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箭穿心》矛盾是永遠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2020-12-17 師姐說說

本片的悲劇不僅是性格造成的更深沉層的悲劇是因為她在家庭中的女性角色造成的批判這種性格帶來的悲劇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通過改變自身就能獲得幸福可我偏偏不改這不是悲劇悲劇是我反抗我掙扎但是我還是輸給了命運,難道真的有些人用了大半輩子只是用來償還當年一時鑄成的錯嗎看完心裡很難受。

這個電影適合直接推薦給父母看嗎?不知道他們看了是什麼感受。父母之間價值觀的不同,帶來的諸多問題,也不是幾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我不知道他們該如何達到和解,或者說精神上的諒解。李寶莉的形象刻畫非常到位,確實如點評所說,看到母親那輩人的影子。沒有什麼文化,帶著一身蠻勁,運氣好的嫁的好,不窩囊,生的孩子聽話。運氣不好的佔多數,老公孩子樣樣操心,最後也沒什麼好下場,晃晃悠悠大半輩子過去,終究沒明白活著到底為誰。只圖得活著,有口氣在就好.,好傷感...

剛看看了這部電影,總感覺莫名的傷感和敬佩。這是我幾年來看過的非常棒的一部電影。仿佛每個情節每個人物形象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一番。其實沒那麼複雜,也沒那麼多內涵,不要無限拔高電影的意義。這就是一部社會大潮中一個女人的故事,她是虛構的也是真實的。只要你看了電影以後有那麼一絲回味有那麼一絲沉重有那麼一絲觸動,那你就看懂了,這部電影也就成功了。

劇裡女主性格不討喜也不可愛,可有良知男人知道感恩的男人還是會很心疼他的,馬學武的本事也就是飯桌上吹吹牛逼享受一下小女人崇拜了,真的算不上男人,再說那個出軌對象,自己也是有家庭的人還不知道規範自己,隨隨便便就上了床,看著就噁心,報警都是輕的了,說回來女主兒子,完全就是白眼狼啊,媽媽扛扁擔養他十幾年,等自己長大了再說不認這個媽,說他媽害死了他爸毀了他爸的人生,知道他媽報的警很絕望以至於跳江,怎麼不考慮他爸出軌帶給他媽的傷害呢,完完全全的男性角度看問題。

所以選擇對的人不僅僅是對你婚姻生活品質好壞,更重要是對你下一代的影響。馬小寶身上戾氣太重。心理健康有問題。我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種女人,說不上多壞。重要自以為是。其實我剛開始很討厭李寶莉,可後來又同情她佩服她,女主全是我媽的影子,真的看完哭死,也許有性格缺陷這一說,但我更噁心那個懦弱的男人,更恨那個什麼也不懂的兒子。

李寶莉身上還是有無數武漢女性的堅韌,勤勞,孝敬,不顧自己死活還要撐起一個家,,一直罵著寶莉把生活忍成苦雞湯,一開始就應該離婚,卻做了錯事,為公婆做牛做馬,被小寶傷,但她心裡只有兒子。氣她不會說,把小寶讓給爺爺奶奶,自己受傷先想著家人,犧牲健康,出賣體力供書費。把小寶當希望,一直忍著,想總有一天小寶出息了,能過上好日子,可她一開始就錯了。她媽媽說,忍著,別想那麼多道理,別人和她說,人是為了還債。道理易想通,可日子不易順。她家裡家外的忍著,操持一家老小過活,卻被當成家裡的長工。她本可以離婚,把小寶給爸爸,留著房子財產生活,苦了小寶,但他會念起她的好。可以一人帶小寶,多些時間陪她,苦了公婆孤苦伶仃。可以和愛慕她的男人在一起,後半生有望,苦了小寶。她有那麼多選擇的機會,卻還是苦了自己。如果說婚姻失敗,是她性格的悲劇。馬學武的死,她也有部分責任。但她活得那樣苦,在她庇護下的人,不該有人的情意麼。看著看著,已經不想說,寶莉你要學會溝通,不能潑辣大叫,只想對她說,矛盾是永遠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去愛自己吧。

相關焦點

  • 鬼谷子給年輕人的一句忠告: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你要懂得變通!
    白巖松答:「年輕人思維最大的誤區就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認定這個世界不是A,就是B,其實,一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慢慢會發現還有C選項,甚至更多的選擇。」白巖松思忖片刻又說:「其實我以前也經常跟領導拍桌子,結果我發現拍了十次,一次問題都沒解決。
  • 不是非黑即白就是好的,人本身是一個矛盾綜合體
    《刺客伍六七》,不是非黑即白就是好的,人本身是一個矛盾綜合體有些人覺得伍六七僵硬,其實伍六七從來都沒有去洗白什麼,並且這個世界上確實難得有黑白分明的東西,她只是告訴你,雖然這麼做不對,但如果不用興奮劑被殺的雞就是我,我也怕死,並且你怕你的兒子死
  • 世界是彩色的,為什麼偏要非黑即白?
    為什麼人們會認為非黑即白人都有一種很奇特的特質,那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到能夠讓自己理解。所有的科學,都是找到這樣的規律,讓世界變得好理解,讓人們能夠弄懂不懂的情況。非黑即白有什麼好?如果我告訴你,非黑即白一點好處都沒有,實際上我是用石頭砸自己的腳。既然我想要表達出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那我要是把非黑即白的本身當作一定是錯誤的,很顯然這就違背了我的初衷。
  • 知愛情感學苑:成人的感情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許多人的思維模式是一條黑白分明的直線,非黑即白,沒有緩衝地帶。只要別人不遵循自己既定的思維,就會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敵人,用極端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在知愛情感學苑導師的諮詢過程中,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實在是太多了,只要前任的反饋不好,就會恐慌,害怕前任不愛自己了,害怕自己做錯了什麼。
  •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溫柔的粉彩
    非黑即白、不是0就是1的思考模式,終究會演變成極端的狀態。一般來說,想改變舊有的關係模式,通常需要一段相當的時間,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半出自長年的累積。因此,若太過執著於馬上要得到對方能否接受的回應,便會對外交互動感到厭倦。舉例來說,要是日本改變了外交政策與方針,周邊國家也不可能立刻就拍手叫好、大力支持。
  • 我不是藥神,生活就是這樣,從來不是非黑即白
    好的電影,應該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他給我們對於這世界思考,卻不會給我們對於這世界的定義;他帶來現實的思辨,而不是虛幻的自顧自嗨;他是底層人民最直接的叩問,而不是精英階層意淫出來的何不食肉糜;他是不得已的的黑色幽默
  • 世界本不是非黑即白,只是選擇守護心中的善良
    最近聽了一些書,想要分享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要快樂,不必正常》和《外婆的道歉信》,這兩本書讀起來都是溫暖又治癒,讓人讀完之後充滿了勇氣,想要在滿是荊棘的世界中茁壯的成長,活出自己的人生,可以給人帶來信念的書籍。
  • 世間多少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
    能明白世事的真相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大概都經歷了多年人生的打磨,遭受了很多生活的荊棘。曾經覺得生活裡的很多事只有對與錯,黑與白之分,所以在很多時候把自己逼得看上去沒有選擇。我們在不斷的回頭看過去中,糾結著自己當時所作所為的原因,就好像在一幅唯美的水墨畫上反覆尋找自己的筆跡一樣,在越描越黑的過程中痛苦難耐,卻失去了對美好的保存,對當下的珍惜!古人云:是非成敗轉頭空,世間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 專訪2016布克獎得主比第: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摘要]我希望我的作品讓人們明白:世界上存在很多灰色地帶,有很多矛盾、很多虛偽。世界是複雜的。騰訊文化 崔瑩保羅·比第在領取布克獎時發言。騰訊文化:外界評價,這部小說揭示的不僅是種族不平等問題,還有這個世界的複雜性問題;小說指出,關鍵並不在於「黑」與「白」的問題。你是如何發現這一點的? 保羅·比第:我在一個幾乎全是白人的社區長大,我和妹妹們的學校只有幾個黑人孩子和少量拉美裔、亞裔。媽媽也很少向我們提及「黑人」「種族平等」這樣的話題。所以我並沒有將世界分成「黑」和「白」來看。
  • 美劇《無恥之徒》,人並不是非黑即白
    疫情期間在家裡看了這部《無恥之徒》,才真正理解人不是非黑即白這句話,站在上帝視角看別人的人生,孰對孰錯有時候也分不清楚:為家人付出了青春的大姐選擇自己人生,對於弟弟妹妹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利普可以為家人付出所有,但是也會犯錯誤,在千辛萬苦考上大學之後渾渾噩噩;本劇我最愛的人物,顏值擔當伊恩,有愛他如命的米奇,但是也不停的放縱自己的身體........
  • 「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孩子非黑即白的提問,該怎麼答?
    「 本周話題 」需要糾正孩子「非黑即白」的認知嗎?成年人都曉得一個簡單的道理,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無論是在看書、看電影,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看到兩個人意見不統一或是起爭執,孩子都喜歡問:誰對,誰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 《反叛的童謠》: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你選擇報復,我選擇寬恕
    「顏值即正義」在童話故事中凸顯得淋漓盡致。03大人的世界非黑即白,在仇恨面前,你選擇報復,而我選擇寬恕最讓人敬佩這部作品的是,這部作品對於時間節點的安排非常巧妙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起碼對於純真的孩子來說是這樣的。在仇恨面前,你選擇了報復,而我選擇了寬恕。狼叔的做法讓他圈粉無數,多麼諷刺的結局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人心也是如此。
  • 長大後才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黑」與「白」
    小時候,總是天真地以為這個世界只有好壞之分,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永遠都不會變。無論是看動畫片還是電視劇,問大人的第一句永遠都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在大人的「指導」下明白了這些角色定性。在柴靜女士所著的《看見》一書中,她描述了一段虐貓新聞案,於常人所不能容忍之事的背後所牽扯的不是人性善惡與否,反而是利益、心理障礙等錯綜複雜的因素而共同造成的慘案,但她並沒有去直接判斷這件事情的「好壞」,而是通過不斷的與虐貓人談心談話,不斷的探尋真實動機的心理,她也沒有去下自己的主觀臆斷從而煽動觀眾的情緒,她只是把事情背後的真實緣由呈現給觀眾,至於是善是惡,是好是壞全憑觀眾去自我判斷
  • 非黑即白的愛情觀:愛情真的像蜂蜜嗎?
    如果父母的婚姻悲劇,孩子可能會形成非黑即白的愛情觀:愛情應該是甜蜜的,是完全的包容和關懷,不能有一丁點矛盾和不信任,對方應該完全對自己好,無條件地信任和包容自己,否則,就不是愛情。帶著這樣的愛情觀走進戀愛,更加容易受傷。
  • 鬼谷子: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這個真相,這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
    由此可見,川總很可能不是故意的,他就是這麼一個「非黑即白」的人,比如他正忙著跟譚德賽論戰。現在都0202年了,這樣做是不是太幼稚了點呢?三當然了,不可否認這種極端的觀點總是很洗腦,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個世界上就是非黑即白的。
  • 愛情裡,非黑即白的3星座
    愛情裡,非黑即白的3星座導語:黑與白,兩個對立的顏色,放在生活中,就是兩種對立的狀態,放在感情中亦然,要麼徹徹底底的愛,怎麼清清楚楚的不愛,不存在愛有幾分,只講究完整,感情態度有些極端。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愛情裡,非黑即白的星座。天蠍座天蠍的愛情態度是非黑即白。很多時候,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天蠍,通常情況下,他們呈現的狀態有兩種,一種是冷漠,一種是火熱,其中,冷漠的一面通常是對外人,火熱的一面是對戀人。
  • 五種經典的窮人思維:保守,依賴,非黑即白……
    窮人思維並非窮人所獨有,佔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其所擁有的思維模式,有很多時候也都可以歸到窮人思維的範疇,即便是少數的富人,也會具備一定的窮人思維。如果想要改變現狀,想要擺脫固有認知帶來的束縛,就要儘可能地去克服自己窮人思維。
  • 淺談《妙先生》經典臺詞,世上不是非黑即白
    導讀: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妙先生》都低講了些什麼,但懂得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卻也希望你永遠不要懂。世上不是非黑即白,有時候好人不一定能有好報,壞人也不一定就會遭到懲罰,所以啊,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公平的。無所謂好人壞人,無所謂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人類墮落是因為彼岸花,也不是因為彼岸花,他們也許自相殘殺而死,也許爾虞我詐的活著,少了人類,這世界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救與不救只是一種選擇。這是笑人說的話,如果你深入去想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他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
  • 提出性惡論的荀子:這從來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文|顏小二述哲文 幾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齊聚一堂」,動蕩的時代、開放的時局、對人才的尊重,讓他們得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盡情描述「眼裡的世界」。 儒家孔子說,這春秋亂世的顛沛流離,是因世人「不守禮」。
  • 生活非黑即白,有時是灰色的
    我蠻喜歡的一個作家說過,她以前不會去關注那些她覺得三觀不正的人;但現在,她感覺一個人的發言有可取之處或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會關注TA,就算她認為三觀不正也不會取關拉黑。她覺得這樣的方式才能使她的眼界不那麼狹隘,看多了不同的聲音包容性也更強,更能吸收不同人身上的思想和優點,自己也變得寬容、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