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2020-06-11 慶餘

「多情自古傷離別」,對於珍視友誼看重情感的詩人來說,離別產生的惆悵、憂傷最讓人感懷。每當朋友調任他職、離鄉致仕、戍徵邊關或遠遊四方時,他們往往寫詩贈別,以寄託離思與不舍。譬如,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就寫下了經典的送別詩《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哭晁卿衡》,便是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不過與尋常的離別不同,它的作者李白旨在抒寫的是「生離死別」。這是因為《哭晁卿衡》是李白在聽聞日本朋友晁衡回祖國航海途中沉船,並誤傳已溺死後寫下的一首詩。晁衡,原名安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期間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著名文人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天寶十二載(753),晁衡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國,卻在遭遇風暴與其他船隻失去了聯繫。當時便誤傳晁衡遇難,其實他漂流到了安南驩(huān)州(今越南榮市)一帶,並於天寶十四載(755)回到長安。但誤傳晁衡溺死的時候,李白便寫了這首詩來悼念他。因此這首詩短短4句二十八字,字裡行間卻浸透著李白對朋友深切的哀思與悲痛,感動了無數人。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詩的開篇「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是李白對晁衡回國時的盛況回憶。即來自日本的朋友晁卿準備離開長安回到故鄉,於是便乘著一片風帆就航行在了東海上。「蓬壺」,指蓬萊、方壺,它們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這裡指晁衡的船隻在東海中航行。據記載,晁衡辭帝都的時候,唐玄宗還親自題詩相送,朋友們也紛紛贈詩,以表示美好的祝願。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然後,詩的後兩句「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便是李白誤以為晁卿溺死,從而表達了對他的無限懷念之情。即一去不復返的朋友啊,你就像那明月沉入了碧海,就連天上的白雲也帶著哀愁籠罩著海中的蒼梧山。這裡的「明月」,是比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由此可見,它是李白對朋友晁卿的高度評價。而藝術境界上,如此描寫晁卿溺死一事,更顯清麗幽婉。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白雲」,據說有白雲出自蒼梧入大梁。蒼梧,本指九嶷山,這裡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鬱州山。據《一統志》記載,鬱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山。如此一來,晁卿溺死就不僅使李白悲痛萬分,更是連上天也悲痛不已,從而使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著海上的蒼梧山,以哀悼晁卿的逝去。從寫作手法來看,這裡是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讓情感的表露更加迂曲含蓄。

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同時也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從而使得整首詩極具藝術感染力,儘管見不到李白悲傷的哭泣,或者一些悽悽切切的詞語,但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卻蘊含著深厚的友情,正所謂「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總的來說,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的這首詩《哭晁卿衡》,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傳誦了千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峨眉山月歌》,便是24歲李白第一次離開四川時創作的一首思念故鄉山水的七言絕句。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二年(724年)秋天,當時李白正處於離開四川赴長江中下遊的舟行途中。所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通過對李白在舟中所見到的夜景的描寫,來表達李白心中難捨的故鄉情。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是一首傳誦了千年的名作。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譬如,李白《夏日山中》的「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楊萬裡《夏夜追涼》中的「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秦觀《納涼》中的「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見,想要擁有一片清涼,就必須要擁抱大自然。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鄂州南樓書事》,便是一首夏夜乘涼的佳作。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王昌齡被貶龍標,李白寫下一首詩相贈,短短4句名傳千年
    古人以詩言志,也以詩交友。他們往往把詩歌作為結識朋友的一種方式,常常互相唱和,或者在有所感受和表達的時候贈詩給親友。如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便是對摯友劉禹錫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人生最悲涼的一首詩,短短4句打動了無數人
    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縱筆三首·其二》,可以說是蘇軾人生最悲涼的一首詩。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蘇軾由惠州貶所再貶儋州(今海南),時年64歲。也就是在這年歲末,蘇軾創作了組詩作品《縱筆三首》,來記述自己晚年落荒艱苦的生活。據記載,蘇軾當時正處於「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出無友」的困境。可見蘇軾晚年悲涼的人生處境。
  • 柳宗元與朋友登山遠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驚豔了千古!
    像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劉禹錫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內一青螺」,杜牧的「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都是想像奇特的千古名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柳宗元想像最奇特的一首詩。它是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期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李白特別柔情一首詩,短短6句,4句為千古名句,太經典選入課本
    唐朝是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而長安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那時候的人們,都已去長安為榮耀,心中懷有極大報復的文人墨客們,更是將那裡視為畢生的追求,有無數詩人為這座城市寫詩。而其中,李白為長安所寫的詩作是最多的,畢竟,他的理想就在那裡。
  • 李白的這首詩,短短4句,便把他的豪邁灑脫表現的淋漓盡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由於赴考、遷謫、羈旅、歸隱等原因,古代文人不得不離開家鄉,遠離親人朋友。如此一來,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也就成了古典詩歌創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譬如,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的「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諸如此類,多多少少有些悲與愁的意味。
  • 李白很感人的一首詩,短短4句,便令人倍感悽涼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抒情詩向來是一大主流。所謂抒情詩,即以表現主觀感情、抒懷詠志為主。而因為抒情詩,主要是通過抒發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所以此類詩,往往更具藝術感染力,也更能引發不同年代人的共鳴。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成了無數中華兒女每逢佳節必誦的千古名句。
  • 王昌齡:江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流傳1200多年
    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準備從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再北上洛陽。這首詩寫的便是王昌齡清晨在潤州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尤其是最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歷來為人所稱道。那麼,王昌齡的這首詩究竟有什麼地方是值得我們一讀的呢?
  • 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日》,便是一首歷來為人所稱道的詠春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秦觀之手,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詠春詩中,秦觀主要描繪了春雨過後的春景。即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尤以芍藥、薔薇的描摹傳神,最為動人。總體來說,秦觀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所描繪的春景,便美到令人心醉。
  • 大唐邊塞詩人的一首送別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邊塞詩是唐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集蒼涼和豪邁於一身,邊境危難,詩就蒼涼;太平盛世,詩就豪邁。無論何時,邊塞詩都不能被忽視,著名的邊塞詩人在大唐,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四人,合稱「邊塞四詩人」。面對這種情景,高適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氣勢磅礴,振奮人心:《別董大》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寫於唐天寶年間,這裡的「董大」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 杜牧登上高樓,寫下一首千古美詩,短短4句,美到了心坎上
    《長安秋望》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它寫於公元850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四年。當時杜牧居住在長安,多詠長安景色。顧名思義,這首詩主要讚美的便是杜牧遠望中的長安秋色。所以題中的這個「望」字,可以說是整首詩的核心所在。它統領全詩,也點出了杜牧登上高樓,鳥瞰長安,眺望終南山的情景。
  • 李商隱登樓遠眺,寫下一首絕美的詩歌,短短4句美得令人心醉!
    才能使人讀起來如身臨其境,激發人意。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霜月》,便具有這樣的特點。《霜月》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李商隱登樓遠眺所寫下的深秋月色。身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李商隱的這首詩,無疑將詩美體現的淋漓盡致。雖然只有短短4句,但是它不失為一首絕美的詩歌,美得令人心醉。
  • 《全唐詩》中最另類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超塵脫俗,卻少有人知
    尤其是唐代,牡丹花開時節,賞花之人蜂擁如潮。女皇武則天、貴妃楊玉環等也都極愛牡丹。唐詩中描寫牡丹的詩句自然也是很多,比如李白著名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是以牡丹襯託楊貴妃之美;還有白居易的「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等。
  • 《全唐詩》中最另類的一首牡丹詩,短短4句超塵脫俗,卻少有人知
    尤其是唐代,牡丹花開時節,賞花之人蜂擁如潮。女皇武則天、貴妃楊玉環等也都極愛牡丹。唐詩中描寫牡丹的詩句自然也是很多,比如李白著名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是以牡丹襯託楊貴妃之美;還有白居易的「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等。
  • 王昌齡見到採蓮女,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便美豔了千年
    如漢代民歌《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南朝樂府《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唐代李白《越女詞》:「耶溪採蓮女,見客棹舟回」等,不勝枚舉。它出自於唐代詩人,有著「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之手,是王昌齡於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據記載,當時王昌齡被貶龍標已經有了一段時間,某次,王昌齡獨自在龍標城外遊玩,在東溪的荷池,偶然見到了採蓮女在荷池採蓮唱歌的情景,便寫下了這首《採蓮曲》。
  • 女兒出嫁後,王安石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都是思念的淚水!
    女兒出嫁後,王安石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都是思念的淚水!俗話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是父親貼心的小棉襖」。女兒出嫁後,無疑是父親人生中最傷感的時候。而由於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背景,文人寫給女兒的詩歌作品屈指可數。
  • 李白深夜睡不著,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成千古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春夜洛城聞笛》,就是一首抒寫思鄉之情的千古名作。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公元734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春,客居洛城(即洛陽)的李白,深夜難以入睡,偶然聽到笛聲,觸發思鄉之情後,便寫下了這首詩。在短短的4句詩中,李白以合理的想像與誇張,表達了對故鄉真摯的思念之情。一字一句,扣人心弦。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唐詩中很經典的一首中秋詩,短短4句,傳唱至今
    再如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更是直接將「團圓」的節日內涵寫入了詩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便是此類詩作中的代表之一。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建之手,是王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