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豐梅花灣變形記:從貧瘠荒灘到生態溼地

2021-01-13 環球網

又到賞梅季,蘇北的梅花比省城南京開得稍晚一些。2月25日,鹽城大豐梅花灣景區將迎來第二屆梅花文化節。

梅花灣佔地3000畝,累計投資超過7億元,這是大豐區新打造的一處優質景點。在這裡,登上26米高的詠梅閣,可以俯瞰整個花海,叢叢梅樹錯落有致,硃砂、宮粉、綠萼……各色品種競相開放。沿小路走進沁香園茶樓,推門進入院內,映入眼帘的是500年樹齡的梅王、梅後,還有800年樹齡的宋梅。待坐上畫舫,順著園內水系穿梭其中,不時可見黑天鵝在湖面上遊來遊去。

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淤泥堆積的荒草灘,如今已是水清魚繁、植被豐茂的生態溼地。每到當下時節,便可重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

近年,大豐撤市設區後,鹽城市區面積翻番達到5000多平方公裡,對城市空間布局、品質提升尤為重視,去年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將著力建設「五大組團」。其中,梅花灣所在的鬥龍港生態組團,以其生態環境、地理區位、服務配套的綜合優勢,正在成為鹽城市綠色發展、融合發展的新名片。記者了解到,梅花灣目前已在申報國家4A級景區。

以生態修復帶動綠色發展

鬥龍港是大豐的母親河,水路九曲十八灣,其裁灣處地勢低洼,海拔比周邊地區低約0.5米,在整治之前農田極易受淹。到2010年時,這裡只有70多戶農戶,零散的農田和魚塘分布在河灣中,生產生活飽受雨澇之苦。

2011年,鬥龍港迎來「新生」,接連的生態修復工程啟動了。大豐區城管局副局長潘春海介紹,根據鬥龍港地勢較低的情況,修復工程整修新建了防洪閘、排澇站,對自然河道進行清淤,增加河道深度1米左右,總長達2.5公裡,周邊地區從此不再受淹。隨著生態修復一、二期工程陸續完工,2014年再次進行提檔升級,利用生態修復開挖的土方堆造型,景區種植了香樟、桂花、廣玉蘭、紅葉石楠球等苗木和梅花、櫻花、海棠、茶花等不同花季的花灌木。

景區內建成了一座佔地約200畝的精品梅苑,建築仿古典園林,以梅花為主題,內有5000多株梅樹,400多盆梅花盆景。西南角的垂釣中心利用原老鬥龍港灣南側沿岸線的魚塘改建而成,佔地總面積20萬平方米,不但方便遊客休閒垂釣,還具備了舉行專業垂釣比賽的條件。

梅花灣水系長達7公裡,近400畝的梅園西湖有綠島兩座,一處桃花島,一處梅花島。湖面波光粼粼,湖邊水草肥美,遊客可乘畫舫、快艇觀賞兩岸美景,水景與梅花相映成趣。2016年7月7日,鹽城市委常委、大豐區委書記王榮調研全區旅遊工作時來到梅花灣。王榮對景區建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做法充分肯定,稱其既保護了生態,又打造了特色,「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護中開發,實現綠色增長。」

大豐區委副書記、區長宋勇在此考察時也提出了「突出梅花主題,打造特色,科學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期待。他要求整個景區要更加突出梅花主題,活動開展和景點提升要高端、大氣、精緻,形成梅花芬芳、小橋流水、髙曲雅韻的文化氣息,打造靜謐、安逸、輕柔的旅遊環境,做好梅花組團式加密,增加梅花厚度,達到滿眼梅花、大色塊、錯落有致、花團錦簇的效果。

目前,梅花灣佔地3000畝,種植梅花面積和品種數量在江蘇省內公園中均處領先地位。梅花灣先後投入了7.4億元進行景區規劃建設,其中核心景區精品梅苑投資7800萬元。去年首屆梅文化節期間,景區共接待遊客58萬人次。

以景區發展帶動產業富民

梅花灣建設初衷是要保護和修復鬥龍港這片溼地。而今,生態修復的綜合效益正在展現,自然景觀的形成帶動了相關產業提升,也為群眾致富創造了機會。

來到大豐工作的上海人陳旭,經常會在梅花灣看到白鷺、灰鷺、喜鵲等各種鳥類,「天氣好時還能看到魚跳出湖面。」他是梅花灣假日酒店的總經理,酒店傍水而建,2016年6月開始試營業。區別於商務酒店,契合梅花灣景區的特色,梅花灣假日酒店定位為休閒精品酒店。「目前每天的入住率在七八成左右,周末人多,經常一房難求」,陳旭介紹,客人大多來自上海、蘇南和鹽城周邊地區。

除酒店外,民宿逐漸成為旅遊住宿的生力軍,梅花灣周邊的民宿規劃也已提上日程。大豐區大中鎮黨委書記沈剛說,「我們計劃將周邊已有的民居改造成民宿,老百姓可以拿到租金,經過培訓後還可以在民宿內工作。」在他看來,景區帶動農民致富,最直接的就是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創業。

毛廣斌是鹽城射陽人。1994年,他來到鬥龍港圍堤養魚。2014年梅花灣提檔升級時,他家的魚塘被徵收,建成了垂釣中心。此後,他用拿到的補償款在別處承包了一片魚塘,僱人進行管理,他本人經過培訓後在景區做了一名畫舫駕駛員。「忙的時候每天駕船往返十幾趟。」他對現在的生活表示滿意,「在景區上班有一份穩定收入,日子過得踏實。」

大中鎮德豐村村民宋遠濤家距景區南門只有100多米。宋遠濤原本在村裡做水電工,2012年村裡的水電維修工作全部移交給市政統一管理,宋遠濤下崗了。後來,他經人介紹來到了梅花灣,現在在景區裡負責水電維修,月收入2400元,遇上加班還有補貼。

大中鎮黨委書記沈剛表示,梅花灣的成功打造,不僅改變了鬥龍港灣的地理形態、產業業態,也改變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心態。「未來還將帶動房地產業、養老產業、影視業、文創產業等多個產業的發展。」他說。

以生態組團建設帶動形象提升

組團建設是鹽城市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重大項目,其後在多個場合被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屢次提及。今年2月15日,政協鹽城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王榮平在開幕會上提出:按照智慧人文、生態宜居的要求,加快建設「五大組團」,著力提升城市現代化進程,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化沿海中心城市。作為「五大組團」之一,「鬥龍港生態組團」總規劃面積為20.5平方公裡,規劃定位為郊野生態旅遊組團。

在大豐撤市設區的背景下,鹽城市區總面積由2122平方公裡增加至5181平方公裡,市轄人口達到270萬人,一主城一副城、一體化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梅花灣距離鹽城南洋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離在建的鹽通高鐵大豐站10分鐘車程,距離鹽城市區20分鐘車程,獨特的區位優勢將使其成為連接主城與副城的樞紐。

鹽城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宋迎春認為,鬥龍港生態組團將串聯主城區和大豐區,強化兩核有機聯繫,突出城區融合發展,積極承接鹽城大市區的植物園和園博園等功能轉移,補充完善城市功能。他介紹說,五大組團各具特色,小新河以南新型複合功能組團、範公堤高鐵綜合交通樞紐組團、大洋灣生態組團、先鋒島組團、鬥龍港生態組團分別對應「河、堤、灣、島、港」的特點。據悉,鹽城將於年內啟動實施組團基礎設施、公共配套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3億元。

記者注意到,今年鹽城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鹽城市區將重點向東向南發展,而鬥龍港生態組團正位於主城區東南方向。這意味著鬥龍港生態組團建設將有力推動大豐主動對接市區、實現一體融合發展。

大豐區委書記王榮指出,要保持高端規劃定位,創造點睛之作,突出「一區兩軸雙核」結構,全面完善功能,做足「水、森林、花海」文章,打造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宜居宜業新組團,將鬥龍港生態組團打造成區域重要的增長極。

相關焦點

  • 「一燈亮三城」2019秦淮·大豐梅花灣新春燈會炫彩啟幕
    中國江蘇網1月29日鹽城訊(記者 程光 通訊員 王小華)燈會是歷史悠久的民俗節慶活動和影響廣泛的文化惠民活動,也是展示城市魅力、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載體平臺。名滿天下的秦淮燈會歷史悠久,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
  • 畫說大美溼地 擦亮世遺品牌!鹽城的每一幀都美成詩畫!
    >孕育著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溼地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原始生態保持最完好的自然生境和諧溼地 孫華金/攝「世界遺產地,東臺條子泥。」5月29日,由南往北為期6天的「畫說溼地」鹽城美術家沿海寫生採風行活動走進東臺條子泥溼地,一路上不時有如此內容的廣告牌映入美術家們的眼帘。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範進 攝條子泥,一個在鹽城入遺前很多人不知道的地名。「雖然之前經常到海邊灘涂寫生創作,但是沒有來過條子泥。」
  • 鶴舞鹿鳴,共繪生態鹽城新圖景
    我市沿海地區擁有海岸線580多公裡、灘涂45萬公頃,這裡分布著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片不斷生長的土地上,不僅有發現新生野生麋鹿的驚喜,還有全球珍稀鳥類的身影。當前,我市正以珍禽和麋鹿兩大保護區核心區溼地,推動黃海溼地積極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 鹽城大豐區年內計劃生態修復兩萬畝溼地
    中國江蘇網訊 7月11日下午,大豐區四卯酉河北側5公裡處,8臺挖掘機正在拆圩,隨著3米多高的隔圩被拆除,一片近800畝的魚塘將逐漸恢復成灘涂溼地。6月以來,對照申遺標準,大豐區積極推動申遺迎評工作,加快推進遺產提名地環境綜合整治。
  • 鹽城大豐上演鹿王爭霸 數百頭麋鹿角逐王位
    槐花飄香的初夏,沿海灘涂上演的「鹿王爭霸」賽是鹽城黃海溼地的「重頭戲」。6月21日,鹽城大豐區政府、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市文旅局和鹽城廣播電視總臺等聯合對「鹿王爭霸」進行了直播。這是去年鹽城溼地申遺成功後首次舉行的直播活動,眾多觀眾有幸一睹數百頭雄鹿角逐「王位」的精彩和黃海灘涂溼地的美麗。森林、草叢、水窪、蘆葦蕩……廣闊灘涂上,成群的麋鹿聚集在一起,像是參加一場盛大的集會,一些麋鹿在遇到同性時會試探性地角鬥兩下,稍有不合,一場爭鬥隨即展開。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包括江蘇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江蘇鹽城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江蘇東臺市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和江蘇東臺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溼地保護小區。
  • 人民網三度聚焦鹽城黃海溼地
    後申遺時代 | 航拍鹽城大豐黃海溼地 走近鹽城大豐世界自然遺產地 日前,記者來到生活著麋鹿和丹頂鶴的大豐黃海溼地,通過三個人的眼睛來觀察申遺前後的變與不變,以及感受當地人心中的那份自豪和擔當。 保護區巡護員季榮:每天和麋鹿有個「約會」 在大豐黃海溼地上,生活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
  • 2020文旅創作與產業發展峰會在鹽城大豐荷蘭花海百合花文化月舉行
    大豐位於江蘇沿海中部,近年來,大豐串點成線,精心打造黃海溼地旅遊度假、鬥龍港旅遊度假、串場河文化旅遊、城市商貿休閒旅遊、美麗鄉村休閒旅遊「五大片區」,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前,全區擁有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6個,高等級景區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 鹽城東臺:「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220千伏海上風力發電併網線路(陳慶華 攝)江蘇省鹽城市擁有76.94萬公頃生態溼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45.2%;擁有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有長達582公裡的海岸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及其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系統。東臺地處東部沿海,擁有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條子泥溼地等豐厚的可供候鳥棲息的生態溼地資源。
  • 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放大世遺效應紮實推進生態鹽城建設
    【導讀】到2021年,鹽城黃海溼地遺產實現全面保護,成立以鹽城為核心的候鳥遷飛路線城市聯盟,初步形成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合作框架,成功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近日,一組「白鷺戀鹽城」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熱轉。後申遺時代,鹽城的生態特色更加凸顯:大縱湖溼地公園晉升國家級溼地公園,鹽城市再添了一張「國字號」生態名片;曾一度宣布在江蘇境內絕跡的珍稀鳥類彩䴉,今年5月現身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鹽城麋鹿種群數量達5681頭,其中野生種群1820頭,今年新生小鹿853頭,創歷史新高,種群數量佔世界麋鹿總數60%以上……放大世遺品牌效應,增創生態發展新優勢。
  • 生態文明引領鄉村振興 鹽城大豐留住鄉愁
    原標題:生態文明引領鄉村振興 編者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把握著這個核心要義,我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積極探索,建美麗鄉村打底色,以良好生態為支撐,拓富民新路子,努力詮釋著大豐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 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 守護最美生態 鹽城扛起新擔當
    7月5日,是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的日子,鹽城舉辦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170多位嘉賓共同見證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的重要時刻,並探討遺產地的保護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 群英薈萃美鹽城 共話報業新時代
    鹽城丹頂鶴溼地生態公園。 11月22日至26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中共鹽城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承辦的「中國報業十九大融合傳播峰會暨百名社長總編沿海溼地(鹽城)採訪」在江蘇鹽城成功舉辦。這次峰會是中國報業協會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舉辦的一次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的重要會議。
  • 鹽師溼地學院迎來首位學生 0001號錄取通知書直送到家
    8月26日上午,鹽城師範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湯克明一行驅車前往鹽城大豐區,將該校本二批次0001號錄取通知書送到新生手中。鹽師本二批次0001號錄取通知書的主人,是大豐高級中學的畢業生朱穎。今年以348分的成績第一志願填報了鹽師溼地學院。
  • 鹽城: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
    黃海之濱的鹽城,天藍雲白,海岸森林,鶴翔藍天,鹿逐大地。每到秋冬季節,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漫天的鹽蒿草為無邊的灘涂鋪上紅色植被,一望無際的蘆葦叢成為300多萬隻遷徙水鳥的天堂。這是鹽城越來越美的五年: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花園綠地越來越多,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就在鹽城、就在這裡→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近日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到了夜晚,浩瀚的星空更體現了自然之美。野鹿蕩野鹿蕩位於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長三角地區,26平方公裡沒有光汙染。「在城市,星空已成為稀缺資源。因此,在這裡設立暗夜星空保護地,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在野鹿蕩保護地做管理的工作人員表示,希望加強保護地間的合作,為子孫後代保留清朗的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
  •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荷蘭花海百合花文化月盛大開幕
    他說,大豐是古鹽運發祥地、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是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稱作的「北上海」、是紅色革命根據地、是生態樂土、是愛情聖地。近年來,大豐區串點成線,精心打造黃海溼地旅遊度假、鬥龍港旅遊度假、串場河文化旅遊、城市商貿休閒旅遊、美麗鄉村休閒旅遊「五大片區」,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力爭今年荷蘭花海創成國家5A級景區,三年內鬥龍港旅遊度假區創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五年內鬥龍港旅遊集團成為鹽城旅遊資本市場主板上市「第一股」。
  • 江蘇鹽城大豐高鐵站在熱議中 「失而復得」
    8月7日,江蘇環保公眾網發布新建鹽城至南通鐵路(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第一次環評時擬取消的大豐站,重新出現在了建設規劃中。曾被熱議的「大豐高鐵夢碎」話題,或將以大豐站「失而復得」而終結。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走進南京大學
    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據介紹,活動以「遇見大美溼地 共建美麗江蘇」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黃海溼地遺產的生態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進一步增強廣大青年保護生態、守護世遺的意識,不斷提升廣大師生投身世遺保護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努力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的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