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們開始介紹馬來西亞市場的基本情況。
包括:地理位置、主要城市、人口情況、民族、主要節日、宗教、產業情況、 工業分布、GDP、GDP增長率、黃金儲備、就業情況、物價、通脹率、企業個人稅率等。
簡介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裡曼丹島北部(東馬)。
位置
位於赤道北部。馬來西亞主要由東馬及西馬組成,中間隔著南海。西馬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南中國海,西瀕馬六甲海峽。東馬位於加裡曼丹島北部,與印尼、菲律賓、汶萊相鄰。
首都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金融首都與最大城市。布城是聯邦行政首都,即使聯邦政府已有許多行政與司法機構搬遷到布城,吉隆坡依然被認定為這個國家的首都,因為國會座落在此。
主要城市
檳城、新山、怡保、馬六甲市。
新山市有「馬來西亞的南方門戶」之稱,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
檳城是馬來西亞最具文藝範的地方,有「印度洋綠寶石」、「東方矽谷」等稱號。
總人口
馬來西亞人口主要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原住民族組成。根據2018年第二季為止的數據,馬來西亞全國人口為3238萬5000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其中,男性佔比約為51.63%,女性佔比約為48.37%。
民族
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多個原住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根據2010年的馬來西亞人口普查,統計的人口為28,334,135人。其中本國公民佔91.8%,外國人佔8.2%。在本國公民中,土著(馬來族及原住民)佔67.4%、華族佔24.6%、印度民族佔7.3%、其他民族佔0.7%。
語言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英語是當地的第二語言和商業語言,加上曾是英國殖民地的關係,所以馬來西亞人民大部分都能說英語。
主要節日
1. 開齋節 (回曆9月末)
開齋節或齋戒新年代表著回曆九月(齊戒月)的結束以及回曆十月的開始。
節日的氣氛於回曆九月20日已經開回教徒們一早起來迎接新的一年,接著到親人的墳前悼念。屋子大掃除,穿上過年新衣服,同時也為屋子點綴一番。這是各個家庭大開門戶,迎接親朋戚友到訪的好日子。
2. 華人新年 (農曆正月初一)
從農曆的第一天開始接連慶祝15天。這是一個歡騰熱鬧的日子,代表著家庭團圓,長輩們分派紅包給自己或親友的孩子,藉此給予祝福。此外,互贈柑橘象徵吉祥好兆頭,舞獅也是一項傳統的慶祝儀式。
3. 屠妖節(印度歷7月)
對於印度人來說,新年的慶祝象徵著善的力量勝過了惡的勢力,每年於印度歷的七月舉行。傳統的油浴儀式穿插在整個節日中,慶祝活動包括了到廟宇裡祈願以及在家中的神臺前膜拜。此外,家家戶戶都點上燈光或傳統油燈,以紀念KRISHNA神戰勝了RAVANA惡魔。
4. 大寶森節(1月底或2月初)
這項壯觀的節日慶典於每年一月底或二月初舉行。大寶森節是為了慶祝SUBRAMANIAM神的誕辰,大寶森節前夕,SUBRAMANIAM神的神像會被抬上一輛由閹牛拉著的二輪戰車上遊行。第二天,教徒們會在誦唱聲和擊鼓聲中帶著KAVADIS穿越印度廟宇。KAVADI是一道裝飾精緻的金屬或木製拱門,由教徒們抬在肩膀上,其上有許多鉤和長釘,分別刺在信徒身體各部分。雪蘭莪,檳城,森美蘭,柔佛和霹靂各州都會大事慶祝大寶森節。
5. 砂拉越節(6月初)
砂拉越達雅族於每年六月初慶祝這個節日,標誌著稻米種植季節的結束以及新一季種植季節的開始。通常達雅族們會把房子清理一番,併到祖先的墓前祭拜。節日前夕,全家人團聚一起,晚輩們會特別準備一碟食物給自己的父母親。另外,家家戶戶會準備米酒來款待客人,並以舞蹈來歡渡節日。在節日期間,大家都穿上最好的衣飾,並宰殺牲畜以慶祝豐收。
6. 沙巴節(5月30日-31日)
5月30日至31日是到訪沙巴並參與這個歡騰節日的好時機。卡達山族和杜順族為了慶祝豐收季節而舉行感恩儀式,活動包括露天的遊行盛會、文化表演儀式,在Bobohizan,即所謂女祭司的帶領下,儀式氣氛達到最高潮。
7. 花卉節(7月)
馬來西亞充足的雨水和常年陽光普照的氣候環境,為植物提供了極佳的生長環境,也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花卉。每年的7月,為了慶祝花朵的盛開,舉辦各式各樣的主題花朵的比賽。為期一周的慶典,有壯麗的花車遊行。花車把整個街道裝點得綠意盎然。伴隨著花車的還有樂隊、馬隊和舞蹈團,為觀眾獻上精彩的表演。各公園、酒店也會藉機推出形形色色的活動,如尋花賽、花展等。整個花卉期間,舉國歡慶,熱鬧非凡,每年都吸引大批觀光客前來參觀。
8. 國慶日(8月31日)
馬來西亞國慶是8月31 日,是一項盛大的慶祝活動,多姿多彩的遊行隊伍、舞臺表演以及全國各主要城市舉辦的競賽活動等等,成為節慶的特色。此外,在各商業大樓和住家上空飄揚的國旗,也為節日增添歡騰的氣氛。
宗教
馬來西亞聯邦的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國民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
國內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等。
自然資源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農產品主要有棕櫚油、橡膠、可可、木材和胡椒等,是世界第二大棕櫚油及相關製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膠出口國。馬來西亞曾是世界產錫大國,因過度開採,產量逐年減少。
馬來西亞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東南亞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近10年天然氣產量基本保持約700億立方米水平,可滿足國內消費及出口需求。
此外,馬來西亞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儲量也很豐富。
工業分布
馬來西亞的主要產業為農業、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以及服務業。馬來西亞的重點產業為服務業。
馬來西亞的重工業主要集中在以吉隆坡為中心的馬生河谷地一帶,吉隆坡和鄰近區域是馬來西亞境內工業化和經濟規模最快速發展的區域。
GDP總體近年呈上升狀態
自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僅在2015到2016年有小幅下降,隨即馬來西亞政府公布第十一個馬來西亞計劃,經濟又有所回升。
根據世界銀行的官方數據和貿易經濟學的預測,2019年馬來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價值3700億美元。馬來西亞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的0.31%,且進出口貿易依然是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GDP增長率呈波動下降狀態
2010-2019年間,馬來西亞的GDP增長率總體呈波動下降狀態,但是大部分都處於正增長,維持在1%-2%之間。
但是在2020年後,馬來西亞的經濟由於疫情原因受到重挫,國內生產總值在2020年第一季度比上一季度收縮了2%。
馬來西亞外匯儲備小幅上升
自2012年開始,馬來西亞的外匯儲備開始下滑,尤其是2014年後迅速下滑,這是由於當時馬來西亞面臨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加之投資者拋售新興市場資產,這些因素都削弱了馬來西亞林吉特的吸引力,所以2016年外儲儲備大幅下降。
但是從最新數據來看,馬來西亞外匯儲備從2020年3月的103.87億美元增加到4月的104.63億美元。
疫情前就業人口不斷上升,失業率較低
從數據可知,2012年到2020年馬來西亞的就業人數有小幅波動,但是總體呈上升狀態,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就業人數有所下滑。
2010-2020年間,馬來西亞失業率波動相對較大,但基本都在3%上下波動,數據相對良好。
從最新數據來看,馬來西亞的失業率從去年同期的3.4%上升到2020年3月的3.9%。這是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高失業率,失業人數同比增長17.1%。
平均月工資和物價指數不斷上升,通脹指數低
2010-2020年間,馬來西亞的平均工資不斷上升,同時CPI 也不斷上升。
馬來西亞的工資從2017年的每月2879馬幣增加到2018年的每月3087馬幣。
最新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從2020年3月的120.90點下降到4月的117.60點。
馬來西亞的通貨膨脹率起伏不定,最高達4%,但是自2018年後通貨膨脹率有所穩定,基本維持在2%以下,自2020年疫情之後,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降為負增長。
馬來西亞消費者價格指數在2020年4月同比下降2.9%,此前一個月下降0.2%,市場普遍預期為下降1.6%。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運輸價格大幅下跌,住房和公用事業成本下降。
企業所得稅為24%
2010-2014年間,馬來西亞的企業所得稅為25%;2015-2020年間,馬來西亞的企業所得稅為24%。
個人所得稅為30%
2010-2014年間,馬來西亞的個人所得稅為26%;2015年為25%;2016-2019年為28%;2020年為30%。
Ps. 本文由外跨研究中心、外市場整理編寫,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