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邀你「雲刷館」 足不出戶感受千年歷史文化

2020-11-26 騰訊網

陝西數字博物館網頁。

一座博物館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殿堂。技術的進步給歷史文物的呈現方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也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好的途徑。

2020年春節期間,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陝西省博物館、紀念館相繼做出閉館決定。在閉館期間,陝西省各文博單位利用已有數字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線上展覽、展示工作,向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服務,讓觀眾們以「雲參觀」「雲刷館」的方式,足不出戶感受千年歷史文化。

陝西數字博物館。

連日來,陝西省各博物館共推出200餘項網上展覽,部分博物館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推出相應的文物知識、視頻講解、互動體驗等,為觀眾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服務。陝西數字博物館、陝西文物之聲電臺、「網際網路+革命文物」教育平臺、陝西全省博物館講讀平臺「講讀博物館APP」等媒體平臺,利用三維數字掃描、VR、AR等技術,並聯合百度、騰訊等企業,策劃推出了數位化展覽、線上講座、文化遺產知識普及、語音講解等服務內容。

數十家文博單位對網站內容進行擴充,專門推出數位化展覽、在線社會教育活動等。省內百餘家博物館開放網站、微信、微博,實行專人值守,通過網絡平臺傳遞博物館的人文關懷,吸引了大批粉絲,彰顯文博單位的責任擔當。

全省博物館認真落實「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約會博物館微博矩陣」「博物中國——數字博物館集群系統」等示範項目,加大資源開放力度。

陝西文物局整合全省文物資源,聯合陝西移動、新昆公司等單位全力打造的陝西「網際網路+文物教育」平臺,已經成為規模大、內容多、覆蓋廣的「文物網上大學堂」。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漢中市博物館等均推出網上展覽,利用網際網路手段,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陝西歷史博物館VR頁面。

陝西歷史博物館

讓文物在虛擬世界「活起來」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是一個巨大的藏寶閣,收藏著超過百萬件(組)文物,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軌跡。

如何讓觀眾足不出戶逛博物館? 我們可以利用三維數字掃描、VR、AR等技術,讓文物在虛擬世界也「活起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陝西歷史博物館自1月24日起閉館。為了彌補廣大觀眾在疫情期間不能到博物館實地參觀的遺憾,陝西歷史博物館向大家推薦了在網上參觀該館的方式。

第一步:瀏覽器搜索陝西歷史博物館。

第二步:進入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點擊上方的橫幅廣告,進入「最新公告」頁面。

第三步:手機掃描最下面的「講讀博物館」二維碼進入全省數字博物館平臺。

第四步:PC端點擊陝西歷史博物館虛擬實境館連結即可進入陝西歷史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第五步:陝西歷史博物館共3個展廳,觀眾可以從第一個展廳開始遊覽,點擊「第一展廳」進入。

第六步:進入實景虛擬世界,可以點擊右側的導覽菜單遊覽,滑鼠放在綠色點上顯示場景順序,也可以通過滑鼠進行3D方向移動遊覽,進入不同展位可以按照地面方向提示移動滑鼠。為了無遮擋觀看,可以點擊左上方的「地圖位置」取消右側的導覽菜單。

展覽內容以陝西古代文明發展歷程為主線,重點突出周、秦、漢、唐等輝煌時期的文明成果。按時代順序分為「文明搖籃」「赫赫宗周」「東方帝國」「大漢雄風」「衝突融合」「盛唐氣象」「文脈綿長」7個單元,展出文物2393件(組)。

同時,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的「數字展廳」,觀眾還可以進入陝西古代文明、大唐遺寶展、唐代壁畫珍品館、平山鬱夫的絲路藝術世界、紅旗飄飄——革命將士珍藏文物資料展、「茜茜公主與匈牙利」專題展、偉大草原遺產:珍寶藝術展和中國龍泉青瓷、寶劍傳承與創新展等虛擬數字展廳盡情遊覽。

在特殊時期,陝西歷史博物館通過《神奇長安開講啦》節目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走進盛世長安,感受大唐生活,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神奇長安開講啦》節目帶領孩子親身感受唐朝長安人的生活,為孩子深入淺出地介紹長安的神奇之處,滿足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需求。

「15件文物+15個歷史領路人」的內容體系向孩子展示完整的、體系化的唐朝文化發展史,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力、審美力和創造力,完善孩子的同理心、想像力與感知力。

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開成石經》。

西安碑林博物館

「空中課堂」看中國經典

西安碑林博物館結合館藏文物特點,庚子新年開通了「空中課堂」,在線上圖文並茂講述故事裡的西安碑林,讓廣大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在我國早期的文獻資料中,關於鼠的記載非常多,《周易》《詩經》《爾雅》中均出現過有關鼠的記載。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開成石經》上就有這些經典的內容。

據記載,《開成石經》刻成於唐文宗開成二年,內容包括儒家的12部典籍,清朝時補刻《孟子》,現今共有13部儒家經典,也被稱為「十三經」,是我國目前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石質教科書。其中,《爾雅》是辭書之祖,是第一部按義類編排、解釋先秦古籍中古詞古義的經。有人說,學習《爾雅》可以「博物不惑」,識鳥獸草木蟲魚之名增長知識。在《爾雅》的《釋獸》篇中就記載了「鼠屬」的12種鼠。除了線上學習,大家還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雲觀展。參觀者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體驗西安碑林博物館:

方式一:用電腦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官網,點擊右上角「網上博物館」就可以數字遊覽全陝西的博物館了。

方式二:關注西安碑林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進入「視頻與展覽」選項,選擇「臨時展覽」就可以觀展了。

方式三:關注西安碑林博物館微博,關注最新微博信息。

漢陽陵的「畫中遊」。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與講解一起「畫中遊」

「嗨,同學們好!我是姍姍。『陽陵微課堂』與大家見面了。大家在前幾期課程中看到的精美文物,都是經過科學的考古發掘才能被世人所見。那麼,考古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考古需要什麼工具?考古的方法是什麼?有哪些步驟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嗨,同學們好!我是姍姍。歡迎大家再次來到『陽陵微課堂』。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陶俑》。在漢陽陵這座塵封了2000餘年的帝王陵園中,考古學家發現了數以萬計的精美文物,而在這個龐大的地下寶庫中,讓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的是那些千姿百態的侍女俑、威風凜凜的武士俑以及憨態可掬的陶塑動物俑。它們的作用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又與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陽陵微課堂』,揭開歷史的層層迷霧找尋答案吧……」

生動有趣的文字、活靈活現的漫畫、幽默搞笑的語言……只要打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網頁,你就能看到這些令人著迷的內容。

原來,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在網上開設了「陽陵微課堂」,讓宅在家裡的觀眾和導遊小姐姐姍姍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畫中遊」,在線上參觀漢陽陵,了解漢朝的文物和歷史。

漢陽陵博物院網上課堂。

「陽陵微課堂」課程設定了《畫裡看陽陵》《不一樣的陶俑》《文物中的黑科技》《我是小小考古家》《衣冠上國》《我們一起做運動》《有趣的紙》《趣味節氣》《文物成語故事》《一秒文物故事》等一系列內容,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圍觀」。

「陽陵微課堂」讓文物活了起來、動了起來、真了起來,觀眾猶如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西安博物院

帶網友足不出戶「重回大唐」

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蹟、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2007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

西安博物院在其公眾號上推出了以「樂居長安」為主題的網絡文物展,實現了「把歷史裝進口袋,把博物館帶回家,讓文物活起來」,帶給人們別樣的文化享受。

1月20日,西安博物院精心策劃的「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正式開幕。盛唐交融並包的多元文化,和諧統一地融在長安人的十二時辰裡,為我們展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熾熱活躍的生活圖景。

展覽從西安博物院11萬餘件(組)館藏文物中,特別遴選出280餘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分別圍繞唐長安的「城、人、衣、食、行、娛」等內容,對唐長安人的生活進行了全面的再現和闡釋。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人們觀展的腳步。為最大限度避免人群聚集帶來的病毒傳播和交叉感染,西安博物院從1月24日起暫行閉園和閉館。為了能夠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逛博物館,博物院日前特別篩選出了一批精品文物,並製作圖片、配套音頻,用網絡系列展的方式帶大家聆聽歷史,深切感受長安的社會風貌和長安人的精神面貌。2月8日,展覽首期內容已在「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公眾號上登出,介紹了開元通寶、六瓣銀盒等背後的故事。更多文物故事,會一直在公眾號陸續推出。

秦陵博物院

上網看360°「全景兵馬俑」

為了應對疫情,秦陵博物院自1月24日起閉館。為滿足廣大遊客參觀需求,豐富文化生活,秦陵博物院加班加點精心策劃籌備了線上博物館系列欄目。該欄目包括「全景兵馬俑」 「平天下展覽」 「四海一虛擬展示」 「數字博物館」4大內容板塊。

其中,「全景兵馬俑」可以通過瀏覽兵馬俑360°超清全景圖,感受秦陵文化遺產的磅礴之勢。「平天下展覽」是對秦陵博物院原創推出的大型臨時展覽「平天下——秦的統一」的線上重現。展覽集合了全國33家文博單位相關精品文物317件(組),其中一級文物佔三分之一。「四海一虛擬展示」是利用數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構建的虛擬化的大型秦文化虛擬大展,通過創新的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建成文物知識服務系統和秦歷史文化虛擬展覽,以展示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該平臺目前正處於試運行階段,已經上線的內容包括文物數據資源庫、虛擬展覽平臺、文物知識圖譜系統等,觀眾可以在線訪問文物遺址空中鳥瞰影像圖、高清全景數據、秦遺址三維建模等豐富內容。

觀眾可以通過訪問秦陵博物院的官方網站,在首頁輪播圖中選擇「數字展示」欄目進入內頁瀏覽以上內容。

(圖片均由記者 李向紅 李衛 楊靜 郭青截圖)

相關焦點

  • 去陝西歷史博物館感受一眼千年的文明歷史,賞千年文化底蘊
    跟著小編去體驗一把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魅力吧。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建設是遵照周恩來總理的遺願建設的,1983年開始籌建,到1991年6月20日正式開放,總投資個1.44億。1973年,周恩來總理來陝西視察時,看到陝西雖然有豐富的文物資源但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提出應該在陝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館。於是便有了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的黃土埋皇帝,所以陝西出土的文物也是博大精深,據統計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共有37萬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
  • 陝西:14家博物館接力「閱千年」
    陝西:14家博物館接力「閱千年」 2020年05月19日 08:37:00來源:新華網 >   陝西:14家博物館接力「閱千年」  新華社西安5月18日電(記者楊一苗)連續14小時,從秦朝兵馬俑軍陣,到長安城的盛唐氣象,18日,陝西省文物局聯合騰訊公司共同發起「雲賞陝西國寶,一日穿閱千年」活動,陝西省的14家博物館在直播平臺上進行14小時接力「雲導覽」。
  • 江西各地博物館、紀念館閉館 民眾可足不出戶「雲參觀」
    九江博物館 攝(抗擊新型肺炎)江西各地博物館、紀念館閉館 民眾可足不出戶「雲參觀」中新網南昌2月5日電 (記者 劉佔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包括江西省在內的中國多地博物館、紀念館等宣布閉館。各大文博單位紛紛利用數字資源,讓民眾以「雲參觀」「雲刷館」的方式享受文化生活。
  • 遊覽陝西歷史博物館,感受千年古都輝煌歷史
    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國內博物館中知名度很高,它的展品和所呈現的歷史都是中國的無價之寶。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從市中心去博物館,交通很方便。但是,剛來到博物館大門前的外圍護欄,就看到了長長的隊伍在等待領票。
  • 石家莊歷史文化巡展走進3502社區讓市民足不出戶了解歷史文化
    金秋十月,陽光正好,2020年10月20日由石家莊市博物館舉辦的石家莊歷史文化巡展首站走進3502社區,讓市民足不出戶了解石家莊歷史文化。據悉,石家莊歷史文化巡展旨在豐富省會市民文化生活,增強市民對石家莊歷史文化的了解,激發省會市民對石家莊的熱愛。
  • 文博機構線上展覽來了 疫情防控期間可以「雲刷館」
    記者梳理發現,雖然線下展館關閉,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各大文博單位紛紛利用數字資源,讓觀眾們以「雲參觀」「雲刷館」的方式享受文化生活。  線上的故宮博物院  打開故宮博物院官網,有不少展覽都能在網上參觀。例如「清代軍機處史料展」,可以跟隨引導選擇場景,點擊相應的文物,還能看到較為詳細的介紹。
  • 暢遊西安,感受千年古都的歷史情懷
    十三朝古都的縮影,都在衣食住行當中,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街角,都是凝固的記憶,她的魅力,需要你親自去體會。三、華清宮 華清宮是著名的皇家離宮,景區內唐代風格的建築、園林別具一格,不僅可以感受盛唐的風採
  • 習近平邀你共赴「千年之約」
    原標題:習近平邀你共赴「千年之約」   千年之約,一見鍾情。在跨越千年的漫漫絲路上,敦煌連結起了東西方文化藝術交流的友誼之路。精美的敦煌壁畫,驚豔飛天的曼妙仙女,大唐盛世的百樂齊鳴,展現出了喜迎各方賓客的盛景,晚會以《千年之約》歌舞開場,舞出一幅別樣的絲路風情畫。兩千多年前,張騫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出發,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
  • 走進千年古都西安: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願你一世長安
    文/一種單純的心態走進千年古都西安: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願你一世長安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很對西安這座古城有很深的念想。也許是「長安城」這個名字太美了;又或許是歷史課本上學認識到的,它是我國的十三朝古都。讓我總有一股衝動,想要去領略這個充滿著歷史韻味城市的風採,去感受這個遍布歷史古蹟城市的風土人情!趁著大四這個即將畢業的節點,我和兩個好朋友決定把西安作為我們畢業旅遊的首站。趁熱打鐵,我們買了12月下旬由廣州飛往西安的機票。
  • 足不出戶,看遍故宮珍藏的「千年文化」!
    這裡,有一本書法,能夠讓你足不出戶,卻看遍故宮珍藏的「千年文化」——《名家大手筆》,帶你「走進」故宮,穿梭於千年的文化。或許你熟讀四書五經,《楚辭》、《詩經》中的辭賦能夠隨口而來或許老子的《道德經》令你徹夜深思或者莊生曉夢迷蝴蝶,給你塑造出一個瀟灑放蕩不羈的形象但是你知道《詩經》背後的秘密嗎?最開始的歌賦是以怎樣的形式展現?
  • 陝西歷史博物館這樣玩,用半天的時間穿越千年,感受華夏文明魅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電視節目的走紅,催生了民眾對於文物、國家歷史的熱情,博物館也成為新一波深受喜愛的旅遊目的地。而說到博物館,除了故宮博物院,最值得一提的當數陝西歷史博物館這座我國首個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
  • 山西和陝西,都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大省,名勝古蹟誰更勝一籌
    山西省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集自然美景、歷史文明於一體,共同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作為十三朝古都的陝西,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歷史起源上,與山西大致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山西省和陝西省最有名的風景名勝吧。
  • 陝西歷史最悠久的法門寺,最值得品味的是那些沉睡千年的文化寶藏
    陝西西安是個千年古都,西安的歷史古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曾建都於西安的中國歷史王朝中盛唐王朝算是歷史上國力非常鼎盛的時期之一,而在眾多的歷史發現中最能體現大唐盛世的經濟繁榮和國力鼎盛的除了陝西博物館,我想就是陝西這座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法門寺了。
  • 走進陝西古廟——倉頡廟:探尋古老文字 感受文化之源
    東方網記者李婉怡4月3日報導:「清明祭初祖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活動2日到達陝西渭南市白水站,全國50餘家網絡媒體一同走進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感受漢字精髓,行祭拜之禮,傳承中華文明。    圖片說明:在倉頡廟大殿前,聽取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偉解讀倉頡及倉頡造字。西部網趙昊/攝
  • 山西和陝西都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大省,名勝古蹟誰更勝一籌?
    山西和陝西都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大省,名勝古蹟誰更勝一籌?文、七月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集自然美景,歷史文明等為一體,共同構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而十三朝古都的陝西,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的,論歷史淵源,和山西不相上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山西和陝西最有名氣的風景名勝,大家更喜歡哪裡!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是石窟藝術的經典之作,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年間,是集中了當時所有人力和物力所建造。
  • 陝西一個千年古縣,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人文極為豐富,了解的人卻...
    陝西一個千年古縣,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人文資源豐富,了解的人卻不多。其實,這個縣就是陝西岐山縣,說起陝西岐山,可能外省人了解不多,認為就是關中平原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其實並不是是這樣,岐山縣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周室肇基之地,周文化的發祥地,民族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古代哲學宏著《周易》誕生之地。
  • 領略邵陽千年歷史 感受湖湘文化魅力
    學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認真參觀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文豔 歐傑 尹秀剛)為領略邵陽千年歷史、感受湖湘文化魅力,近日,「國培計劃(2018)」——湖南省中西部項目第四批項目縣鶴城區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團隊研修班全體學員參觀了邵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
  • 一號講解員·第六站 | 西安博物院,千年文化的歷史徵程
    一號講解員·第六站 | 西安博物院,千年文化的歷史徵程 2020-12-10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漫步平江路,感受老街文化,探索蘇州歷史
    提起老街,映入眼帘的便是,穿越千年的歷史長河,一條條青石板街道,充滿著故事感的燈光,各式各樣的小賣部,還有那些有些閒情雅致的文人雅客,街道上都是人來人往,很熱鬧且溫馨。平江路,作為蘇州代表性的旅遊區,去一趟蘇州,你必定會去走一遭平江路,在這裡,美食、美物流以及所謂的風土人情都會是吸引你的原因。如果說有一個地方是文人雅客必須會嚮往的地方,那麼平江路絕對是其中一個,當然,如果說你想找一個免費拍照,可以很吸引人關注的地方,平江路也可以滿足你。
  • 西華師大學子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浪漫邂逅
    7月13日,西華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尋漢唐遺韻,添讀史方略,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悠久歷史文化風韻,與千年文物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西安市唯一的一個國家級博物館,是由我國著名建築家梁思成的弟子設計建造。博物館的外觀建設使用明朝的皇宮設計,著意突出盛唐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