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1月26日訊:2018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隨後,配合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方案》要求實施範圍內的「2+26」城市及全國其他省市陸續發布相關政策文件,全面開始了2018-2019年秋冬季的環保治理工作,預焙陽極產業亦包括其中。
時至今日,本次秋冬季環保治理進程已行至過半,筆者接下來將分析敘述本次環保限產對商業預焙陽極產能的影響。據SMM統計(如圖1所示),2018年我國商用預焙陽極總產能為1376萬噸,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及華北,佔全國總產能的87.3%;同時,這三個地區也是歷年環保整治最嚴格的地區。
根據SMM調研,本次環保限產共影響全國商業年產能約299萬噸,佔比22%,影響範圍覆蓋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山西省、重慶市、江蘇省及湖北省。其中,河南省預焙陽極企業限產情況最為嚴重,影響產能169萬噸,佔全部商業限產產能的56%。據了解,鄭州地區(包括鄭州市區、滎陽市、鞏義市、新鄭市、上街區等)的預焙陽極生產企業於11月15日至12月初均陸續關停,影響該地區全部預焙陽極產能127萬噸,佔河南省商業預焙陽極產能的75%,極大削弱了全省商用預焙陽極的生產力。
山東省是本次秋冬季限產影響年產能第二多的省份,但經統計分析,山東限產情況並不嚴重,主要由於山東全省商業預焙陽極產能共計677萬噸,環保限產影響產能為44萬噸,僅佔全省產能的6%;因全國商用預焙陽極產能近半集中在山東省,故整體基數較大決定了山東限產產能在全國前列。
「2+26」城市中,山西省及河北省共有3家預焙陽極企業全部停產,影響商業產能共計48萬噸,佔全國影響產能的17%;除「2+26」城市,重慶市、甘肅省、湖北省及江蘇省共有4家預焙陽極企業全部停產,商業產能共計38萬噸,佔全國影響產能13%;此外,據SMM調研,內蒙古自治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預焙陽極生產未受到環保限產的影響。
本次秋冬季國家並未放鬆環保巡查力度,甚至更加嚴格。但經SMM調研了解,除鄭州地區預焙陽極企業全部關停外,其他地區的限產影響相較上一秋冬季並未加重。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點,2016-2017年,很多預焙陽極生產企業主動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改造,達到國家要求的超低排放標準,得以保持後續正常生產;第二點,自2017年開始,國家加大環保整治力度,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稱,不僅京津冀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在下降,而且從「十三五」空氣品質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來看,均超額完成時序進度和年度目標要求,因此這個秋冬季因天氣指數原因限產的次數較往年有所下降。
預焙陽極的價格走勢也與SMM在2018年初預測將走下行通道的判斷一致。由圖4所示,預焙陽極各地區均價並未因環保限產的影響有所上漲。從供需角度看,據SMM統計,2018預焙陽極新增配套產能140萬噸,並且2018年電解鋁產能增速不及減產速度,整體仍處於淨減產狀態,故市場對商業預焙陽極需求量有所減少,例如某大型鋁企在2018年底開始對部分預焙陽極企業供貨量減10%-50%不等;另外,今年下遊電解鋁廠並未出現2017年末至2018年初恐慌式備貨的現象,大多按需採購,預焙陽極仍是買方市場;主要生產原料石油焦報價亦在持續下調,成本端也難以對預焙陽極價格形成支撐。
總結來看,SMM認為,2019-2020年的環保巡查力度也將只嚴不松,且在預焙陽極利潤低迷的當下,生產企業多已認識到預焙陽極產業環保改造是必趨之勢,注入大量資金使生產線達標是保證正常可持續生產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