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鄭州一些媒體報導,少林寺失傳絕技陰手棍疑重現浙江觀海衛。對這一說法,慈谿觀海衛業餘武術愛好者莫非一直心存疑慮。今年,莫非北上少林、南下福建泉州發現,少林寺陰手棍來自觀海衛左手拳,是抗倭名將俞大猷將它傳授給了少林。
陰手棍源自左手拳?
莫非是慈谿市觀海衛鎮的民間武術愛好者,對觀海衛人引以為豪的左手拳頗有研究,時常到衛山練武場看左手拳的傳承人沈江華的練習。2009年,左手拳蜚聲全國,有河南媒體大膽猜測,這一絕技,可能是少林寺失傳絕技陰手棍。
對比陰手棍和左手拳,莫非發現二者「聲東擊西」的原理確實如出一轍:少林陰手棍「棍使二端、梢把並用、似直非直、指上打下」;觀海衛左手棍就是把一些招術動作,用反打的方式施展出來。其招式往往不循常規。從字面上看,「左」和「陰」在古代是相通的。
莫非認為,雖然少林武術博大精深,但不少絕技往往源自民間,陰手棍極有可能源自左手拳。
為證實自己的推斷,今年,莫非利用自己在全國各地做營銷的便利,專程北上少林、南下福建泉州,尋找證據。
北上少林找證據
在少林寺十方禪院內,莫非發現一塊「新建十方禪院碑」的碑文上有這樣的記載:
嘉靖四十年,俞大猷自北方大同奉命南徵,途經河南造訪少林寺。少林寺僧一千餘眾參加棍術表演。俞大猷觀摩後,發現少林寺僧的棍術因久傳,「已失古人真訣」。對練時,少林棍僧十多人也打不過俞大猷一人。眾僧久仰俞大猷盛名,表示願意接受指教。俞大猷告知眾僧,學習棍術必須掌握總訣,即剛柔、陰陽、攻守、動靜、審勢、功力、手足等動作的運用。而這些真訣,非經數年之苦練,是不能領會的。於是,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即「擇其僧之年少有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從」,隨俞大猷學習棍術,並隨軍南下,出入營陣三載,「時授以陰陽變化真訣,復教以智慧覺照之戒」。三年後,二僧請求回歸,「以所授之教轉授寺眾,以永其傳」。
記者查閱到,在俞大猷《正氣堂續集》中,也有這一碑文的完整記載。
南下福建泉州尋答案
此後,莫非又赴泉州等地實地了解,還參閱了《少林陰手棍》、《俞大猷研究》等典籍,發現俞大猷的師傅趙本學乃宋太祖第十八世嫡孫,是泉州大理學家蔡清的高徒。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少林寺當過和尚練習武藝,自創太祖長拳。趙本學在國難當頭之際,對抗倭名將俞大猷這個徒弟寄予厚望,將趙家家傳武學傳授於俞大猷。
俞大猷在浙江抗倭,常常來觀海衛指揮操練兵士,傳授武藝。當時,觀海衛駐軍均為洪武二十年(1387年)觀海建衛後,從福建福寧衛提調過來的閩北閩東5630位將士後裔。俞大猷是閩東泉州府人,能在他鄉觀海衛遇到這麼多家鄉人,十分高興。操練之時,便將自身所學武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觀海衛將士。倭寇蕩平後,觀海衛不少駐軍留在了這裡,棄甲歸田,並將武術傳於後人,變成了今天的觀海衛左手拳。而俞大猷當時在少林寺教的,少林寺僧人此後又南下學的,正是觀海衛左手拳。
在泉州的俞大猷公園,嵩山少林武術代表團在此立碑,記載了俞大猷回傳左手拳的事,這事被稱為「少林真訣回傳」。
記者 張全錄 實習生 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