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喜歡喝普洱茶?對中國茶文化歷史又了解多少?

2020-12-11 古茶坊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茶樹起源至少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四五千年的歷史。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的茶文化初見端倪。

茶的發源地在哪?在中國雲貴川交界的地方,而不是訛傳所說的發源於印度,這是有科學論證依據的,在此先不贅述。那麼茶文化到底有多少年呢?

只能說有好多年了,從時間上說,茶樹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至少有一百萬年,因為曾經在貴州發現過一個超過一百萬年的化石,證明那時肯定是有茶樹的,而中國人類祖先雲南元謀人也才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不過這是精確的科學數據。

茶和中國人的關係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有一種說法就是炎帝就是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是中國人與茶的關係最早的記載。

一般認為,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最早把茶當做治病之物,採下野外茶樹上的嫩枝生嚼,慢慢的發展到加水煎煮成湯汁飲用。經過歷代先人的不斷實踐,於是開始種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傳開來。

從先秦兩漢到南北朝,茶文化就一直沒有斷過,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發展著,但因為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等因素,發展緩慢。

但是到盛唐和宋朝,經濟生產力已經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相對提高了,人們在工作之餘也能做下來喝杯閒茶,品茶飲茶的習慣這時已經進入到中國百姓的千家萬戶,一開始只是把茶當做解渴、消暑的飲料飲品,但後來慢慢的將其上升到一種精神文化內核的高度,甚至於中國固有的儒釋道精髓相結合,茶文化也就慢慢傳播開來。

到元明清時候,茶文化隨著茶葉的貿易流向世界各地,比如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地,但無論如何,世界的茶的根在中國。中國的茶文化伴隨著中國人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直到現在,還在往後發展。

所以說,中國的茶文化始於遠古,興於唐,盛於宋,發揚於明清,流芳百世於中國人的千秋萬代。

中國人愛喝茶,在喝茶的同時也不忘對碗裡的茶的來龍去脈刨根問底,茶品市場上茶類異彩紛呈,不過經常喝茶的茶客卻有期固定的喜好品種。那麼哪些人最喜歡喝普洱茶呢?

1、經常喝酒的人

喝普洱茶有利於稀釋體內酒精。人體在解酒精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維生素C,經發酵熟制的普洱茶由於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維生素C成倍增加。

普洱茶屬性甘溫進入人體的腸胃後,會形成一層黏膜附於胃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除此之外,普洱茶內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其他茶類多,這對解酒也有特殊功效。

2、經常熬夜的人

熬夜工作也需要充沛的精力,研究證實,茶葉中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使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同時又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3、經常抽菸的人

長期抽菸會導致腦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癌症等多種疾病。茶葉中高含量的胡蘿蔔素不僅能防治白內障、保護眼睛,還能防癌抗癌、抗尼古丁、解煙毒,減輕煙毒對人體的損害,喝茶也能發揮良好的作用。

4、經常面對電子屏幕的人

普洱茶葉含有茶多酚類物質,能有效降低輻射。長時間面對手機電腦屏幕會對人的眼睛產生損傷,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對視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常對電腦辦公的人員,要養成喝茶的好習慣。

5、體寒溼重的人

體質虛寒的人手腳冰冷,血液循環不暢,到了秋冬寒涼時節,會出現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等症狀,常常會覺得睏倦體乏、食欲不振、手腳冰冷。其中多數屬於脾胃功能不好,也有一些屬於虛寒體質,這時需要選擇普洱熟茶、紅茶等溫性的茶來養護。

這些茶能夠有效行氣排溼,另一方麵茶具有的利尿功能,也能很好的幫助人排除體內的溼氣。

6、腸胃不佳的人

我們知道不同的茶,茶性不同,喝茶的人需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涼性或者溫和的茶。適宜濃度下茶性溫和的普洱熟茶和紅茶,非但不會對腸胃產生刺激作用,甘滑、粘稠、醇厚的茶水進入人體腸胃之後,還會形成一層膜,附於胃的表層,對胃產生保護的作用。

長期飲用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另外,普洱茶還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能,長期飲用有助於通便,提高腸道免疫力。

相關焦點

  • 愛喝普洱茶人士,對於普洱茶的基本知識,你了解多少?建議收藏!
    普洱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從古到今對於普洱茶大家都是愛不釋手,喜歡它的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還有就是普洱茶的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是很講究的,或許你只是認為是一款茶,其實在衝泡、品飲的過程中,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們在品味普洱茶其實更是在品味一種古老的文化,而且普洱茶也有其很多的基本知識,大家可能只是喜歡喝普洱茶,但是對於普洱茶的一些知識,你又了解多少呢?作為喜愛喝普洱茶的人,應該要有所了解。
  • 陸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重新定義茶標準與茶文化,喝普洱茶的感悟
    現有中國的是經過日本茶道——臺灣茶道——回流到中國領悟的精神,按照中國易經「變化」理解,日本的「流變」理解,我們應該直接去還原陸羽的?還是追求變化的?這些大家可以自行去理解。我要明確說的是:今天的精神是有重大缺陷的。繼續往下看。仁易說茶曾經說過,《茶經》只有下半部,少了上半部,之所以為經,讓人認可,因為茶經當時的實用性。
  • 了解中國茶文化——普洱茶解說
    心緒平靜,細品養生真滴有些朋友,提及茶總是小心的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覺還不錯,能接著喝下去就足夠了。所謂「以茶會友通四海」,茶文化的勃興亦帶來經濟的繁榮。畢竟絲綢之路,也是茶之路。茶呢分為兩種:一種是 「柴米油鹽醬醋茶 」的茶 它可以滿足人們「養身」的需求 比如解渴,提神,降火的需求。第二種則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它可以滿足人們「養心」的需求。比如陶冶情操,禮儀,悟道等。
  •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茶文化情結
    原標題: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茶文化情結 21日,在位於雲南普洱的中華普洱茶博覽園內,這位中國茶文化「粉絲」的反應,著實讓當地茶農嚇了一跳。「看到一個日本人這麼喜歡普洱茶,還真有點驚訝,」茶農老李說。而坂本德子告訴茶農,「我一天不喝普洱茶都有點不習慣」。 坂本德子是日中環境協會理事,亦是一名在日本推廣中藥、普洱茶的「文化大使」。從5年前喝過第一杯普洱茶後,她就對這種產自中國西南山區的茶葉念念不忘。
  • 中國茶文化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千年積澱的茶文化知識,讓我們對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了解有關茶文化知識的介紹吧。茶文化的起源●(1)神農時期: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 喝普洱茶一定要了解的事,普洱茶的功效,值得收藏
    喝普洱茶一定要了解的事,普洱茶的功效,值得收藏茶味,就像人生,萬般磨礪千般苦。苦過後更加清,萬般過去亦無味,但有領悟留下。茶生活,讓你的生活更美。普洱茶是雲南獨有大葉種茶樹所產的茶,是名茶中最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的茶類,雲南普洱茶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養氣、益壽延年及品茗的聖品。雲南有最古老的茶樹王,也是茶的原產地,早在明末清初至同治年間,帝王、皇族中便崇尚喝普洱茶,此時也是普洱茶的興盛時期。普洱茶是一種後發酵茶,具有「長壽茶」的美稱,亦稱「可以喝的古董」,可長期存放、愈陳愈香。
  • 為什麼有的人不怎么喝普洱茶?
    普洱茶在我國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大家對於這款茶都是愛不釋手,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的人對於茶文化了解甚少,他們這類人對於茶葉並不是很熱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慢慢的改變這種想法,會懂茶,愛茶!但是對於普洱茶來說有的人不怎么喝普洱茶,因為普洱茶相對於其它的茶來所價格方面會較貴,口感方面是重於其它茶,喜歡喝淡茶的人士就不怎麼選擇普洱茶,還有就是年輕的人群也不選擇普洱茶,往往是那些多年喝茶的茶友會品嘗出其中獨特的味道,當然還有其它的原因所在,才導致有的人不喝普洱茶,接下來一起來看看。
  • 知識|普洱茶茶山上到底有多少個茶祖?
    中國身為茶葉發源地,茶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很多與茶葉有關的歷史和故事,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就是茶葉發源及茶祖。我國茶葉歷史最遠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這期間對茶文化及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者被稱為茶祖,這些茶祖中有的屬於神化傳說,也有切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且不同的地域、茶類存在不同的茶祖,常常容易被混淆。
  • 茶文化學者陳華亮:洞悉歷史脈絡,方能一窺普洱茶的深邃世界
    多泡,了解茶文化歷史發展脈絡,才能更好地掌握茶葉知識,明白客戶需求,達到「一刀致勝」之效。知名茶文化學者、中茶普洱品牌產品鑑定中心高級鑑定專家、和其坊創始人陳華亮是在8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茶智匯學堂舉辦的第10期茶文化營銷訓練營上作上述表示的。當日,來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全國各地63名學員參加培訓,聽取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講授《茶·六茶共舞》新時代茶營銷理念、陳華亮深度解讀《茶道文化暨普洱茶實踐攻略》等課程。
  • 普洱茶能泡多少次
    對於普洱茶,有的人喜歡它的口感,有人喜歡它耐泡。普洱茶耐泡,是經過多次開水的衝泡後,其湯色口感沒有太大的變化。人們說:第一泡,「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三泡,「豆蔻梢頭二月初」;第六泡,「最是橙黃橘綠時」;第九泡,「意猶未盡不思還」。那麼普洱究竟能泡多少次呢?
  • 普洱茶和諸葛亮有沒有關係?孔明興茶的傳說有多少的可信度?
    在中國,飲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西湖龍井、鐵觀音、大紅袍等等的名茶大家耳熟能詳,各種經典的影視劇中更是各種點綴,優秀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今天來談談普洱茶和諸葛武侯的趣史。無論你是種茶喝茶,或者只是和茶葉打交道,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會了解到一部書——《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代的著名茶學專家陸羽,人稱&34;,書寫了《茶經》一書,在書中,分茶之源、茶之具和茶之造等十個方面詳細記錄了隋唐年間,中華大地上的茶文化。
  • 喝普洱茶對尿酸有什麼影響?喜歡喝的痛風病人,都該了解了解
    中國人都特別喜歡喝茶,中國出產的茶葉有很多種,比如說龍井,綠茶,紅茶,普洱茶,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茶,並且對身體也有著莫大的好處,不過有些人因為尿酸比較高,所以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喝茶,尤其是喝普洱茶,但是也有些人說普洱茶可以降尿酸,這些說法正確嗎?
  • 「偶然遇見,一念永恆」還記得第一次喝普洱茶的場景嗎?
    南山梓也和其他女生一樣,喜歡五顏六色的花,喜歡不期而遇的驚喜,喜歡平淡充實的生活。藍花楹和它的花語一樣寧靜、深遠,面對像個孩子一樣歡呼雀躍的我們,它至始至終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回宿舍時路過食堂門口的宣傳欄,看到社團的「茶文化知識競賽」活動,我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 喝普洱茶減肥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
    核心提示:在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喜歡喝茶的,我們都知道茶是我們國家很傳統的一種文化,從古至今茶文化一直被傳承了下來,在生活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茶,普洱茶只是其中的一種,大家對於普洱茶都是有一定了解的,有利於減肥,那么喝普洱茶減肥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呢?
  • 重新定義茶標準與茶文化,陸羽對茶的影響,喝會普洱茶的感悟
    現有中國的是經過日本茶道——臺灣茶道——回流到中國領悟的精神,按照中國易經「變化」理解,日本的「流變」理解,我們應該直接去還原陸羽的?還是追求變化的?這些大家可以自行去理解。我要明確說的是:今天的精神是有重大缺陷的。繼續往下看。仁易說茶曾經說過,《茶經》只有下半部,少了上半部,之所以為經,讓人認可,因為茶經當時的實用性。
  • 普洱茶到底要存多少年才最好喝?
    普洱茶市場亂象頗多,首當其衝的是「越陳越香」。分析這個詞,它表達的意思是,陳化了一千年的茶一定比十年的茶香。顯然,贊同這句話的人,請出門右轉精神科。舉出了一個反例,說明「越陳越香」是不準確的。這是小學生都懂的邏輯問題。然而此話邏輯不通,但為什麼還能流通於市呢?
  • 我們該怎么喝普洱茶?
    其實不管是普洱茶也好,還是白茶也好,或者是其他茶類,只要你喜歡茶,愛喝茶,那麼飲茶就不是一件麻煩事。興趣是我們做一件事的動力,若是不愛茶,不喜歡喝茶,那麼可以隨性往沙發上一躺便是。不管其他,不用準備茶具,也不用浪費時間去泡茶,更不用之後的整理茶具與桌面的工作,人不僅輕鬆還自在。但是對於愛喝茶的茶友來講,飲茶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言歸正傳,我們該怎么喝普洱茶?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普洱茶自身說起。一、什麼普洱茶?
  • 你對普洱茶了解多少
    Chang),大喬木,高達16米,嫩枝有微毛,頂芽有白柔毛。葉薄革質,橢圓形,上面幹後褐綠色,略有光澤,下面淺綠色,中肋上有柔毛,其餘被短柔毛,老葉變禿;側脈8-9對,在上面明顯。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圓形,外面無毛。花瓣6-7片,倒卵形,無毛。雄蕊長8-10毫米,離生,無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長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種子每室1個,近圓形,直徑1釐米。
  •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文化,與英美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你了解多少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文化全球化,茶文化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不僅對亞洲文化影響頗深,而且在英美一些國家中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茶文化不斷輸出,
  • 聊茶文化,喝普洱茶,談普洱茶發展歷史中的大事件
    而產於雲南的普洱茶,以其獨到的加工工藝,成為茶家族的佼佼者。雲南產茶歷史很早,唐朝人樊綽,在其所著《蠻書》卷七中雲「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