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太原9月23日電(焦搏文)繼2019年兩次移交追繳文物25413件後,再次移交20080件追繳文物!9月23日下午,山西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行動追繳文物第三次移交儀式在太原舉行。
追繳文物移交現場
山西公安機關三次移交的追繳文物中,有一級文物257件,二級文物416件,三級文物1314件。其中晉公盤、義尊、義方彝、青銅鼎、伯作彝鼎、原始瓷尊、叔休壺、龍紋銅盤等,均為國寶重器。去年7月開館的山西青銅博物館,就是以山西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中追繳的文物作為重要館藏支撐。此次山西公安移交的追繳文物也將為即將開館的山西晉商博物館提供展陳資源。
在移交的追繳文物中,「鑄鑲紅銅提梁盉」「鑄鑲青銅壺」堪稱我國古代鑄銅技術高峰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為研究我國古代紅銅鑄鑲工藝提供了有力實證;雙系S型紋陶罐、雙系陶罐、紅陶雙口雙系壺等屬於新石器時期文物;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對於研究商代墓葬的形制結構、葬俗、墓道功能與等級關係提供了極好的考古學歷史資料,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本次移交的部分追繳文物(製圖:焦搏文)
據介紹,山西省公安廳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成功破獲文物犯罪案件1456起,抓獲文物犯罪嫌疑人2294人,打掉文物犯罪團夥236個。下一步,山西公安機關將以打擊盜竊盜割石窟寺石刻、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和盜竊古塔等文物建築犯罪為重點,組織開展新一輪專項打擊行動,快偵快破一批文物犯罪案件,摧毀一批犯罪團夥網絡,並將會同文物部門,健全文物保護聯防聯控機制,形成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合力。
山西省副省長、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劉新雲表示,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全國文物大省,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山西公安將打擊文物犯罪作為延伸打擊的重點領域,同步部署了為期三年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山西公安大數據優勢,建立「三追一挖」「四不放過」打擊文物犯罪工作機制,通過破案件、打團夥、追逃犯、繳文物、查資金、摧網絡,全面發起向文物犯罪宣戰的雷霆行動,有力震懾和遏制了山西省文物犯罪多發勢頭。一度猖獗的盜掘古墓葬犯罪自2018年5月以來保持了「零發案」。
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表示,山西公安追繳的這些珍貴文物,蘊含著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的「山西故事」,傳承著三晉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基因」,印證著山西在「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基本歷程」中的重要地位。山西省文物局將儘快組織專門力量,讓這些珍貴的追繳文物「活」起來、會說話,讓更多市民通過文物展覽感悟中華文明的悠遠深邃。
移交儀式上,山西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汪凡與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籤字互換了本次《山西省公安機關打擊文物犯罪追繳文物移交清冊》。(圖片來源:山西省公安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