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茶樹起源至少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四五千年的歷史。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的茶文化初見端倪。
茶的發源地在哪?在中國雲貴川交界的地方,而不是訛傳所說的發源於印度,這是有科學論證依據的,在此先不贅述。那麼茶文化到底有多少年呢?
只能說有好多年了,從時間上說,茶樹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至少有一百萬年,因為曾經在貴州發現過一個超過一百萬年的化石,證明那時肯定是有茶樹的,而中國人類祖先雲南元謀人也才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不過這是精確的科學數據。
茶和中國人的關係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有一種說法就是炎帝就是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是中國人與茶的關係最早的記載。
一般認為,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最早把茶當做治病之物,採下野外茶樹上的嫩枝生嚼,慢慢的發展到加水煎煮成湯汁飲用。經過歷代先人的不斷實踐,於是開始種茶、制茶、茶文化由此流傳開來。
從先秦兩漢到南北朝,茶文化就一直沒有斷過,一直在斷斷續續的發展著,但因為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等因素,發展緩慢。
但是到盛唐和宋朝,經濟生產力已經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相對提高了,人們在工作之餘也能做下來喝杯閒茶,品茶飲茶的習慣這時已經進入到中國百姓的千家萬戶,一開始只是把茶當做解渴、消暑的飲料飲品,但後來慢慢的將其上升到一種精神文化內核的高度,甚至於中國固有的儒釋道精髓相結合,茶文化也就慢慢傳播開來。
到元明清時候,茶文化隨著茶葉的貿易流向世界各地,比如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地,但無論如何,世界的茶的根在中國。中國的茶文化伴隨著中國人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直到現在,還在往後發展。
所以說,中國的茶文化始於遠古,興於唐,盛於宋,發揚於明清,流芳百世於中國人的千秋萬代。
中國人愛喝茶,在喝茶的同時也不忘對碗裡的茶的來龍去脈刨根問底,茶品市場上茶類異彩紛呈,不過經常喝茶的茶客卻有期固定的喜好品種。那麼哪些人最喜歡喝普洱茶呢?
1、經常喝酒的人
喝普洱茶有利於稀釋體內酒精。人體在解酒精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維生素C,經發酵熟制的普洱茶由於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維生素C成倍增加。
普洱茶屬性甘溫進入人體的腸胃後,會形成一層黏膜附於胃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除此之外,普洱茶內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其他茶類多,這對解酒也有特殊功效。
2、經常熬夜的人
熬夜工作也需要充沛的精力,研究證實,茶葉中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使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同時又能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3、經常抽菸的人
長期抽菸會導致腦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癌症等多種疾病。茶葉中高含量的胡蘿蔔素不僅能防治白內障、保護眼睛,還能防癌抗癌、抗尼古丁、解煙毒,減輕煙毒對人體的損害,喝茶也能發揮良好的作用。
4、經常面對電子屏幕的人
普洱茶葉含有茶多酚類物質,能有效降低輻射。長時間面對手機電腦屏幕會對人的眼睛產生損傷,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對視力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常對電腦辦公的人員,要養成喝茶的好習慣。
5、體寒溼重的人
體質虛寒的人手腳冰冷,血液循環不暢,到了秋冬寒涼時節,會出現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等症狀,常常會覺得睏倦體乏、食欲不振、手腳冰冷。其中多數屬於脾胃功能不好,也有一些屬於虛寒體質,這時需要選擇普洱熟茶、紅茶等溫性的茶來養護。
這些茶能夠有效行氣排溼,另一方麵茶具有的利尿功能,也能很好的幫助人排除體內的溼氣。
6、腸胃不佳的人
我們知道不同的茶,茶性不同,喝茶的人需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涼性或者溫和的茶。適宜濃度下茶性溫和的普洱熟茶和紅茶,非但不會對腸胃產生刺激作用,甘滑、粘稠、醇厚的茶水進入人體腸胃之後,還會形成一層膜,附於胃的表層,對胃產生保護的作用。
長期飲用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另外,普洱茶還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能,長期飲用有助於通便,提高腸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