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茶——韻道

2020-12-10 佛山市木頭記家具

有人說: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茶,應是人間極品。「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是喝茶的感覺。茶屬於淡泊,屬於寧靜,屬於古典文化,屬於底蘊深厚的東方神韻。茶誕生在中國,記載著中國的歷史,同時也被歷史記載著。

茶是一種文化,品茶是一門學問,清茶一杯,始是淺淺苦澀,爾後悠悠一絲清甜從喉中溢出。品茶之道,在於心,在於藝,在於魂;品茶之理,在於境,在於人,在於品。尋得佳時,覓得佳境,品味好茶,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會從心底蕩開,只覺氣舒神怡,心淨神清,浮躁和張揚會一點點地被抽走,恬靜和安逸自會一縷縷地流出來。

泡茶的過程猶如人生。泡茶之初,茶葉輕浮飄蕩,味道清澀,就像人生的年少輕狂;泡茶不久,茶葉半沉浮於杯中,味道濃鬱香醇,猶如人生中激奮的青春;接著茶就變得濃深清冽,就像中年的穩重;最後待茶變得色深味淡時,正如一個老年的智者,有豐富的人生體驗,醇厚且回味無窮……

品茶,亦是品心。茶中有情、有哲、亦有禪。生命之茶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寬容與寧靜,使心靈回歸本性與自然,是茶中之道,是為人之道。

大千世界各有品性,因此,生活就豐富多彩起來。對於外面精彩世界有點熟視無睹的,只知品茗和讀書者恐怕不多,而我集茶痴書痴於一身,也可謂集之小成。

小城人的喝茶品性不一,屬於此道中人,或三五人一群到茶莊一坐,拿出各自珍養價值不菲的紫砂壺,不言語只管品味茶性,繼續養壺。偶爾一高興就泡出了靈感,茶自然色香味齊全。但這種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往往取決於泡茶人的心境。時下,專賣茶葉茶具的小店,擺一張根桌,桌上設一副茶道,再放幾張精緻的椅子,專等這批茶客。一般的茶友,大抵都上西洋式的咖啡店,泡一壺陳茶,打發無聊的時光。

相關焦點

  • 品茶品味道,茶要泡三道
    茶是中國最普通的飲品,茶是開門七件事中之一件,生活之必須,對應日常飲用。格調高一點的,對應琴棋書畫。茶分為喝茶和品茶:多數人是喝茶,主要是為了解渴,以滿足人體水的生理需要,喝茶重在數量,往往是急飲快咽地的完成。
  • 品茶【三品三韻】從色,香,韻,形,器五方面深入解析,品茶必修課!
    如果再有一個人冒出來說:哎~這茶不錯呢,那所有人基本上都會跟著隨聲附和這說:好~好~好~~~這種場景你們可能品茶的時候經常能見到今天我們主要講怎麼樣品茶,把品茶的六個方面告訴大家。實際上喝茶也是一樣,因為茶我們講韻味,所以我們品茶也是講四個字,色 、香、韻、形。實際上所有的不管是菜還是茶,都要加另外一個字,就是器皿的「器」,為什麼呢?
  • 識茶、泡茶、品茶
    從神農賞百草起,茶歷經無數個期代。也見證了歷代的類孵興衰,因而具有悠遠深邃的底蘊和內酒。茶不僅僅是人們用來解渴的飲品,同時還包含了中國人細膩含著的思維與情感,因此茶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於是,研究茶,學會識茶、泡茶、品茶,感悟茶藝和茶道的魅力,成了愛茶之人的享受。
  • 鑑茶•泡茶•品茶
    本書主要從茶的最基本的知識層面切入,包括茶的品種鑑別、挑選,泡茶工藝的技巧以及品茶的方式方法等,均為入門必知,知識專業,語言淺顯,《鑑茶泡茶品茶》是愛茶、喝茶的人進門實用手冊,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 【品茶】昔歸之韻
    今天筆者帶你走進素有「雲南最具有長韻的普洱生茶」—昔歸。臨滄茶速來給我們的感覺是柔順香甜,而昔歸身處臨滄卻別具一格,有人說它可與班章媲美,身具班章之剛而懷臨滄之柔,霸而不狂,昔歸香氣霸但不失幽雅。1、條形從條形來看昔歸茶分為兩類,忙麓山一帶主要以細條為主;沿著忙麓山往上走則主要是泡條。然而細條香氣更濃,所以很多茶友都以為昔歸都是細條,其實不然。
  • 呂俊慶,茶韻飄香,靜之東升
    古人愛茶,如捧珍寶在手;現代人愛茶,愛其清爽氣質,入口清香。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知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濃濃茶韻,盡在其中。圖/春色滿園 制/呂俊慶 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茶韻涵蓋著茶俗、茶道、茶藝。「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局。物色在於點染,意態在於轉折,情事在於猶夷,風致在於綽約,語氣在於吞吐,體熱在於遊行,此則韻之所由生也。」
  • 茶韻生香 水中君子 於茶中品一味
    詩人於春楓拂面夕陽斜輝之下,品茶寫詩,茶助靈感,詩興與茶趣相融,人與自然和諧為一,高雅之至。茶之質,茶之性,正好順應了人的內心需求和精神寄託。茶的寧靜淡泊,茶的樸素自然,品茶時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禪悟,都是愛茶人所嚮往的。人的心境通過飲茶這種領悟的過程,可以變得空靈而飄逸,借禪茶一味,妙蘊人生,淡泊寧靜,虛懷若谷,所謂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 一見·跟著總書記的足跡品茶韻
    一杯茶,氤氳出甘醇的氣息。「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茶葉雖小,卻意蘊深遠。「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21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個「國際茶日」。
  • 秋茶之韻——越好的茶,越不怕泡,越耐泡
    從茶湯順滑感、茶香飽滿度、茶韻持久度等多維度品評定級,需要比常人更為敏銳的嗅覺、味覺,才能評出這款茶韻味夠不夠等級。下面是來自光照人有機茶品茶之感及品茶乾貨,每遍茶滋味都會給人不一樣的享受。首先,這種澀味維持短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次,這種澀味可以使茶湯喝起來茶香更飽滿,茶香韻更足,因為這種澀味其實是茶葉本身的內含物質豐富的表現,在茶湯中溶解得多,茶湯就會略帶澀味,當然這個前提是這澀味是來源於茶葉本身的內含物質,而不是因為茶工序的缺陷導致的澀味。那麼有人問,怎麼分辨是不是茶葉本身內含物質溶解出的澀味呢?
  • 《啜茶帖》,雖是品茶,更見品茶之外的情趣
    存世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雖然蘇軾行書作品《啜茶帖》不及前幾幅名氣大,內容只是打打招呼,談談喝茶,說說起居,敘敘閒話的生活瑣事,落筆看似漫不經心,但整體布白自然錯落,豐秀雅逸。這幅書於1080年(元豐三年)的作品,曾編入《蘇氏一門十一帖》,如今收藏在臺灣故宮博物院。
  • 品茶悟道
    □王鼎三  我酷愛品茶,如果沒有瑣事纏身,上午一杯,下午一杯,晚上還要一杯。  品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這樣不僅可以觀賞到清凌凌、黃澄澄的茶色,而且還是一種妙不可言的享受。品茶,你可以品出茶道精神——純任自然、隨意隨緣。
  • 與茶為伴、與書對語,東莞圖書館將舉辦「茶韻書香」活動
    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是茶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區都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細品茶、靜閱書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為此,東莞圖書館將聯合各分館等策劃推出「茶韻書香」系列活動,涵蓋展覽、講座、直播、讀書會等多種形式。說文解「茶」、書香溯「茶」、品茶論「道」……「茶韻書香」系列活動內容豐富。
  • 什麼是鐵觀音的茶韻?
    來說寶玉,笑談之間便點出了好茶當品之意。如何品鑑一杯茶?當觀其色,嗅其香,品其味,賞其韻。其中,色、香、味都是明確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而茶韻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感受了,他不同於前三者如此明確,但又的確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一種韻味。茶客們都知道「茶湯四相」一說,對茶湯四相的綜合感受,便是茶韻。不同的茶,會給茶客們帶來不同的茶韻。
  • 吃茶、喝茶、飲茶與品茶,到底有哪些不同?
    那麼吃茶、喝茶、飲茶和品茶,到底有哪些不同?吃茶古語道:粗茶淡飯。可見茶與飯在古代都是直接吃的,粗茶只是謙詞,而「吃茶」卻透露出農家的淳樸生活。吃茶的說法在農家更為常見,自然便有了鄉土的味道,多了一份狂與豪邁。
  • 影響鐵觀音茶韻的3個因素
    單一個「韻」字,指的是好聽的聲音。喝茶和聲音有什麼關係呢?「觀音韻」的「韻」指的是韻味、意味,指的是品茶之後,對茶的獨特之處的見解。品茶之後回甘生津,唇齒留香,如餘音繞梁,因此隱喻其為「韻」。安溪鐵觀音有濃鬱的蘭花香,滋味有特殊的甘露味,入口細滑、回味甘甜,喝上幾道,兩腮就有想流口水的感覺,閉上嘴用鼻子呼吸能嗅到蘭花香,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觀音韻。
  • 識茶、品茶、懂茶味人生
    人們常說:「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如茶,上下沉浮,錯落無序,多一片或濃,少一片或淡,無論是濃烈或清淡,都要去細細的品味,苦甜都是滋味。品茶如人生。人生如品茶,短暫的一生,能留下的只是他們的奉獻,給自己的卻什麼也保留不下來。
  • 品茶需要好心性,才能品出茶的芳香
    靜坐在飄逸著六月餘韻的一盞茶香裡淺斟細品,韻味悠長。時光亦如一盞醇香的清茶,飲下後,總會留下獨特的韻味,給人以無窮的回味。生活如茶,百味雜陳,有平淡如水的底色,也有繽紛多彩的韻致;品生活如品茶,入嘴時有點苦澀的滋味,細品後方覺有不凡的韻味。
  • 茶與器,好茶配好壺,品茶韻,知茶趣,悟茶道
    人草木茶禪文化古往今來,大凡講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茶滋於水,水藉於器」,對一個愛茶人來說,不僅要會選擇好茶,還要會選配好茶具。
  • 茶的韻,細看,靜聽,慢慢品
    攝取少許的青葉幹茶,放入杯中。輕觸手機的屏,溫柔的輕曲漫布在了屋中。沸水與茶葉激情相擁,瞬間香氣四溢,靜臥在杯底的茶,爭先恐後地在水中升騰。水的顏色慢慢地變化,漸漸地透出厚重。微微閉上雙眼,靜靜地傾聽輕曲柔聲中茶的韻。不需要講究的茶臺,無意品茶的功夫,只要那淡淡的靜,靜靜地看著茶的升騰,靜靜地聽著茶的韻。
  • 以茶會友 茶舞之韻再出發傳遞茶文化
    ,即日起,茶舞之韻培訓中心和茶舞之韻表演中心將正式啟幕。據介紹,茶舞之韻培訓中心以茶舞培訓為主,其茶舞的美蘊含著傳統文化之美、生命之美和雲南少數民族之美,將以多重境界引領大家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了解茶之美。現場,中國茶舞創始人付麗紅表示,開設茶舞之韻培訓中心是希望讓更多對茶舞感興趣的朋友們更好地了解茶舞。同時,也希望通過茶知識問答、烹茶、賞茶、品茗等各種形式,讓業餘愛好者深入了解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