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天竺山森林公園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廈門市郊區西北部的國營天竺山林場內,距廈門市區36公裡,離漳州35公裡,福漳高速公路從南側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天竺山森林公園總面積為265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6.8%;喬木層樹種以馬尾松為主,有太姥山奇石連成景觀,又有兔耳嶺竹博園竹海風景。區內山峰連綿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靈旗海拔916米。
2013年以來,海滄旅遊集團天竺山景區管理公司貫徹落實「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發展目標及「城市後花園」的建設定位,在全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加大力度推進 「綠道(公共自行車道)」、「玉蘭幽谷」、「櫻花谷」、「環境監測站」等生態工程建設,切實提升景區環境質量。同時,強化宣傳力度,提升遊客及周邊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的全面協調發展,在全省範圍內具有示範和推廣的作用及價值。廈門天竺山躋身福建省生態旅遊示範區可以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據悉,天竺山公司正全力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及海滄區委、區政府關於「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部署,切實美化環境、完善體制、提升服務、同駐共建,積極推進「美麗景區」建設,增強天竺山景區綜合實力,衝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萬石植物園
座圍繞萬石巖水庫精心設計的植物園林,不僅有多樣的植物景觀,還有自然而成的山巖景觀。遊客可以觀萬石風情,賞名花奇樹,品歷史典故,思古人之遊興。萬石植物園建於1960年,俗稱萬石植物園,是鼓浪嶼—萬石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部分。根據科研和遊覽需要,園內依次安排了松杉園、玫瑰園、棕櫚園、蔭棚、引種植物區、藥用植物園、大型仙人掌園、百花廳、蘭花圃等20多個專類園和種植區,栽培了30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其中有被人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有世界三大觀賞樹——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南洋杉,以及名貴的仙人掌等奇花異木,是一座秀麗多姿、四季飄香的遊覽園林。
青礁慈濟宮
位於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青礁村岐山東鳴嶺,是奉祀北宋名醫吳真人(979—1036年)的廟宇。其信徒遍及東南亞和閩臺地區,影響極為廣泛;這是一座莊嚴雄偉、金碧輝煌、飛簷交錯的宮殿。宮中有四絕:一是彩畫中有一幅鳳頭、龍尾、烏龜身、四腳獸的神物;二是宮中保存著康熙、嘉慶、鹹豐、光緒等朝代的重修碑記;三是東宮左側扣上,有一塊「心」字石,此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間一點卻放在底下;四是宮殿椽子上的黑白畫,據說是來自唐伯虎的顏料、配方和畫法,不受蟲蝕。宮後有岐山,左有龍湫,山明水秀,景色清幽。龍湫庵下的左邊山谷,即龍湫坑,流水不息,激湍於巖壁石隙間,飛珠瀉玉。石上鐫「龍湫」二字,其上有平頂石,擊之如擂鼓,稱「仙鼓石」。還有「仙扁擔」等石景。慈濟宮有四亭:一是心字亭,為雙層六角亭。第二是丹井亭,建於「丹井藥泉」之後山坡。為雙簷攢尖頂,有石砌臺階可登臨。
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
廈門老院子景區屬於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和《閩南傳奇》秀的兩部分,為廈門市重大項目和福建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以濃厚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閩南文化精粹;《閩南傳奇》秀是將高科技技術、前沿時尚藝術及千年閩南文化故事相結合的傳奇演藝,是極具欣賞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旅遊景點,填補了目前廈門及周邊旅遊景區中極度缺失的重要旅遊板塊。漁村文化區夕陽西下灑落在院子前的大榕樹下,光影稀疏跳躍不止,遠處海平線上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絲綢之路三千裡,華夏文明八千年。自漢朝以來絲綢之路上各國頻繁往來,民族文化豐富。閩南地區東臨大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人很早就開始發展商貿,進行海外貿易,通過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嘉庚公園
嘉庚公園位於鰲園北側,是陳嘉庚建築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園林自由布局的形式,將公園的娛樂性、紀念性和文化融為一體,與鰲園景觀相得益彰,協調統一。陳嘉庚紀念館屬社會歷史類名人紀念館,主要擔負著陳嘉庚先生文物資料的徵集與保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嘉庚精神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館內置四個常設展廳,展出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種視聽設備,全面闡述了陳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跡。鰲園聞名遐邇,位於廈門市集美學村的東南之濱,三面臨海,西接陸地,像一朵潔白的睡蓮仰臥在水面上。鰲園原為一座小島,形狀似龜,島上有一媽祖廟,故亦稱鰲頭宮。數百年來,集美村民、漁民常到此歇息、祈求平安。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在鰲園大門口設置個大圓盤呢?其實這裡面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圓盤的南側有個小涵洞,每逢農曆天文大潮時,洶湧的海水便從洞中灌入,並迅速漲滿圓盤四周,此時觀鰲園猶如大鰲戲珠,富有情趣。