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傷離別」,對於珍視友誼看重情感的詩人來說,離別產生的惆悵、憂傷最讓人感懷。每當朋友調任他職、離鄉致仕、戍徵邊關或遠遊四方時,他們往往寫詩贈別,以寄託離思與不舍。譬如,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就寫下了經典的送別詩《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哭晁卿衡》,便是一首很經典的送別詩。不過與尋常的離別不同,它的作者李白旨在抒寫的是「生離死別」。這是因為《哭晁卿衡》是李白在聽聞日本朋友晁衡回祖國航海途中沉船,並誤傳已溺死後寫下的一首詩。晁衡,原名安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來中國求學,期間與李白、王維、儲光羲等著名文人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天寶十二載(753),晁衡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國,卻在遭遇風暴與其他船隻失去了聯繫。當時便誤傳晁衡遇難,其實他漂流到了安南驩(huān)州(今越南榮市)一帶,並於天寶十四載(755)回到長安。但誤傳晁衡溺死的時候,李白便寫了這首詩來悼念他。因此這首詩短短4句二十八字,字裡行間卻浸透著李白對朋友深切的哀思與悲痛,感動了無數人。
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詩的開篇「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是李白對晁衡回國時的盛況回憶。即來自日本的朋友晁卿準備離開長安回到故鄉,於是便乘著一片風帆就航行在了東海上。「蓬壺」,指蓬萊、方壺,它們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這裡指晁衡的船隻在東海中航行。據記載,晁衡辭帝都的時候,唐玄宗還親自題詩相送,朋友們也紛紛贈詩,以表示美好的祝願。
然後,詩的後兩句「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便是李白誤以為晁卿溺死,從而表達了對他的無限懷念之情。即一去不復返的朋友啊,你就像那明月沉入了碧海,就連天上的白雲也帶著哀愁籠罩著海中的蒼梧山。這裡的「明月」,是比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由此可見,它是李白對朋友晁卿的高度評價。而藝術境界上,如此描寫晁卿溺死一事,更顯清麗幽婉。
「白雲」,據說有白雲出自蒼梧入大梁。蒼梧,本指九嶷山,這裡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鬱州山。據《一統志》記載,鬱州山自蒼梧飛來,故亦稱蒼梧山。如此一來,晁卿溺死就不僅使李白悲痛萬分,更是連上天也悲痛不已,從而使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著海上的蒼梧山,以哀悼晁卿的逝去。從寫作手法來看,這裡是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讓情感的表露更加迂曲含蓄。
同時也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從而使得整首詩極具藝術感染力,儘管見不到李白悲傷的哭泣,或者一些悽悽切切的詞語,但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卻蘊含著深厚的友情,正所謂「哀其人而不忍書其事」。總的來說,李白誤以為朋友溺死,寫下的這首詩《哭晁卿衡》,短短4句,感動了無數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