭先把我的產品做好,或者加班加點跟產品團隊不停的開會討論,如何讓產品體驗更好。其實這是沒有錯的,但是作為市場人的話,你會考慮的一定是了解整個市場行情,對競品的分析情況,當了解這一塊的時候,你才準備開始要做公關。
跟創業者聊完這些問題之後,我會問他,你的產品真的準備好了嗎?其實為什麼我問這樣子的問題?因為之前三點一刻服務過上百家的創業公司,我們發現,問他那些問題的時候,有的他只停留於他的一個企業想法,他並沒有開始做產品,沒有APP,沒有官網,有的只一個微信服務號,或者說暫時只是一個BP,我是誰?我的定位是什麼?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坦白來講,公關需要合適的時機,並且現在大部分的公關傳播是鏈式傳播,在公司和產品不夠完善的時候盲目走向大眾有時候是適得其反。
當你的公關的品牌定位好了,你公司和產品都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怎麼做?作為一個創業企業的話,是不是要開始講故事了?不管你給你的消費者講故事,還是給投資人講故事,其實講故事也是做公關的通用方法,但是同樣是講故事,為什麼別人的故事那麼好,為什麼我的故事聽完了就過去了。其實更關鍵的不是講故事這麼簡單,而是你的故事該怎麼講?而且我要講個什麼樣的企業故事,甚至大家都在講故事,我怎麼樣才能讓別人關注我的故事?同樣有三點注意的。
首先,就是要講真故事!藝術加工可以,但是必須是基於真實的故事,如果你這個故事完全是編的或者公關水分太大的話,很有可能這個公關會變成危機公關,這種例子也蠻多的。其實作為一個創業者,我相信每個人背後都會有故事的,你也不是用一個憑空的想像來創業,也不是拍腦門說我就要做這樣的一個事情。
另外,講故事並不是說講出來就好了,它其實更多的還是要打動人,但比動人更重的是要動情,從這個方面來講,我覺得有點像談戀愛,你們找對方的時候應該深有體會。你想讓對方對你產生關注比較容易,但是你讓對方真正對你動情其實是很難的。這個時候你是要付出真感情,甚至你自己要感動的不要不要的。一定要把你的故事講的觸碰到你受眾的內心點,並讓他產生觸動關係,對你的故事感同深受,從而信任你的品牌產品,甚至成為你品牌的忠實粉絲。所以,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時刻記著:「人都是情感的動物」,而感情絕不是單向的。
最後,其實企業講故事更多還是要基於公司的自身特點,用獨特的風格來講:有歷史的打歷史牌,有特效的打特效牌,奢侈品講格調,農產品講務實,要挖掘自己的基點。因為每一家公司都不一樣,每個公關出來的軟文也好,媒體報導也好,它更多是基於這個企業本身的客觀事實來做的,公關人所擅長的是,如何提煉企業產品或者團隊的核心亮點及賣點。因此,企業自身根本基點要好,如果這個根本問題不好的話,肯定最終傳播出來的東西也是會跑偏的。
褚橙的故事相信每一個電商人都會關注過,因為它的故事講得特別好:有真相、有感情、有特點。策劃者利用褚時健的傳奇人生為線索,加上十年磨一劍的毅力,給人們傳播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於是褚橙被貼上「勵志」、「上進」的標籤,一夜之間賣出1500箱,成為商業神話。
5、找到靠譜的公關人
公司的產品、定位都準備好了, 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創業公司做公關的「東風」就是找到靠譜的公關人,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的,術業有專攻。因為我自己負責做市場,在面試招聘的時候也聊了很多公關崗,我們發現其實真正找到適合創業公司綜合能力都很強的公關,相對來說比較難,這個時候你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不要求他公關全能,但是至少他某方面是擅長的,能與團隊互補。比如一個公關他腦子靈活,創意點子比較多,但是通常這樣子的人,媒體關係可能會稍弱點,因為它可能是以內容策劃為導向的。另一種創業者可能自己有很好的推廣想法,自己有好的創意玩法,那麼你媒介這一塊可能需要找個專門人負責對接,這個時候最適合你的就是找到一個偏媒介的公關來來幫你。總之只有最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公關這個崗位既不能小看也不能迷信權威,找到最適合你的靠譜的公關人,也許是自己的公關總監也許是合適的代理、顧問等等,專業人做專業事才能事半功倍;所以這也是我們三點一刻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致力於打造國內最大的智能協同營銷平臺,為創業公司找到合適靠譜的公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