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悲劇不僅是性格造成的更深沉層的悲劇是因為她在家庭中的女性角色造成的批判這種性格帶來的悲劇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通過改變自身就能獲得幸福可我偏偏不改這不是悲劇悲劇是我反抗我掙扎但是我還是輸給了命運,難道真的有些人用了大半輩子只是用來償還當年一時鑄成的錯嗎看完心裡很難受。
這個電影適合直接推薦給父母看嗎?不知道他們看了是什麼感受。父母之間價值觀的不同,帶來的諸多問題,也不是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我不知道他們該如何達到和解,或者說精神上的諒解。李寶莉的形象刻畫非常到位,確實如點評所說,看到母親那輩人的影子。沒有什麼文化,帶著一身蠻勁,運氣好的嫁的好,不窩囊,生的孩子聽話。運氣不好的佔多數,老公孩子樣樣操心,最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晃晃悠悠大半輩子過去,終究沒明白活著到底為誰。只圖得活著,有口氣在就好.,好傷感...
剛看看了這部電影,總感覺莫名的傷感和敬佩。這是我幾年來看過的非常棒的一部電影。仿佛每個情節每個人物形象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一番。其實沒那麼複雜,也沒那麼多內涵,不要無限拔高電影的意義。這就是一部社會大潮中一個女人的故事,她是虛構的也是真實的。只要你看了電影以後有那麼一絲回味有那麼一絲沉重有那麼一絲觸動,那你就看懂了,這部電影也就成功了。
劇裡女主性格不討喜也不可愛,可有良知男人知道感恩的男人還是會很心疼他的,馬學武的本事也就是飯桌上吹吹牛逼享受一下小女人崇拜了,真的算不上男人,再說那個出軌對象,自己也是有家庭的人還不知道規範自己,隨隨便便就上了床,看著就噁心,報警都是輕的了,說回來女主兒子,完全就是白眼狼啊,媽媽扛扁擔養他十幾年,等自己長大了再說不認這個媽,說他媽害死了他爸毀了他爸的人生,知道他媽報的警很絕望以至於跳江,怎麼不考慮他爸出軌帶給他媽的傷害呢,完完全全的男性角度看問題。
所以選擇對的人不僅僅是對你婚姻生活品質好壞,更重要是對你下一代的影響。馬小寶身上戾氣太重。心理健康有問題。我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種女人,說不上多壞。重要自以為是。其實我剛開始很討厭李寶莉,可後來又同情她佩服她,女主全是我媽的影子,真的看完哭死,也許有性格缺陷這一說,但我更噁心那個懦弱的男人,更恨那個什麼也不懂的兒子。
李寶莉身上還是有無數武漢女性的堅韌,勤勞,孝敬,不顧自己死活還要撐起一個家,,一直罵著寶莉把生活忍成苦雞湯,一開始就應該離婚,卻做了錯事,為公婆做牛做馬,被小寶傷,但她心裡只有兒子。氣她不會說,把小寶讓給爺爺奶奶,自己受傷先想著家人,犧牲健康,出賣體力供書費。把小寶當希望,一直忍著,想總有一天小寶出息了,能過上好日子,可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媽媽說,忍著,別想那麼多道理,別人和她說,人是為了還債。道理易想通,可日子不易順。她家裡家外的忍著,操持一家老小過活,卻被當成家裡的長工。她本可以離婚,把小寶給爸爸,留著房子財產生活,苦了小寶,但他會念起她的好。可以一人帶小寶,多些時間陪她,苦了公婆孤苦伶仃。可以和愛慕她的男人在一起,後半生有望,苦了小寶。她有那麼多選擇的機會,卻還是苦了自己。如果說婚姻失敗,是她性格的悲劇。馬學武的死,她也有部分責任。但她活得那樣苦,在她庇護下的人,不該有人的情意麼。看著看著,已經不想說,寶莉你要學會溝通,不能潑辣大叫,只想對她說,矛盾是永遠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去愛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