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數字博物館網頁。
一座博物館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殿堂。技術的進步給歷史文物的呈現方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也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好的途徑。
2020年春節期間,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陝西省博物館、紀念館相繼做出閉館決定。在閉館期間,陝西省各文博單位利用已有數字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服務,讓觀眾們以「雲參觀」「雲刷館」的方式,足不出戶感受千年歷史文化。
陝西數字博物館。
連日來,陝西省各博物館共推出200餘項網上展覽,部分博物館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推出相應的文物知識、視頻講解、互動體驗等,為觀眾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服務。陝西數字博物館、陝西文物之聲電臺、「網際網路+革命文物」教育平臺、陝西全省博物館講讀平臺「講讀博物館APP」等媒體平臺,利用三維數字掃描、VR、AR等技術,並聯合百度、騰訊等企業,策劃推出了數位化展覽、線上講座、文化遺產知識普及、語音講解等服務內容。
數十家文博單位對網站內容進行擴充,專門推出數位化展覽、在線社會教育活動等。省內百餘家博物館開放網站、微信、微博,實行專人值守,通過網絡平臺傳遞博物館的人文關懷,吸引了大批粉絲,彰顯文博單位的責任擔當。
全省博物館認真落實「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約會博物館微博矩陣」「博物中國——數字博物館集群系統」等示範項目,加大資源開放力度。
陝西文物局整合全省文物資源,聯合陝西移動、新昆公司等單位全力打造的陝西「網際網路+文物教育」平臺,已經成為規模大、內容多、覆蓋廣的「文物網上大學堂」。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漢中市博物館等均推出網上展覽,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陝西歷史博物館VR頁面。
陝西歷史博物館
讓文物在虛擬世界「活起來」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是一個巨大的藏寶閣,收藏著超過百萬件(組)文物,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軌跡。
如何讓觀眾足不出戶逛博物館? 我們可以利用三維數字掃描、VR、AR等技術,讓文物在虛擬世界也「活起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陝西歷史博物館自1月24日起閉館。為了彌補廣大觀眾在疫情期間不能到博物館實地參觀的遺憾,陝西歷史博物館向大家推薦了在網上參觀該館的方式。
第一步:瀏覽器搜索陝西歷史博物館。
第二步:進入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點擊上方的橫幅廣告,進入「最新公告」頁面。
第三步:手機掃描最下面的「講讀博物館」二維碼進入全省數字博物館平臺。
第四步:PC端點擊陝西歷史博物館虛擬實境館連結即可進入陝西歷史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第五步:陝西歷史博物館共3個展廳,觀眾可以從第一個展廳開始遊覽,點擊「第一展廳」進入。
第六步:進入實景虛擬世界,可以點擊右側的導覽菜單遊覽,滑鼠放在綠色點上顯示場景順序,也可以通過滑鼠進行3D方向移動遊覽,進入不同展位可以按照地面方向提示移動滑鼠。為了無遮擋觀看,可以點擊左上方的「地圖位置」取消右側的導覽菜單。
展覽內容以陝西古代文明發展歷程為主線,重點突出周、秦、漢、唐等輝煌時期的文明成果。按時代順序分為「文明搖籃」「赫赫宗周」「東方帝國」「大漢雄風」「衝突融合」「盛唐氣象」「文脈綿長」7個單元,展出文物2393件(組)。
同時,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的「數字展廳」,觀眾還可以進入陝西古代文明、大唐遺寶展、唐代壁畫珍品館、平山鬱夫的絲路藝術世界、紅旗飄飄——革命將士珍藏文物資料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專題展、偉大草原遺產:珍寶藝術展和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等虛擬數字展廳盡情遊覽。
在特殊時期,陝西歷史博物館通過《神奇長安開講啦》節目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走進盛世長安,感受大唐生活,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神奇長安開講啦》節目帶領孩子親身感受唐朝長安人的生活,為孩子深入淺出地介紹長安的神奇之處,滿足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需求。
「15件文物+15個歷史領路人」的內容體系向孩子展示完整的、體系化的唐朝文化發展史,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力、審美力和創造力,完善孩子的同理心、想像力與感知力。
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開成石經》。
西安碑林博物館
「空中課堂」看中國經典
西安碑林博物館結合館藏文物特點,庚子新年開通了「空中課堂」,在線上圖文並茂講述故事裡的西安碑林,讓廣大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在我國早期的文獻資料中,關於鼠的記載非常多,《周易》《詩經》《爾雅》中均出現過有關鼠的記載。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開成石經》上就有這些經典的內容。
據記載,《開成石經》刻成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內容包括儒家的12部典籍,清朝時補刻《孟子》,現今共有13部儒家經典,也被稱為「十三經」,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石質教科書。其中,《爾雅》是辭書之祖,是第一部按義類編排、解釋先秦古籍中古詞古義的經。有人說,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知識。在《爾雅》的《釋獸》篇中就記載了「鼠屬」的12種鼠。除了線上學習,大家還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雲觀展。參觀者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體驗西安碑林博物館:
方式一:用電腦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點擊右上角「網上博物館」就可以數字遊覽全陝西的博物館了。
方式二:關注西安碑林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進入「視頻與展覽」選項,選擇「臨時展覽」就可以觀展了。
方式三:關注西安碑林博物館微博,關注最新微博信息。
漢陽陵的「畫中遊」。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與講解一起「畫中遊」
「嗨,同學們好!我是姍姍。『陽陵微課堂』與大家見面了。大家在前幾期課程中看到的精美文物,都是經過科學的考古發掘才能被世人所見。那麼,考古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考古需要什麼工具?考古的方法是什麼?有哪些步驟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嗨,同學們好!我是姍姍。歡迎大家再次來到『陽陵微課堂』。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陶俑》。在漢陽陵這座塵封了2000餘年的帝王陵園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而在這個龐大的地下寶庫中,讓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的是那些千姿百態的侍女俑、威風凜凜的武士俑以及憨態可掬的陶塑動物俑。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又與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陽陵微課堂』,揭開歷史的層層迷霧找尋答案吧……」
生動有趣的文字、活靈活現的漫畫、幽默搞笑的語言……只要打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網頁,你就能看到這些令人著迷的內容。
原來,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在網上開設了「陽陵微課堂」,讓宅在家裡的觀眾和導遊小姐姐姍姍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畫中遊」,在線上參觀漢陽陵,了解漢朝的文物和歷史。
漢陽陵博物院網上課堂。
「陽陵微課堂」課程設定了《畫裡看陽陵》《不一樣的陶俑》《文物中的黑科技》《我是小小考古家》《衣冠上國》《我們一起做運動》《有趣的紙》《趣味節氣》《文物成語故事》《一秒文物故事》等一系列內容,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圍觀」。
「陽陵微課堂」讓文物活了起來、動了起來、真了起來,觀眾猶如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西安博物院
帶網友足不出戶「重回大唐」
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蹟、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2007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
西安博物院在其公眾號上推出了以「樂居長安」為主題的網絡文物展,實現了「把歷史裝進口袋,把博物館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帶給人們別樣的文化享受。
1月20日,西安博物院精心策劃的「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正式開幕。盛唐交融並包的多元文化,和諧統一地融在長安人的十二時辰裡,為我們展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熾熱活躍的生活圖景。
展覽從西安博物院11萬餘件(組)館藏文物中,特別遴選出280餘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分別圍繞唐長安的「城、人、衣、食、行、娛」等內容,對唐長安人的生活進行了全面的再現和闡釋。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人們觀展的腳步。為最大限度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病毒傳播和交叉感染,西安博物院從1月24日起暫行閉園和閉館。為了能夠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逛博物館,博物院日前特別篩選出了一批精品文物,並製作圖片、配套音頻,用網絡系列展的方式帶大家聆聽歷史,深切感受長安的社會風貌和長安人的精神面貌。2月8日,展覽首期內容已在「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公眾號上登出,介紹了開元通寶、六瓣銀盒等背後的故事。更多文物故事,會一直在公眾號陸續推出。
秦陵博物院
上網看360°「全景兵馬俑」
為了應對疫情,秦陵博物院自1月24日起閉館。為滿足廣大遊客參觀需求,豐富文化生活,秦陵博物院加班加點精心策劃籌備了線上博物館系列欄目。該欄目包括「全景兵馬俑」 「平天下展覽」 「四海一虛擬展示」 「數字博物館」4大內容板塊。
其中,「全景兵馬俑」可以通過瀏覽兵馬俑360°超清全景圖,感受秦陵文化遺產的磅礴之勢。「平天下展覽」是對秦陵博物院原創推出的大型臨時展覽「平天下——秦的統一」的線上重現。展覽集合了全國33家文博單位相關精品文物317件(組),其中一級文物佔三分之一。「四海一虛擬展示」是利用數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構建的虛擬化的大型秦文化虛擬大展,通過創新的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建成文物知識服務系統和秦歷史文化虛擬展覽,以展示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該平臺目前正處於試運行階段,已經上線的內容包括文物數據資源庫、虛擬展覽平臺、文物知識圖譜系統等,觀眾可以在線訪問文物遺址空中鳥瞰影像圖、高清全景數據、秦遺址三維建模等豐富內容。
觀眾可以通過訪問秦陵博物院的官方網站,在首頁輪播圖中選擇「數字展示」欄目進入內頁瀏覽以上內容。
(圖片均由記者 李向紅 李衛 楊靜 郭青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